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郦明芳 范乐明 +2 位作者 管晓翔 李崇勇 陈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FH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结果:对1家2例临床诊断为FH的患儿及其父母从基因水平明确了诊断。LDL受体基因突变是位于第6外显子的移框突变。结论:PCR-SSCP可以从基因水平对FH患者明确诊断,并可对先证者家系成员早期诊断,以便提供咨询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基因突变 诊断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振霞 孙延霞 +1 位作者 侯治富 张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探讨 p5 3和 k- 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PCR- SSCP方法检测 6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 p5 3和 k- ras基因。结果 :64例大肠癌患者中发生 p5 3基因突变 2 8例 ( 4 3.8% ) ,发生 k- ras基因... 目的 :探讨 p5 3和 k- 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PCR- SSCP方法检测 6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 p5 3和 k- ras基因。结果 :64例大肠癌患者中发生 p5 3基因突变 2 8例 ( 4 3.8% ) ,发生 k- ras基因突变 2 6例 ( 4 0 .6% ) ,出现 p5 3和 kras基因协同突变 1 1例 ( 1 7.2 % )。p5 3和 k- ras基因突变与病人性别、肿块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 Dukes分期无关 ;k- ras基因突变组年龄略高于非突变组 ;p5 3或 k- ras基因单一突变组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但无统计学意义 ;p5 3和 k- ras基因协同突变组淋巴结转移率 ( 1 0 /1 1、90 .9% )明显高于两者均无突变组( 7/2 1、33.3% ,P<0 .0 5 )。结论 :p5 3和 k- ras基因协同突变可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大肠癌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P53基因 K-RAS基因 大肠癌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中国汉族人PKD2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殿勇 张树忠 +5 位作者 汤兵 张维莉 戴兵 盛茂 孙田美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Ⅱ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的突变。方法:筛选临床确诊的26个中国汉族家系中3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取异常条带标本...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Ⅱ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的突变。方法:筛选临床确诊的26个中国汉族家系中3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取异常条带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判别PKD2外显子突变位置及类型。结果: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从3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2种突变。1种为无义突变,系PKD2外显子13的第2407位碱基由胞嚼陡置换为胸腺嘧啶,形成1个终止密码子;另1种为错义突变,系PKD2外显子4的第964位碱基由胞嘧啶置换为胸腺嘧啶,使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色氨酸。结论:本研究建立了PCR-SSCP直接检测我国汉族人PKD2突变方法,检测出2种基因突变,为今后开展ADPKD患者囊肿前诊断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人 Ⅱ型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PCR-SSCP 基因突变 PK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彭秀斌 罗云辉 +2 位作者 杜中立 黄世奎 何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 8% (28 /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 1% (12 /52);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的肺癌患者,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 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p16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征象 周围型肺癌 表达异常 基因结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P16基因蛋白 P16基因突变 肺癌患者 免疫组织化学 外显子突变 相关性研究 第2外显子 淋巴结转移 丢失率 统计学 临床分期 病理类型 分化程度 胸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的PCR-SSCP、银染色检测
5
作者 王武康 邵茵 +1 位作者 张亚男 程建青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 检测肿瘤组织中 p5 3基因的突变率 ,探索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建立PCR SSCP检测 p5 3突变的常规方法 .方法 检测 32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用盐沉淀制备样品DNA ,以p5 3基因exon7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结合银染色显示结果 .... 目的 检测肿瘤组织中 p5 3基因的突变率 ,探索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建立PCR SSCP检测 p5 3突变的常规方法 .方法 检测 32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用盐沉淀制备样品DNA ,以p5 3基因exon7设计引物 ,用PCR SSCP结合银染色显示结果 .结果  32例肿瘤标本检出阳性 9例 ,阳性率 2 8.1% .4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为阳性 .其中 2 2例胃癌 ,检出 4例阳性 (占 18.2 % ) ,双阳性者 2例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在肿瘤中具有普遍性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双阳性者 ,与肿瘤的扩散有关 .该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有助于对 p5 3基因突变的扫描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基因突变 PCR-SSCP P53基因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银染色 肿瘤诊断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δ-肌聚糖基因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陈航 饶莉 +1 位作者 闫亚非 陈守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是否有δ-肌聚糖基因的突变。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SSCP) ,结合 DNA测序对δ-肌聚糖基因的可疑突变部位外显子 6与外显子 9p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是否有δ-肌聚糖基因的突变。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SSCP) ,结合 DNA测序对δ-肌聚糖基因的可疑突变部位外显子 6与外显子 9p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了 5 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和 5 0例对照组该基因的外显子 6和外显子 9p,在非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中 ,未发现异常构象 ,通过 DNA测序证实两组的核苷酸序列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肌聚糖 扩张型心肌病 聚合反应 单链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与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孔伟伟 邢应如 +5 位作者 胡万发 胡东 吴璇 于莉 汪旻旻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9-332,共4页
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68例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罗氏药敏实验检测MTB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 探讨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68例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罗氏药敏实验检测MTB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吡嗪酰胺(PZA)和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MTB临床分离株耐利福平(rpo B)、异烟肼(kat G)、链霉素(rps L)、吡嗪酰胺(pnc A)、乙胺丁醇(emb B)基因突变率,5种耐药基因突变率依次为78. 2%、69. 8%、72. 2%、43. 8%、31. 4%,其中高耐株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2. 1%、80. 0%、87. 5%、72. 0%、45. 5%。低耐株分别为47. 1%、25. 0%、28. 5%、13. 0%、7. 7%。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密切相关,PCR-SSCP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 B、kat G、rps L、pnc A和emb B基因突变快速、敏感、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实验 聚合反应-单链像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殿勇 张树忠 +5 位作者 梅长林 张维莉 陆健 孙田美 汤兵 戴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 :研究华东地区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对 79例ADPK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收集经基因诊断确定为 2型或 1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发... 目的 :研究华东地区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对 79例ADPK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收集经基因诊断确定为 2型或 1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发病年龄、肝囊肿、高血压、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参数 ,通过统计学方法研究该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 结果 :2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 1型患者晚 9.7岁 [(4 6 .0 9± 9.86 )岁vs (36 .38± 1 1 .35 )岁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主要临床症状的出现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ADPKD2型患者与 1型患者临床症状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囊肾病 基因型 临床表型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孙丹 范余娟 +1 位作者 徐红 范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17-3719,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MSI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10%(2/20)、7.1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8,P=0.004)。BRCA1 MSI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类型无关。BRCA1 MSI与BRCA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BRCA1基因MSI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BRCA1蛋白表达减少的原因之一,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巍 李洪敏 +6 位作者 吴雪琼 叶一秀 王安生 陈红兵 林明贵 王金河 李素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 (rPOB、katG和rPSL) ,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Bactec 96 0快速培养、PCR SSCP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 12 3例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分析了临床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 (rPOB、katG和rPSL) ,评估它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Bactec 96 0快速培养、PCR SSCP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 12 3例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分析了临床治疗效果。近1/ 3的初治肺结核病人至少耐一种抗结核药物 ,RFP、INH和SM敏感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6 2 %、10 8%和 2 5 4 % ,耐药株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6 0 2 %、4 8 0 %和 6 1 5 % ,耐药基因突变率随着耐药浓度增高而增高。药敏试验联合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效果满意。耐药基因检测指导治疗是一种新探索 ,与药敏试验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 ,有可能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抗结核药 药物耐受性 耐药基因 聚合反应-单链像多态性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勤 戴淑真 +2 位作者 车艳辞 罗兵 王言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抑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应...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抑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1)52例组织中PTEN外显子5突变率为17.31%,外显子8突变率为7.69%,总突变率为25.00%。统计分析表明,PTEN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病理类型和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2)52例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9.62%,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类密切相关(P<0.05)。3)52例中21例PTEN蛋白表达阳性,31例表达阴性,表达缺失组织中13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结论:1)PTEN蛋白表达异常与PTEN基因突变有关,基因突变是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2)PTEN蛋白表达缺失、PTEN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致病基因的排除性定位
12
作者 孟秀萍 于海霞 +3 位作者 张培因 王万成 申玉芹 张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 :对我国现有的 2例家族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进行国外已证实的已知基因突变位点 - -SOS1基因2 1号外显子的排除性定位。方法 :采用PCR -SSCP -银染的方法对 2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排除性定位。结果 :两家系中均未... 目的 :对我国现有的 2例家族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进行国外已证实的已知基因突变位点 - -SOS1基因2 1号外显子的排除性定位。方法 :采用PCR -SSCP -银染的方法对 2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排除性定位。结果 :两家系中均未发现SOS1基因的缺失。 5 %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两家系中无典型临床表现者电泳条带无明显的异常 ,而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发现家系 1有 4例患者的电泳条带有明显位移 ,条带离加样孔较正常对照近 ,家系 2有 2例患者的电泳条带有明显位移 ,但条带离加样孔较正常对照远。结论 :两家系无典型临床表现者无SOS1基因的突变 ,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存在有SOS1基因 2 1号外显子的突变 ,但是 ,是否所有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其基因突变的位置及涉及的碱基片段都相同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聚合反应-单链多态性分析 基因突变 SOS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TBX1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莹 徐佳伟 +3 位作者 吴小艳 林雯 金润铭 孙宗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检测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TBX1基因突变以探讨TBX1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心脏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7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70例健康人样本的TBX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 目的检测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TBX1基因突变以探讨TBX1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心脏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7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70例健康人样本的TBX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对照组中均检测到928G→A核苷酸变异和933A→G核苷酸变异,经χ2检验,928G→A和933A→G核苷酸变异的频率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综合征心脏畸形的发病机制中,TBX1基因突变可能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X1基因 基因突变 先天性心脏病 聚合反应-单链像多态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