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双雅 张津 +2 位作者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石斑鱼 鲷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渤海地区鱼种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潇 曲焱焱 +4 位作者 张丕乔 张津 张丽华 黄大亮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3-676,共4页
以渤海湾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9种海鱼(小黄鱼、花鲈、蓝点马鲛、鲐、钝吻黄盖鲽、棘头梅童鱼、许氏平鲉、高眼鲽和长蛇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鱼种鉴定。首先提取... 以渤海湾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9种海鱼(小黄鱼、花鲈、蓝点马鲛、鲐、钝吻黄盖鲽、棘头梅童鱼、许氏平鲉、高眼鲽和长蛇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鱼种鉴定。首先提取其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其细胞色素b的特定片段(464bp)进行扩增,然后选择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并利用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得到酶切产物的特异图谱和确切的片段大小,从而有效区分了9种海鱼。研究结果表明,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在鱼种鉴定上具有精确、鉴别和快速三大优势,可为鱼类食品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表型分析、热休克蛋白65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测序鉴定养鱼水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雪 蔡林 +2 位作者 赵亭 丁北川 张建中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了解养鱼水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30份市售养鱼水标本,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然后从培养菌落中提取DNA,PCR扩增65kD分枝杆菌抗原,扩增产物:(1)分别应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然后进行... 目的了解养鱼水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30份市售养鱼水标本,通过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然后从培养菌落中提取DNA,PCR扩增65kD分枝杆菌抗原,扩增产物:(1)分别应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RA);(2)直接测序。结果30份市售养鱼水中29份样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其中6份样本分别生长出两种形态性状完全不同的菌落,共分离出35株分枝杆菌,表型特征均符合NTM。理化性质、PRA和测序鉴定发现,戈登分枝杆菌8株(23%)、龟-偶然分枝杆菌复合群8株(23%)、日内瓦分枝杆菌9株(26%)、不产色分枝杆菌1株,其余9株未鉴定到种。结论NTM广泛存在于市售养鱼水中,分子生物学方法与常规细菌学鉴定可互相补充,提高鉴定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结核 聚合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Ⅸ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毕作木 华宝来 +3 位作者 杨仁池 王鸿艳 武文杰 钱林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 ( FⅨ )基因SalⅠ ,Nru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以及 5′端 - 793...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 ( FⅨ )基因SalⅠ ,Nru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以及 5′端 - 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和 5′端 - 6 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进行了分析 ,其中对FⅨ - 192共分析了 2 14条X染色体 ,对 FⅨ - 793共分析了 2 10条X染色体 ,对 FⅨ - 6 98共分析了 2 0 6条X染色体。结果表明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A和G的频率分别为 0 .878和 0 .12 2 ,杂合体频率为 0 .2 13;- 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分别为 0 .5 5 2和 0 .4 4 8,杂合体频率为 0 .4 94 ;FⅨ - 6 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分别为 0 .311和 0 .6 89,杂合体频率为 0 .4 2 9。结论提示 :FⅨ基因Sal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人 凝血因子Ⅸ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血友病B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冯亚青 王建华 +5 位作者 郭雪 赵大卫 高俊淑 刘桂芳 李志立 张振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中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77、ε30 .6 15及ε40 .30 8,VaD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5 6、ε30 .6 85及ε4 0 .2 5 9,AD组和VaD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CE基因AD组和VaD组DD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ACE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 载脂蛋白E类 聚合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蛋白脂酶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铁兵 王海燕 +2 位作者 王强 钱卫冲 王震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62-564,共3页
为分析人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采用两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n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人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LpL)基因内含子6区和8区的PVUⅡ(18... 为分析人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采用两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n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人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LpL)基因内含子6区和8区的PVUⅡ(189bp)和HindⅢ(715bp)位点特异性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和HindⅢ酶解上述的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离上述的酶解片段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101名正常健康人LpL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P167.8%,P232.2%;H177.2%,H222.3%。此法简便、灵敏,且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 聚合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基因限制性显示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凌 马文丽 +3 位作者 宋艳斌 吴清华 郭秋野 郑文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 克隆并分析经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D-PCR)扩增的HIV-1基因片段。方法 将所有HIV-1基因片段 分成10组并进行RD-PCR扩增,纯化各组PCR产物后将之克隆至T载体上并快速鉴定。从阳性克隆中提取... 目的 克隆并分析经限制性显示-聚合酶链反应(RD-PCR)扩增的HIV-1基因片段。方法 将所有HIV-1基因片段 分成10组并进行RD-PCR扩增,纯化各组PCR产物后将之克隆至T载体上并快速鉴定。从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扩 增靶片段并测序。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片段均属于HIV基因。结论 改良了一种多片段的克隆及鉴定方法并 用于限制性显示扩增片段的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片段 克隆 序列分析 限制性显示-聚合反应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8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2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胡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PCR方法避免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NAT1基因型。在140名检测标本中,NAT1* 3,NAT1* 4,NAT1* 10和NAT1* 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 .2%、49. 6%、40%和2 2%。NAT1* 4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人群;而NAT1* 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 3和NAT1* 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结论 PCR RFLP+多重PCR方法检测NAT1基因型特异性高;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检测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聚合反应(PCR) 多重PCR技术 NAT1 PCR方法 限制性内切 基因型分布 发生率 检测方法 分型研究 等位基因 相互干扰 检测标本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基本原理和特点
9
作者 纳新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建立在RFLP基础上的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它的基本原理是对基因组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人工合成的特定双链接头连在这些片段的两端,形成一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建立在RFLP基础上的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它的基本原理是对基因组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将人工合成的特定双链接头连在这些片段的两端,形成一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用这些特异片段为扩增反应模板,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3’一端选择性碱基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理 限制性内切 聚合反应 基因组DNA 特异片段 PCR引物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储小曼 闵佩清 +2 位作者 张静 孔诚 蔡卫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 扩增(PCR 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 4、 5、 6)及CYP3A5亚型的 CYP3A5 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 4、 5、 6、CYP3A5 3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3/197、3/200和 55/11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 4、 5、 6、CYP3A5 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 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5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壮族原发性癫痫易感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建敏 陈海燕 +6 位作者 黄清 黄灵 刘国军 唐雄林 简崇东 蒙兰青 李雪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8-930,935,共4页
目的探究SCN5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壮族原发性癫痫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广西百色地区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目的探究SCN5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壮族原发性癫痫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广西百色地区确诊的原发性癫痫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患者外周血SCN5A基因中rs6599230和rs1805126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两组患者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癫痫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 rs6599230和rs1805126位点均检测到CT、TT和CC 3种基因型。癫痫组与对照组相比,rs6599230等位基因分布(χ~2=11.030,P=0.001)和基因型分布(χ~2=11.147,P=0.004)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s1805126等位基因分布(χ~2=0.080,P=0.928)和基因型分布(χ~2=0.786,P=0.67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C+CT基因型相比,rs6599230位点的TT基因型显著增加了癫痫发病的危险性(OR=1.921,95%CI:1.230~2.998)。结论 SCN5A基因rs6599230位点SNP可能与壮族原发性癫痫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壮族 SCN5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中老年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福宇 李海涛 +3 位作者 孟德峰 张蕾 史晨辉 王维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石河子地区中老年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15例健康汉族中老年人、74例骨量低下者和33例骨质疏松患者的LRP5基因Q89R位点...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石河子地区中老年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15例健康汉族中老年人、74例骨量低下者和33例骨质疏松患者的LRP5基因Q89R位点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全自动生化仪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和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股骨干的骨密度。结果中老年男性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各基因型之间的骨密度、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中老年女性LRP5基因Q89R位点QQ、QR、RR基因型总基因频率分别为82.14%、16.97%、0.8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8.10%、11.90%、0%;骨量低下组分别为90.24%、9.76%、0%,骨质疏松组分别为62.07%、34.48%、3.45%,QQ、QR型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低下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腰椎L1-L3、大转子的骨密度与Q89R基因型相关;未发现腰椎第四节、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干的骨密度值与Q89R基因型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中,血清磷含量与基因型显著相关。结论 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具有种族、地区差异性。LRP5基因Q89R位点基因多态性是石河子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预测因素,提示LRP5基因是影响骨密度的候选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5基因Q89R位点 骨质疏松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hGSTA1基因C-69T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平洁 汪晖 黄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谷胱甘肽S 转移酶(hGSTA1 )C-69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1 4 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2 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GSTA1 69位点的变异。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 69位...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谷胱甘肽S 转移酶(hGSTA1 )C-69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1 4 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2 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GSTA1 69位点的变异。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 69位点的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75 .0 %,突变型纯合子(TT)基因型为0 .7%,杂合子(CT)基因型为2 4 .3 %;C及T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7.1 %及1 2 .9%。结论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141L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向绍通 徐书雯 李东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LAU)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中"很可能AD"的标准,选择67例LOAD患...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PLAU)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 Alzheimer’sdisease,LOAD)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和NINCDS-ADRDA诊断标准中"很可能AD"的标准,选择67例LOAD患者,与71例年龄、性别与AD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LAU基因P141L多态性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LOAD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8,P=0.8488);两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8,P=0.6361)。结论PLAU基因P141L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LOAD未发现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尿激型纤溶原激活因子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核心启动子区A-6G多态性与白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超永 尹雪艳 吴利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14-3516,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A-6G多态性与白族人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方法:以67例白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A-6G多态性与白族人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方法:以67例白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AGT基因(-6)位点多态性;用自动荧光测序方法,对AG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DNA序列进行突变分析及验证基因分型。结果:(1)白族AG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6)位点存在A→G突变。(2)AGT基因(-6)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AGT基因(-6)位点各基因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GT基因A-6G多态性可能与白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原 白族 启动区(遗传学) 突变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RCC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思力 李悦玮 +4 位作者 许现辉 张静 张翔宇 韩明哲 韩忠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ERCC 18092C〉A和19007G〉A遗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183例儿童ALL患者(病例组)和190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ERCC 18092C〉A和19007G〉A遗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183例儿童ALL患者(病例组)和19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ERCC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2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病例组ERCC1基因C8092A位点的基因型频数分布:AA为15(8.2%),AC为57(31.1%),CC为111(60.7%);对照组该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AA为13(6.8%),AC为83(43.7%),CC为94(49.5%),两组间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CC基因型频数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OR为1.57(95%CI为1.04-2.37);按性别分层,ERCC1G19007和C8092A男性病例组与男性对照组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按年龄分层,ERCC1C8092A小于10岁病例组与对照组CC基因型分布频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CC 18092C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C1 白血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聚合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段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宏霞 常健 +1 位作者 鲁继荣 邵东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寻找其易感基因,以便在围生期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1例(观察组)和正常新生儿53例(对照组)的ACE基...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寻找其易感基因,以便在围生期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1例(观察组)和正常新生儿53例(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分为DD、ID和Ⅱ3种类型。观察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前者以D等位基因为主(56.9%),后者以I等位基因为主(6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有关联,D等位基因可能为本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缺氧缺血 肽基二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患者对氧磷酯酶1基因192位Gln-Arg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志杰 赵水平 +4 位作者 聂赛 谭利民 蒋波 吴军 李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 1(PON1)基因 192位Gln Arg(Q R192 )多态性与老年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对 170例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组 )和 2 0 4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 1(PON1)基因 192位Gln Arg(Q R192 )多态性与老年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对 170例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组 )和 2 0 4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PON1Q R192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脑出血组中 ,PON1Q R192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QQ12 .4 %、QR5 0 .6 %和RR37.1%。PON1Q R19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出血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各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ON1Q R19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出血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聚合反应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辉 邵娇梅 +5 位作者 朱智慧 严江涛 蒋建刚 洪茂林 张苏明 汪道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 (FⅡ )G2 0 2 10A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 30 0例 (脑卒中组 )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无关的患者 30 0例 (对照组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 (FⅡ )G2 0 2 10A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 30 0例 (脑卒中组 )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无关的患者 30 0例 (对照组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方法进行 2 0 2 10G→A变异的分析。结果 FⅡ 2 0 2 10G→A变异 ,脑卒中组2 0 2 10A纯合子为 2例 ,2 0 2 10GA杂合子为 13例 ,对照组无 2 0 2 10A纯合子 ,2 0 2 10GA杂合子为 6例。脑卒中组FⅡ2 0 2 10G→A突变率为 5 % ,对照组突变率为 2 % ,结果显示两组G2 0 2 10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3)。OR =3,95 %CI:1.0 6~ 4 .94。脑梗死组 2 0 2 10A纯合子为 2例 ,2 0 2 10GA杂合子 11例 ,脑出血组 2 0 2 10GA杂合子为 2例 ,无2 0 2 10A纯合子。脑梗死组FⅡ基因 2 0 2 10G→A突变率为 6 .5 % ,脑出血组突变率为 2 % ,脑梗死组 2 0 2 10A。基因频率为 3.75 % ,脑出血 2 0 2 10A基因频率为 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0 2 10G→A突变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FⅡ 2 0 2 10位G→A的突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与脑出血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凝血 聚合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君 李晓霞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11.6%、44.9%和43.5%,脑梗死组分别为15.3%、50.0%和34.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34.0%、65.9%,脑梗死组分别为40.3%、59.7%,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进一步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