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诱导相分离制备用于SLS的聚酰胺6球形粉末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献 葸淑婷 +1 位作者 黄亚江 李光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25,65,共6页
高性能粉末原料是制约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发展的关键。通过己内酰胺在聚乙二醇(PEG)中进行阴离子聚合诱导相分离的原理制备了聚酰胺6(PA6)球形粉末,探究了聚合温度、PEG的分子量及含量等参数对粉末形貌及粒径的影响。在聚合温度17... 高性能粉末原料是制约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发展的关键。通过己内酰胺在聚乙二醇(PEG)中进行阴离子聚合诱导相分离的原理制备了聚酰胺6(PA6)球形粉末,探究了聚合温度、PEG的分子量及含量等参数对粉末形貌及粒径的影响。在聚合温度170℃、CL/PEG质量比8∶2、PEG分子量为3000的条件下制备的PA6粉末球形度高、流动性好,平均粒径为19.7μm,豪斯纳比为1.19,烧结窗口为24.33℃,烧结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聚酰胺6 粉末 聚合诱导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结构对PDL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阎斌 王守廉 +5 位作者 何杰 王晓安 于美娜 汪映寒 双习东 丰佩川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用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3种不同聚合物基体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液晶含量和固化时间对PDLC透光率及膜形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聚合物基体对PDLC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反应活性越高,达到关态下最低透过率所... 用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3种不同聚合物基体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液晶含量和固化时间对PDLC透光率及膜形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聚合物基体对PDLC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单体反应活性越高,达到关态下最低透过率所需的固化时间越短,丙烯酸仅需10 s,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却需360 s;聚合物与液晶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PDLC膜的阈值电压越高,丙烯酸的阈值电压至少是其他两者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聚合诱导相分离 智能玻璃 电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催化剂对酚醛树脂/乙二醇制备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郭子玉 朱云洲 +3 位作者 王力 陈健 李红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6-472,共7页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 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孔结构。为便捷、有效地大范围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本研究基于聚合诱导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法,以酚醛树脂/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了均相多孔碳,并系统研究了Zn^(2+)含量以及固化温度对多孔碳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固化温度的升高,多孔碳稳定性降低,微观孔结构均匀性变差。在90℃下固化,引入Zn^(2+)可以使多孔碳的孔隙率从40.22%增至70.38%,平均孔径从49.8 nm增至279.4 nm,中位孔径从107.2 nm增至343.0 nm。随着Zn^(2+)含量的增加,多孔碳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平均孔径都先增大后减小,当Zn^(2+)质量分数为1.5%时,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343.0 nm,孔隙率达到最大值(70.38±0.37)%。研究指出,引入Zn^(2+)降低了酚醛树脂中苯酚结构的间位取代反应势垒,有利于在苯环上构建大环化合物,显著促进了树脂与乙二醇聚合,提高了树脂混合物的固化程度及骨架聚合度,使相分离更加彻底。当Zn^(2+)含量过高时,树脂混合物的聚合度过高,导致富醇相难以挥发,孔径结构变差。研究还发现,引入Zn^(2+)有助于提高石墨化程度,使碳骨架更加清晰。本研究为调控多孔碳材料的微观孔结构及制备结构碳化物陶瓷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聚合诱导相分离 Zn^(2+)催化剂 催化机理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齐聚物改善聚合物网络液晶的电光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谌文娟 汪映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42,共4页
由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酯齐聚物、液晶以及交联剂制备了聚合物网络液晶薄膜。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超支化聚酯齐聚物的含量对聚合物网络的形貌以及聚合物网络液晶薄膜的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加入超支化聚酯齐聚物,可以加... 由可紫外光固化的超支化聚酯齐聚物、液晶以及交联剂制备了聚合物网络液晶薄膜。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超支化聚酯齐聚物的含量对聚合物网络的形貌以及聚合物网络液晶薄膜的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加入超支化聚酯齐聚物,可以加快聚合速率,得到均匀并且面积较小的液晶畴区,从而得到较低的开态透过率(13.1%)。开态透过率的大幅度下降使得聚合物网络液晶的对比度大大提高,最大可以达到5以上。此外,二乙烯基苯作为交联剂可以得到较低的阈值电压,仅为4V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网络液晶薄膜 超支化聚酯齐聚物 电光性能 聚合诱导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光引发剂及固化时间对PDLC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守梅 万欣瑞 +2 位作者 张春梅 阎斌 汪映寒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PDLC)是将液晶和聚合物混合得到的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膜材料。聚合物作为成膜材料,其固化过程是影响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电光特性的重要因素。实验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活性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可聚合单体进行聚合...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PDLC)是将液晶和聚合物混合得到的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膜材料。聚合物作为成膜材料,其固化过程是影响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电光特性的重要因素。实验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活性大分子引发剂,引发可聚合单体进行聚合,通过光引发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PDLC膜。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改善PDLC的光电性能,并且通过改变固化时间可以调节PDLC的各项光电性能,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PDLC阈值电压(Vth)、饱和电压(Vsat)都随之增加,膜关态透光率(TOFF)、开态透光率(TON)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合诱导相分离 电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化胆甾液晶薄膜在不同基板下的光电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林君 王文超 颜竹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采用紫外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胶囊化胆甾液晶薄膜,系统研究了玻璃和塑料基板对于驱动电压、反射率及对比度等显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是玻璃或塑料基板,液晶胶囊化均有助于显示对比度的提升,同时相应的驱动电压也有所增加。... 采用紫外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胶囊化胆甾液晶薄膜,系统研究了玻璃和塑料基板对于驱动电压、反射率及对比度等显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是玻璃或塑料基板,液晶胶囊化均有助于显示对比度的提升,同时相应的驱动电压也有所增加。相较于刚性的玻璃基板,在柔性基板下液晶胶囊化前后的驱动电压由70V增加到200V,显示对比度达到6.2∶1。总体而言,初步实现了胆甾液晶的柔性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化 聚合诱导相分离 胆甾型液晶 柔性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引发剂和交联剂对PDLC电光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秦爱林 阎斌 +1 位作者 张春梅 汪映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6-99,共4页
采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苯乙烯引转移终止剂活性大分子(MI),并通过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MI含量和交联剂(HDDA)的含量对PDLC开态透光率、阈值电压(Vth)、饱和电压(Vsat)、记忆效应和对比度的影... 采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苯乙烯引转移终止剂活性大分子(MI),并通过光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研究了MI含量和交联剂(HDDA)的含量对PDLC开态透光率、阈值电压(Vth)、饱和电压(Vsat)、记忆效应和对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DLC中的MI含量从5%增到10%时,开态透光率增加,而阈值电压(Vth)、饱和电压(Vsat)降低,记忆效应增强,对比度先增加,然后又降低;当PDLC中的HDDA含量从25%增加到90%时,开态透光率降低,Vth、Vsat增加,记忆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分散液晶 记忆效应 聚合诱导相分离 电光性能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