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Ah LiFePO_4聚合物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制备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性保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5,共2页
以LiFePO4、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正、负极活性物质,制作了50 Ah LiFePO4聚合物锂离子单体电池。过充、针刺的结果表明,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较高。不同倍率放电、1.00C循环及不同温度下的放电等结果表明,单体电池的电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好... 以LiFePO4、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正、负极活性物质,制作了50 Ah LiFePO4聚合物锂离子单体电池。过充、针刺的结果表明,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较高。不同倍率放电、1.00C循环及不同温度下的放电等结果表明,单体电池的电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好,能量密度和比能量分别为236.2 Wh/L和134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锂离子单体电池 磷酸铁(LiFePO4) 安全性能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电池的离子型聚合物合成及其性能
2
作者 王怀姣 韩善涛 陈茂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2,共20页
离子型聚合物因其高分子链上的共价连接离子基团理化性质独特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且在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应用。离子型单体聚合与聚合物后修饰是合成离子型聚合物的两种主要途径。本文概述了通过两类方法制备的阳离... 离子型聚合物因其高分子链上的共价连接离子基团理化性质独特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且在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应用。离子型单体聚合与聚合物后修饰是合成离子型聚合物的两种主要途径。本文概述了通过两类方法制备的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聚合物,及其在锂电池电解质、电极保护涂层、电极黏结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鉴于重复结构单元、离子基团种类等因素对材料电导率、迁移数、电化学稳定性、力学强度等性能的显著影响,推动设计合成新结构离子型聚合物,深入展开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发能够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高性能材料,推动发展新一代安全高效且性能稳定的储能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 自由基聚合 电池 聚电解质 含氟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侯朝霞 王旭丹 +3 位作者 王悦 孔佑健 高旭 王颢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电解质在电化学储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锂离子电池(LIB)中,液体电解质(LE)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如高的离子电导率(10-3 S/cm)和与电极良好的接触。然而,LE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由枝晶生长引起的性能退化严重阻碍了LIB... 电解质在电化学储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锂离子电池(LIB)中,液体电解质(LE)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如高的离子电导率(10-3 S/cm)和与电极良好的接触。然而,LE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由枝晶生长引起的性能退化严重阻碍了LIB的实际应用。因此,聚合物电解质(PE)有望取代LE。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机械性能,但其受温度限制,离子电导率较低,且与电极接触较差,电池循环性较差。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结合两者的优点,被认为是现有有机液体电解质的有效替代品,它可以用来制造更安全的锂电池。对现有聚合物基体的交联、共聚和混合改性——能够提高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GPE在LIB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新型生物基凝胶电解质基体。最后,展望了制造性能优异的基于GPEs的LIB电池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聚合物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一维铜基配位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清艳 沙彦勇 +5 位作者 陈晨 陈晓娟 刘文龙 黄浩 刘洪江 刘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BGPD)(DMA)(H2O)]·DMA(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BGPD)(DMA)(H2O)]·DMA(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然保留50 mAh·g^(-1)的比容量,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Cu-BD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BGPD2-配体和Cu(Ⅱ)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都可能参与了电子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配位聚合物 羰基化合物 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二氧化硅改性聚环氧乙烷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增强锂离子电池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志洪 石雁 +5 位作者 安金钰 郑德一 李龙 欧阳全胜 石斌 邵姣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5-1014,共10页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离子的运输,获得较好的锂离子转移数。在50℃时,基于PSN^(+)的SPEs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7.5×10^(-5)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30,稳定电压窗为4.41 V。因此,组装后的LiFePO_(4)锂电池在50℃、0.2C下具有优异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5.7 m Ah·g^(-1)),在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填料 二维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舢 吴朝军 陈业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25,共10页
当前锂离子电池多采用有机液态电解质,在遭受外部冲击时,有毒且易燃的液态电解质会发生泄露,若采用凝胶态电解质便能避免多种危险。使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替代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来解决液态电解质易泄露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 当前锂离子电池多采用有机液态电解质,在遭受外部冲击时,有毒且易燃的液态电解质会发生泄露,若采用凝胶态电解质便能避免多种危险。使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替代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来解决液态电解质易泄露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5种不同基质的凝胶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包括研究最早的聚乙烯氧化物(PEO)基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玻璃化转换温度的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等。对比分析了原位制备与非原位制备方法,包括工艺简单的高能电子束辐射方法、技术成熟的静电纺丝方法等。深入剖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原理,最后对其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 电解质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用聚合物黏结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方靖 杨续来 +1 位作者 戴涛 孙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11-3825,共15页
硅材料因其高比容量和较低的嵌锂电位等独特优势,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体积变化导致硅活性材料的粉碎和破裂,进而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目前主要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来解决... 硅材料因其高比容量和较低的嵌锂电位等独特优势,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体积变化导致硅活性材料的粉碎和破裂,进而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目前主要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来解决该问题,包括纳米化、碳包裹、合金化和使用聚合物黏结剂复合等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纳米化与合金化是从硅材料颗粒本体降低体积膨胀,而碳包裹和聚合物黏结剂复合技术则旨在从硅材料颗粒外部来抑制其体积膨胀的同时改善硅负极材料的导电性。本文首先阐述了硅负极材料的脱嵌锂机制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着重从黏结剂对提升硅负极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方面,总结了聚合物黏结剂复合对硅负极电化学性能提升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使用三维结构黏结剂抑制硅负极的体积膨胀、引入自愈黏结剂实现硅负极的弹性体积膨胀以及采用导电黏结剂提高硅负极整体导电性等;最后,对硅负极聚合物黏结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综述对提升硅基负极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也对未来黏结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硅负极 机理 聚合物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晓 蔡戬 盛德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64,共11页
近些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对新能源需求的增长,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件,在材料创新、制备工艺、性能优化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开... 近些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对新能源需求的增长,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件,在材料创新、制备工艺、性能优化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开发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成为未来潜在的重要课题之一。介绍了纤维素、纳米复合等手段以用于开发新型聚合物隔膜材料,综述了先进的隔膜制造技术如静电纺丝、真空抽滤、表面涂覆、层层自组装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隔膜微观结构的调控以提高锂离子在隔膜中的传输效率,并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特点。最后,总结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新能源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离子电池 隔膜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自愈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秋晓 刘欢欢 +1 位作者 王志朋 周炳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聚合物电解质因自身韧性较差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脆裂,裂纹处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可诱导锂枝晶生长,引发电池短路,诱发安全问题.将自愈合材料引入电解质材料,在断裂界面处存在的动态网络能实现电解质的自愈合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聚合物电解质因自身韧性较差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脆裂,裂纹处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可诱导锂枝晶生长,引发电池短路,诱发安全问题.将自愈合材料引入电解质材料,在断裂界面处存在的动态网络能实现电解质的自愈合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该文首先概述了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发展历程、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其次按照不同的愈合机制介绍了可逆非共价键和动态共价键的分类,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氢键网络的自愈合电解质和基于动态共价键的自愈合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自愈合聚合物电解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自愈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界面稳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阳 付茹 +2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程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以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 STFSI)、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和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FMA)[或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OF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单体,合成了3种锂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并将其制... 以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 STFSI)、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和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TFMA)[或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OF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单体,合成了3种锂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并将其制成了隔膜,组装了CR 2025扣式电池。采用FTIR、SEM、EIS和线性扫描伏安法对隔膜进行了表征,对CR 2025扣式电池进行恒电位间歇滴定法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电解质膜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90℃,2.0×10^(-5)S/cm)、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4.5 V)和高的锂离子迁移数(≈1)。电解质膜拥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60℃,≥3.7×10^(-9)cm^(2)/s)。经热处理后,电解质膜与锂金属的界面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这归因于含氟侧链基团在聚合物电解质表面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体 聚合物电解质 隔膜 界面稳定性 离子电池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亚胺锂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11
作者 梁金兰 吴道欢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81,共8页
分别以4-氟苯磺酰氯和4-氰基苯磺酰氯为原料,通过磺酰化和离子交换分别合成氟代和氰基取代的磺酰亚胺锂(LiFBTFSI和LiCBTFSI),进一步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两种PEO基聚合物电解质(PEO_(20)-LiFBTFSI和PEO_(20)-LiCBTFSI),并对其微观形貌、... 分别以4-氟苯磺酰氯和4-氰基苯磺酰氯为原料,通过磺酰化和离子交换分别合成氟代和氰基取代的磺酰亚胺锂(LiFBTFSI和LiCBTFSI),进一步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两种PEO基聚合物电解质(PEO_(20)-LiFBTFSI和PEO_(20)-LiCBTFSI),并对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0℃、EO/Li^(+)=20时,两种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均达到10^(-4) S/cm,电化学稳定窗口均大于5 V,与磷酸铁锂组装的电池均具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0.1 C,≈150 mAh·g^(-1))。相比于氟代PEO_(20)-LiFBTFSI固态电解质,含氰基的PEO_(20)-LiCBTFSI固态电解质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界面相容性,循环50次后,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37.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3.0%。此外,含氰基的PEO_(20)-LiCBTFSI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组装的锂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0.1 mA/cm^(2)下稳定运行500 h而不发生短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检验的锂离子电池组健康状态预测
12
作者 许万里 洪小波 +1 位作者 王东阳 阮殿波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2-781,共10页
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对确保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电池组的老化与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及单体间的不一致性相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检验的锂离子电池组SOH预测方法。首先,从单体的恒流充电电压曲线... 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对确保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然而,电池组的老化与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及单体间的不一致性相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一致性检验的锂离子电池组SOH预测方法。首先,从单体的恒流充电电压曲线中提取多个特征,依据皮尔逊相关法和不同特征组合对单体SOH进行估计,确定最优特征集合,并建立单体SOH模型;其次,在2并20串电池组上使用一致性检验方法,设立不同阈值筛选离群单体;最后,提取离群单体集合内各单体特征,结合单体SOH模型,预测电池组全生命周期的SOH。结果表明,仅需20%的单体数据,电池组SOH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可达到0.64%,相比未使用一致性检验方法,RMSE减小5.9%,并且不同老化状态下的SOH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离群单体 健康状态预测 一致性检验 特征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电解质在低温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宇豪 李志勇 郭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3-2258,共16页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与电极兼容性好、易加工等特点,聚合物基电解质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在低温下(≤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缓慢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极化增大,放电... 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与电极兼容性好、易加工等特点,聚合物基电解质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在低温下(≤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缓慢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极化增大,放电容量急剧衰减,且低温下枝晶生长更加严重,极大限制了固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聚合物基电解质在低温下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接着阐述了聚合物基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制,通过实例重点阐述了低温聚合物基电解质的设计策略及应用,包括添加无机/有机填料、引入液体塑化剂、分子结构工程等优化聚合物基电解质体相离子传导的方法,以及原位聚合和构建良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正极电解质界面等优化聚合物基电解质和电极间界面离子传输的方法。最后,评估并展望了低温聚合物基电解质的传输机制、设计原则、制备方法的不足及创新。本文有望促进聚合物基电解质及其固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电解质 低温 离子传导 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被引量:23
15
作者 任旭梅 顾辉 +2 位作者 陈立泉 吴锋 黄学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83-1385,共3页
应用倒相法 ,以 PVDF-HFP(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 )的混合物为基体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基质 ,制得的多孔 PVDF基质薄膜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及机械性能 ,其拉伸强度为 1 0 2 kg/cm2 ,吸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1 mol/L Li PF6 的 EC/DEC溶液 )... 应用倒相法 ,以 PVDF-HFP(偏氟乙烯 -六氟丙烯 )的混合物为基体制备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基质 ,制得的多孔 PVDF基质薄膜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及机械性能 ,其拉伸强度为 1 0 2 kg/cm2 ,吸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1 mol/L Li PF6 的 EC/DEC溶液 )的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 3 5 0 %以上 ,吸液后其室温电导率在 1 0 - 3S/cm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PVDF 倒相法 六氟乙烯 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向明 蒲薇华 +2 位作者 王久林 姜长印 万春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7-521,共5页
用单质硫对聚合物进行硫化,可以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可获得较高的比容量.综述了聚二乙基硅氧烷、聚乙烯、聚乙炔、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聚合物通过单质硫在200~360℃下硫化所制... 用单质硫对聚合物进行硫化,可以制备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可获得较高的比容量.综述了聚二乙基硅氧烷、聚乙烯、聚乙炔、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聚合物通过单质硫在200~360℃下硫化所制得的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单质硫 硫化 正极活性材料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华君 陈渊 +3 位作者 代克化 宋兆爽 马建伟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2-1926,共5页
阐述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树脂)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对复合膜中使用的无机TiO2纳米颗粒进行固体超强酸化处理,并进行颗粒表面酸强度H0测试、XRD晶体结构分析以及复合膜的电解液吸附率... 阐述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树脂)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对复合膜中使用的无机TiO2纳米颗粒进行固体超强酸化处理,并进行颗粒表面酸强度H0测试、XRD晶体结构分析以及复合膜的电解液吸附率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采用PE无纺布支撑体作为增强材料,以浸涂方法制备复合膜,并进一步组装为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 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 固体超强酸 无纺布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及锂离子蓄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付延鲍 马晓华 +2 位作者 杨清河 金忠■ 宗祥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5,共9页
目前聚合物电解质是锂及锂离子蓄电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按照聚合物电解质的形态、结构和现在文献中通用的名称 ,把其分为四种类型 :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多孔状聚合物电解质和添加无机超细粉末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 目前聚合物电解质是锂及锂离子蓄电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按照聚合物电解质的形态、结构和现在文献中通用的名称 ,把其分为四种类型 :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多孔状聚合物电解质和添加无机超细粉末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对以上四种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组成、性能及其在锂和锂离子蓄电池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比较了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池 多孔状 超细粉末 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存国 何丽霞 +5 位作者 董献国 王怡臻 赵树高 孙琳 林琳 肖红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73-2376,共4页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锂(IALi)为自由基共聚反应的主要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轻度交联的P(AN-MA-IALi)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FTIR,DSC和SEM等测试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该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交联聚合物的室温电导率达到10^-5~10^-4S/cm,当IALi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最大可达到1.89×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聚(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溶液共聚合 离子电导率 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拥军 陈白珍 +1 位作者 李义兵 袁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从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基材和电解液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最近几年凝胶型、微孔型和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锂盐、增塑剂、离子液体和单离子导体等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简... 从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基材和电解液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最近几年凝胶型、微孔型和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锂盐、增塑剂、离子液体和单离子导体等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简要评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的前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