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离子凝胶基体体系、改性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靳力 鞠苏 +3 位作者 贺雍律 张雨林 陈晨 张鉴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101,共13页
聚合物离子凝胶是一种由离子液体(IL)和聚合物基质构成的新型凝胶体系,具有优异的可拉伸性、较高的电导率和较好的稳定性,在柔性电子产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通过调研整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 聚合物离子凝胶是一种由离子液体(IL)和聚合物基质构成的新型凝胶体系,具有优异的可拉伸性、较高的电导率和较好的稳定性,在柔性电子产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通过调研整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聚合物离子凝胶材料的基质分类,讨论了导电水凝胶的改性方法,阐述了离子凝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展望了聚合物离子凝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开发具有优异力学性能、高电导率、可降解的离子凝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同时,提高离子凝胶的环境稳定性,降低离子凝胶的制备成本是实际应用中亟须解决的难题。离子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将促进柔性电子材料的飞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离子凝胶 柔性电子设备 可拉伸性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孔隙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2 位作者 周彦霞 胡淑琼 薛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 利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交联聚合物体系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及体系与岩心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口瓶中体系黏度大幅上升,分子线团尺寸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成胶效果,且体系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发生分子间交联,当体系发生大范围分子间交联前分子线团尺寸较小,与岩心配伍性良好,而交联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难以注入岩心;静态条件下,体系能够在岩心内成胶,但成胶强度明显低于在磨口瓶内的强度,且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而增大;动态条件下,体系的阻力系数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的几乎相等,说明该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动态条件下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原因是流动会干扰交联聚合物溶液体系中交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岩石孔隙 配伍性 分子内交联 端面效应 动态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与LiFePO_4的相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崔闻宇 安茂忠 杨培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3-1238,共6页
以1-甲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PF6)、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六氟磷酸锂(LiPF6)为原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ILGPE).通过循环伏安(CV)、计时电流法、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该... 以1-甲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PF6)、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六氟磷酸锂(LiPF6)为原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ILGPE).通过循环伏安(CV)、计时电流法、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该电解质的离子传输特性以及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为1.650×10-3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5.0V.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极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改善了锂离子脱、嵌可逆性和电极/电解质的界面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EMIPF6 正极材料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离子液体凝胶电致动膜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莉 王荣 +2 位作者 沈倩宇 张婷婷 曹晓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9-933,共5页
本文通过湿法涂膜和热压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基于活性炭-离子液体凝胶的电致动膜材料。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原位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测定了不同活性炭含量对电致动膜材料的界面电容和电致动位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膜材料的界面电容和... 本文通过湿法涂膜和热压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基于活性炭-离子液体凝胶的电致动膜材料。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原位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测定了不同活性炭含量对电致动膜材料的界面电容和电致动位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膜材料的界面电容和电致动位移性能随着活性炭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聚合物 电致动膜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作为造孔剂对聚乙烯支撑的PAMS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朗 饶睦敏 +4 位作者 李伟善 许梦清 廖友好 谭春林 易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89-1694,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笨乙烯)(P(AN-MMA-ST)或者共聚物PAMS),并利用尿素作为造孔剂制备了聚乙烯(PE)支撑的PAMS聚合物膜(PE-PAMS-U)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笨乙烯)(P(AN-MMA-ST)或者共聚物PAMS),并利用尿素作为造孔剂制备了聚乙烯(PE)支撑的PAMS聚合物膜(PE-PAMS-U)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分析、线性电位扫描(LSV)、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充放电等方法对PAMS聚合物以及PE支撑的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PE-PAMS)聚合物隔膜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尿素作为造孔剂可以提高PE-PAMS凝胶聚合物的性能.由于尿素的加入,聚合物膜呈现均匀的微孔结构,室温下的电导率从1.1×10^(-3)S·cm^(-1)提高到2.15×10^(-3)S·cm^(-1).同时,锂电极/聚合物电解质界面上的电荷传递电阻也从480Ω·cm^2降低到250Ω·cm^2.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0V.电池(Li/PE支撑的GPE/LiCoO_2)的测试证明,用尿素作为造孔剂的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表现出优良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尿素 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