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掺杂的高亮度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晓庆 于军胜 +2 位作者 李璐 王军 蒋亚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采用新型贵金属铱的配合物(pbi)2Ir(acac)作为客体磷光发光材料,分别以4%和5%(w)的浓度掺杂于聚合物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PVK)中,利用旋涂工艺制备了结构为indium-tin oxide(ITO)/PVK:(pbi)2Ir(acac)/2,9-二甲基-4,7-二苯基-... 采用新型贵金属铱的配合物(pbi)2Ir(acac)作为客体磷光发光材料,分别以4%和5%(w)的浓度掺杂于聚合物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PVK)中,利用旋涂工艺制备了结构为indium-tin oxide(ITO)/PVK:(pbi)2Ir(acac)/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BCP)/Mg∶Ag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磷光材料(pbi)2Ir(aca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聚合物掺杂的磷光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掺杂浓度的器件均具有8V左右的启亮电压,器件在启亮后的最大流明效率分别为1.53和1.31lm·W-1,最大亮度分别为11210和9174cd·m-2;同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与色坐标均不随偏置电压和客体掺杂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具有稳定的色纯度.分析了主体材料PVK到磷光客体(pbi)2Ir(acac)的能量转移机制,并探讨了随着器件电流密度和客体掺杂浓度的逐渐增加,器件流明效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 铱配合物 聚合物掺杂 能量传递 直接载流子俘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主体材料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青华 李明智 张婉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共9页
综述了近几年用于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聚合物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咔唑类主体材料、聚芴类主体材料、聚苯乙烯类主体材料和聚间苯基类主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设计与修饰以及磷光器件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磷光聚合... 综述了近几年用于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聚合物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咔唑类主体材料、聚芴类主体材料、聚苯乙烯类主体材料和聚间苯基类主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设计与修饰以及磷光器件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 聚合物 主体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3
作者 罗幼刚 罗志辉 +3 位作者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掺杂 电化学共聚合 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层间的能带匹配对器件发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芳 田文晶 +2 位作者 马於光 沈家骢 倪燕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对几种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了几种结构的器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性质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各种材料间合理的能带匹配,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电致发光器件.
关键词 有机/聚合物 致发光器件 能带匹配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开霞 黄劲松 +6 位作者 高文宝 李传南 赵毅 刘宏宇 李峰 冯晶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 ,以有机小分子蓝光染料 1 ,1 ,4 ,4 四苯基丁二烯 ,绿光染料 8 羟基喹啉铝和黄光染料 5,6,1 1 ,1 2 四苯基四苯并作为产生白光所需要的三种色源 ,制备了有机 /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的设计... 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 ,以有机小分子蓝光染料 1 ,1 ,4 ,4 四苯基丁二烯 ,绿光染料 8 羟基喹啉铝和黄光染料 5,6,1 1 ,1 2 四苯基四苯并作为产生白光所需要的三种色源 ,制备了有机 /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的设计使聚合物的热电稳定性好的优点与有机小分子材料荧光效率高的优点相结合 ,拓宽了材料的选择范围 ,更有利于选择能带匹配的材料体系。器件的开启电压为 2 5V左右 ,发光效率在 9V时达到最大 1 2 4lm/W ,该电压下的亮度达到 1 60 0cd/m2 ,器件的最大亮度超过 2 0 0 0 0cd/m2 ( 1 8V) ,器件最佳色度为 ( 0 3 1 9,0 3 3 2 ) ,这在目前国际上有报道的有机 /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穴 有机/聚合物 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其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田文晶 吴芳 +1 位作者 樊玉国 沈家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0-237,共8页
测定了苯撑乙烯齐聚物、吡唑啉衍生物、钌配合物、铼配合物以及常用的有机染料与载流子传输材料等一百余种有机 (包括有机小分子 ,配合物和聚合物 )材料的能带结构参数 ,探讨了不同取代基对材料“能带”结构的影响。基于能带匹配的原则 ... 测定了苯撑乙烯齐聚物、吡唑啉衍生物、钌配合物、铼配合物以及常用的有机染料与载流子传输材料等一百余种有机 (包括有机小分子 ,配合物和聚合物 )材料的能带结构参数 ,探讨了不同取代基对材料“能带”结构的影响。基于能带匹配的原则 ,同时考虑载流子迁移率匹配及各有机层间的厚度匹配 ,设计了不同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表明 ,能带匹配、迁移率匹配以及厚度匹配是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带结构 有机/聚合物 电致光材料 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尹盛 刘卫忠 +2 位作者 刘陈 钟志有 王长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制作了结构为ITO/MEH PPV/Al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PLED),在镀铝电极前后分别对器件进行高于MEH PPV玻璃化温度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镀铝电极后的退火处理可使器件的效率提高30%左右,器件的寿命增加40%左右;而镀铝电极前的退火处... 制作了结构为ITO/MEH PPV/Al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PLED),在镀铝电极前后分别对器件进行高于MEH PPV玻璃化温度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镀铝电极后的退火处理可使器件的效率提高30%左右,器件的寿命增加40%左右;而镀铝电极前的退火处理对器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聚合物有机发光器件 PLED 平板显示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环金属铱配合物的高效绿色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骆开均 蒋世平 +4 位作者 王欣 邓先平 朱卫国 赵可清 谢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以2-苯基吡啶为主配体,3-乙酰基樟脑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大空间位阻的环金属铱配合物Ir[(ppy)2(acam)],对它的化学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以环金属铱配合物Ir[(ppy)2(acac)]的发光效率(0.34)为参照物,配合物在2-甲基... 以2-苯基吡啶为主配体,3-乙酰基樟脑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大空间位阻的环金属铱配合物Ir[(ppy)2(acam)],对它的化学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以环金属铱配合物Ir[(ppy)2(acac)]的发光效率(0.34)为参照物,配合物在2-甲基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光致发光效率为0.54,表明在配合物中引入3-乙酰基樟脑为辅助配体能够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提高量子效率。将该配合物掺杂在聚合物主体材料中,制备了绿色聚合物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45 nm)/PVK(40 nm)/PFO+30%PBD∶xIr(ppy)2(acam)(70 nm)/Ca(10 nm)/Al(150 nm)。当掺杂质量分数为1%时,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最大流明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为4.23 lm/W,15.1 cd/A和9 939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樟脑衍生物 合成 磷光 聚合物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聚合物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9
9
作者 彭强 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共轭聚合物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包括典型共轭聚合物材料PPV、PT、PF等及PPP的工作原理,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聚合物致发光器件 聚合物致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zVB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文静 吴有智 张材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以超薄插入方式制备了基于BCzVB(1,4-bis[2-(3-N-ethylcarbazoryl)vinyl]benzene)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MoO_(3)/TAPC(1,1-bis((di-4-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50 nm)/BCzVB(x nm)/CBP(4,4’-N,N’-d... 以超薄插入方式制备了基于BCzVB(1,4-bis[2-(3-N-ethylcarbazoryl)vinyl]benzene)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MoO_(3)/TAPC(1,1-bis((di-4-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50 nm)/BCzVB(x nm)/CBP(4,4’-N,N’-dicarbazole-biphyenyl,20 nm)/BCzVB(x nm)/TPBi(1,3,5-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2-yl)benzene,20 nm)/LiF(1.5 nm)/Al.当BCzVB厚度x为0.3 nm时,器件的最高亮度为12800 cd/cm^(2),最高外量子效率为2.1%(电流效率2.8 cd/A),CIE色坐标为(0.15,0.17).通过优化空穴注入层MoO_(3)的厚度,器件的最高亮度和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14200 cd/cm^(2)和4.2%(电流效率为5.66 cd/A),外量子效率提升了一倍.这远超目前报道的基于BCzVB蓝色OLED的最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BCzVB 非掺杂 蓝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阴极结构BaO/Al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电子注入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黄美纯 +2 位作者 刘银春 许运华 曾永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326-329,共4页
介绍了用双层阴极BaO/Al和发光层MEHPPV制成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绝缘层BaO对电子注入所起的作用.实验发现,BaO对电子的注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直接用Al做阴极的器件对比,其发光亮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倍和10倍,达到了... 介绍了用双层阴极BaO/Al和发光层MEHPPV制成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绝缘层BaO对电子注入所起的作用.实验发现,BaO对电子的注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直接用Al做阴极的器件对比,其发光亮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倍和10倍,达到了1250cd/m2和0.4%.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厚度的绝缘层BaO对电子注入的影响,随着厚度的增加,外部量子效率和亮度先增加后减少,存在一个约为1nm的最佳厚度.另外,国外用绝缘层LiF和CsF做成器件,与他们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是绝缘层BaO增强了电子的注入,而不是BaO分解得到的金属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致发光器件 电子注入 BAO AL 阴极结构 绝缘层 实验发现 发光亮度 量子效率 最佳厚度 PPV MEH 发光 CSF 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片对柔性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俊卿 韩圣浩 +3 位作者 解士杰 姜雪宁 夏广瑞 叶丽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以聚合物基片柔性ITO膜为透明电极,制备了ITO/TPD/Alq3/Al结构柔性有机发光器件,并与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玻璃基片相同结构器件作了比较。研究了不同基片对有机材料及器件性能的影响,指出选择不易吸湿、耐温高、热胀系数小的聚合物材料,... 以聚合物基片柔性ITO膜为透明电极,制备了ITO/TPD/Alq3/Al结构柔性有机发光器件,并与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玻璃基片相同结构器件作了比较。研究了不同基片对有机材料及器件性能的影响,指出选择不易吸湿、耐温高、热胀系数小的聚合物材料,提高柔性ITO膜的附着力和导电性,结合柔性ITO膜的具体特性,优化有机层的蒸镀条件,是提高柔性有机发光器件发光亮度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聚合物基片 柔性ITO膜 光电特性 透光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志云 苑同锁 谢明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0-56,共7页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ELD)由于其卓越的性能,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科研领域的又一热点。阐述了聚合物ELD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聚合物材料的种类及分子结构,综述了影响器件发光效率和寿命的因素和解决办法,介绍了聚合物电致发光...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ELD)由于其卓越的性能,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科研领域的又一热点。阐述了聚合物ELD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聚合物材料的种类及分子结构,综述了影响器件发光效率和寿命的因素和解决办法,介绍了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发光 致发光器件 聚合物 致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工作层热效应的喇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哲 王剑 张存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以喇曼光谱和红外测温仪为表征手段,研究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在施加不同电流密度的工作条件下器件内部热效应对器件老化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器件内发光层的斯托克斯喇曼信号和反斯托克斯喇曼信号强度的比值,代入波尔兹曼方程计算得到... 以喇曼光谱和红外测温仪为表征手段,研究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在施加不同电流密度的工作条件下器件内部热效应对器件老化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器件内发光层的斯托克斯喇曼信号和反斯托克斯喇曼信号强度的比值,代入波尔兹曼方程计算得到该层对应的温度,从而达到精确测量器件内部工作温度的目的.通过对器件施加0~169mA/cm2的电流密度,发现器件内部工作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有机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后,发光层材料发生相变,变成游离状的液态,这种状态不稳定,造成发光层材料的局部缺陷,使得器件阴阳极短接导致器件短路,从而发光失败.实验表明喇曼光谱是一种探测薄膜器件内部工作层温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曼光谱 热致老化 斯托克斯 反斯托克斯 聚合物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膦酸酯聚芴作为阴极界面修饰层的高效聚合物红光电致发光器件
15
作者 牛效迪 刘静波 +2 位作者 王嵩 王虹苏 年桂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74-1877,共4页
以膦酸酯聚芴为阴极界面修饰层,高功函金属铝为阴极,制备了一种高效聚合物红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分析了经真空蒸镀沉积在膦酸酯聚芴表面的Al原子与下层的膦酸酯聚芴在有机物-金属界面处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 以膦酸酯聚芴为阴极界面修饰层,高功函金属铝为阴极,制备了一种高效聚合物红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表征,分析了经真空蒸镀沉积在膦酸酯聚芴表面的Al原子与下层的膦酸酯聚芴在有机物-金属界面处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真空蒸镀金属Al的过程中,在有机物-金属界面处形成了一种氧/铝复合物.研究了这种氧/铝复合物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铝复合物的产生提高了阴极电子的注入,使器件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与以Ca/Al为阴极的传统器件相比,以膦酸酯聚芴/Al为阴极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提高了75%,达到7.0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器件 聚芴 膦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溶性聚芴作为电子注入层对绿光聚合物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牛效迪 王虹苏 +1 位作者 王嵩 刘静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1-854,共4页
将醇溶性含膦酸酯基团的聚芴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并采用高功函金属铝作为阴极获得了高效率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对聚合物发光器件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a/Al阴极聚合物器件相比,以膦酸酯聚芴/Al为阴极... 将醇溶性含膦酸酯基团的聚芴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并采用高功函金属铝作为阴极获得了高效率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对聚合物发光器件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a/Al阴极聚合物器件相比,以膦酸酯聚芴/Al为阴极的聚合物器件的流明效率达到了15.8cd/A,提高了25%以上,同时器件的工作电压降低了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致发光 聚芴 膦酸酯 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聚合物发光器件中的输运特性研究
17
作者 瞿述 谢强 +2 位作者 周伟昌 陈志强 彭景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2,共4页
基于载流子电导是空间电荷限制与空间电荷在器件内部指数减小的假设,通过引入电荷空间分布的特征长度及有效迁移率,并考虑注入电流为热电子电流和隧穿电流,由此对器件的输运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电荷空间分布的特征长度对器件中... 基于载流子电导是空间电荷限制与空间电荷在器件内部指数减小的假设,通过引入电荷空间分布的特征长度及有效迁移率,并考虑注入电流为热电子电流和隧穿电流,由此对器件的输运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电荷空间分布的特征长度对器件中的载流子浓度、电场强度及电流有很大影响;器件功能层厚度对器件的电场强度影响较大,对器件I-V特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聚合物发光器件 电荷空间分布特征长度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人骥 赵杰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5-49,共5页
论述了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及影响器件稳定性、寿命的原因 ,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展望了下世纪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能性 .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材料 致发光器件 有机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级联发光器件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勇 刘振 +4 位作者 范昌君 吉霞霞 彭雪峰 李国庆 杨晓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5-722,共8页
基于溶液加工方法制备了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氧化锌(ZnO)/乙氧基化聚乙烯亚胺(PEIE)电荷产生层的聚合物级联发光器件,发现PEDOT:PSS层电导和厚度对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影响较小,不同PEDOT:PSS对器件发光效率的... 基于溶液加工方法制备了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氧化锌(ZnO)/乙氧基化聚乙烯亚胺(PEIE)电荷产生层的聚合物级联发光器件,发现PEDOT:PSS层电导和厚度对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影响较小,不同PEDOT:PSS对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其对发光层激子不同的猝灭作用,PEDOT:PSS厚度为60 nm的级联器件比PEDOT:PSS厚度为30 nm的级联器件的发光效率稍高,原因是PEDOT:PSS较厚时,其表面形貌更均匀。级联器件的发光效率和驱动电压分别与发光子单元的发光效率和驱动电压之和相近,说明在较低的电压下电荷产生层就能够有效产生电荷并注入到发光子单元中,级联器件的发光光谱中包含两个发光子单元的发光光谱,说明两个发光子单元在级联器件中都能正常工作。通过对电荷产生层的电容-电压(C-V)特性的测试,确认了在电荷产生层中存在电荷的积累过程。证明了PEDOT:PSS/ZnO/PEIE为有效的电荷产生层。首次报道了包含三个SY-PPV发光单元的级联器件,三个发光子单元发光效率之和与级联器件的发光效率相当,其最大发光效率和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1.7 cd·A^(-1)和6.95%。在器件亮度为5 000 cd·m^(-2)时,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0.5 cd·A^(-1)和6.6%。说明并没有由于发光子单元数目增加而影响级联器件的发光效率。并且其发光光谱和发光子单元的发光光谱相接近。通过进一步降低CGL中空穴注入层对级联器件的影响有望提高级联器件的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器件 电荷产生层 级联器件 发光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激发下的聚合物PPV单层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20
作者 张凤玲 杨志敏 +3 位作者 徐征 黄宗浩 徐长远 王永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5-97,共3页
交流电激发下的聚合物PPV单层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张凤玲a,b)杨志敏a)徐征a)黄宗浩c)徐长远a)王永生a)徐叙王容a,b)a)(北方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44)b)(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 交流电激发下的聚合物PPV单层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张凤玲a,b)杨志敏a)徐征a)黄宗浩c)徐长远a)王永生a)徐叙王容a,b)a)(北方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44)b)(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天津300191)c)(东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致发光器件 交流驱动 薄膜 P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