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可溶性利多卡因聚合物微针的制备与穿刺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嘉荣 庄俭 +3 位作者 吴大鸣 许红 郜王鑫 孙靖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10,57,共5页
为研究高效利多卡因分层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和皮肤穿刺效果,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针模具,选用聚乙烯醇(PVA)、透明质酸钠(H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复合材料,探究分步浇铸法和浇注黏合法制备微针阵列。同时,利用显微镜观察微... 为研究高效利多卡因分层可溶性微针的制备工艺和皮肤穿刺效果,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针模具,选用聚乙烯醇(PVA)、透明质酸钠(H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复合材料,探究分步浇铸法和浇注黏合法制备微针阵列。同时,利用显微镜观察微针形态并且测量微针的形态,选用小鼠腹部皮肤进行穿刺试验并进行冷冻切片表征微针穿刺效果。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分层可溶性微针成型率达100%且成型周期缩短至4 h以内,药物主要集中在450μm高的微针针体上,微针穿刺皮肤后恰好到达真皮层并且在皮肤上形成约250μm深的微通道,微针针体能在5 min中内迅速溶解,为麻醉微针透皮给药实际应用提供一定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针 局部麻醉 分层可溶 成型率 穿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针体系用于眼部药物递送的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龙 于昊哲 +5 位作者 朱龙 赵泽伟 孙靖尧 黄尧 吴大鸣 庄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66,100,共5页
聚合物微针是目前最有潜力的透皮给药技术,具有精准、快速、可溶解、可降解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递送疫苗、麻醉类、止痛类等大分子药物。聚合物微针能够有效地穿过眼表屏障,使药物顺利靶向递送至患病处。因此,综述了聚合物微针在眼科领... 聚合物微针是目前最有潜力的透皮给药技术,具有精准、快速、可溶解、可降解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递送疫苗、麻醉类、止痛类等大分子药物。聚合物微针能够有效地穿过眼表屏障,使药物顺利靶向递送至患病处。因此,综述了聚合物微针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的进展,通过对目前的聚合物微针的制备、器件类型和设计原则、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然后,分析了聚合物微针在眼部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在眼部疾病中的工作特点,包括眼压、感染、眼部皱纹等。在提出了目前面对的关键挑战的同时,对聚合物微针在眼部药物递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促进了聚合物微针治疗眼部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针 药物递送 可溶解 可降解 给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微针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3
作者 庄梓昊 林玉红 赵凯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微针递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微创透皮给药技术,能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在真皮层中实现无痛药物递送。与传统的递送系统相比,微针递送系统表现出更高的吸收效率,已在生物制药、伤口愈合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微针,不仅... 微针递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微创透皮给药技术,能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在真皮层中实现无痛药物递送。与传统的递送系统相比,微针递送系统表现出更高的吸收效率,已在生物制药、伤口愈合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微针,不仅制备过程简便,还能有效实现药物的可控递送和释放。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因原料易得、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出色而成为构建微针的理想材料。在简要介绍壳聚糖基微针制备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基微针透皮药物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微针的制备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合物微针 药物递送系统 透皮给药 制备 生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阵列微针及其在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蒲兴群 巨晓洁 +3 位作者 谢锐 汪伟 刘壮 褚良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3,共11页
阵列微针作为一种新型透皮给药方式,能够避免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实现亲水性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透皮吸收,具有无痛、微创、高效等优点。聚合物阵列微针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不仅具有其他阵列微针的优点,还具有生... 阵列微针作为一种新型透皮给药方式,能够避免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实现亲水性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透皮吸收,具有无痛、微创、高效等优点。聚合物阵列微针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不仅具有其他阵列微针的优点,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载药量精确可控及制备成本低廉等优势,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且最具应用前景的一类阵列微针。系统地综述了目前聚合物阵列微针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阵列 透皮给药 肿瘤治疗 糖尿病治疗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注塑成型技术的PLA微针最佳成型工艺研究及其使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嘉伟 朱敬先 +4 位作者 霍则军 高强 康婷婷 康晓雅 庄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针的生产效率,提高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利用微注塑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材料(PLA)的医美用微针贴片。通过正交实验法探究了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以及保压时...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针的生产效率,提高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利用微注塑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材料(PLA)的医美用微针贴片。通过正交实验法探究了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以及保压时间五项工艺参数对PLA微针顶端直径的影响。利用电子显微镜及测力计对PLA最佳工艺微针进行形貌尺寸表征及力学强度测试,并进行了体外皮肤穿刺测试及透皮渗透实验验证了其对皮肤的穿刺及渗透作用。结果表明,当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00℃、模具温度45℃、注射速度360 mm/s、保压压力50 MPa、保压时间4 s时,达到注塑成型PLA微针的最小顶端直径及成型效果,高度达到0.524 mm,顶端直径达到0.027 mm,针尖成型明显最优,且微针达到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聚合物微针 注塑工艺 正交实验 透皮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Fc MOF@MN复合微针的制备及其光热抗菌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袁颖慧 尚亚廷 +2 位作者 郭江娜 周莹杰 严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444,共10页
将光热性锆-二茂铁基金属有机框架(Zr-Fc MOF)负载到可溶性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微针(MN)中,开发了一种基于可溶性Zr-Fc MOF负载微针(Zr-Fc MOF@MN)的光热抗菌疗法。采用自下而上法水热合成具有光热性能的Zr-Fc MOF纳米片,... 将光热性锆-二茂铁基金属有机框架(Zr-Fc MOF)负载到可溶性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微针(MN)中,开发了一种基于可溶性Zr-Fc MOF负载微针(Zr-Fc MOF@MN)的光热抗菌疗法。采用自下而上法水热合成具有光热性能的Zr-Fc MOF纳米片,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Zr-Fc MOF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和涂板计数法研究了其光热性能和抗菌性能。进一步通过模板法制备Zr-Fc MOF@MN,并研究其溶解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r-FcMOF光热性能良好,Zr-FcMOF(0.4 mg/mL)在2.6 W/cm^(2)近红外光照射10 min后温度可上升至57.4℃,表现出100%的抗菌率;Zr-Fc MOF@MN可在水溶液中溶解,表现出优异的光热抗菌率(100%)和低溶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解聚合物微针 抗菌材料 Zr-Fc MOF 光热疗法 近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协同作用聚丙烯微针穿刺皮肤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郜王鑫 庄俭 +5 位作者 吴大鸣 张嘉荣 黄尧 孙靖尧 鲁元 吴刚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7,共4页
微针系统具有微创、高效、耐受性好等特点,在透皮给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使用生物惰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PP)加工制造的聚合物微针拥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及力学稳定性。将振动频率和微针高度作为变化因素,设计了PP微针阵列穿刺小鼠腹... 微针系统具有微创、高效、耐受性好等特点,在透皮给药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使用生物惰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PP)加工制造的聚合物微针拥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及力学稳定性。将振动频率和微针高度作为变化因素,设计了PP微针阵列穿刺小鼠腹部皮肤的正交实验,经切片、染色后,使用数字病理信息系统观察、测量并表征了皮肤微通道的成型效果。从显微观察角度,验证了聚丙烯微针给药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PP微针具有微创的特点,处理后的皮肤表面形成了微米尺寸的创口;微针高度和振动频率是微针穿刺皮肤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振动协同作用有助于微针高效地穿刺角质层,建立药物递送微通道;550μm高度的微针,在200 Hz的振动作用下,穿刺效果最佳,为研究微针经皮给药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针 协同作用 振动频率 高度 角质层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针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方以勒 杜唯佳 +3 位作者 林龙 康婷婷 孙靖尧 庄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目前糖尿病血糖监测通常需要采集指血,耐受性差且监测数据不连续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无疼痛持续监测血糖水平的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针(MN)的电流酶基葡萄糖连续监测传感器,主要是在MN表面修饰银(Ag)层与包覆葡萄糖氧化酶(GOx... 针对目前糖尿病血糖监测通常需要采集指血,耐受性差且监测数据不连续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无疼痛持续监测血糖水平的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针(MN)的电流酶基葡萄糖连续监测传感器,主要是在MN表面修饰银(Ag)层与包覆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导电高分子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层来实现葡萄糖信号检测。聚乳酸MN阵列由7×7的圆锥形MN组成,MN高度和底径分别为550μm和250μm,同时,探究了熔融热压法制备MN阵列、微电子打印机喷涂Ag墨、电沉积法制备包覆GOx的PEDOT层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的MN电极在生理相关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0~35 mmol/L)和响应时间(9 s),为MN无创连续监测人体生理指标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针 连续监测 葡萄糖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聚碳酸酯微针成型的影响
9
作者 马廷月 吴大鸣 +4 位作者 刘颖 郑秀婷 赵中里 曹亚楠 卜慧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1,共4页
通过模具上下模板差温的方法,以聚碳酸酯(PC)片材为基板,在热压印过程中制备了聚合物微针,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模具上下模板温度、热压印压强、热压印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微针平均长度和微结构复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上模板的合理温度(8... 通过模具上下模板差温的方法,以聚碳酸酯(PC)片材为基板,在热压印过程中制备了聚合物微针,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模具上下模板温度、热压印压强、热压印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微针平均长度和微结构复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上模板的合理温度(80℃左右)有助于减少压印时间和降温时间;下模板温度对微结构成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下模板温度大于154℃的条件下,才能压印出符合要求的聚合物微针;热压印压强在8~12 MPa的范围内与微针成型效果的关系呈正相关;随着压印时间的增加,微针的平均长度变长,通过控制合理的时间,微针的平均长度基本上能够达到模具上微针的长度,复制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差温法 聚碳酸酯 聚合物微针 工艺参数 平均长度 复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