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为基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书廷 陈红军 +1 位作者 贾俊华 尹艳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PVDF) 锂盐 增塑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并测定了该类电解质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的凝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超过了 10 -3 S·cm-1,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并对该电解质进行了红外、扫...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PVDF) 锂盐 增塑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并测定了该类电解质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的凝胶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超过了 10 -3 S·cm-1,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并对该电解质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 ,发现了一个新相 ,并证实了在聚偏氟乙烯、锂盐、增塑剂三者之间共存的相互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聚偏氟乙烯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制备 结构 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方圆 王琳 +5 位作者 王哲 宋子晖 王锦艳 张守海 刘程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固态储能器件由于其在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能量存储设备。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储能器件的关键元件,具有高的安全系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其制备简便,价格低廉且界面相容性... 固态储能器件由于其在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能量存储设备。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储能器件的关键元件,具有高的安全系数,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其制备简便,价格低廉且界面相容性好等优点,成为固态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宏观形态出发,分别概述了聚环氧乙烷(PEO)、聚碳酸酯(PC)、聚硅氧烷和其他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的传输机理及在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并对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储能器件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导机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O-KH560改性聚氧化乙烯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鲁进 贾路 +1 位作者 刘新刚 张楚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2,150,共9页
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改性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合成了阻燃效果优异的硅/磷协效阻燃剂,并与聚氧化乙烯(PEO)、锂盐复合制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其对PEO基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改性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合成了阻燃效果优异的硅/磷协效阻燃剂,并与聚氧化乙烯(PEO)、锂盐复合制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其对PEO基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组成、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当DOPO-KH560质量分数为10%,n(EO)∶n(Li^(+))=8∶1时,DOPO-KH560/PEO/LiTFSI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高达1.8×10^(-4) S/cm,在4.9 V以下能够保持电化学稳定;以该电解质制备的LiFePO_(4)/Li半电池可以在80℃下稳定使用,在0.2 C电流密度、循环80次后可逆比容量为136.5 mA·h/g,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电池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EO改性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兴文 廖松义 +2 位作者 刘荣涛 刘屹东 闵永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18-9023,共6页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的发展,其核心部件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固态电池可避免使用安全系数较差的有机液态电解液及易燃的聚烯烃隔膜,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等特征,因而被称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的发展,其核心部件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固态电池可避免使用安全系数较差的有机液态电解液及易燃的聚烯烃隔膜,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等特征,因而被称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在于开发离子电导率高、不易燃、强韧性好、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其中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属于新型固态电解质中的一种。概述了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并对PEO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结晶度 离子电导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俊俏 沈之川 +2 位作者 钟嘉炜 谢文浩 施志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7,共16页
固态锂电池是新能源领域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之一。本文以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构型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基础,系统讨论界面接触性、界面化学和电化学反应、锂负极枝晶生长等问题对二者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与兼容性的... 固态锂电池是新能源领域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之一。本文以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构型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基础,系统讨论界面接触性、界面化学和电化学反应、锂负极枝晶生长等问题对二者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与兼容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掺杂改性、结构设计等手段在三种聚合物基体与锂负极之间的界面的应用。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常见界面表征手段及其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应用情况。最后,基于设计和构筑稳定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的相关策略,本文对掺杂、核层设计等界面优化手段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锂负极 固-固界面 界面修饰 界面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晨 彭思侃 +1 位作者 王楠 燕绍九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0,共6页
采用微观和宏观包覆两种方式制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的硫@碳纤维复合固态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表征电极的微观形貌,研究相应锂硫电池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微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活性材料的电极结构有利于离... 采用微观和宏观包覆两种方式制备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的硫@碳纤维复合固态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表征电极的微观形貌,研究相应锂硫电池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微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活性材料的电极结构有利于离子传输;电极表面宏观构建一层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薄膜有助于改善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抑制穿梭效应;利用膜电极结构组装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270次后库仑效率仍保持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包覆电极 锂硫电池 固态电池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掺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对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欢 彭娜 +3 位作者 高清雯 李文鹏 杨志荣 王景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1-2411,共11页
聚氧化乙烯(PEO)基固态电解质由于高的柔韧性、优异的加工性以及良好的界面兼容性等在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但其较低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窄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其高效应用。本工作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有极性官能团的冠醚(15-C-5)... 聚氧化乙烯(PEO)基固态电解质由于高的柔韧性、优异的加工性以及良好的界面兼容性等在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但其较低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窄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其高效应用。本工作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有极性官能团的冠醚(15-C-5)分子分散在PEO/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基质中制备PEO/15-C-5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重点探究冠醚含量对固态电解质中Li+传递的影响,同时对聚合固态电解质的形貌、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0%15-C-5在PEO中分散性较好,可有效降低PEO的结晶度,进而提升PEO链段运动性,使其抗拉强度达1.83 MPa。15-C-5与锂离子间强的络合作用促进锂盐解离,同时对阴离子产生静电排斥,从而增强离子电导率并提高锂离子迁移数,3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1.00×10^(-5)S/cm,60℃下锂离子迁移数达到0.42,分别是PEO电解质的4.5和1.9倍。另外冠醚与阴离子形成的静电排斥中心易捕获锂离子形成较为稳定的悬停位点,降低了PEO链段形成的O-Li络合活性位点促进C-O-C结构分解的可能性,从而提高PEO电解质的分解电压(从4.29 V到5.42 V)。与镍钴锰三元正极匹配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现出稳定的长循环性能,其在60℃、0.5 C的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59 mAh/g,经100圈循环之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9%。与磷酸铁锂正极匹配组装的全固态锂电池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冠醚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递 固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现状及改性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青磊 王涵 +4 位作者 马静 上官跃伟 颜文超 上官雪慧 李法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3,共9页
锂二次电池普遍采用有机碳酸酯液态电解质,存在易泄露、易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液态电解质的缺陷,同时具有质量轻、可加工性好、与电极界面兼容性好等优点,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 锂二次电池普遍采用有机碳酸酯液态电解质,存在易泄露、易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液态电解质的缺陷,同时具有质量轻、可加工性好、与电极界面兼容性好等优点,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聚环氧乙烷(PEO)固态电解质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体系。文中综述了目前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现状,重点从离子电导率改性、电化学窗口改性、力学强度改性和阻燃性能改性4个方面介绍了其改性策略;最后,展望了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二次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聚环氧乙烷 改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基于聚离子液体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9
作者 谢思思 王海燕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2-656,共5页
液态电解液存在泄漏爆燃隐患,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受限。基于离子液体制备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具有阻燃性好、热稳定性好、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在锂金属电池上的应用前景很好。设计合成一种离子液体单体(IL),并与碳酸... 液态电解液存在泄漏爆燃隐患,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受限。基于离子液体制备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具有阻燃性好、热稳定性好、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在锂金属电池上的应用前景很好。设计合成一种离子液体单体(IL),并与碳酸乙烯亚乙酯(VEC)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共聚,制备基于P(IL-VEC)的SPE。该SPE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阻燃特性,室温下离子电导率较高,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达到稳定电解质与电极界面。以该SPE匹配磷酸铁锂正极组装的全固态锂电池,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好。以0.2 C倍率在2.8~3.8 V循环,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54 mAh/g,并可稳定循环超过200次,在第230次循环时的剩余容量为11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离子液体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SPE) 固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10
作者 陈泽华 杜丽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5,共5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结构设计可实现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原位紫外光聚合,制备具有电解质/电极一体式结构的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改性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QSE),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结构设计可实现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原位紫外光聚合,制备具有电解质/电极一体式结构的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改性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QSE),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24 mS/cm,具有2.0~4.5 V的电化学窗口,与锂负极的兼容性良好。在2.5~4.0 V对Li|LiFePO_(4)电池进行测试:室温下,0.5 C最大放比容量为166.0 mAh/g,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3%;60℃下,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8 mAh/g,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电解质 酯基电解质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原位紫外光聚合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二氧化硅改性聚环氧乙烷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增强锂离子电池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志洪 石雁 +5 位作者 安金钰 郑德一 李龙 欧阳全胜 石斌 邵姣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5-1014,共10页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 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离子的运输,获得较好的锂离子转移数。在50℃时,基于PSN^(+)的SPEs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7.5×10^(-5)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30,稳定电压窗为4.41 V。因此,组装后的LiFePO_(4)锂电池在50℃、0.2C下具有优异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5.7 m Ah·g^(-1)),在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填料 二维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硫电池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12
作者 阮明皓 李龙飞 +3 位作者 徐建平 金哲宇 方如意 夏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共6页
全固态锂硫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源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同时,可以改善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实现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全固态锂硫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然而,将传统液态电解液... 全固态锂硫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源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同时,可以改善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实现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全固态锂硫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然而,将传统液态电解液的固态化,带来了电解质/电极界面物理接触不佳、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差、固态电解质电导率低等系列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重点围绕近5年内聚合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讨论了固态电解质电导率、电解质/电极界面稳定性等问题对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策略,并对全固态锂硫电池的设计进行展望,为高比能、高安全锂硫电池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硫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高比能 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离子液体复合PEO制备高性能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13
作者 徐祖婧 赵相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2-1178,共7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独特的安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基体,通过引入聚离子液体(PIL),制备了一种新型SPE(PIL@PEO SPE)。通过将PIL穿插于PEO链段中,有效降低了PEO的结晶度,提高了SPE的离子... 用化学共沉淀法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因其独特的安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聚环氧乙烷(PEO)为基体,通过引入聚离子液体(PIL),制备了一种新型SPE(PIL@PEO SPE)。通过将PIL穿插于PEO链段中,有效降低了PEO的结晶度,提高了SPE的离子电导率(6.63×10^(-4)S/cm)。由其制备的固态电池在0.5C,60℃时,Li/LiFePO4电池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47.6 mAh/g,经过长达300圈充放电循环,容量保留率仍然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离子液体 聚氧化乙烯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星形化合物提升交联网络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
14
作者 王万慧 王春娟 胡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MPMP)或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进行UV辐照反应,制得星型化合物。TMPMP或PETMP为交联剂,PEGMA为星形化合物的支链。星形化合... 通过巯基-丙烯酸酯点击反应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TMPMP)或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TMP)分别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进行UV辐照反应,制得星型化合物。TMPMP或PETMP为交联剂,PEGMA为星形化合物的支链。星形化合物的结构可通过变换不同的交联剂,并通过改变PEGMA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调节。将星形化合物掺入交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固态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能均得到改善。固态电解质的拉伸强度达83.9 MPa,杨氏模量达180.4 MPa,断裂伸长率达49.9%,拉伸韧性达22.6 MJ/m^(3),室温离子电导率达2.8×10^(-5) S/cm。利用该固态电解质组装Li/LFP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0.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剩余比容量为111.5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化合物 机械性能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15
作者 翟丛丛 张昊 +6 位作者 林帅 杨寒 张坤 赵华 韩吉庆 王威 刘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5,共8页
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是液体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电池过热等因素易导致VEC燃烧。文中将马来酸酐(MA)和VEC共聚得到固体聚(马来酸酐-co-碳酸乙烯亚乙酯)(P(MA-co-VEC)),并以该聚合物为导锂离子体、P(VDF-co-HFP)为成膜助剂、双三... 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是液体电解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电池过热等因素易导致VEC燃烧。文中将马来酸酐(MA)和VEC共聚得到固体聚(马来酸酐-co-碳酸乙烯亚乙酯)(P(MA-co-VEC)),并以该聚合物为导锂离子体、P(VDF-co-HFP)为成膜助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为锂源制备锂电池用电解质膜。表征了聚合物及电解质膜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铸膜液中P(MA-co-VEC)和P(VDF-co-HFP)这2种聚合物质量比为3:7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达到最佳,该比例膜吸液率为60%,离子电导率在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25℃)离子电导率为0.634×10^(-4) S/cm,75℃达到9.772×10^(-4) S/cm。组装的锂电池经过100循环,电池容量仍保持在124.8 mAh/g,库仑效率99.0%,在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马来酸酐-co-碳酸乙烯亚乙酯) 聚(偏氟乙烯-co-六氟丙烯)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蓄电池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邱玮丽 杨清河 +2 位作者 马晓华 付延鲍 宗祥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0-448,457,共10页
从提高锂蓄电池聚环氧乙烷(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改善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锂蓄电池的商品化。此... 从提高锂蓄电池聚环氧乙烷(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改善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的界面稳定性三个方面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锂蓄电池的商品化。此外,还讨论了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和界面稳定机理,特别是无机陶瓷粉末的加入对提高电解质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蓄电池 聚环氧乙烷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基聚合物电解质在固态钠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强 胡勇胜 +3 位作者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周志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 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出由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Na TFSI)/聚氧乙烯(PEO)构筑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并针对其相转变、结晶性、热稳定性、电导率以及电化学稳定性等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Na TFSI/PEO([EO]/[Na+]=15)SPE具有相对高的电导率(σ≈10^(-3)S·cm^(-1),80°C)、高的耐氧化能力(4.86 V vs Na+/Na)和热稳定性高达350°C。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Na TFSI基SPE不仅对金属钠电极能够呈现出优异的界面稳定性,而且在Na|SPE|NaCu_(1/9)Ni_(2/9) Fe_(1/3) Mn_(1/3)O_2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钠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强 戚兴国 +5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周志彬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713-718,共6页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交流阻抗(EIS)和恒电位直流(DC)极化等方法研究了Li FTFSI/PEO(EO/Li^+摩尔比为16)电解质的理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 FTFSI/PEO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σ≈10^(-5) S/cm),较高的氧化电位(4.63 V vs.Li/Li^+),并且耐热温度高达256℃。锂硫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类SPEs展现出相对高的首周放电比容量(881 m A·h/g),有效地抑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电池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KOH-TiO_2-H_2O复合碱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记甫 桑商斌 伍秋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6-319,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与二氧化钛(TiO2)和氢氧化钾(KOH)为原料,运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VA-KOH-TiO2-H2O复合碱性聚合物电解质(ASPE)。以X射线衍射(XRD)、差热扫描(DSC)、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法(AC)对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 以聚乙烯醇(PVA)与二氧化钛(TiO2)和氢氧化钾(KOH)为原料,运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VA-KOH-TiO2-H2O复合碱性聚合物电解质(ASPE)。以X射线衍射(XRD)、差热扫描(DSC)、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法(AC)对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XRD和DSC分析表明TiO2的加入可以增加PVA基体的无定形比例。PVA-KOH-TiO2-H2O ASPE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水含量为50%,室温(20℃)离子电导率在0.102~0.171S/cm之间;以不锈钢为阻塞电极测得膜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为±1.2V。以PVA-KOH-TiO2-H2O ASPE组装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电容器首次放电比电容为44F/g,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为33F/g,其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均显示了良好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PVA TIO2 电导率 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状水性聚氨酯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春柳 陶灿 +2 位作者 鲍俊杰 黄毅萍 许戈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3,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20)、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单甲醚(N120)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改变N120的质量分数合成一系列梳状非离子水性聚氨酯(NPU),再添加LiClO4制备不同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20)、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单甲醚(N120)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改变N120的质量分数合成一系列梳状非离子水性聚氨酯(NPU),再添加LiClO4制备不同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锂离子与醚氧基(C-O-C)作用结果表明,当N120质量分数为25%时,锂离子与C-O-C络合数量达到最大;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此时达到最大值,为3.08×10^(-6)S/cm,温度与离子电导率关系基本符合Arrhenius方程。热学和力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N120含量增加,SP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耐热性增加,拉伸强度降低,而断裂生长率增加,当N120质量分数为1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0.5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梳状水性聚氨酯 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单甲醚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