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聚合物前驱体和Zn粉复合对Al_(2)O_(3)-C不烧滑板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保青 张志峰 +4 位作者 王全喜 尚俊利 李宏宇 赵臣瑞 赵悦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提高Al_(2)O_(3)-C不烧滑板材料的中低温强度,首先将质量比为1∶0.15∶2.7∶0.03的蔗糖、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乙酯、草酸水溶液依次添加至乙醇水溶液中,经110℃干燥18 h后得到SiC聚合物前驱体,然后以板状刚玉、α-Al_(2)O_(3)微粉、... 为提高Al_(2)O_(3)-C不烧滑板材料的中低温强度,首先将质量比为1∶0.15∶2.7∶0.03的蔗糖、六水合硝酸镍、正硅酸乙酯、草酸水溶液依次添加至乙醇水溶液中,经110℃干燥18 h后得到SiC聚合物前驱体,然后以板状刚玉、α-Al_(2)O_(3)微粉、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复合添加SiC聚合物前驱体和Zn粉,在150 MPa下压制成150 mm×25 mm×25 mm的坯体试样,经180℃固化24 h后,在埋碳条件下经600、800、1000、1200和1400℃热处理3 h。研究了SiC聚合物前驱体和Zn粉复合添加对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聚合物前驱体和Zn粉的最佳添加量(w)分别为4.5%和1.5%,此时Al_(2)O_(3)-C材料综合性能最优。低温时Zn粉熔融,在材料体系中形成金属结合相;中温时SiC聚合物前驱体发生热解反应及Zn粉气化的催化作用,使体系形成SiC纤维结合相;二者共同作用,赋予Al_(2)O_(3)-C不烧滑板材料较高的中低温强度,克服了现有材料使用过程中因强度过低导致的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不烧滑板材料 SiC聚合物前驱体 Zn粉 强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立方相WO_3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文章 李洁 +2 位作者 王旋 张姝娟 陈启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43-2348,共6页
以(NH4)6W7O24·6H2O为钨源,聚乙二醇1000(PEG 1000)为配位聚合物,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W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Mott-Schottky... 以(NH4)6W7O24·6H2O为钨源,聚乙二醇1000(PEG 1000)为配位聚合物,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W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Mott-Schottky测试、瞬态光和稳态光电流谱等方法研究了WO3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WO3薄膜为立方晶系,禁带宽度约为2.7eV.当热处理温度为450℃时,载流子浓度达到最大2.44×1022cm-3,平带电位为0.06V,在500W氙灯光源照射和1.2V偏压下,光电流密度为2.70mA·cm-2.进一步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其光电性质的影响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相WO3 纳米薄膜 光电化学 聚合物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方法低温合成LiTaO_3纳米粉体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九蓬 权茂华 +1 位作者 李垚 强亮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69-1873,共5页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方法,以柠檬酸为配位剂,乙二醇为酯化剂,低温合成纳米LiTaO3粉体。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当柠檬酸和金属离子物质的量的比为2.5∶1、柠檬酸和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可形成稳定的...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方法,以柠檬酸为配位剂,乙二醇为酯化剂,低温合成纳米LiTaO3粉体。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当柠檬酸和金属离子物质的量的比为2.5∶1、柠檬酸和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可形成稳定的Li-Ta前驱体溶胶。用差热-热重对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历程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Li-Ta凝胶前驱体及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粉体的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凝胶前驱体经600℃下煅烧2h可以得到纯钙钛矿型纳米LiTaO3粉体,平均粒径为60-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aO3粉 柠檬酸 聚合物前驱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制备氮化硅纳米纤维及其发光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世峰 王岩松 +5 位作者 范翊 褚明辉 罗劲松 王文全 安立楠 张立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4-798,共5页
由聚硼硅氮烷前驱体在高温常压下热裂解得到氮化硅纳米纤维,确定了样品结构为α相,讨论了纳米纤维的生长模式属于气-液-固生长机制。在室温下用488 nm激光对样品激发,观察到样品有很宽的强光致发光带,并有两个发光中心,这种强的可见光... 由聚硼硅氮烷前驱体在高温常压下热裂解得到氮化硅纳米纤维,确定了样品结构为α相,讨论了纳米纤维的生长模式属于气-液-固生长机制。在室温下用488 nm激光对样品激发,观察到样品有很宽的强光致发光带,并有两个发光中心,这种强的可见光致发光主要来自氮化硅的内禀S i和N的悬键。测量了纳米纤维的室温吸收光谱,得到氮化硅纳米纤维的光学带隙为4.80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驱体 氮化硅 纳米纤维 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制备具有竹节结构的Si-B-C-N纳米材料及其发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岩松 徐世峰 +4 位作者 范翊 罗劲松 王文全 安立楠 张立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1-394,共4页
采用热裂解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出了具有竹节结构的Si B C N纳米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特殊的竹节状(叠杯状)形貌,电子散射能谱(EDX)证实了样品组分为Si、B、C、N。通过微区喇曼光谱仪研究了... 采用热裂解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出了具有竹节结构的Si B C N纳米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特殊的竹节状(叠杯状)形貌,电子散射能谱(EDX)证实了样品组分为Si、B、C、N。通过微区喇曼光谱仪研究了样品在488nm激光激发下从84~290K的变温发射特性,在490~800nm观察到位于580,620nm附近两个较强发射峰和740nm附近一个弱的发射峰。变温实验说明相应发射峰与材料禁带中形成的杂质能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驱体 纳米Si—B—C-N 发射 杂质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铌酸钾钠纳米粉体
6
作者 李菊梅 江向平 涂娜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以柠檬酸(CA)为络合剂,乙二醇(EG)为酯化剂合成了纳米级(Na0.35K0.65)NbO3。研究了乙二醇用量对聚合物前驱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EG):n(CA)为2时能得到稳定凝胶,与乙二醇和柠檬酸聚酯化反应得到凝胶的理论配比...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以柠檬酸(CA)为络合剂,乙二醇(EG)为酯化剂合成了纳米级(Na0.35K0.65)NbO3。研究了乙二醇用量对聚合物前驱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EG):n(CA)为2时能得到稳定凝胶,与乙二醇和柠檬酸聚酯化反应得到凝胶的理论配比一致。XRD分析表明聚合物前驱体在650℃煅烧2h可制得平均晶粒尺寸为24nm左右,纯单斜相结构的(Na0.35K0.65)NbO3纳米粉体,该合成温度比传统固相法降低了约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驱体 柠檬酸 铌酸钾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铌酸锶钡铁电薄膜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贺新 赵九蓬 +1 位作者 强亮生 权茂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铌酸锶钡(SrxBa1-xNb2O6,SBN)铁电薄膜.以柠檬酸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水作为溶剂,用乙二醇加速溶液聚合形成稳定的前驱体溶胶.采用旋转法在Si/SiO2/Ti/Pt基片上镀膜.研究了柠檬酸(CA)/乙二醇(EG)(质量比)、pH...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铌酸锶钡(SrxBa1-xNb2O6,SBN)铁电薄膜.以柠檬酸为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水作为溶剂,用乙二醇加速溶液聚合形成稳定的前驱体溶胶.采用旋转法在Si/SiO2/Ti/Pt基片上镀膜.研究了柠檬酸(CA)/乙二醇(EG)(质量比)、pH值对前驱体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r-Ba-Nb前驱体溶胶的pH值为7,CA/EG=40:60时,可以获得稳定性好的溶胶.薄膜经750℃热处理,可以获得单相、表面均匀、无裂纹的铌酸锶钡铁电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锶钡 聚合物前驱体 柠檬酸 铁电薄膜 乙二醇加速溶液 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WO_3薄膜光电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姝娟 李洁 +1 位作者 李文章 陈启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0-23,共4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聚乙二醇1000为配位聚合物合成了前驱体溶胶,并用浸渍提拉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研究了不同pH值对WO3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低pH值有利于提高溶胶的稳定性;不同pH值条件下制得的薄膜均...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聚乙二醇1000为配位聚合物合成了前驱体溶胶,并用浸渍提拉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研究了不同pH值对WO3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低pH值有利于提高溶胶的稳定性;不同pH值条件下制得的薄膜均为立方晶相,且具有不同的颗粒尺寸;在500W氙灯照射下,pH=2.8时,颗粒尺寸为60nm,样品的光电流密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WO3薄膜 聚合物前驱体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趋势与挑战 被引量:4
9
作者 苑景坤 熊书锋 陈张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7-488,共12页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高性能陶瓷材料的成型制造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突破传统陶瓷加工和生产的技术瓶颈,极大提升高性能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制备的自由度,从而为高性能陶瓷材料制造...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在高性能陶瓷材料的成型制造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突破传统陶瓷加工和生产的技术瓶颈,极大提升高性能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制备的自由度,从而为高性能陶瓷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变革性的推动力。前驱体转化陶瓷通过化学方法制得聚合物,再经热处理转化为陶瓷材料。聚合物前驱体充分利用了自身良好的可加工性特点,实现了目标结构的预成型,并通过热处理工艺获得传统陶瓷工艺难以获得的先进陶瓷材料。而聚合物前驱体材料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结合更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在介绍聚合物前驱体增材制造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聚合物前驱体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的现状与趋势,并分析了聚合物前驱体增材制造技术面对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驱体 前驱转换陶瓷 增材制造 3D打印 先进陶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聚合物转化法制备SiBN(C)陶瓷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雨晴 韩克清 +2 位作者 王连军 江莞 余木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6,20,共7页
SiC,Si3N4,BN等二元体系陶瓷纤维因具有优良高温机械性能、介电性能、高温稳定性能所以被广泛地应用,而相比较而言多元体系SiBN(C)陶瓷纤维正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但是因其综合了上述二元体系的各种优点,如高温热稳定性、高温耐腐蚀、抗... SiC,Si3N4,BN等二元体系陶瓷纤维因具有优良高温机械性能、介电性能、高温稳定性能所以被广泛地应用,而相比较而言多元体系SiBN(C)陶瓷纤维正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但是因其综合了上述二元体系的各种优点,如高温热稳定性、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性能所以已成为当前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含碳量很低的SiBN陶瓷纤维具有很好的透波性能,在导弹天线罩上有重要的应用。其中前驱体聚合物转化法是SiBN(C)陶瓷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通过前驱体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得到含有目标元素的分子前驱体,并在聚合过程中调控其流变性能,从而获得具有可纺性的前驱体聚合物。主要概述了近年来国际和国内采用前驱体聚合物转化法制备SiBN(C)陶瓷纤维的几种方法,它们分别是含硼分子改性聚硅氮烷法,单体改性硼基前驱体法和小分子单体合成法。其中小分子单体合成法又分为多步法和一步合成法。用图表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合成路线,SiBN(C)陶瓷纤维制品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进一步研发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聚合物 SiBN(C) 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巯基/乙烯基硅氮烷UV固化制备聚合物陶瓷前驱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家乐 陈立新 +2 位作者 王亚洲 王汝敏 张教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144,149,共4页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无关。对制备的聚合物陶瓷前驱体的基本性能进行分析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巯基化合物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巯基-乙烯基硅氮烷等摩尔比时,体系的固化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烯基 紫外光固化 差光量热扫描 聚合物陶瓷前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聚合物转化法制备SiBNC陶瓷纤维的热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雨晴 张婧 +2 位作者 韩克清 牟世伟 余木火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前驱体聚合物转化法制备SiBNC陶瓷纤维。通过高温热失重分析(TGA)、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元素分析(EA)等手段对前驱体纤维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从室温升至1500℃的过... 采用前驱体聚合物转化法制备SiBNC陶瓷纤维。通过高温热失重分析(TGA)、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元素分析(EA)等手段对前驱体纤维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从室温升至1500℃的过程中出现三段明显的热失重区域,结合FTIR和GC-MS分析可知在室温至800℃的升温过程中化学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并且主要逸出了甲胺和甲烷气体,同时EA结果显示碳含量明显下降,当热解温度达到800℃时陶瓷化转变过程基本完成。1600℃时热解得到的SiBNC陶瓷纤维主要结构为B-N、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NC 陶瓷纤维 前驱聚合物转化法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巯基/乙烯基硅氮烷UV固化制备聚合物陶瓷前驱体
13
作者 宋家乐 陈立新 +2 位作者 王亚洲 王汝敏 张教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 采用差光量热扫描研究了三元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强度的增加,体系聚合速率增大,体系终止方式以自由基双基偶合终止为主。聚合反应为一级,且聚合速率与乙烯基浓度有关,而与巯基浓度无关。对制备的聚合物陶瓷前驱体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随巯基化合物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巯基-乙烯基硅氮烷等摩尔比时,体系的固化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烯基 紫外光固化 差光量热扫描 聚合物陶瓷前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聚合物耐高温衍生陶瓷涂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科吉 李鹏飞 +2 位作者 徐彩虹 吴子剑 张宗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金属以及碳材料等高温结构部件的服役条件日益苛刻。通过恰当的工艺在高温结构部件表面制备硅基陶瓷涂层并赋予其特殊性能,可有效提高高温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近年来,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涂层逐渐成为一...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金属以及碳材料等高温结构部件的服役条件日益苛刻。通过恰当的工艺在高温结构部件表面制备硅基陶瓷涂层并赋予其特殊性能,可有效提高高温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近年来,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涂层逐渐成为一种无机涂层制备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涂层功能拓展性强等特点,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硅基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首先从聚合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展开,简要介绍了硅基聚合物前驱体、填料种类以及涂覆工艺和裂解方式对涂层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讨论了聚合物前驱体转化陶瓷涂层在耐高温防护领域,包括抗氧化、环境障、热障涂层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聚合物陶瓷涂层在涂层性能提升及缺陷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例如通过在硅基前驱体中引入Hf,Zr,Ta等超高温元素,提高陶瓷涂层的耐温等级,以及发展高效的陶瓷化新技术,从而提高陶瓷转化效率及涂层适用性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驱体转化法 陶瓷涂层 高温防护 抗氧化 环境障 热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用硅基陶瓷前驱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振雪 郭香 +2 位作者 张宗波 李永明 徐彩虹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共11页
聚合物前驱体转化法可使用聚合物的成型加工工艺实现陶瓷材料的加工制备,在高性能陶瓷和复合材料制备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D打印技术在陶瓷前驱体成型中的应用为制备复杂结构陶瓷制件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本文从3D打印硅基陶瓷前驱体... 聚合物前驱体转化法可使用聚合物的成型加工工艺实现陶瓷材料的加工制备,在高性能陶瓷和复合材料制备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D打印技术在陶瓷前驱体成型中的应用为制备复杂结构陶瓷制件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本文从3D打印硅基陶瓷前驱体树脂体系、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3D打印制备SiCO、SiCN、SiC及含B、Zr等元素硅基陶瓷材料前驱体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了3D打印陶瓷前驱体面临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硅基陶瓷 聚合物前驱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巯基-乙烯基硅氮烷陶瓷前驱体制备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家乐 陈立新 +2 位作者 王亚洲 郁成岩 王汝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8-92,共5页
以不同用量的多官能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预聚物组成液态光固化体系,经紫外光辐照后固化成聚合物陶瓷前驱体,后经1400℃无压热裂解制备氮化硅。采用热失重(TGA)分析陶瓷前驱体的热解特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解后材料的相... 以不同用量的多官能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预聚物组成液态光固化体系,经紫外光辐照后固化成聚合物陶瓷前驱体,后经1400℃无压热裂解制备氮化硅。采用热失重(TGA)分析陶瓷前驱体的热解特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解后材料的相组成及晶态结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陶瓷前驱体在热解过程中分别在325—350℃和475—505℃出现两个失重峰,随着体系中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前驱体的热解失重率增加,陶瓷收率降低,最终陶瓷的相对密度下降,结晶度增高,晶粒尺寸增大。经1400℃热解15h,得到部分α-Si3N4晶体;热解24h,得到大量α-Si3N4和少量β-Si3N4的材料,在空洞中发现富氮的细长纤状和片状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烯基 紫外光固化 氮化硅 聚合物陶瓷前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转化法制备TiSi2/YSZ陶瓷涂层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诚 朱亚平 +1 位作者 王帆 齐会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1349,共9页
采用聚硅氮烷前驱体作为基体,添加惰性填料(YSZ)和活性填料(TiSi2)制备涂层浆料,在310s不锈钢表面利用前驱体转化法制备TiSi2/YSZ陶瓷涂层。通过TGA、XRD和SEM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TiSi2含量对涂层的隔热性能... 采用聚硅氮烷前驱体作为基体,添加惰性填料(YSZ)和活性填料(TiSi2)制备涂层浆料,在310s不锈钢表面利用前驱体转化法制备TiSi2/YSZ陶瓷涂层。通过TGA、XRD和SEM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TiSi2含量对涂层的隔热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厚度在15~35μm之间,由于前驱体树脂裂解过程中的体积收缩,未添加TiSi2的涂层表面分布有大量裂纹且涂层部分脱落。裂解过程中,TiSi2氧化生成TiO2与SiO2后可使TiSi2体积膨胀,弥补了前驱体树脂的体积收缩。因此随着TiSi2含量的增加,涂层脱落面积减少,表面裂纹密度降低,当TiSi2的体积分数达41%时,涂层内部无裂纹产生,该涂层样品在1200℃氧化25h后金属基底氧化增重降低88.8%,并表现出良好的隔热性能和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聚合物 聚硅氮烷 活性填料 惰性填料 陶瓷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单体对聚硼氮硅烷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星禧 王会峰 +4 位作者 牟世伟 黄先华 韩克清 滕翠青 余木火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在以三氯化硼(BCl3)、甲基二氯硅烷(Si Cl2Me H)和甲胺(CH3NH2)为初始原料合成的Si BNC陶瓷纤维前驱体聚合物聚硼氮硅烷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共聚单体3-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对其进行共聚改性。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在以三氯化硼(BCl3)、甲基二氯硅烷(Si Cl2Me H)和甲胺(CH3NH2)为初始原料合成的Si BNC陶瓷纤维前驱体聚合物聚硼氮硅烷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共聚单体3-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对其进行共聚改性。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TGA)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了改性前后前驱体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陶瓷化得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共聚改性后Si-O-Si结构成功引入到前驱体聚合物分子链中,改性前驱体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有所提高,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共聚单体添加量的增加,900℃时陶瓷化产率逐渐降低,前驱体纤维平均断裂伸长率由0.85%提高到3.62%,其柔韧性得到明显改善,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因此有望改善前驱体纤维在后续加工过程中的退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硼氮硅烷 前驱聚合物转化法 共聚 柔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化物所提出中空纤维炭膜超薄皮层调控新策略
19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4,共1页
近日,大连化物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膜材料工程研究组(DNL0906)任吉中研究员团队在中空纤维炭分子筛膜(中空纤维炭膜)方面取得新进展.炭膜由聚合物前驱体在惰性环境中经过高温热解而成,具有优异的耐热和耐化学腐蚀的性能,以及丰富的超微... 近日,大连化物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膜材料工程研究组(DNL0906)任吉中研究员团队在中空纤维炭分子筛膜(中空纤维炭膜)方面取得新进展.炭膜由聚合物前驱体在惰性环境中经过高温热解而成,具有优异的耐热和耐化学腐蚀的性能,以及丰富的超微孔结构,在气体分离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中空纤维膜前躯体在高温炭化过程中,其多孔支撑层容易塌陷,最终导致分离层厚度较大(15~50 μm),增加了气体分子的传质阻力,因此,如何降低分离层厚度是发展高性能中空纤维炭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化物所 中空纤维 分离 耐化学腐蚀 炭膜 高温热解 高温炭化 聚合物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微机电系统非硅材料微纳加工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凌云 杜晓辉 +2 位作者 张方方 李岸林 孙道恒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7期16-22,共7页
随着对航空飞行器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和执行器难以满足飞行器恶劣的运行环境,因而以碳化硅、氮化铝等为代表的多种MEMS特种材料被不断研究和使用。概述这些特种材料的机电... 随着对航空飞行器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和执行器难以满足飞行器恶劣的运行环境,因而以碳化硅、氮化铝等为代表的多种MEMS特种材料被不断研究和使用。概述这些特种材料的机电特性有利于缩小特种传感器研发的材料选择范围;而针对兼具机械和电学两方面应用的碳化硅、氮化铝和聚合物前驱体陶瓷开展微纳加工技术的综述,有利于全面了解这3种材料的成型成性关键工艺,进而揭示从航空特种材料到MEMS器件的加工技术发展规律,为普遍使用电信号的航空特种传感器的研发提供加工手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航空恶劣环境 传感器和执行器 微纳加工技术 碳化硅 氮化铝 聚合物前驱体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