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0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云萧 王光鑫 +1 位作者 陈友绪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32-1440,共9页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淀粉塑化后较为柔软,类似于弹性体,如果能够用于聚合物的增韧改性,将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淀粉在...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淀粉塑化后较为柔软,类似于弹性体,如果能够用于聚合物的增韧改性,将对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淀粉在聚合物共混改性中主要起填充、降低成本的作用,而作为弹性体增韧聚合物制备高抗冲聚合物复合材料还比较少。为了改善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的性能,可以采用淀粉塑化改性、淀粉化学改性、添加相容剂、添加弹性体协同淀粉增韧等方法。本文从以上4个方面总结了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改性 聚合物/淀粉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体系对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论述
2
作者 胡洪亮 丁旭 金玉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4,21,共6页
讨论了不同交联体系对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对电阻率、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处理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PTC性能并显著减弱或消除NT... 讨论了不同交联体系对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对电阻率、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处理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PTC性能并显著减弱或消除NTC效应。在单一交联体系中,辐照交联通过形成三维交联网络有效抑制高温下导电填料的迁移,增强了材料的热机械稳定性;化学交联则通过基体改性和基体-填料桥连,进一步改善了导电填料的分散性及相容性。双重交联体系结合了辐照和化学交联的优势,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不仅在提升PTC强度方面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材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正温度系数效应复合材料 交联体系 辐照交联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结构健康监测功能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厚义 赫玉欣 +4 位作者 黄烈然 高子昂 张瑞麟 刘虎 刘春太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环境和荷载情况的复杂性,对其整体性和耐久性进行分析比较困难。采用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对复合...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环境和荷载情况的复杂性,对其整体性和耐久性进行分析比较困难。采用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状况进行监测,提高了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基于电阻传感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SHM方式及其应用,并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SHM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聚合物复合材料 结构健康监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自组装工艺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进展
4
作者 宋寒霖 赫玉欣 +3 位作者 张丽 王浏杰 杜厚义 张瑞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7,共6页
基于界面自组装工艺制备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BNCs)因具有强度高、韧性大、制造成本低、制备流程简单、适用性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研究。简要介绍了界面自组装工艺的原理及PBNCs的种类,综述了PBNCs在传感器、电容器和光电探测器等领... 基于界面自组装工艺制备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BNCs)因具有强度高、韧性大、制造成本低、制备流程简单、适用性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研究。简要介绍了界面自组装工艺的原理及PBNCs的种类,综述了PBNCs在传感器、电容器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PBNCs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自组装 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异戊二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黏弹性测试及其参数间相关性
5
作者 周天翊 张小虎 +2 位作者 胡广利 刘三荣 毕吉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4-692,共9页
以不同门尼黏度(MV)的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BIR)聚合物为基础,研究了BIR应用中聚合物及其在加工中不同阶段的流变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IR门尼黏度(MV_(raw rubber))与其门尼松弛曲线下的面积A的关系为MV_(raw rubber)=72.39lg A... 以不同门尼黏度(MV)的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BIR)聚合物为基础,研究了BIR应用中聚合物及其在加工中不同阶段的流变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IR门尼黏度(MV_(raw rubber))与其门尼松弛曲线下的面积A的关系为MV_(raw rubber)=72.39lg A-129.76,其决定系数R2为0.989;而MV_(raw rubber)和爬行时间(τrep)对应的频率(fc)之间关系为MV_(raw rubber)=-30.205lg fc+24.97,其决定系数R2为0.9872;MV_(raw rubber)决定了BIR-纳米复合材料的门尼黏度(MVcompound),不同黏度相关的参数MV_(raw rubber)、MVcompound、硫化测试中的最小扭矩(ML)和100%应变下的模量(G'γ=100%)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其中MVcompound与交联过程测试中的ML和G'γ=100%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474和0.9540,其他任意2个参数之间R2在0.9722~0.9908之间;MV_(raw rubber)对BIR聚合物的早期焦烧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门尼黏度越高,早期焦烧时间越短,同时交联后扭矩越大,但门尼黏度对交联反应速率参数几乎没有影响,所有参数与其R2均在0.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丁二烯-异戊二烯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流变测量学 黏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特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冯智 王进 仝哲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47,共7页
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比强度高,结构/性能可设计性强,通过纤维组份与结构设计可实现低润滑与高耐磨特性,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行业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摩擦学上的应用与进展。阐述了纤维织物/... 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比强度高,结构/性能可设计性强,通过纤维组份与结构设计可实现低润滑与高耐磨特性,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行业上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摩擦学上的应用与进展。阐述了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在不同润滑方式下的润滑与抗磨机理,对比分析了不同纤维种类的摩擦特性,并对纤维种类对复合材料润滑、减磨的影响方式与机理进行了讨论。阐述了纤维的结构形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理与规律。最后从复合材料的接触尺度与摩擦稳定性、界面优化与改性以及导热优化三方面提出了纤维织物/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应用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问题,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物 结构 聚合物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海洋应用
7
作者 罗银胜 林家辉 +1 位作者 范方强 黄锦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共4页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因其轻质、耐腐蚀、高强、抗疲劳、抗冲击等特性而在海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对碳纤维的性能、CFRP材料的成型加工以及CFRP在海洋装备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碳纤维 聚合物复合材料 耐压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仝哲 黎相孟 +2 位作者 燕超 张雅君 雷文星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242,共7页
聚合物较低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导致其摩擦稳定性与抗磨性不够理想,严重限制了聚合物基复合材在自润滑领域的应用。二维无机颗粒凭借优异的面内性能和低的层间剪切特性,成为理想的自润滑改性材料。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无机二维无机颗粒种类... 聚合物较低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导致其摩擦稳定性与抗磨性不够理想,严重限制了聚合物基复合材在自润滑领域的应用。二维无机颗粒凭借优异的面内性能和低的层间剪切特性,成为理想的自润滑改性材料。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无机二维无机颗粒种类、各自的结构特点以及物理化学属性。综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自润滑技术上的主要应用领域,揭示了二维无机颗粒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方式与减磨机理。进一步讨论了多种类颗粒协同、颗粒间杂化以及颗粒有序取向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最后从颗粒的选择与制备、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以及低摩擦实现等方面指出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润滑应用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材料 二维无机颗粒 自润滑 协同作用 摩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方法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开孔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潘星 贾仕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6,共7页
采用刀具机械加工、磨料水射流加工和纳秒激光加工在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板上制备中心带直径6 mm圆孔、尺寸为200 mm×25 mm×2 mm的矩形试样,对... 采用刀具机械加工、磨料水射流加工和纳秒激光加工在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板上制备中心带直径6 mm圆孔、尺寸为200 mm×25 mm×2 mm的矩形试样,对比了不同切割方法下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貌特征,研究了切割方法对不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料水射流加工试样表面粗糙度最小,刀具机械加工次之,两者加工精度较高,纳秒激光加工试样表面粗糙度最大,且加工精度较低;刀具机械加工和磨料水射流加工孔侧面均出现少量毛刺及分层等缺陷,切割面无开裂及热影响区,纳秒激光加工切割面发生严重的烧蚀和氧化;对于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3种切割方法下开孔拉伸强度相似;对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刀具机械加工下开孔拉伸强度最大,磨料水射流加工次之,纳秒激光加工最小;对于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刀具机械加工和磨料水射流加工下开孔拉伸强度相似且较大,纳秒激光加工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材料 切割方法 力学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德海 许宸语 +5 位作者 郭东杰 李艳芹 祝志逢 马选雄 周盛茂 浮绍椿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了同类型的材料在驱动性能和原理上的差异,从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膜内静电力和水分子导致的溶胀3个角度研究了IPMC的驱动原理,汇总分析了相关理论并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离子交换膜、电极和阳离子对驱动性能的影响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期望对整体驱动结果进行改善。根据应用场景,综述了IPMC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最后,对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性能分析 离子迁移 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11
作者 吴静怡 姚利辉 +1 位作者 李传莹 仇丹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0-1358,1375,共10页
玉米淀粉经碳酸钠预处理后,在马来酸酐熔融体系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其与聚乳酸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建立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并以取代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 玉米淀粉经碳酸钠预处理后,在马来酸酐熔融体系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其与聚乳酸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建立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并以取代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进行了优化。采用SEM、FTIR、XRD、DSC对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进行了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和热性能表征,使用万能试验机和接触角测定仪测试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最优玉米淀粉预处理工艺为:碳酸钠溶液浓度0.970 mol/L、混合时间51.50 min、100 mL碳酸钠溶液中淀粉质量2.5 g。制备的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MA-ST-1)取代度为0.790,较传统技术制备的改性淀粉的取代度(0.412)提升了91.7%,证实碳酸钠预处理工艺有效提升了酯化反应转化率。MA-ST-1具有更小的结晶度(22.79%)和更低的熔融温度(98.9℃),MA-ST-1/聚乳酸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7.771±0.675)MPa和13.728%±1.369%,水接触角为75.86°±1.19°。在MA-ST-1/聚乳酸中,马来酸酐的水解产物丁烯二酸在玉米淀粉和聚乳酸之间充当桥接作用,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 取代度 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 断裂伸长率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薄膜电容器应用的高储能密度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尹训茜 倪金哲 +2 位作者 孙大宇 陈昭伟 贾芷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46-2259,共14页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朝着多功能化、集成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介电材料很难满足电力电子设备对高能量密度以及小设备体积和重量的需求。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可设计性和介电性能而受到了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朝着多功能化、集成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传统介电材料很难满足电力电子设备对高能量密度以及小设备体积和重量的需求。高储能密度的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因其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可设计性和介电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首先介绍了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及界面;然后,从低含量填料填充、核壳结构(改性)填料填充、聚合物电介质表面处理和多层结构构建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高储能密度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体系的构建策略;最后,指出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电介质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储能性能 核壳结构 多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机械损伤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康康 程蹈 +4 位作者 刘点 陈玉霞 涂道伍 郭勇 吴自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在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超声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基于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X射线摄影、X射线断层摄影技术与X射线暗场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特性,针对已有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在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超声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基于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X射线摄影、X射线断层摄影技术与X射线暗场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特性,针对已有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研究现状,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技术 复合材料 缺陷 机械损伤 纤维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春波 王泽凡 +1 位作者 刘宣伯 张龙贵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9,共9页
相比金属和陶瓷导热材料,热塑性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具有质轻、易加工成型、耐腐蚀等优点,可用于制备电池外壳、锂电池支架、发光二极管的散热壳等。介绍了固体材料导热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及机理,综述了影响填充型导热复合材料导热性能... 相比金属和陶瓷导热材料,热塑性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具有质轻、易加工成型、耐腐蚀等优点,可用于制备电池外壳、锂电池支架、发光二极管的散热壳等。介绍了固体材料导热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及机理,综述了影响填充型导热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因素,探讨了聚合物基体的结构、填料本身性质及其含量、基体与填料之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合物 导热 导热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MOFs复合材料抗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重鑫 马建中 张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0-2130,共11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备受瞩目的新兴材料,在抗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聚合物与MOFs进行复合制备聚合物基MOFs(PolyMOFs)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增强MOFs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该文重点综述了PolyMOFs复...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备受瞩目的新兴材料,在抗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聚合物与MOFs进行复合制备聚合物基MOFs(PolyMOFs)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增强MOFs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该文重点综述了PolyMOFs复合材料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功能性MOFs的制备和主要抗菌机制,以及Poly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具有抗菌功能的PolyMOFs复合材料在医疗健康、食品保鲜、空气净化、水污染防治、纺织品防护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具有抗菌功能的PolyMOFs复合材料目前在抗菌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包括特定功能增强、制备工艺优化和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聚合物基MOFs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抗菌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勤红 杨黎华 +2 位作者 王浩 王维之 朱艳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41,共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感。为了解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分子印聚合物在法医学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复合材料 法医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填料表面修饰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宇 温变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8,共8页
对于自身不具备电磁屏蔽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而言,加入功能填料是赋予其屏蔽性能的主要方法。然而,简单的填充并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填料表面的功能化修饰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文中总结了填料表面功能化修饰的主要方... 对于自身不具备电磁屏蔽性能的聚合物材料而言,加入功能填料是赋予其屏蔽性能的主要方法。然而,简单的填充并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填料表面的功能化修饰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文中总结了填料表面功能化修饰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镀、表面炭化、包覆聚合物、表面接枝和表面生长金属有机骨架(MOF)等,讨论了各种表面修饰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产生的改性效果及最终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并对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填料 表面修饰 聚合物复合材料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空间辐照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双 李敬 +4 位作者 李晨阳 毛佳乐 陈玉 于钱 沈自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0-1363,共14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可回复变形大、刺激方式可控、成本低等优点,可应用于空间可展开结构,但空间辐照环境对其在轨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首先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接着总结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 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可回复变形大、刺激方式可控、成本低等优点,可应用于空间可展开结构,但空间辐照环境对其在轨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首先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接着总结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空间可展开结构应用现状,然后分析了高能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和原子氧等空间环境对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形状记忆材料空间辐照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复合材料 航天应用 电磁辐射 高能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微胶囊改性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与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徐杰 陈殷红 +1 位作者 陆亦洲 方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69,共8页
为了提高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GFRP)的阻燃性能,采用由微流控技术制备的FR-PN@ETPTA阻燃微胶囊改性环氧树脂基GFRP。采用垂直燃烧试验、锥形量热试验和落锤试验,研究阻燃微胶囊FR-PN@ETPTA对GFRP阻燃性能、燃烧性能和抗冲击性... 为了提高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GFRP)的阻燃性能,采用由微流控技术制备的FR-PN@ETPTA阻燃微胶囊改性环氧树脂基GFRP。采用垂直燃烧试验、锥形量热试验和落锤试验,研究阻燃微胶囊FR-PN@ETPTA对GFRP阻燃性能、燃烧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燃微胶囊FR-PN@ETPTA能明显提高GFRP的阻燃性能,相比FR-PN阻燃剂,添加阻燃微胶囊FR-PN@ETPTA的GFRP表现出更好的燃烧行为,当添加量为10wt%时,阻燃效果最佳;阻燃微胶囊FR-PN@ETPTA的加入能有效降低阻燃剂对GFRP抗冲击性能的负面影响,添加了10wt%阻燃微胶囊FR-PN@ETPTA的GFRP抗冲击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阻燃微胶囊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团聚影响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温度相关性拉伸断裂强度理论表征模型
20
作者 徐超 董攀 +3 位作者 巫运韬 王如转 李莹 李卫国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0,共9页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裂强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颗粒作为一种常见增强相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然而,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颗粒将会发生团聚现象,从而影响增强效果。针对颗粒增强聚合物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裂强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颗粒作为一种常见增强相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然而,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颗粒将会发生团聚现象,从而影响增强效果。针对颗粒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计及颗粒团聚的影响,以及材料热物理性能随温度的演化,建立了一个考虑团聚影响的温度相关性拉伸断裂强度理论表征模型。模型得到了实验数据的良好验证。研究成果为定量表征不同颗粒含量、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加深了对不同温度下团聚现象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 聚合物复合材料 温度相关性 团聚 拉伸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