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光全 刘晓波 +1 位作者 薛耀辉 黄靖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7,共6页
全氮化合物是推进剂和炸药等高能密度材料(HEDM)有应用前景的候选物。在全氮化合物中,聚合氮特别是立方偏转结构聚合氮(cg-N)的能量最高,理论计算显示cg-N的密度为3.9 g·cm-3,比冲为500 s,爆压是HMX的十倍有余。cg-N已于2004年通... 全氮化合物是推进剂和炸药等高能密度材料(HEDM)有应用前景的候选物。在全氮化合物中,聚合氮特别是立方偏转结构聚合氮(cg-N)的能量最高,理论计算显示cg-N的密度为3.9 g·cm-3,比冲为500 s,爆压是HMX的十倍有余。cg-N已于2004年通过在金刚石对顶砧中在2000 K高温、140 GPa高压下压缩氮气实验制得,但是在常温常压下还无法稳定保存;如果在常温环境下能够得到稳定的聚合氮,这将是含能材料领域的一次里程牌式的飞跃。本文就这种立方偏转晶体结构的聚合氮和之前发现的无定形聚合氮进行了综述,并详细地阐述了以N2/H2(2/1,体积比)混合物在室温下约85 GPa条件下制得的N2/H2聚合氮合金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化合物 聚合氮(Poly-N) 立方体偏转结构聚合氮(cg-N) 金刚石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氮的超高压制备及性能计算
2
作者 苏海鹏 刘影 +4 位作者 贾雅婷 丁可伟 尉涛 刘浩然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6-670,共5页
为了阐明聚合氮的形成、分解及性能,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研究了氮气的高压相变行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了立方偏转聚合氮(cg-N),完成了结构表征及卸压研究,计算了cg-N在不同压力下的能量性能。结果表明,氮气在升压过程经历了5个相态4个... 为了阐明聚合氮的形成、分解及性能,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研究了氮气的高压相变行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了立方偏转聚合氮(cg-N),完成了结构表征及卸压研究,计算了cg-N在不同压力下的能量性能。结果表明,氮气在升压过程经历了5个相态4个相变点,分别是β-N_(2)相、δ-N_(2)相、ε-N_(2)相、ζ-N_(2)相和η-N_(2)相;其中η-N_(2)相为cg-N的前体,在131.6GPa对其进行激光加热得到了cg-N;cg-N卸压过程中发生了1次相变,其分解压力为33.8GPa;cg-N的晶体结构属于I 213点群,0GPa下的理论密度高达3.398g/cm^(3),爆热为9.58kJ/g,爆速为16.43km/s、爆压为176.45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氮 材料 高能量密度材料 HEDMs 立方偏转结构 超高压制备 拉曼光谱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Re复合压腔的制备及其在聚合氮合成中应用
3
作者 刘波 刘然 李海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1,共4页
选取立方氮化硼(c-BN)纳米粉为高温高压下的氮惰性材料,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对其预压,激光打孔机在预压好的c-BN薄片中心进行成型,形成环状样品腔,"嵌套"在传统的金属铼(Re)压腔内部,制备出BN/Re复合压腔。研究了BN/Re复合压腔... 选取立方氮化硼(c-BN)纳米粉为高温高压下的氮惰性材料,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对其预压,激光打孔机在预压好的c-BN薄片中心进行成型,形成环状样品腔,"嵌套"在传统的金属铼(Re)压腔内部,制备出BN/Re复合压腔。研究了BN/Re复合压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氮气作为氮源材料合成聚合氮实验中的应用,发现其在134 GPa、2000 K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不会与氮气发生化学反应,成功合成出cg-N聚合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压腔 高温高压 聚合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黑磷聚合氮(BP-N)制备取得突破
4
作者 丁可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5-405,共1页
聚合氮是氮原子在超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三维连续结构的全氮材料,理论预测其具有立方偏转(cg-N)、层状黑磷(BP-N)和链状等结构,能量达到8倍TNT当量以上。2004年,德国Max Plack研究所首次在110 GPa、2000 K下制备出cg-N;2014年,美... 聚合氮是氮原子在超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三维连续结构的全氮材料,理论预测其具有立方偏转(cg-N)、层状黑磷(BP-N)和链状等结构,能量达到8倍TNT当量以上。2004年,德国Max Plack研究所首次在110 GPa、2000 K下制备出cg-N;2014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在150 GPa、2000 K下发现了一种层状聚合氮(LP-N);2019年,法国原子能与替代能源委员会军事应用实验室在250 GPa、3000 K下发现了另一种六方层状聚合氮(HLP-N)。而BP-N多年来一直未在实验上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能源 美国华盛顿州 TNT当量 聚合氮 黑磷 超高温高压 BP 理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对Cu^(2+)的吸附研究
5
作者 伍婵翠 蔡怀然 +3 位作者 李学军 陈培博 黄健 梁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该研究制备了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PNO),旨在去除废水中Cu^(2+);基于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NO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NO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100 mg、吸附时间30 min、pH值4.0~5.9、温度298 ... 该研究制备了功能化氮杂环卡宾聚合树脂(PNO),旨在去除废水中Cu^(2+);基于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NO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PNO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投加量100 mg、吸附时间30 min、pH值4.0~5.9、温度298 K、转速150 r/min,最大吸附量为51.55 mg/g。PNO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动态吸附量随柱高增加、流速降低和进水Cu^(2+)浓度增加而增大。使用Thomas和Bohart-Adams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2,预测值与实验值相符。经过5次静态吸附-解吸和3次动态循环再生后,PNO对Cu^(2+)的去除率仍达到第一次循环的96%以上,去除效果和再生性能良好。PNO对含铜废水高效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杂环卡宾聚合树脂 Cu^(2+) 吸附性能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烷氧基胺的合成及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调控聚合
6
作者 罗菊香 赵磊 +1 位作者 肖旺钏 程德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8,共9页
单分子烷氧基胺调控的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工艺简单,制备的聚合物颜色浅、气味小且不含金属离子杂质,但设计合成可调控聚合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烷氧基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通过席夫碱还原、过氧单磺酸钾(Oxone)氧化和自由基偶... 单分子烷氧基胺调控的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工艺简单,制备的聚合物颜色浅、气味小且不含金属离子杂质,但设计合成可调控聚合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烷氧基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通过席夫碱还原、过氧单磺酸钾(Oxone)氧化和自由基偶联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烷氧基胺{3-[(2-氰基丙烷-2-基)氧基](异丙基)氨基}-2,2-二甲基-3-苯基丙腈(CPDMN),研究了其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的调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线性增加;聚合物分子量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凝胶色谱流出曲线峰形对称,没有明显的拖尾现象;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引发剂(PMMA-ONR)对MM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的再引发实验进一步证明聚合物末端的烷氧基胺保留率良好.在有氧和CPDMN存在的条件下,MMA单体转化率达91.2%,PMMA分子量分布小于1.5,表明CPDMN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调控MMA的聚合.该烷氧基胺拓展了氮氧自由基聚合调控单体的范围,在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稳定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 有氧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全氟辛酸的去除
7
作者 陈欣 钱文平 +3 位作者 陈天奇 邵凌云 张文芬 张书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80,共9页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计、制备了一种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POP-3F),通过引入氟原子增加了材料的疏水性,增加了主客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氟-氟相互作用,提升了材料对PFOA的吸附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固体核磁(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分析系统(TGA)等对POP-3F进行了表征。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了POP-3F在不同pH、盐浓度和腐植酸条件下对PFOA的吸附性能。在pH值为2时,POP-3F对PFOA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6%,可用于去除酸性工业废水中的PFOA。并且POP-3F对于PFOA的去除率几乎不受NaCl和腐植酸浓度的影响,在加入NaCl后,POP-3F表面会形成双电层,可以削弱POP-3F与PFO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去除率仅下降了1%。腐植酸与PFOA存在竞争吸附,在高浓度腐植酸条件下,POP-3F对PFOA的去除率仅下降了0.73%。在最佳pH条件下考察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通过数学模型拟合了实验结果,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显示,POP-3F的理论容量为191 mg/g,高于活性炭和其他多数吸附剂,表现出较高的吸附容量。此外,POP-3F对PFOA的吸附去除几乎不受基质种类的影响,在模拟自然水中吸附效果略有降低(仅降低0.1%),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PFOA的去除率仅微幅下降(降低0.67%),表明其具有循环使用和可再生性,在实际PFOA污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孔有机聚合 全氟辛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氮杂假冠醚的合成与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淑芬 纪春暖 +2 位作者 郑科 孙琳 曲荣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5-699,共5页
以苯酚为起始剂 ,用先聚合后功能基化和钠离子模板的方法 ,合成了具有交联酚醛型分子骨架 ,以氮杂冠醚环为功能基的新型聚合物。用FTIR光谱跟踪监控的方法 ,获得了各合成反应的较佳实验条件和一系列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资料 ;根据FTIR光谱... 以苯酚为起始剂 ,用先聚合后功能基化和钠离子模板的方法 ,合成了具有交联酚醛型分子骨架 ,以氮杂冠醚环为功能基的新型聚合物。用FTIR光谱跟踪监控的方法 ,获得了各合成反应的较佳实验条件和一系列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资料 ;根据FTIR光谱和元素分析信息及其它辅助手段 ,确认了聚合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研究了聚合物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聚合物与Na+ 和Ca2 + 的配合物中 ,除—CH2 OCH2 — ,CH2 NCH2 和PhOCH2 —参予了配位外 ,—CH2 OH亦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杂假冠醚 合成 红外光谱 高分子 表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咏梅 张博綦 +3 位作者 石惠宇 闫素梅 史彬林 郭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78-2384,共7页
泌乳期间的奶牛由于代谢旺盛,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诱导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氧化应激的损伤条... 泌乳期间的奶牛由于代谢旺盛,往往会产生大量一氧化氮(NO),诱导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本试验旨在探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氧化应激的损伤条件,并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本试验利用不同浓度(0、10、30、100、500、1 0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作用BM EC 2、4、6、8、12、24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抗氧化指标、炎症因子和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活性,筛选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及作用浓度,建立BMEC氧化损伤模型。结果表明:1 000μmol/L的DETA/NO作用细胞6 h,细胞存活率降低为74.27%,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均显著降低(P<0.05),然而,i NOS活性,NO、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1 000μmol/L的DETA/NO处理细胞6h,可构建理想的BM EC氧化应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聚合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放一氧化氮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芸 陈杰瑢 杨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4,共5页
从制备、应用、一氧化氮的释放机制及影响一氧化氮释放的因素几个方面,综述了释放一氧化氮聚合物研究进展;分析了部分释放一氧化氮聚合物的优缺点。
关键词 一氧化 一氧化供体 释放一氧化聚合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诱导的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亚光 齐敬宇 +2 位作者 张博綦 史彬林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17-3523,共7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以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以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试验分2部分进行。试验1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在37℃下分别作用细胞2、4、6、8、12 h,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初步确定适宜的DETA/NO作用时间。试验2根据试验1得出的DETA/NO适宜作用时间,以不同浓度[0(对照)、50、100、200、300、500μmol/L]的DETA/NO作为刺激源,依据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进一步筛选出适宜的DETA/NO作用浓度。结果显示:200μmol/L DETA/NO作用细胞4 h,PBMC存活率降低至72.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和NO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在37℃下,DETA/NO诱导PBMC建立PBMC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200μmol/L和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二乙烯三胺/一氧化聚合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制备α⁃氰基肉桂酸乙酯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文秀 吕杰琼 +4 位作者 高永平 孔长剑 王雪平 郭胜男 娄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213,共8页
α-氰基肉桂酸乙酯作为含多种官能团的缺电子烯烃,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底物,主要通过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获得.本文以多聚甲醛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mPMF,经K_(2)CO_(3)处理得到K_(2)... α-氰基肉桂酸乙酯作为含多种官能团的缺电子烯烃,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底物,主要通过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获得.本文以多聚甲醛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mPMF,经K_(2)CO_(3)处理得到K_(2)CO_(3)-mPMF-X(X=1,10,50).考察了mPMF在苯甲醛和氰乙酸乙酯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mPMF与K_(2)CO_(3)-mPMF-X催化活性的比较,探讨了碱性强弱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催化剂中丰富的氮物种为反应提供了碱性环境和大量的碱性活性位点,催化剂碱性强弱的控制是催化合成α-氰基肉桂酸乙酯的关键因素.mPMF在甲醇溶剂中于60℃反应3 h后,苯甲醛转化率为97%,目标产物选择性在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 催化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结合制备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美玉 徐晓梅 +3 位作者 刘佳楠 陆梦雅 朱梦冰 俞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了实现对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结构的精确控制,采用核磁共振(1H-NMR)、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凝胶渗透色谱(GPC-MALLS)和气相色谱(GC)表征聚合物结构和观察反应动力学,研究了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氮氧稳定自由基共... 为了实现对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结构的精确控制,采用核磁共振(1H-NMR)、多角度激光散射联用凝胶渗透色谱(GPC-MALLS)和气相色谱(GC)表征聚合物结构和观察反应动力学,研究了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NMP)制备 P(St-co-CMS)的反应行为以及以 P(St-co-CM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梳形支化聚苯乙烯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30℃,苯甲醚为溶剂,BPO/HTEMPO为引发体系引发St与p-CMS的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过程中,St和p-CMS的转化速率接近,p-CMS按其在单体混合物中的比例均匀进入共聚物分子链,共聚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加线性增大,P(St-co-CMS)的组成和分子量可控。在反应温度为100℃,苯甲醚为溶剂,CuCl/PMDETA为催化体系,P(St-co-CMS)为引发剂引发St的ATRP反应体系中,氯甲基全部用于引发St聚合,形成梳形支链;低转化率阶段,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加呈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在较高转化率下,聚合体系发生交联,形成凝胶;P(St-co-CMS)中p-CMS含量越高,凝胶越早发生。通过选择不同p-CMS含量的 P(St-co-CMS)为大分子引发剂以及将苯乙烯转化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制得了主链分子量在25000~30000、支链数目在6.3~42.6、支链分子量在6000~17000的一系列梳形支化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形支化聚苯乙烯 氧稳定自由基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反应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磺酸基和氮氧自由基共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军峰 拓欢 +2 位作者 朱婷 高薇春 张万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6-3101,共6页
以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TMPM)和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原料,通过内自由基聚合合成共聚物,析出产物后再用氧化剂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成氮氧自由基聚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X射线光... 以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醇酯(TMPM)和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原料,通过内自由基聚合合成共聚物,析出产物后再用氧化剂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成氮氧自由基聚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最后确认得到目标产物PTMA-co-PSS;并组装扣式电池分析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TMA-co-PSS作为正极材料,电荷转移电阻为168Ω,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08 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92.97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稳定在67.50 mAh/g,库伦效率接近100%,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说明PTMA-co-PSS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循环可逆性能良好,循环寿命稳定,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聚合 磺酸盐 二次电池 电极材料 PT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氮杂环芳胺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新贵 华轶敏 黄美荣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阐述了氮杂环芳胺聚合物的2种合成方法——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氧化聚合法的聚合规律,列出了氮杂环芳胺聚合物的特性,展望了氮杂环芳胺聚合物在二次电池、修饰电极、重金属离子吸附剂、橡胶抗氧剂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杂环芳胺聚合 氧化聚合 抗氧剂 合成 化学氧化 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双二氮杂萘酮苯醚芳香聚合物
16
作者 张珍英 邓慧敏 +1 位作者 邓芹英 赵善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5,共3页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successfully to determine three kinds of bisphthalazinone phenyl ether aromatic polymers with 1,8,9-trihydroxyanthranene as matrix....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successfully to determine three kinds of bisphthalazinone phenyl ether aromatic polymers with 1,8,9-trihydroxyanthranene as matrix.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the polymers were determined to be 1 to 17. The influence of deflection value used in MALDI-TOF MS method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双二杂萘酮苯醚芳香聚合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碳氮材料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实验设计
17
作者 雷淦昌 马永德 +2 位作者 蔡国辉 王世萍 詹瑛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7,158,共5页
以尿素、硫脲、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g-C_(3)N_(4)聚合物,运用XRD、FT-IR、SEM和低温N_2吸附-脱附测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以三聚氰胺和二聚氰胺为前驱体合成的g-C_(... 以尿素、硫脲、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g-C_(3)N_(4)聚合物,运用XRD、FT-IR、SEM和低温N_2吸附-脱附测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以三聚氰胺和二聚氰胺为前驱体合成的g-C_(3)N_(4)聚合物的结晶度高,但其形貌表现为致密厚重的块状结构,比表面积小;而以尿素和硫脲热聚合制备的g-C_(3)N_(4)聚合物呈现为疏松片纳米层状形貌,但其结晶度较低。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尿素制备的g-C_(3)N_(4)具有最佳的硫脱除率,在210℃时硫收率达到43.0%,分别是以硫脲、三聚氰胺和二聚氰胺合成的g-C_(3)N_(4)的5.1倍、1.9倍和1.4倍。结果表明,g-C_(3)N_(4)独特的纳米筛形貌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传质效率并暴露出更多的活性点供反应物接触,明显增强催化剂的选择性氧化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聚合物碳掺杂 硫化氢 选择性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环境用富氮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滕砺宽 刘永盛 +2 位作者 吕伟 吴子豹 廖耀祖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5-658,668,共15页
共轭微孔聚合物(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CMPs)是一类由刚性芳香结构单元组成、自具微孔结构、具有三维网络骨架的有机多孔材料,具有稳定的多孔性和半导体特征,在电化学和热能存储、氢能转化、CO_(2)捕获和存储、污染物吸附和... 共轭微孔聚合物(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CMPs)是一类由刚性芳香结构单元组成、自具微孔结构、具有三维网络骨架的有机多孔材料,具有稳定的多孔性和半导体特征,在电化学和热能存储、氢能转化、CO_(2)捕获和存储、污染物吸附和分离纯化等能源环境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其中,富氮共轭微孔聚合物因富含极性氮原子,具有强吸附位点和富电子结构,拥有独特的氧化还原电化学活性和一定的润湿性,显现出独特的应用优势。系统概述了富氮共轭微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能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富氮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发绿色、廉价的合成新方法以及相关高性能膜或块体材料的制备新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孔材料 共轭微孔聚合 制备方法 能源存储与转化 污染物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桥的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对Li/SOCl_2电池的催化作用
19
作者 王亚琴 李文杰 +1 位作者 黄小忠 彭正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研究了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P(MPzS8)[M=Fe(Ⅱ)、Co(Ⅱ)和Zn(Ⅱ)]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发现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Fe(Ⅱ)≥Co(Ⅱ)>Zn(Ⅱ)]。相对于不含P(MPzS8)的电池,含有0.0150%P(ZnPzS8)、P(CoPz... 研究了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P(MPzS8)[M=Fe(Ⅱ)、Co(Ⅱ)和Zn(Ⅱ)]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发现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Fe(Ⅱ)≥Co(Ⅱ)>Zn(Ⅱ)]。相对于不含P(MPzS8)的电池,含有0.0150%P(ZnPzS8)、P(CoPzS8)和P(FePzS8)的电池在低温-40±2℃下,以5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放电时间分别延长了约20%、45%和55%,稳定工作电压分别提高了约160 mV、200 mV和300 mV;在室温25±5℃下,以25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下,放电时间分别延长了约8%、15%和15%,稳定工作电压分别提高了约120 mV、160 mV和180 mV,放电电压滞后时间分别缩短了10 s、15 s和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四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 亚硫酰氯(Li SOCl2)电池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新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健 张可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6,共8页
概述了当前"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CPR)的三种主要方法,硝基氧调介聚合(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特别是近年来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氧自由基调介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