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迎 黄延风 +4 位作者 潘云 朱朝敏 刘芮汐 黎梅花 苏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2-676,共5页
目的评价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初步鉴定为结核病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分别经传统PNB/TCH鉴定,以及选择7基因位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及Rv3120,... 目的评价多位点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初步鉴定为结核病分支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分别经传统PNB/TCH鉴定,以及选择7基因位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及Rv3120,及4基因位点ropB、RD1、RD8(present)、RD8(delete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进行扩增和鉴定。结果共收集204株临床分离菌株,传统PNB/TCH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9株,牛结核分枝杆菌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4位点PCR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6株,牛结核分枝杆菌2株,卡介苗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7位点PCR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191株,牛结核分枝杆菌2株,卡介苗3株,非洲分枝杆菌Ⅰ型4株,山羊分枝杆菌和田鼠分枝杆菌各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结论两种PCR方法均较传统方法简便快捷,且均可较快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更多的亚种。7位点能鉴定出除非洲分枝杆菌Ⅱ型以外的所有儿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亚种。4位点在鉴定卡介苗菌株中更加迅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鉴定 分枝杆菌 位点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精确结构的苯并三氮唑类聚合物受体在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月 吴宝奇 +6 位作者 田士增 黄薛龙 李俊宇 潘朗恒 黄飞 曹镛 段春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1-191,共11页
以苯并三氮唑(BTz)为稠合中心核单元,通过调控聚合位点设计合成了两个结构精确的聚合物受体PT1-γ和PT1-δ,并研究了聚合位点对聚合物受体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全聚合物太阳电池(all-PSCs)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与P... 以苯并三氮唑(BTz)为稠合中心核单元,通过调控聚合位点设计合成了两个结构精确的聚合物受体PT1-γ和PT1-δ,并研究了聚合位点对聚合物受体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载流子迁移率以及全聚合物太阳电池(all-PSCs)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与PT1-δ相比,PT1-γ具有更窄的光学带隙和更高的电子迁移率.选用PBDB-T作为给体,基于PBDB-T∶PT1-γ的全聚合物太阳电池获得了11.92%的能量转换效率(PCE),高于PBDB-T∶PT1-δ体系的9.68%;另外,其开路电压(VOC)为0.89 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21.25 mA/cm2,填充因子(FF)为0.63.研究结果表明,聚合位点对基于苯并三氮唑的聚合物受体的光电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而调控单体的聚合位点是开发高性能聚合物受体的有效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电池 聚合物受体 苯并三氮唑 聚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PCR用于安徽39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包训迪 连璐璐 +4 位作者 徐东芳 赵秀芹 董海燕 王庆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9-663,共5页
目的评价多位点PCR用于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快速鉴定效果。方法收集从临床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抗酸染色阳性的培养物,经PNB/TCH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和Rv3... 目的评价多位点PCR用于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快速鉴定效果。方法收集从临床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抗酸染色阳性的培养物,经PNB/TCH鉴别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6SrRNA、Rv0577、IS1561、Rv1510、Rv1970、Rv3877/8和Rv3120基因位点进行扩增,鉴定至种,再经rpoB-PRA、hsp65和rpoB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共对39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应用多位点PCR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378株,非洲分枝杆菌I型6株,非结核分枝杆菌7株。7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为鸟分枝杆菌1株,马赛分枝杆菌2株,胞内分枝杆菌4株。而PNB/TCH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38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6株。多位点PCR结果与rpoB-PRA、hsp65和rpoB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多位点PCR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结果准确可靠,且具有简便和快速等优点,有较大的分子流行病学应用价值,且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聚合酶链反应 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CVM的基因检测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初芹 张毅 +3 位作者 孙东晓 俞英 王雅春 张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2-736,共5页
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由位于牛第3号染色体(BTA3)的SLC35A3基因外显子4的一个单碱基突变(G559T)所致。该致病基因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荷斯坦牛群中都有一定的比例。文章对北京地区38头优秀种公牛进行分析... 脊椎畸形综合征(Complex vertebral malformation,CVM)是由位于牛第3号染色体(BTA3)的SLC35A3基因外显子4的一个单碱基突变(G559T)所致。该致病基因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荷斯坦牛群中都有一定的比例。文章对北京地区38头优秀种公牛进行分析,发现了4头携带者,进而检测了这些携带者公牛的555头女儿的基因型,其中携带者占检测母牛数的44.0%。此外,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者母牛与非携带者母牛的生产性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携带者母牛的5个产奶性状育种值均显著高于非携带者,泌乳持续力和体细胞评分SCS的育种值也比非携带者略高。CVM致病基因可能与BTA3上影响产奶性状的QTL或基因连锁。因此,建议生产中对CVM携带者进行逐步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畸形综合征 SLC35A3基因 中国荷斯坦牛 引入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IRA—PCR)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食品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的分子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丁鸽 张代臻 +1 位作者 张伟超 丁小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寻找简易且重复性高的分子标记方法对保健食品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进行分子鉴别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的matK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根据SNP位点... 目的:寻找简易且重复性高的分子标记方法对保健食品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进行分子鉴别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的matK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根据SNP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运用Mega3.0等软件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根据matK基因序列中存在的SNP位点及特异性鉴别引物,可将铁皮石斛与其混淆品成功分开;各样品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结论:SNP位点及特异性鉴别引物可对保健食品铁皮石斛及其混淆品进行快速、简便的鉴别,通过matK基因可以分析正品与混淆品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MATK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分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PCR在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建丰 张文莉 +2 位作者 付英梅 叶扬琴 马佳毓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探讨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nfrequent-restriction-site polym erase chain site,IRS-PCR)在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用IRS-PCR分别扩增上海、哈尔滨两地各20株鲍曼不动杆菌DNA稀有限制区旁序列并分型。与RAPD法比较两种... 探讨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nfrequent-restriction-site polym erase chain site,IRS-PCR)在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用IRS-PCR分别扩增上海、哈尔滨两地各20株鲍曼不动杆菌DNA稀有限制区旁序列并分型。与RAPD法比较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分型率、分辨力、重复性。IRS-PCR可将上海株分13个型别,RAPD分为19个型别,两种方法分型的一致率为60%(12/20);IRS-PCR将哈尔滨株分成19个型别,RAPD分为20个型别,两种方法分型的一致率为90%(18/20)。与RAPD相比,IRS-PCR的条带数多,分辨力强,重复性好。故IRS-PCR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型研究,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moting reaction kinetics of lithium polysulfides by cobalt polyphthalocyanine derived ultrafine Co nanoparticles mono-dispersed on graphene flakes for Li-S batteries 被引量:1
7
作者 CHEN Xia ZHOU Jiang-qi +4 位作者 XIAO Zi-chun HAN Ting-ting ZHOU Ya-nan CHEN Qi-ming TANG 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940-2955,共16页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next generation high energy storage devices.However,its commercialization has been hindered by several issues,especially the dissolution and shuttle of the sol...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next generation high energy storage devices.However,its commercialization has been hindered by several issues,especially the dissolution and shuttle of the soluble lithium polysulfides(LiPSs)as well as the slow reaction kinetics of LiPSs which may make shuttling effect even worse.Herein,we report a strategy to address this issue by in-situ transformation of Co−N_(x) coordinations in cobalt polyphthalocyanine(CoPPc)into Co nanoparticles(Co NPs)embedded in carbon matrix and mono-dispersed on graphene flakes.The Co NPs can provide rich binding and catalytic sites,while graphene flakes act as ideally LiPSs transportation and electron conducting platform.With a remarkable enhanced reaction kinetics of LiPSs via these merits,the sulfur host with a sulfur content up to 70 wt%shows a high initial capacity of 1048 mA∙h/g at 0.2C,good rate capability up to 399 mA·h/g at 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 polyphthalocyanine Co nanoparticles BINDING-SITES catalytic-conversion shuttle-effect Li-S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