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隔膜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伯文 袁定凯 +1 位作者 卢世刚 陈晓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采用倒相法制备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薄膜的制作工艺、不同溶剂和非溶剂对薄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丙酮为溶剂、蒸馏水为非溶剂的溶胶在60 ℃下搅拌2 h,采用干法制... 采用倒相法制备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薄膜的制作工艺、不同溶剂和非溶剂对薄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丙酮为溶剂、蒸馏水为非溶剂的溶胶在60 ℃下搅拌2 h,采用干法制膜,薄膜厚度控制在50 μm左右,这样制得的薄膜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对隔膜材料性能的要求。以这种隔膜制作的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锂离子蓄电池 倒相法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隔膜 制备工艺 离子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锂离子电池隔膜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欣 裴广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89,93,共6页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纳米纤维膜,并对纺丝工艺及纤维膜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VDF-HFP纤维膜的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为:纺丝液浓度为0.2...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纳米纤维膜,并对纺丝工艺及纤维膜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VDF-HFP纤维膜的最佳纺丝工艺条件为:纺丝液浓度为0.26g/mL、溶剂DMF与丙酮的体积比为7∶3、纺丝电压为20kV、纺丝温度为30℃。制备的PVDF-HFP纤维膜中纤维直径主要分布在150~300nm,膜的熔点为157.94℃,拉伸强度为10.09MPa,断裂伸长率为74.34%,孔隙率达84%,吸液率达到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乙烯-丙烯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离子液体凝胶膜及气体渗透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芳 张倩 +2 位作者 白云翔 顾瑾 孙余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17-2122,共6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p(VDF-HFP)/[BMIM]PF6凝胶膜,对该膜的内部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BMIM]PF6添加量对凝胶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IM]PF6添加量的增加,p(VDF-HFP)/[BMIM]PF6体系的凝胶温度逐渐降低...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p(VDF-HFP)/[BMIM]PF6凝胶膜,对该膜的内部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BMIM]PF6添加量对凝胶膜的CO2/N2渗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MIM]PF6添加量的增加,p(VDF-HFP)/[BMIM]PF6体系的凝胶温度逐渐降低,凝胶膜的聚合物骨架结构由致密变成疏松的球晶结构;同时[BMIM]PF6的添加降低了凝胶膜的结晶度,改善了p(VDF-HFP)链段的柔韧性,因而膜的CO2和N2渗透系数显著增加,CO2/N2渗透选择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凝胶膜受扩散过程控制,当[BMIM]PF6添加量(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60%时,凝胶膜的CO2渗透性系数从0.2 Barrer增加到94.3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乙烯-丙烯 离子液体 凝胶膜 气体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插层结构多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王园园 乔庆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3,共7页
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体,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改性硅藻土,通过浇铸-热压法制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实... 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基体,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改性硅藻土,通过浇铸-热压法制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实验表明,添加2%改性硅藻土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相比于纯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和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结晶度降低,界面稳定性极大改善,电导率(30℃)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分别达2.90 mS/cm和5.5V。表明在聚合物基体中嵌入高开孔结构的硅藻土构成插层结构的方案具有取代造孔剂制膜方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硅藻土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对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结构和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小佳 冯海悦 +2 位作者 战再吉 彭桂荣 侯文龙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11,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VDF-HFP)/PC]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混物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熔融行为。结果发现PC对P(VDF-HFP)...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VDF-HFP)/PC]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共混物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和熔融行为。结果发现PC对P(VDF-HFP)的晶型基本没有影响,只是使其晶粒细化,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降低。同时对共混物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介电常数和损耗都有所下降,并且EMT模型对共混物介电常数的预测更接近实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碳酸酯 晶体结构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园园 乔庆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国内外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对组成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隔膜、增塑剂、锂盐的研究现状及机理做了总结,并展望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乙烯-丙烯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纳米纤维膜3D微/纳米串珠构建及性能
7
作者 张钰 陈明星 +4 位作者 王琦 王新亚 张威 潘英爽 时庆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61,共8页
文中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SiO_(2)为无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法与静电喷涂法制备了PVDF-HFP/(PVDF-HFP/S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研究了SiO_(2)添加量和喷涂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得复合纳... 文中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SiO_(2)为无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法与静电喷涂法制备了PVDF-HFP/(PVDF-HFP/SiO_(2))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研究了SiO_(2)添加量和喷涂时间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得复合纳米纤维膜由下层PVDF-HFP纳米纤维和上层PVDF-HFP/SiO_(2)微/纳米串珠构成。当SiO_(2)质量分数为2%、喷涂时间为2 h时,所得膜的水接触角高达123°,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呈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分离通量可达9800 L/(m^(2)·h),分离效率大于99%。此外,所得膜循环使用10次后分离效率仍可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复合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法 静电喷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改性PVDF-HFP复合聚乙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8
作者 李明晔 李钒 +1 位作者 周敬源 郭红霞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β-环糊精(β-CD)添加剂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浇涂于预处理的聚乙烯(PE)基体上,制备了PVDF-HFP/β-CD@PE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利用SEM、FTIR、交流阻抗法、计时电流法等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 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β-环糊精(β-CD)添加剂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浇涂于预处理的聚乙烯(PE)基体上,制备了PVDF-HFP/β-CD@PE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利用SEM、FTIR、交流阻抗法、计时电流法等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形貌、结构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不同β-CD添加量对PVDF-HFP/β-CD@PE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β-CD添加质量分数为5.0%时,得到的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分别为4.85×10^(-4)S/cm、0.77和5.2 V(vs Li^(+)/Li),以其组装的Li||LiFePO4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60.4 mAh/g,循环150圈仍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隔膜 乙烯-丙烯 Β-环糊精 凝胶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HFP基复合多孔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顾大明 刘辉 高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9-262,共4页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多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Bellcore制膜法,用纳米材料对PVDF-HFP为基质的聚合物微孔膜材料进行了改性.利用XRD,SEM,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多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Bellcore制膜法,用纳米材料对PVDF-HFP为基质的聚合物微孔膜材料进行了改性.利用XRD,SEM,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孔隙率增加、结晶度降低,PVDF-HFP/SiO2和PVDF-HFP/Al2O3聚合物电解质隔膜的电导率(20℃)分别达到2.762×10-3S/cm和3.517×10-3S/cm,相应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0.80和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电解质膜 纳米粒子 离子电导率 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合物对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奇 曾曦 +1 位作者 蒋永华 夏笑虹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以PEO LiClO4(聚氧乙烯高氯酸锂)为基质的共混聚合物膜.运用差热示差扫描热分析和交流阻抗的测试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因素.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PVDF(偏氟乙烯)的加入,含有PEO LiClO4... 采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以PEO LiClO4(聚氧乙烯高氯酸锂)为基质的共混聚合物膜.运用差热示差扫描热分析和交流阻抗的测试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因素.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PVDF(偏氟乙烯)的加入,含有PEO LiClO4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会随之下降,然而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 HFP)加入后,在适量范围内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会增加.当PEO∶P(VDF HFP)的质量分数为1∶0.5时,电导率(δ)最大,其值为2.3×10-4S/cm.DSC的测试结果表明,P(VDF HFP)的加入后,混合物的熔融温度和熔融峰热焓都会随之下降.研究表明对PEO的共混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电解质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电解质 乙烯 乙烯-丙烯 交流阻抗法 差热示差扫描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多孔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宝文 其鲁 +3 位作者 晨辉 朱小辉 刘丽艳 慈云祥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采用溶剂/非溶剂方法—即相转移法制得PVDF_HFP微孔膜,比较了DMC,DEC和PC等3种增塑剂的制孔作用.结果表明:DEC最好,DMC次之,而PC效果最差.聚合物的导电率为1.86×10-3Sm-1(LiPF6_1mol/L;EC/DMC:1/1wt).
关键词 (乙烯-丙烯) 合物电解质膜 电导率 增塑剂 合物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高热稳定性新型隔膜的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孙文浩 田君 +3 位作者 张锟 刘娜 曹宝森 梁晓嫱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4-2543,共20页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新能源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常用的聚烯烃隔膜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皱缩和熔化,进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研制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隔膜有望改善电池的安全性。系统地...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在新能源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常用的聚烯烃隔膜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皱缩和熔化,进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研制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隔膜有望改善电池的安全性。系统地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新型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设计思路以及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上述隔膜的关键特征参数,如厚度、离子电导率、热收缩率等进行了归纳与比较。最后,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稳定性 隔膜 酰亚胺 纤维素 乙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QDs/PVDF-HFP荧光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章丽娜 徐顺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1,共7页
通过两步法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黄色荧光的高压电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以解决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在压电聚合物中因聚集诱导猝灭而导致的压电性能下降问题。该传感器采用高孔隙率海绵状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薄膜作为基体,将... 通过两步法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黄色荧光的高压电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以解决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在压电聚合物中因聚集诱导猝灭而导致的压电性能下降问题。该传感器采用高孔隙率海绵状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薄膜作为基体,将N-CQDs所具有的亮黄色荧光成功引入到N-CQDs/PVDF-HFP压电复合薄膜。N-CQDs丰富的表面官能团通过提供更多活性位点,使得N-CQDs表面的官能团与PVDF-HFP中的氟原子形成化学键,更多的卷曲构象(TGTG′)的α相转向为锯齿状构象(TTTT)的β相,提升了PVDF-HFP的β相含量。多孔结构的N-CQDs/PVDF-HFP压电薄膜所构建的柔性压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102.21 mV/N,比纯PVDF-HFP薄膜提高了43.74%。其复合薄膜的压电输出电压与外部压力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决定系数达0.996。基于N-CQDs/PVDF-HFP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具备紫外激发荧光、力-电响应、自供电等优势,有望在能源转换和智能系统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两步法 压电 压力传感器 乙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VDF-HFP多孔骨架和交联PEG的锂离子凝胶膜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振宇 朱宝库 +1 位作者 韩改格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7,242,共5页
锂离子导电膜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研究了以可溶胀聚合物多孔膜作为骨架、在其孔道内填充凝胶结构而制备的锂离子导电膜。首先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多孔膜,然后将多孔膜浸入含有锂盐、聚乙二醇二... 锂离子导电膜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研究了以可溶胀聚合物多孔膜作为骨架、在其孔道内填充凝胶结构而制备的锂离子导电膜。首先采用溶液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多孔膜,然后将多孔膜浸入含有锂盐、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和过氧化苯甲酰的碳酸酯溶液吸收电解液,再加热引发PEGDA中双键交联得到具有多孔骨架和交联PEG的锂离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Li-GPEM)。失重、力学和及电化学性质分析表明,所制备的Li-GPEM的电导率为2.25mS/cm,综合性能优于PVDF-HFP多孔膜吸附液态锂盐溶液的体系和共混凝胶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锂离子 乙二醇 凝胶电解质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作相分离造孔剂制备P(VDF-HFP)/PMMA聚合物电解质膜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毅 王涛 +1 位作者 徐帆 江志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22-925,共4页
介绍了一种以水代替常用的有机物质作为相分离造孔剂制备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新方法 .所研究的混合型聚合物为聚 (偏二氟乙烯 -六氟丙烯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 .扫描电镜 SEM图表明这种混合型聚合物膜具有蜂窝状结构 ,有利于膜... 介绍了一种以水代替常用的有机物质作为相分离造孔剂制备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新方法 .所研究的混合型聚合物为聚 (偏二氟乙烯 -六氟丙烯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物 .扫描电镜 SEM图表明这种混合型聚合物膜具有蜂窝状结构 ,有利于膜电导率的增加 .利用 FTIR,XRD和 DSC等方法研究了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中两种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测得在 3 0℃下 P( VDF-HFP) /PMMA摩尔比为 1 :1的混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为 0 .80 4× 1 0 - 3S/cm.对照其它方法 ,本方法具有制备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合物电解质 (乙烯-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基质薄膜 相分离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微孔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朝晖 苏光耀 高德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1-234,共4页
使用钛酸丁酯作为前驱体,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液中分解为T iO2,与聚合物基体进行复合,制备的聚合物膜吸附电解质溶液后成为微孔复合聚合物电解质(M CPE)。用SEM、DSC、FT-IR、XRD等方法对复合聚合物膜进行表征,并测试了M CPE的离子... 使用钛酸丁酯作为前驱体,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液中分解为T iO2,与聚合物基体进行复合,制备的聚合物膜吸附电解质溶液后成为微孔复合聚合物电解质(M CPE)。用SEM、DSC、FT-IR、XRD等方法对复合聚合物膜进行表征,并测试了M CPE的离子电导率,发现当复合聚合物膜中T iO2粒子的质量分数为8.2%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1.27×1-0 3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 二氧化钛 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相法制备PVDF-HFP基复合微孔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辉 顾大明 白继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7,共4页
为改善纳米粒子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分散效果,采用倒相制膜法,以纳米SiO2为填料,以OP-10为分散剂,制备复合微孔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电解质PVDF-HFP-SiO2(OP-10).用SEM、XRD、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的微观形貌、内部结构和电化... 为改善纳米粒子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分散效果,采用倒相制膜法,以纳米SiO2为填料,以OP-10为分散剂,制备复合微孔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电解质PVDF-HFP-SiO2(OP-10).用SEM、XRD、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的微观形貌、内部结构和电化学相关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度,增强了电解质的拉伸强度,提高了PVDF-HFP-SiO2(OP-10)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在20℃时,可达到4.90×10-3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3 V,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为0.83.分散剂OP-10的加入改善了纳米SiO2与基质的界面相容性,改善了SiO2在基质中的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电解质 纳米SIO2 倒相法 离子电导率 乙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子雷 李琪 +1 位作者 孙悦 乔庆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0-733,共4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先进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改性P(VDF-HFP)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共混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纳米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先进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改性P(VDF-HFP)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共混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纳米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离子导电性;并对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乙烯-丙烯 凝胶合物电解质 纳米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H-SO3Li/P(VDF-HFP)/HAP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巩桂芬 徐阿文 +2 位作者 邹明贵 邢韵 辛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2,共8页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纳米羟基磷灰石(HAP)和聚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磺化物(EVOH-SO3Li)为原料进行高压共混静电纺丝,制备出EVOH-SO3Li/P(VDF-HFP)/HAP锂离子电池隔膜。利用FTIR,SEM,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检测系统对隔膜进...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纳米羟基磷灰石(HAP)和聚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磺化物(EVOH-SO3Li)为原料进行高压共混静电纺丝,制备出EVOH-SO3Li/P(VDF-HFP)/HAP锂离子电池隔膜。利用FTIR,SEM,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检测系统对隔膜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EVOH-SO3Li隔膜为粗细均匀的三维网络结构,加入P(VDF-HFP)和HAP后,EVOH-SO3Li/P(VDF-HFP)/HAP复合隔膜呈现出树枝形状的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隔膜的孔隙率和吸液率,与纯EVOH-SO3Li隔膜相比,分别提高了37.5%和91.6%。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65V,界面阻抗降至184.24Ω,离子电导率则提高至2.686×10^-3 S·cm^-1;在0.5 C放电电流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69%,与EVOH-SO3Li隔膜相比各项性能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隔膜 乙烯-丙烯 EVOH-SO3Li 纳米羟基磷灰石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涂料发展概况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忠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3-55,共3页
介绍了氟涂料的主要特性 ,用途 。
关键词 碳涂料 树脂 改性 乙烯 乙烯 乙烯-丙烯 乳液合法 丙烯酸树脂涂料 有机硅 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