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式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澄清血橙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苏学素 焦必宁 +1 位作者 Afredo Cassano Enrico Drioli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共5页
采用管式聚偏氟乙烯 (PVDF)超滤膜对血橙汁进行超滤澄清处理。超滤后的果汁澄清透明 ,透光率达到 96 %以上 ,维生素C保存率高 ,并较好地保持了原汁色泽与风味 ;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透过速率的影响 ,测定了超滤前后血橙汁中抗... 采用管式聚偏氟乙烯 (PVDF)超滤膜对血橙汁进行超滤澄清处理。超滤后的果汁澄清透明 ,透光率达到 96 %以上 ,维生素C保存率高 ,并较好地保持了原汁色泽与风味 ;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膜透过速率的影响 ,测定了超滤前后血橙汁中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血橙汁 超滤 抗氧化 澄清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抗污染改性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玉兰 孙先源 +2 位作者 周东锐 张献坤 齐琬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74-1582,共9页
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由于膜污染影响其使用寿命,目前关于其抗污染改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焦点之一。分别从亲水改性材料、功能改性材料、界面改性材料3类抗污染改性材料角度对PVDF超滤膜抗污染改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几种潜力... 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由于膜污染影响其使用寿命,目前关于其抗污染改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焦点之一。分别从亲水改性材料、功能改性材料、界面改性材料3类抗污染改性材料角度对PVDF超滤膜抗污染改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几种潜力抗污染改性材料。最后,对3类抗污染改性材料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抗污染改性材料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如膜抗污染改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Trade-off效应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抗污染改性材料 抗污染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及氧化剂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璟言 卢小艳 +4 位作者 朱燕茹 许仕荣 张金松 马军 郭建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30,共6页
为研究水处理中超滤膜的老化规律,利用低浓度的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_2CO_3)、次氯酸钠(NaClO)、盐酸(HCl)和柠檬酸(H_3Cit)老化聚偏氟乙烯超滤膜.通过纯水通量、TOC截留率、扫描电镜图像、拉伸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表征超... 为研究水处理中超滤膜的老化规律,利用低浓度的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_2CO_3)、次氯酸钠(NaClO)、盐酸(HCl)和柠檬酸(H_3Cit)老化聚偏氟乙烯超滤膜.通过纯水通量、TOC截留率、扫描电镜图像、拉伸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表征超滤膜老化的特性,探索生产中使用的酸碱及氧化剂对PVDF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及氧化剂的使用均会导致PVDF膜的结构及性能退化,特别是NaOH和NaClO,其影响更为明显.经NaOH、Na_2CO_3和NaClO老化75 d后,TOC截留率从36%分别降低至15%、27%和17%.NaOH老化15 d后断裂拉力和伸长率降低11%和20%.碱和氧化剂对膜的截留效果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大于酸清洗剂.NaClO对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清洗剂.PVDF的脱氟化氢反应产生CO和CC键是超滤膜老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清洗剂 老化 水处理 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引发点击化学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彭辉 杨海存 +2 位作者 马文中 刘春林 龚方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3,共9页
以紫外光引发的巯基-炔基绿色点击化学反应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MWCNTs-g-PNIPAM),通过改变接枝时间得到了不同接枝率的MWCNTs-g-PNIPAM,并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N... 以紫外光引发的巯基-炔基绿色点击化学反应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MWCNTs-g-PNIPAM),通过改变接枝时间得到了不同接枝率的MWCNTs-g-PNIPAM,并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NIPAM复合超滤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和水通量、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机械拉伸试验研究了MWCNTs对PVDF超滤膜的结晶度和β相结晶含量、亲水性能、表面和断面形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金属催化剂的光引发点击化学在接枝时间为3 h时,PNIPAM的最大接枝率为9.76%,改善了碳纳米管与PVDF的界面结合力,使碳纳米管能够满足亲水性的同时还能在PVDF基体中良好分散。其中,β相结晶含量由纯PVDF膜的68.64%提升至95.32%,结晶度由46.30%提升至57.95%,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由5.37 MPa和53.2%提升至7.85 MPa和54.32%,水接触角由95°降至69.75°,水通量由3.18 LMH提升至21.68 L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 点击化学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碳纳米管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g-聚乙二醇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孟晓荣 陈嘉智 +2 位作者 宋锦峰 吕永涛 王旭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168,共8页
在臭氧活化下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合成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偏氟乙烯(PVDF)共聚物(PVDF-g-PEG),并与PVDF共混制备了超滤膜,探讨了PEG链长和相对含量对超滤膜相分离进程、理化性质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EG... 在臭氧活化下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合成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偏氟乙烯(PVDF)共聚物(PVDF-g-PEG),并与PVDF共混制备了超滤膜,探讨了PEG链长和相对含量对超滤膜相分离进程、理化性质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EG链长增加,接枝率明显下降。随PVDF-g-PEG在共混膜中添加量增大,相转化延迟分相趋势加大,共混膜的孔隙率和亲水性及纯水通量显著提升。当膜内PVDF-g-PEG400含量大于20%后,共混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仍能保持在94%以上,但BSA的静态吸附量低于20μg/cm^2。PVDF-g-PEG能显著降低超滤膜对BSA过滤过程中的不可逆污染指数和堵孔阻力系数,延缓BSA过滤通量衰减速率,表现出优异的抗蛋白质污染性能。PEG链长对膜面粗糙度影响较大,对超滤膜抗蛋白质污染的贡献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乙烯接枝乙二醇 相转化 共混改性 抗蛋白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等离子体接枝AA负载Cu_(2)O提高PVDF超滤膜抗污染及自清洁性能
6
作者 王雪艳 李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2,128,共8页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m处。接枝丙烯酸后接触角降至65.98°,并为负载Cu_(2)O提供了载体。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均表明Cu_(2)O负载在PVDF超滤膜表面。负载Cu_(2)O后,PVDF超滤膜(复合膜)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通量均有所提升,截留率由59%提升至85%,污染率由68%降至49.8%。光照30min后,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为86.19%,远高于原膜的19.82%,具有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抗污染 亲水性 Cu_(2)O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处理含聚合物采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俊 于水利 +1 位作者 梁春圃 镇祥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0,共3页
经过常规沉降和砂滤工艺处理后的采油废水,因其含油量、悬浮物和浊度过高而无法达到配制聚合物的用水标准。为了使含油废水符合配制聚合物的用水要求,采用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对大庆油田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膜滤出水的油和悬浮物质... 经过常规沉降和砂滤工艺处理后的采油废水,因其含油量、悬浮物和浊度过高而无法达到配制聚合物的用水标准。为了使含油废水符合配制聚合物的用水要求,采用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对大庆油田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膜滤出水的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去除率可达到95%,浊度低于1.0 NTU,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同时对膜的清洗进行了实验,用自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主的清洗药剂对膜进行清洗,能使膜通量基本恢复,有效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废水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出水残留有机物对PVDF超滤膜污染行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磊 冯玲 +2 位作者 王旭东 苗瑞 刘紫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进一步识别二级处理水中残留有机物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优势污染物,采用DAX-8/XAD-4树脂将二级出水残留有机物分割成强疏水性、弱疏水性和亲水性组分,分别进行膜污染实验;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自制的PVDF膜材料探针和相应组分... 为进一步识别二级处理水中残留有机物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优势污染物,采用DAX-8/XAD-4树脂将二级出水残留有机物分割成强疏水性、弱疏水性和亲水性组分,分别进行膜污染实验;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自制的PVDF膜材料探针和相应组分的污染物探针分别进行膜-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之间的黏附力测试,同时进行污染膜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微观作用力可有效预测膜污染行为;亲水性有机物与PVDF膜之间的作用力最大,弱疏水性有机物与PVDF膜之间的作用力最小;针对同一组分污染物,膜-污染物之间的作用力皆大于相应污染物-污染物之间的作用力,表明膜-污染物之间的作用力是控制PVDF超滤膜污染的关键因素,强疏水性组分之间的作用力是控制PVDF分离膜运行稳定期膜污染的关键因素;对二级处理水而言,减小亲水性组分与PVDF之间的作用力是控制PVDF超滤膜污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原子力显微镜 微颗粒探针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M-D研究BSA在不同改性PVDF超滤膜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磊 黄松 +3 位作者 黄丹曦 王旭东 吕永涛 贾世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83,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经不同改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动态吸附行为,用旋转涂覆法将膜固定在晶片表面,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不同改性膜... 为进一步探究经不同改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动态吸附行为,用旋转涂覆法将膜固定在晶片表面,采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研究不同改性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吸附行为以及吸附层的黏弹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SA的吸附行为不仅与膜表面的亲水性有关,还受其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不同亲水性条件下PVDF/PEG膜表面吸附量较少且不易清洗;对于PVDF/PVP和PVDF/PVA膜,随着亲水角减小,|-ΔD/Δf|值变化显著,吸附层的构象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同添加剂所含的特殊官能团(—OH、—O—和—CON—)不仅能够降低膜表面污染物的吸附量,还能够影响吸附层的结构,易于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牛血清蛋白 亲水性添加剂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大豆蛋白的条件优化
10
作者 燕龙龙 叶茜 +2 位作者 严滨 魏晓楠 杜翠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6-239,302,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材料,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以水通量、孔隙率、截留率等对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孔径较均一,在0.7MPa操作压力下,其水通量可达350L/m2·h以上,其孔隙率维持在80%左右,对牛血清白蛋白(BSA...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材料,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以水通量、孔隙率、截留率等对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孔径较均一,在0.7MPa操作压力下,其水通量可达350L/m2·h以上,其孔隙率维持在80%左右,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截留率在90%以上,而对聚乙二醇20000的截留率仅为5%左右。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pH=9、操作压力为0.5MPa及料液浓度为240μg/mL,膜的通量最大,对大豆蛋白的截留率可达9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浸没沉淀 大豆蛋白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改性PVDF超滤膜的制备与表征
11
作者 程畅鸣 张雁秋 刘建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5-250,共6页
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PVDF/Mg(OH)_2共混超滤膜,研究了负载Mg(OH)_2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拟污染物进行超滤试验,测试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测定膜表面和水之间的接触角,进而定量分析比较膜表面的亲水性;... 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PVDF/Mg(OH)_2共混超滤膜,研究了负载Mg(OH)_2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拟污染物进行超滤试验,测试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测定膜表面和水之间的接触角,进而定量分析比较膜表面的亲水性;利用微机电子控制万能试验机测试膜的机械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表征膜表面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纳米Mg(OH)_2的改性膜保持了原有膜的晶型结构,证明纳米Mg(OH)_2与PVDF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效果。当纳米Mg(OH)_2添加量为0.8%(质量分数)时,改性效果达到最优。此时,接触角从73.1°降至59.6°,纯水通量为333.37 L/(m^2·h),较未改性前提高了126.3%,膜的拉伸最大力为6.8 N,断裂伸长率为16.2%,较未改性膜的机械性能有明显提高,膜的抗污染性也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纳米氢氧化镁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改性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超滤膜制备及在MBR处理洗涤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园园 秦青青 +1 位作者 雷婷 秦舒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验证实验室自制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在实际洗涤废水中的处理效果,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制备了具有孔径小、孔径分布窄、亲水性好的PVDF超滤膜,将膜片组装成膜组件,作为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一部分,进行洗涤废水的中试试验。... 为验证实验室自制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在实际洗涤废水中的处理效果,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制备了具有孔径小、孔径分布窄、亲水性好的PVDF超滤膜,将膜片组装成膜组件,作为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一部分,进行洗涤废水的中试试验。在抽吸泵开8 min停2 min、风机连续曝气、曝气体积流量为8.6 m^(3)/min、污泥浓度(MLSS)为8~10 g/L、运行通量恒定为20 L/(m^(2)·h)、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系统连续运行1 a,考察污泥浓度对跨膜压差(TMP)的影响,以及膜对化学需氧量(COD)、烷基苯磺酸钠(LA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PVDF超滤膜适宜的污泥浓度为8~10 g/L,出水水质中COD浓度小于45 mg/L,LAS浓度小于3 mg/L,浊度小于1 NTU。其中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膜经化学试剂清洗后,TMP恢复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生物反应器 压差 化学需氧量 洗涤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子强度下蛋白质在PVDF膜面吸附行为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米娜 王磊 +2 位作者 苗瑞 高哲 刘婷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为考察不同离子强度下牛血清蛋白(BSA)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面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层结构特征,使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结合自制的PVDF膜片,综合膜污染及膜性能恢复实验,解析离子强度对超滤膜蛋白质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离子... 为考察不同离子强度下牛血清蛋白(BSA)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面的吸附行为及吸附层结构特征,使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结合自制的PVDF膜片,综合膜污染及膜性能恢复实验,解析离子强度对超滤膜蛋白质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1 mmol/L时,分子间静电排斥力的减弱增强了BSA在PVDF表面的吸附量,膜面形成刚性密实的BSA吸附层,膜污染加剧;相反,离子强度增大到10及100 mmol/L时,水合排斥力逐渐增强,有效减小PVDF-BSA、BSA-BSA间的相互作用力,致使BSA在PVDF表面的吸附量减小,形成松散柔软的BSA吸附层,膜污染大幅度减缓,膜通量恢复率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强度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蛋白质 表面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共混亲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田莉 李成才 +2 位作者 朱海霖 程汇涛 王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到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上,制备一种新型的聚合物PVDF-g-PHEMA。以PVDF-g-PHEM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PVDF共混亲水膜,并研究铸膜体系PVDF-g-PHEMA含量对P... 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到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上,制备一种新型的聚合物PVDF-g-PHEMA。以PVDF-g-PHEM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PVDF共混亲水膜,并研究铸膜体系PVDF-g-PHEMA含量对PVDF共混膜亲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铸膜体系中PVDF-gPHEMA为25%的共混膜表面水接触角103±1°降低到45.6°,膜表面抗污染性增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孔径分析仪对制备的亲水膜表面进行表征,PVDF共混亲水膜表面含有羟基、酯基、膜孔径增加。抗污染和稳定性测试表明,PVDF共混亲水膜具有优异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亲水性 抗污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