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阳离子改性的棉织物低盐低碱染色
1
作者 王小丽 鹿旺 +2 位作者 房磊 包伟 房宽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6,39,共6页
针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低和排放废水量大等问题,开发了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改性剂、Na_(2)CO_(3)协同增效、汽蒸固色的新型低盐低碱染色工艺,探究了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电位、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P... 针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率低和排放废水量大等问题,开发了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改性剂、Na_(2)CO_(3)协同增效、汽蒸固色的新型低盐低碱染色工艺,探究了改性后棉织物的表面电位、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PDADMAC改性后棉织物表面电位由-19.82 mV升高到+19.10 mV,明显改善了活性染料的上染率;通过红外谱图确认改性织物表面成功引入季铵基。Na_(2)CO_(3)与PDADMAC的协同作用使得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共价键加强,汽蒸固色后,织物颜色深度进一步加深。该研究为棉织物染色提供了一条高效环保的工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活性染料 阳离子改性 甲基丙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田澍 黄丹 +1 位作者 葛存旺 顾学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 在 N_2保护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 CTS-AM-DMDAAC 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 h、m(CTS):m(AM):m(DMDAAC)=1:6:0.67、c(Ce^(4+))=0.8 mmol/L 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64%和10.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 CTS-AM-DMDAAC 进行了表征。絮凝实验结果表明,CTS-AM-DMDAAC 对高岭土水样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可在很宽的 pH 范围内使用。用 CTS-AM-DMDAAC 处理 COD 为165.5 mg/L 的啤酒生产废水,COD 去除率达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溶液性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杨 田立颖 吉法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88,92,共4页
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其与丙烯酰胺(AAM)的共聚物。对单体及共聚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阳离子型共聚物的稀溶液性质,包括导电性质和粘性行为。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丙 合成 溶液性质 导电性质 粘性行为 :电解质 溶液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接枝聚多糖的研究 Ⅰ.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子恒 张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57,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 KMnO4/H+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 KMnO4/H+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 甲基丙基氯化铵 水溶性接枝多糖 自由基溶液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改性蒙脱土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党鸽 马建中 +2 位作者 吕斌 李运 董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67-71,共5页
制备了系列数均分子量为5500、6000、8500和20000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处理后,采用提纯聚合物、未提纯聚合物和质子化后的提纯聚合物进行钠基蒙脱土的改性;选用数均分子量为6000的提纯聚合物进行了不同... 制备了系列数均分子量为5500、6000、8500和20000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对聚合物进行纯化处理后,采用提纯聚合物、未提纯聚合物和质子化后的提纯聚合物进行钠基蒙脱土的改性;选用数均分子量为6000的提纯聚合物进行了不同用量聚合物改性钠基蒙脱土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提纯聚合物能够顺利进行蒙脱土插层;聚合物中未反应单体的存在不利于聚合物大分子插层蒙脱土;对聚合物进行质子化处理后,其对蒙脱土的插层无明显影响;提纯PDM-AM聚合物(6000Mn)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随聚合物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聚合物用量为1.4CEC时,聚合物改性蒙脱土XRD谱图中的衍射峰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基氯化铵 蒙脱土 插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对钨和SiO_(2)去除速率选择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丁杰 周建伟 +4 位作者 罗翀 王辰伟 孙纪元 杨云点 冯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提高钨(W)和SiO_(2)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的去除速率选择比,提出将绿色环保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作为SiO_(2)去除速率的抑制剂;以普通硅溶胶为磨料,研究酸性抛光液中不同PDADMAC添加量对W和SiO_(2)去除速率以及... 为了提高钨(W)和SiO_(2)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的去除速率选择比,提出将绿色环保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作为SiO_(2)去除速率的抑制剂;以普通硅溶胶为磨料,研究酸性抛光液中不同PDADMAC添加量对W和SiO_(2)去除速率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探究PDADMAC在CMP过程中对W和SiO_(2)的不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DADMAC添加量的增加,W的去除速率小幅度下降,SiO_(2)的去除速率大幅度下降,从而提高了W和SiO_(2)之间的去除速率选择比;PDADMAC会在W表面发生静电吸引作用和在SiO_(2)表面发生吸附作用,这些作用会明显增加W和SiO_(2)的去除速率选择比和改善W和SiO_(2)镀膜片的表面质量;以PDADMAC为抑制剂,使用普通硅溶胶为磨料即可实现较高的W去除速率和较高的W和SiO_(2)去除速率选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去除速率选择性 表面粗糙度 丙基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跃军 余沛芝 +2 位作者 贾旭 廖惠云 陆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9,54,共7页
以一步法工业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梯度升温,分步引发水溶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对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聚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 以一步法工业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梯度升温,分步引发水溶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对制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聚合反应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用正交优化等方法研究了w(DMDAAC)(简称A)、w(APS)(简称B,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w(Na4EDTA)(简称C,以其质量占单体质量的百分比计)和聚合反应引发温度(简称D)等因素对产物PDMDAAC特征黏度影响强弱的顺序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强弱排序为A>B>D>C。最佳工艺条件为:A为65.0%,B和C分别为0.35%和0.007%,聚合反应在引发温度D44℃下反应3 h后,再在聚合反应温度50℃下反应3 h,最后在成熟温度70℃下完成反应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DAAC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59 dL.g-1,单体转化率为95%;产物的最高特征黏度达到1.71 dL.g-1,单体转化率为94%。此外,对产物的结构、性质用1HNMR1、3CNMR和FTIR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所得的合成工艺方法是一种经济、清洁、易于工业化的PDMDAAC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过硫酸铵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控制聚合方法 被引量:18
8
作者 贾旭 张跃军 余沛芝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对控制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特性黏数的聚合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已知杂质含量的工业一步法合成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溶液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无需使用链转移剂和链终止剂,通过控制单... 对控制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特性黏数的聚合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以已知杂质含量的工业一步法合成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溶液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无需使用链转移剂和链终止剂,通过控制单体的起始含量(w(DMDAAC)=35.0%~65.0%)和引发剂APS的用量(m(APS):m(DMDAAC)=(0.25~10.00):100)制备出单体转化率大于98.00%、特性黏数为0.10~3.00 dL/g的7种PDMDAAC。讨论了目标产物制备条件的多样性、影响目标产物特性黏数及转化率的因素,并与文献方法进行了比较。该PDMDAAC产物控制聚合方法简洁、稳定、重复性好且已工业化应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PDMDAAC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过硫酸铵 甲基丙基氯化铵 控制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粘度行为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立华 李鑫 +1 位作者 曹菁 令玉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以甲胺、烯丙基氯、NaOH、氯化苄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PDAMABC),采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钠溶... 以甲胺、烯丙基氯、NaOH、氯化苄和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聚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PDAMABC),采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在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钾、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和硫酸钠溶液中的粘度行为。将所得水相和低沸点馏分回用,二烯丙基甲基胺的收率从72.79%提高至83.41%;以水与乙醇为混合溶剂(V(H2O)∶V(C2H5OH)为1∶3~2∶3),合成的二烯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收率较高且水溶性好。PDAMABC的比浓粘度随外加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在0.1 mol/LNaC l溶液中,当其质量浓度低于0.031 25 g/L时,表现为聚电解质行为;质量浓度大于0.125 g/L时,表现为中性聚合物的粘度行为。外加盐对比浓粘度的影响顺序为:Na2SO4<NaC l<KC l<MgSO4<MgC l2<CaC l2<KB。r阴离子的屏蔽作用是导致比浓粘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甲基苄基氯化铵 粘度行为 电解质效应 比浓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在聚合硫酸铁中的粘度行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立华 龚竹青 +1 位作者 黄坚 郑雅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从分子结构上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聚合硫酸铁(PFS)中的粘度变化。采用FTIR、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PDMDAAC与PF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DMDAAC由于其特定的吡咯环结构使之在PFS中保持分子链伸展构象;铁的高电荷多核... 从分子结构上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聚合硫酸铁(PFS)中的粘度变化。采用FTIR、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PDMDAAC与PF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DMDAAC由于其特定的吡咯环结构使之在PFS中保持分子链伸展构象;铁的高电荷多核阳离子基团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能促使高分子链扩张;其粘度行为受PFS的总铁浓度和盐基度影响小,但受本身浓度变化的影响大。在质量浓度大于20g/L时,表现为高分子链的物理缠结;在08~20g/L范围内,表现为高分子链的伸展;小于08g/L时,表现为聚电解质行为。FTIR、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PDMDAAC与PFS中的主要物相Fe4.67(SO4)6(OH)2·20H2O发生了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PDMDAAC) 合硫酸铁(PFS) 电解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黏度系列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杀菌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晓蕾 张跃军 朱玲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配制6个受菌污染的水样,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种类、含量和菌含量的影响下,特征黏度(η)系列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的实际杀菌能力。结果表明,PDM对含0.1%或10%有机、无机培养基的4种微污染水(菌含量1×104~1×105个/mL... 配制6个受菌污染的水样,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种类、含量和菌含量的影响下,特征黏度(η)系列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的实际杀菌能力。结果表明,PDM对含0.1%或10%有机、无机培养基的4种微污染水(菌含量1×104~1×105个/mL)与含10%有机、无机培养基的2种重污染水(菌含量1×106~1×107个/mL)的杀菌率先随加药量增加而增大。当加药质量浓度分别达到4、0.03、11、0.10、14、2.8 mg/L时,杀菌率均可接近或超过99%。实验结果发现,有机培养基的含量明显影响PDM杀菌性能,低含量无机培养基对PDM杀菌率的影响最小。由估算得到PDM(η:0.48、1.53、2.52、3.99 dL/g)对不含培养基的微污染水和重污染水杀菌率达99%时,实际用量分别为0.029、0.028、0.027、0.026 mg/L和2.73、2.35、2.33、2.31 mg/L。PDM的特征黏度越大,杀菌性能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特征黏度 杀菌性能 杀菌率 有机培养基 无机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用于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的聚合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万忠 乔学亮 李绵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用水溶性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 (AIBA·2HCl) ,偶氮二 (4 氰基 )戊酸 (SN)和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 ,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浓度、引发剂复配和螯合剂用量等因素对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PDMDAAC)聚合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 用水溶性偶氮二异丁脒二盐酸盐 (AIBA·2HCl) ,偶氮二 (4 氰基 )戊酸 (SN)和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 ,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浓度、引发剂复配和螯合剂用量等因素对氯化二甲基二烯丙基铵(PDMDAAC)聚合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体DMDAAC的质量分数为 6 5 %~ 70 % ,引发剂AIBA·2HCl的浓度为 2 0× 10 -2 mol/L ,EDTA用量为 4 0× 10 -4~ 7 5× 10 -4mol/L时 ,PDMDAAC的特性粘数可达 2 10dL/g ;复合引发剂的组成为SN和AIBA·2HCl的质量分数各为 30 %与 70 %时 ,聚合物的特性粘数最高可达 2 2 5d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甲基丙基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 特性粘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静态杀菌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晓蕾 张跃军 朱玲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对两种受菌污染模拟水体,通过杀菌实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系列样品的静态杀菌性能,考察了加药量、作用时间、特征黏度[η]等因素对杀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合物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市售杀菌剂十二烷... 对两种受菌污染模拟水体,通过杀菌实验,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系列样品的静态杀菌性能,考察了加药量、作用时间、特征黏度[η]等因素对杀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合物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市售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的杀菌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微污染水,杀菌率先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加药量〉4 mg/L后,杀菌率达到最大,基本保持不变。加药量为4 mg/L时,DM、1227、PDM系列样品的24 h杀菌率分别为29.76%、96.78%、97.93%-99.90%。加药量相同时,特征黏度越大,杀菌率越大。对于重污染水,杀菌率随加药量的增加而增大,加药量为14 mg/L时,DM、1227、PDM系列样品的24 h杀菌率分别为27.84%、99.98%、98.25%-99.86%。对于微污染水,PDM作用时间对杀菌率的影响规律与特征黏度有关,特征黏度越大,达到最大杀菌率的时间越短,杀菌率也越大。由此可见,PDM系列样品可作杀菌剂使用,对于微污染水,其杀菌性能优于1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PDM) 杀菌率 杀菌性能 微污染水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偶联剂改性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培 李树白 +3 位作者 张启蒙 刘媛 杨敏 李欣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7-210,216,共5页
采用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改性,得到有机改性膨润土。研究发现,PDMDAAC和KH550成功负载在膨润土表面,其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以苯酚为吸附对象,采用该有机改性膨润土对其进... 采用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钙基膨润土进行改性,得到有机改性膨润土。研究发现,PDMDAAC和KH550成功负载在膨润土表面,其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以苯酚为吸附对象,采用该有机改性膨润土对其进行模拟吸附,当有机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为2g/L,吸附时间20min,pH=7,温度30℃时,苯酚废水去除率高达87%。有机膨润土吸附苯酚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为表面化学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硅烷偶联剂 有机改性膨润土 苯酚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滴定法测定二甲基烯丙基胺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立华 龚竹青 郑雅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研究了在甲胺和二甲胺存在下,以冰乙酸为溶剂,甲酸-乙酸酐为酰化剂,0.1 mol·L-1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为滴定剂,10g·L-1结晶紫为指示剂的非水滴定法测定二甲基烯丙基胺 (DMAA)。考察了惰性组分和水分对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了在甲胺和二甲胺存在下,以冰乙酸为溶剂,甲酸-乙酸酐为酰化剂,0.1 mol·L-1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为滴定剂,10g·L-1结晶紫为指示剂的非水滴定法测定二甲基烯丙基胺 (DMAA)。考察了惰性组分和水分对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胺的测定偏差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水量在5%以内,对二甲基烯丙基胺的测定影响较小,相对误差一般在1%以内,加入约 10%的氯仿可使终点敏锐。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比较,该法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滴定 甲基丙基 冰乙酸 甲酸-乙酸酐混合酰化剂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液 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5-383,共9页
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PDMDAAC结构与性质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作为混凝助剂的应用,强化混凝机制,和用于供水处理时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 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PDMDAAC结构与性质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作为混凝助剂的应用,强化混凝机制,和用于供水处理时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PDMDAAC通过与无机混凝剂制得复合混凝剂用于原水强化混凝处理制取饮用水的方法的优势。指出结合机理研究展开复合混凝剂针对不同地表水水质特点的应用工艺研究,以提高其应用性能,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原水处理 强化混凝 机制 使用安全性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其均聚物对锦鲤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仇金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研究了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其具低、中、高3种不同特征黏度的均聚物PDM对锦鲤的急性毒性作用。以锦鲤为受试对象,96 h为实验周期,对DM及特征黏度分别为0.5、1.5、2.5 dL/g的PDM进行了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DM在24、4... 研究了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及其具低、中、高3种不同特征黏度的均聚物PDM对锦鲤的急性毒性作用。以锦鲤为受试对象,96 h为实验周期,对DM及特征黏度分别为0.5、1.5、2.5 dL/g的PDM进行了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DM在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值(LC50)分别为3 013、1 945、1 517和1 406 mg/L,低特征黏度PDM为14.6、6.2、4.8和3.7 mg/L,中特征黏度PDM为11.8、5.2、4.7和3.6 mg/L,高特征黏度PDM为10.0、5.3、4.3和3.2 mg/L;并由此计算得到DM、低特征黏度PDM、中特征黏度PDM及高特征黏度PDM的安全使用浓度分别为140、0.37、0.36和0.32 mg/L。锦鲤的死亡原因为鳃的受损病变导致缺氧死亡。研究结果填补了文献报道在该领域的空白,并为PDM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甲基丙基氯化铵 特征黏度 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 安全使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晓蕾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3-838,842,共7页
该文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PDMDAAC杀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现状,尝试从应用领域、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等方面,对PDMDAAC的杀生性能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简述了PDMD... 该文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的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PDMDAAC杀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现状,尝试从应用领域、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等方面,对PDMDAAC的杀生性能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简述了PDMDAAC杀生机理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对PDMDAAC的杀生性能认识不足,尚未真正涉及PDMDAAC的杀生机理。最后,对今后PDMDAAC杀生性能与机理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杀生性能 杀生机理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改性高炉渣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钦艳 许鹏举 +1 位作者 李倩 刘莉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5-738,共4页
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高炉渣以提高其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能力.研究了改性过程中改性剂浓度、温度和制备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对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表明PDMDAAC改性大大提高了高炉渣对染料的吸附能力.
关键词 甲基丙基氯化铵 高炉渣 改性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聚乙烯醇/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正硅酸乙酯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勋 董锐 +1 位作者 孙晓斌 周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5-609,633,共6页
通过在季铵化聚乙烯醇(QPVA)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混合聚合物水溶液中添加正硅酸乙酯(TEOS)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得到了不同配比的溶胶-凝胶铸膜液,并将各铸膜液在模具中干燥得到杂化膜,随后将杂化膜在戊二醛/丙酮溶液... 通过在季铵化聚乙烯醇(QPVA)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混合聚合物水溶液中添加正硅酸乙酯(TEOS)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得到了不同配比的溶胶-凝胶铸膜液,并将各铸膜液在模具中干燥得到杂化膜,随后将杂化膜在戊二醛/丙酮溶液中交联得到尺寸稳定的杂化阴离子交换膜。考察了季铵化聚乙烯醇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铸膜液的质量比对杂化膜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分析了4种尺寸稳定阴离子交换膜的外观形貌、红外光谱、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含水/甲醇率和膜的离子交换容量。结果表明,QPVA/0.25PDADMAC/0.1TEOS碱性杂化膜在甲醇中尺寸稳定,微观结构致密,在65~140℃时热稳定性优良,离子交换容量可达到1.091 41 mmol/g。具有在中低温型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使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合物电解质膜 季铵化 甲基丙基氯化铵 正硅酸乙酯 稳定性 离子交换容量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