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嗅鞘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矫树生 李兵仓 +1 位作者 陈建梅 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与材料的附着情况;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OECs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LGA膜上培养OECs的形态特征、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倍体水平等与正常培养的OECs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GA生物材料与OECs相容性好,适于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细胞相容性 人工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植入大鼠拔牙创对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哲 刘畅 +2 位作者 郭雷 陈远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孔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植入大鼠拔牙创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PLGA支架材料,自然愈合拔牙创作为对照组,于术后1... 目的探讨多孔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植入大鼠拔牙创对牙槽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PLGA支架材料,自然愈合拔牙创作为对照组,于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软X线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评价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4、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剩余牙槽嵴长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2、4和8周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的相对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拔牙窝内可见极少量的未降解的支架材料,对照组拔牙窝内充满新生骨,但有间隙存在;术后12周,支架材料完全降解,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牙窝内均可见编织状骨,实验组骨沉积线明显。结论:PLGA生物材料在不影响牙槽窝骨组织愈合过程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持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宽度。该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骨引导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牙槽窝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游华 矫树生 +2 位作者 冯帅南 陈建梅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15-2019,共5页
目的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建立15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 目的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建立15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术后1、3、6、9周OEC-SC-ECM-PLGA组、OEC-ECM-PLGA组和SC-ECM-PLGA组行细胞示踪检测,在术后9周各组行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OEC和SC可在桥接体内至少存活6周,SC的存活率高于OEC,两者沿神经纵轴呈梭形分布,并向桥接体近心端和远心端坐骨神经内迁移至少2.5mm,OEC-SC-ECM-PLGA组的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总神经纤维数及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和PLGA组,还未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水平。结论OEC和SC可在缺损坐骨神经桥接体内存活,沿神经纵轴分布,并向桥接体两端坐骨神经内迁移。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显著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球成鞘细胞 雪旺细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坐骨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熊 许根英 +3 位作者 董颖 梁健 吕迁洲 许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98-2301,共4页
目的制备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mPEG-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载汉黄芩素的纳米粒,考察其形态、载药性能、血清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等指标。结果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为(... 目的制备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mPEG-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载汉黄芩素的纳米粒,考察其形态、载药性能、血清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等指标。结果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为(112±33)nm;载药量为(3.27±0.04)%;纳米粒在50%胎牛血清中稳定;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累积释放率约为39%,血浆对其释放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和良好的血清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单甲氧基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粒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诱导管的制备及其在体外与大鼠体内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捷 李兵仓 +2 位作者 王建民 王建忠 陈建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 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为原料制备人工神经诱导管 ,并对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变化进行观测。方法 ①以 0 2mol LPBS(pH 7 4)为人工降解液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 目的 以构成比不同的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为原料制备人工神经诱导管 ,并对其体内外降解性能变化进行观测。方法 ①以 0 2mol LPBS(pH 7 4)为人工降解液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12周体外降解期间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变化 ,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变化 ;②采用肌肉包埋方法 ,观测PLGA ( 85 :15 )和PLGA ( 5 0 :5 0 )管 8周体内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 ①体内外降解条件下 ,PLGA ( 5 0 :5 0 )管吸水率、失重率及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PLGA ( 85 :15 )管 ;②两种材料样品体内生物降解率显著高于体外降解率 ;③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降解时间延长 ,材料样品表现为特征性的虫蚀样破坏并逐渐加重 ,以PLGA ( 5 0 :5 0 )管尤为明显。结论 共聚物的构成比以及降解环境是影响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降解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生物降解 人工神经诱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明 杨小平 +2 位作者 苏宇雄 杨熙 胡晓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将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植入实验组牵张区两侧,对照组牵张区植入空白PLGA。牵张后固... 目的:探讨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促进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将定量缓释rbFGF/PLGA植入片植入实验组牵张区两侧,对照组牵张区植入空白PLGA。牵张后固定期不同时间分别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并测定ALP活性及骨钙素含量评估新生骨质量。结果:2组下颌骨牵张后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影像学及组织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速度和质量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bFGF/PLGA植入片中r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具有定量缓释作用,能明显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速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宏 裴福兴 +3 位作者 胡隽宇 屠重棋 刘钰 樊瑜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1-437,467,共8页
通过体外降解释药实验,初步探索bFGF微球在体外的降解释药特点。以PBS液为体外降解和释药介质,初步研究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点。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体外降解和质量丧失趋势一致,各个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约在10d时PLGA的重均... 通过体外降解释药实验,初步探索bFGF微球在体外的降解释药特点。以PBS液为体外降解和释药介质,初步研究bFGF微球体外降解和释药特点。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体外降解和质量丧失趋势一致,各个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约在10d时PLGA的重均分子相对质量下降一半,14—18d时微球质量下降一半,说明微球质量丧失滞后于重均分子相对质量下降。突释期内微球体外释放度仅为19.26%,21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5.46%,释出bFGF浓度稳定,其平均浓度为(72.47±6.26)ng·mL^-1,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8)。本实验bFGF微球与空白微球降解和吸收趋势一致。聚合物的质量和形态结构变化相对滞后于重均分子相对质量的下降,降解可能主要发生在分子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微球 缓释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政 王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4-237,I0002,共5页
目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制成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检测其综合性能和了解其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检测它的降解时间及用ELISA的方法来检测... 目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的共聚物(PLG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制成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检测其综合性能和了解其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检测它的降解时间及用ELISA的方法来检测NGF的释放情况;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约10mm的缺损,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移植(A组)、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桥接(B组)和单纯PLGA导管(C组)桥接,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HE染色、变色酸2R-亮绿髓鞘染色、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比。结果:在体外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能在体外释放NGF约18天,约在14周左右导管降解完毕。NGF/PLGA神经导管组在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规律化、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等方面均优于单纯PLGA导管组,比自体神经移植组略差。结论:NGF/PLGA复合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管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辛伐他汀PLGA/CP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磊 刘畅 +3 位作者 韩晓谦 周倜 何盼 吴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PLGA/CPC)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评价其物理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通过调整高分子量、低分子量PLGA以及CPC这3种组分的比例将实验分为3组,采用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技术合成复合... 目的:制备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PLGA/CPC)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评价其物理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通过调整高分子量、低分子量PLGA以及CPC这3种组分的比例将实验分为3组,采用冷冻干燥溶剂挥发技术合成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模拟体液中pH值变化的结果筛选优化配比方案,最后将辛伐他汀载入制备载药复合支架材料,并用分光光度仪测定药物释放情况。结果:按质量比PLGA/CPC(2∶1)的配比所制备的复合支架材料平均孔径大小约120μm,且各孔之间有微孔相互贯通,8周时的pH值可稳定在6.5左右,同时该载药支架材料的缓释效果明显,体外药物释放达48d以上。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载辛伐他汀PLGA/CPC复合材料,能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可应用于剩余牙槽嵴骨吸收修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磷酸钙骨水泥 辛伐他汀 剩余牙槽嵴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甲苯胺蓝微球的制备及性质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巧 毕良佳 胡平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4,137,共4页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粒径为(1114.340±95.348)nm,包封率为(59.973±1.646)%,突释率(46.748±1.475)%,电位+(57.380±1.327)mV。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小、分布集中、包封率高、突释小,且操作方便,为进一步探讨靶向药物对口腔内微生物的灭菌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物(PEG-PLGA) 微球 复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马西平微胶囊的超临界制备及溶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党蓓蕾 颜庭轩 +1 位作者 程月 王志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3-838,共6页
为提高卡马西平药物的溶出性能,基于超临界流体注入(SFI)技术,先后开展了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聚合物包裹卡马西平的微胶囊制备实验。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卡马西平在... 为提高卡马西平药物的溶出性能,基于超临界流体注入(SFI)技术,先后开展了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聚合物包裹卡马西平的微胶囊制备实验。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卡马西平在微胶囊中的形态及其与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同时实测了相应的药物体外溶出性能。结果表明:该文所制PLGA及MPEG-PLGA载药微胶囊中,卡马西平药物分子均呈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于包裹剂中;MPEG-PLGA载药微胶囊内药物与聚合物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塑性优于PLGA载药微胶囊;以MPEG-PLGA为聚合物基体的微胶囊的药物溶出速率明显高于单纯以PLGA为基体的微胶囊,且外加的MPEG分子量越小、相应PLGA中n(LA):n(GA)越低越利于药物溶出速率的提高;为提高药物溶出速率,进行SFI时也可适当增加微胶囊的载药量,但不宜过高,当载药量从9.8%、28.3%升至35.8%时,卡马西平药物的溶出速率依次增大,但当载药量达45.2%时,对应微胶囊的溶出速率不升反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微胶囊 超临界制备 溶出性能 超临界流体注入 聚乳酸-羟基乙酸 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羟基乙酸 差示扫描量热法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