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增韧聚乳酸
1
作者 韩闯 丁宁 +3 位作者 徐鹏武 杨伟军 钮德宇 马丕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聚乳酸(PLA)的增韧效率,以聚乳酸二元醇和聚己内酯二元醇为原料,采用预聚和扩链两步法合成了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PCLA),并将其作为改性剂,提升聚乳酸的韧性同时使其保持较高的强度。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为了进一步提升聚乳酸(PLA)的增韧效率,以聚乳酸二元醇和聚己内酯二元醇为原料,采用预聚和扩链两步法合成了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PCLA),并将其作为改性剂,提升聚乳酸的韧性同时使其保持较高的强度。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等表征手段确认了PCLA的成功合成,并评估了其对PLA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2%(质量分数)的PCLA,可以使PLA的断裂伸长率由6.0%提高至150.4%,同时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76.7 MPa),这是由于PCLA与PLA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PCLA能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相尺寸仅为0.28μm;当PCLA质量分数提高至5%时,断裂伸长率提高至267.3%,而拉伸强度几乎不变,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透光率和较低的雾度。最后通过流变分析了共混物黏弹性的变化,PLA/PCLA共混物主要以黏性形变为主,其低黏度使得共混物容易发生剪切屈服和内部空化,促使共混物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大形变。这种增韧剂与增容剂一体的设计方案使得聚乳酸的增韧效率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己内酯多嵌段聚合物 聚乳酸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安强 林雅铃 +1 位作者 魏芬芬 王炼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结果表明,sPEG-b-PLLA为结晶性聚合物,且表现出与PLLA相似的晶型,随着PLLA链段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也呈增大的趋势;与PLLA相比,sPEG-b-PLLA的接触角随着PEG链段的增多而增大,表明其亲水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乙二醇-聚乳酸 星型乙二醇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合多西紫杉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韶晖 徐效义 +3 位作者 田玉新 王瑞 刘铜军 景遐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C-3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周期变化,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PLA-PEG/TSD和TSD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P>0.05),并且两组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高。PLA-PEG和对照组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一致。结论 PLA-PEG/TSD与TSD相比较,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特点和机制相似,PLA-PEG/TSD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聚乳酸-乙二醇 前列腺肿瘤 PC-3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己基噻吩-b-聚十六烷氧基联烯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场效应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庞博 葛丰 邱龙臻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9-675,共7页
以溴代十六烷、丙炔醇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还原重排反应制备了十六烷氧基联烯,然后以氯化(三环己基膦)镍作为催化剂,通过控制加料顺序一锅制备了聚3-己基噻吩-b-聚十六烷氧基联烯的嵌段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体积排除色谱对产物... 以溴代十六烷、丙炔醇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还原重排反应制备了十六烷氧基联烯,然后以氯化(三环己基膦)镍作为催化剂,通过控制加料顺序一锅制备了聚3-己基噻吩-b-聚十六烷氧基联烯的嵌段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体积排除色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确证。对聚3-己基噻吩-b-聚十六烷氧基联烯嵌段聚合物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及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及两个热分解温度,说明其具有明显相分离。以嵌段共聚物为半导体活性材料,制备了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使用热退火对器件进行热处理,发现迁移率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器件在200℃退火温度下的平均迁移率为7.03×10^(-4)cm^2·V^(-1)·s^(-1),最大迁移率为1.3×10^(-3)cm^2·V^(-1)·s^(-1),阈值电压为5.44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晶体管 3-己基噻吩 一锅法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亲性含糖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自组装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丽琼 张黎明 +2 位作者 陈建军 杨建 李荣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6-1681,共6页
以β-环糊精(β-CD)和2-乙基-2-噁唑啉(EtOz)为原料,通过活性端基化学偶联法制备了乙酰麦芽七糖/聚(2-乙基-2-噁唑啉)两嵌段聚合物(AcMH-b-PEtOz),借助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证实了产物的化学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 以β-环糊精(β-CD)和2-乙基-2-噁唑啉(EtOz)为原料,通过活性端基化学偶联法制备了乙酰麦芽七糖/聚(2-乙基-2-噁唑啉)两嵌段聚合物(AcMH-b-PEtOz),借助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证实了产物的化学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等方法探讨了产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所得嵌段聚合物直接溶于水后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球形"核-壳"结构胶束,同时具有温度响应性.所得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4~7mg/L,平均粒径(d)为83~115nm,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为49~64℃,并且均可通过PEtOz的链长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聚合物 含糖聚合物 (2-乙基-2-噁唑啉) 自组装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 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和体外性质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力 何盛江 张现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3,共3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m PEG-PLA)(50/50)作为载体,制备银杏内酯B(GB)聚合物胶束(GB-m PEG-PL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制备GB-m PEG-PLA溶液,再冷冻干燥保存,并对制得的GB-m PEG-PLA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m PEG-PLA)(50/50)作为载体,制备银杏内酯B(GB)聚合物胶束(GB-m PEG-PLA)。采用乳化-溶剂挥发制备GB-m PEG-PLA溶液,再冷冻干燥保存,并对制得的GB-m PEG-PLA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GB-m PEG-PLA的体外释放。所制得的GB-m PEG-PLA载药量为7.5%,包封率为82.2%,平均粒径为74.5 nm;扫描电镜显示胶束为类球形;GB-m PEG-PLA释放曲线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 PEG-PLA胶束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纳米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乙二醇单甲醚-丙交酯 胶束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两亲嵌段共聚物聚集行为
7
作者 鲁成飞 郭圣荣 +1 位作者 张亚琼 姚炎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水合直径小于50 nm。高浓度共聚物在水性介质中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在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以下,共聚物形成凝胶网状结构。共聚物中PEG组分的结晶性、在水相中生成的聚集体的水合直径以及凝胶-溶胶转变行为均与聚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形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转变 结晶性 乙二醇-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为核的聚(ε-己内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的合成及性能
8
作者 黄雅菲 章玉华 汤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1-1338,1343,共9页
通过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3个四臂星型卟啉为核的聚(ε-己内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4sPCL-b-PGAMA)共聚物。产物的结构通过1HNMR、GPC、UV-vis得以确证。通过DSC发现,当共聚物中亲水聚[甲基丙烯酸... 通过开环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3个四臂星型卟啉为核的聚(ε-己内酯)-嵌段-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4sPCL-b-PGAMA)共聚物。产物的结构通过1HNMR、GPC、UV-vis得以确证。通过DSC发现,当共聚物中亲水聚[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PGAMA)的质量分数由0%增至79%时,结晶度由73.9%降至0.9%,证明PGAMA能有效改善聚(ε-己内酯)(PCL)的结晶性。通过荧光探针法研究含等量潜在卟啉核的四(4-羟基苯基)卟啉(THPPH2)、4sPCL24和4sPCL24-PGAMA37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的荧光淬灭程度(ΔI),发现ΔI THPPH2>ΔI4sPCL24>ΔI4sPCL24-PGAMA37,证明大分子骨架能有效延缓卟啉核的自淬灭。4sPCL-bPGAMA自组装胶束的形态随着PGAMA质量分数从79%降至21%,由70 nm左右的球过度为蠕虫状,最终转变为200 nm左右囊泡。此外,加入刀豆球蛋白(Con A)后的4sPCL-b-PGAMA胶束水溶液的紫外吸光度明显增大,说明两者在水中形成更大的交联聚集体,证明该共聚物对Con A具有特定的生物分子识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聚合 原子自由基转移聚合 卟啉 -己内酯)[甲基丙烯酸-2-(N-葡萄糖酰胺)乙酯] 自组装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的PLA中空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鹏 张玉坤 +2 位作者 许嘉瑛 陈顺权 杜如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7,39,共5页
合成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用NMR和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LA-PEG-PL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用于中空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PLA-PEG-PLA的加入对中空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LA-PEG-PLA和PL... 合成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用NMR和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LA-PEG-PL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用于中空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PLA-PEG-PLA的加入对中空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LA-PEG-PLA和PLA有很好的相容性,而且PLA中空纤维的抗污性能明显得到改善。随着PLA-PEG-PLA用量的增加,中空纤维的透水量逐渐下降,牛血清白蛋白(BSA)阻止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乙二醇-聚乳酸 中空纤维 透水量 抗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海梅 潘仕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合成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用IR1、H-NMR、GPC、DSC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NH2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谱计算得到了共聚物MPEG-PLL-1、MPEG-PLL-2、MPEG-PLL-3、MPEG-PLL-4中PLL链段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53、0.795、0.848、0.861,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2.3×104、6.1×104、8.6×104、9.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N'-苄氧羰基-L-赖氨酸 乙二醇单甲醚-L-赖氨酸 开环聚合 生物降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张学骜 许静 肖加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b-PS(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430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bPS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最大发射波长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变大,即发生了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荧光性质 苯基 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 喹啉 原子转移自由基 4-氨基苯乙酮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1HNMR 聚合合成 P2O5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聚合物 端羧基 催化剂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内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
12
作者 孙雷雷 丁安伟 张丽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287-1288,共2页
荆芥内酯是从中药荆芥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采用溶剂扩散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负载荆芥内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运用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形态结构。还研究了投药量等对纳米粒的影响。实验结... 荆芥内酯是从中药荆芥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采用溶剂扩散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负载荆芥内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运用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其形态结构。还研究了投药量等对纳米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粒径为纳米级,且随着投药量、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变化而变化,溶剂扩散法优于溶剂挥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乙二醇 聚乳酸 荆芥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对左旋聚乳酸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薇 陈卫星 +5 位作者 罗春燕 杨敏蕊 唐凤 杨晶晶 周宏伟 强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3,共9页
采用端羟基聚己内酯(PCL)并控制丙交酯(L-LA)的质量合成不同嵌段长度的PLLA-PCL-PLLA三嵌段共聚物;使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左旋聚乳酸(PLLA)与PCL均聚物共混得到PLLA/PCL共混物。红外光谱测试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确定了共聚物结构。差示... 采用端羟基聚己内酯(PCL)并控制丙交酯(L-LA)的质量合成不同嵌段长度的PLLA-PCL-PLLA三嵌段共聚物;使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左旋聚乳酸(PLLA)与PCL均聚物共混得到PLLA/PCL共混物。红外光谱测试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确定了共聚物结构。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表明,PCL的引入有效提高了PLLA嵌段共聚物和PLLA均聚物的结晶速率。利用DSC考察总结晶速率,热台偏光显微镜考察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P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与共混物中PLLA均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当时,PLLA嵌段与PLLA均聚物结晶速率相当。PCL的加入使得PLLA最大结晶速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其加入方式对PLLA的结晶形貌有一定的影响,无论以共聚或共混的方式引入PCL均对PLLA结晶速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聚乳酸 共混物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mPEG-PLA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泽玮 涂家生 +1 位作者 沈雁 吴仁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研究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脂嵌段共聚物(mPEG-PLA)作为载体,制备伊曲康唑聚合物胶束(ITZ-PM)。以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LA,以溶剂挥发-薄膜分散法制备ITZ-PM溶液,并将其冷冻干燥。分别使用HPLC、动态光散射法(DLS)、原子力显微镜(AFM... 研究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脂嵌段共聚物(mPEG-PLA)作为载体,制备伊曲康唑聚合物胶束(ITZ-PM)。以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LA,以溶剂挥发-薄膜分散法制备ITZ-PM溶液,并将其冷冻干燥。分别使用HPLC、动态光散射法(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与分布和胶束形态等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ITZ-PM的体外释放,并对释放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ITZ-PM载药量为3.82%,包封率为99.4%,平均粒径为37.8 nm,pH为4.48;DSC确证药物已被包封在胶束中;AFM显示胶束呈类球形;ITZ-PM较市售制剂有一定缓释作用,释药行为较为符合Peppas-Sahlin方程。研究结果表明mPEG-PLA能有效提高伊曲康唑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乙二醇单甲醚-丙交脂 聚合物胶束 体外释放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缓释微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浮 廖晓明 +1 位作者 尹光福 顾建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29,55,共4页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性能来表征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通过溶血实验来评价复合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形貌,平均粒径在1.99~6.20μm之间,载药量达到17.92%,包封率最高可至69.57%,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呈先突释后缓释的释药模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分别为0.0076%和0.0016%;微球溶血率<1%,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技术 吗啡 L-聚乳酸-乙二醇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光群 宋小青 +1 位作者 解光明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6-359,共4页
通过羟乙基纤维素与氨基封端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还原性氨化反应合成了温敏性羟乙基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固态核磁共振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 通过羟乙基纤维素与氨基封端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还原性氨化反应合成了温敏性羟乙基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固态核磁共振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透光率随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共聚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3℃,当高于33℃后,共聚物聚集形成平均长度为100 nm的类似棒状的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羟乙基纤维素-N-异丙基丙烯酰胺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戊唑醇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胶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旭 周月英 +4 位作者 陈安良 张绍勇 何伟娜 徐君庭 孙芳利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3,共7页
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以PEG-b-PCL为囊壁、以戊唑醇为囊芯,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载药胶束。分别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 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b-PCL),以PEG-b-PCL为囊壁、以戊唑醇为囊芯,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载药胶束。分别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其载药量、包覆率和体外释药性能,用滤纸片法测试了载药胶束对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EG-b-PCL载戊唑醇胶束平均粒径为250 nm,均匀度良好,载药量为26.4%,包覆率为18.0%,体外释放192 h的释药率为83.35%,其对木霉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同浓度下的戊唑醇乙酸乙酯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己内酯 戊唑醇 载药胶束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匡长春 杜葳 王薇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改善冬凌草甲素的水溶性。方法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作为载体,采用丙酮溶剂挥发法和透析法制备不同药物/共聚物投料比的冬凌草甲素嵌段共聚物胶束。考察胶束相关性质...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改善冬凌草甲素的水溶性。方法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乳酸作为载体,采用丙酮溶剂挥发法和透析法制备不同药物/共聚物投料比的冬凌草甲素嵌段共聚物胶束。考察胶束相关性质。以载药量为评价标准,得出最佳投料比。结果电镜结果显示,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载药量和包封率受制备方法和投料比的影响。透析法得到的胶束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度好,但载药量和包封率偏低。丙酮溶剂挥发法在药物共聚物的质量比例12.8:25.2时得到的胶束平均粒径为35.675 nm,载药量为22.1%,包封率为65.61%,粒径分布较窄,有利于纳米分散体系的稳定,且对冬凌草甲素有一定的增溶作用。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胶束能够作为难溶性抗癌药物冬凌草甲素的良好纳米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单甲醚乙二醇-聚乳酸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催化聚ε-癸内酯-聚丙交酯-聚乙二醇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自组装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青 凌君 沈之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2-1188,共7页
以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镧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ε-癸内酯(ε-DL)和L-丙交酯(L-LA)为单体进行开环聚合,采用"一锅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同比例的三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以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为扩链... 以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镧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ε-癸内酯(ε-DL)和L-丙交酯(L-LA)为单体进行开环聚合,采用"一锅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同比例的三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以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为扩链剂,将PLLA-PDL-PLLA和生物相容性好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用LDI进行偶联,制备了两亲性多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PEG)m.多嵌段聚合物(PLLA-PDL-PLLAPEG)m的断裂伸长率高达1200%,是一种拉伸性能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由于PEG6000的亲水性,使两亲性多嵌段聚合物可以自组装形成具有较低临界胶束浓度的胶束,有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内酯 稀土催化剂 多嵌聚合物 热塑性弹性体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PD/SBS互穿聚合物网络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鑫康 陈琦 +1 位作者 陈宬 Francis Verpoort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3,共5页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 选用3种不同嵌段比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分别与双环戊二烯(DCPD)单体共混,在钌系热潜伏催化剂M2的作用下引发DCPD原位聚合,通过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制备出了3种不同的PDCPD/SBS复合材料。研究了SBS嵌段比及其质量含量对DCPD聚合反应和制得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比S/B为30/70的SBS对聚双环戊二烯(PDCPD)的改性效果最好,当含量达到6%时,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53kJ/m^2,与PDCPD相比提高了102.4%,同时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也分别提升了25.7%、24.2%和20.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BS与PDCPD形成了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戊二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 互穿聚合物网络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