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乙醇酸的合成及在药物缓释微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帆 汪朝阳 +3 位作者 潘育方 洪慧 赵耀明 徐安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为原料,氯化亚锡(SnCl2)为催化剂,在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PLGA特性粘数[η]最高可达0.2382dL/g,干扰素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0.71μm,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06%、36.97%,且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 直接熔融聚合 制备 干扰素-Α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二甲基砜/聚乳酸-乙醇酸静电纺丝人工敷料的制备及生物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巍巍 刘娅 +4 位作者 王宗良 王昊 崔立国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9-685,共7页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纳米银(n-Ag)/二甲基砜(MSM)/聚乳酸-乙醇酸(PLGA)抗菌人工敷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能量离散X射线光谱(EDX)研究敷料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元素组成.同时对敷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细胞相容性及抗菌性...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纳米银(n-Ag)/二甲基砜(MSM)/聚乳酸-乙醇酸(PLGA)抗菌人工敷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能量离散X射线光谱(EDX)研究敷料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元素组成.同时对敷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细胞相容性及抗菌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敷料内部纤维呈交叉的网格状结构,互相连结,随着n-Ag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力学强度逐渐增大,吸水性能逐渐增强.当n-Ag质量分数达到1%以上时,敷料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当n-Ag含量在0.01%~10%之间时,敷料属无毒性或低毒性;当其含量小于1%时,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该敷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银 聚乳酸-乙醇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巍巍 李艳萍 +3 位作者 梁鹏 董海波 甘友华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3-1085,1088,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 目的:研究成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粘附与增殖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体外诱导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将人牙髓干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材料形态,细胞粘附、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细胞计数检测其增殖力。结果:细胞接种2、5、10d,扫描电镜及细胞计数均显示HDPSCs与PLGA支架材料粘附紧密,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明显增殖(P<0.05),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PLGA是一种适宜人牙髓干细胞粘附与增殖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牙髓干细胞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丝素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肖红伟 熊杰 +2 位作者 李妮 张红萍 谢军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45,150,共5页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 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共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SF)共混纳米纤维多孔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多功能拉伸仪、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多孔膜的形貌、分子结构、力学性能及亲水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共混多孔膜中随SF的加入纤维直径降低,均匀性变好;PLGA与SF只发生分子间的互容并且存在氢键作用;当SF含量超过40%时共混多孔膜的力学性能就会变得极差;另外SF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共混多孔膜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丝素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调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超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肖红伟 李妮 +1 位作者 谢军军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1,共5页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 通过超声处理,将改性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制成共混纺丝液。将该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即可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复合超细纤维,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差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多功能拉伸仪和透射电镜(TEM)对超细纤维的表面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及取向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使纤维直径减小,热稳定性提高;当多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5%时,其在纤维内部分散、取向及增强效果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静电纺丝 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缓释材料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苗苗 张政朴 《天津药学》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合成药用聚乳酸-乙醇酸高分子缓释材料,用于某些生物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制备;同时探讨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工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配位-插入聚合法通过交酯开环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材料。... 目的:合成药用聚乳酸-乙醇酸高分子缓释材料,用于某些生物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制备;同时探讨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工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配位-插入聚合法通过交酯开环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材料。结果:本研制合成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75/25和PLGA50/50)经采用多种鉴定手段表征化学结构正确,力学性能良好,玻璃转化温度为33.7℃,分子量为27000~70000,分子量分布为1.4~1.6,产品最终产率可达70%以上。结论:通过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和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可以得到分子量大小不等和单体比例不同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材料,而且每批次之间所得分子量重现性良好,合成工艺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缓释材料 聚乳酸-乙醇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醇酸可降解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食管
7
作者 曾志勇 鲍春荣 +2 位作者 丁芳宝 杨胜生 梅举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观察人食管上皮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支架上的贴附和生长情况,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工程化人工食管。方法:制作PLGA三维细胞支架;分离培养成人食管上皮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分别培养... 目的:观察人食管上皮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支架上的贴附和生长情况,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培养工程化人工食管。方法:制作PLGA三维细胞支架;分离培养成人食管上皮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和裸鼠体内分别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支架复合物,分期终止培养,进行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体外培养显示,人食管上皮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长期培养仍保持食管上皮细胞特性,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可形成食管黏膜样组织。结论:PLGA支架适合食管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可作为食管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上皮细胞 组织工程 聚乳酸-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的包封率
8
作者 郭京艳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包封率的方法。方法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游离的雷帕霉素与包封药物的纳米粒,以HPLC为分析方法测定评价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的包封率。用VenusilXBP C18柱,以乙腈为流动相,流速...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包封率的方法。方法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游离的雷帕霉素与包封药物的纳米粒,以HPLC为分析方法测定评价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的包封率。用VenusilXBP C18柱,以乙腈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7nm。结果雷帕霉素峰与辅料峰分离良好。雷帕霉素浓度在2.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在98.3%~101.2%之间,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n=5)。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药物的包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聚乳酸-乙醇纳米粒 包封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速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纳米氧化锌复合电纺纤维装载亲疏水药物的控释及体外细胞毒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曾莉 胡俊 魏俊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88-1794,共7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亲水性药物阿霉素(DOX)以及疏水性药物喜树碱(CPT)的复合纳米纤维.先用巯基封端的普朗尼克(F127)修饰纳米氧化锌(FZnO),再将FZnO负载盐酸阿霉素(DOX@FZnO),最后将DOX@FZnO与CPT一起纺入聚乳酸-乙醇酸(PLGA)...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亲水性药物阿霉素(DOX)以及疏水性药物喜树碱(CPT)的复合纳米纤维.先用巯基封端的普朗尼克(F127)修饰纳米氧化锌(FZnO),再将FZnO负载盐酸阿霉素(DOX@FZnO),最后将DOX@FZnO与CPT一起纺入聚乳酸-乙醇酸(PLGA)纤维中.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能够减小亲水性药物的突释,减缓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释放时间.体外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双载药复合纤维比单载药复合纤维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 氧化锌 药物控释 细胞毒性 聚乳酸-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内皮祖细胞在聚乳酸 聚乙醇酸上生长分化促进糖尿病兔创面血管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文健 焦蓉 《安徽医学》 2014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体外培养兔内皮祖细胞(EPCs)并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上培养形成移植物,植入兔体内,观察其血管化的程度,探讨其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EPCs,并将其种植于PLGA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移植物;... 目的体外培养兔内皮祖细胞(EPCs)并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上培养形成移植物,植入兔体内,观察其血管化的程度,探讨其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EPCs,并将其种植于PLGA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移植物;造兔糖尿病模型,植入复合移植物的为实验组,仅植入支架材料的为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后处死动物,复合移植物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血管化程度。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移植物生长良好,可见较多的功能性新生血管穿插长入其中,对照组未见明显的血管生成(P<0.05)。结论 EPCs参与组织修复及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为糖尿病创面的愈合提供了血管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聚乳酸-乙醇 糖尿病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形态学实验
11
作者 张晓东 王冬 +5 位作者 杨菁 李若凡 程效东 韩晔华 周梦玲 宋存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 ( polylactic polyglycolicacid ,PLGA)纳米粒子的形态学机理 ,制备组织细胞吞噬纳米粒子的相关模型 ,为纳米粒子作为包载各类药物或基因载体提供实验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制备的PLGA纳米粒子加... 目的 探讨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 ( polylactic polyglycolicacid ,PLGA)纳米粒子的形态学机理 ,制备组织细胞吞噬纳米粒子的相关模型 ,为纳米粒子作为包载各类药物或基因载体提供实验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制备的PLGA纳米粒子加入生理盐水中 ,超声振荡成注射用纳米粒子悬浮液后 ,注射至活体家兔心肌组织内 ,4 8小时后取材切片、电镜下观察。结果 :心肌细胞胞质内及胞核内可见大量被吞噬的纳米粒子 ,并且出现了PLGA纳米粒子被吸收、降解的迹象。结论 :心肌细胞完全可以通过吞噬方式大量摄取 ;PLGA纳米粒子 ,将PLGA纳米粒子作为向心肌细胞内转运某种药物或基因的载体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实验 心肌细胞 纳米粒子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乙醇酸摩尔比对其共聚物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建刚 王锐 +1 位作者 张大省 贾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以不同摩尔比的L-乳酸(LA)和乙醇酸(GA)直接熔融聚合,以占总投料质量0.5%的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在170℃、系统压力小于70 Pa下反应10 h,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采用FT-IR、DSC、X射线衍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GA的溶解性随GA的摩... 以不同摩尔比的L-乳酸(LA)和乙醇酸(GA)直接熔融聚合,以占总投料质量0.5%的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在170℃、系统压力小于70 Pa下反应10 h,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采用FT-IR、DSC、X射线衍射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GA的溶解性随GA的摩尔百分含量增加而变差;除PLLA、PLGA10/90和PGA有结晶结构外,其它共聚摩尔比的PLGA为无规共聚物;单体投料摩尔比为20/80(LA/GA,以下同)时,PLGA的[η]和分子量最大,而LA/GA接近50/50时最小;通过熔融指数仪进行熔融纺丝,发现投料摩尔比为30/70的PLGA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LA) 乙醇(GA) 直接熔融共聚 生物降解材料 聚乳酸-乙醇(pl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AD/PLGA功能性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巍巍 高田林 +3 位作者 卢应 章培标 刘娅 李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银(n-Ag)/山莨菪碱(AD)/聚乳酸-乙醇酸(PLGA)功能性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评价了材料的体外药物释放、抑菌性、细胞相容性...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纳米银(n-Ag)/山莨菪碱(AD)/聚乳酸-乙醇酸(PLGA)功能性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评价了材料的体外药物释放、抑菌性、细胞相容性及细胞毒性.FTIR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已担载到n-Ag/AD/PLGA材料中,且随着山莨菪碱含量的增加,n-Ag/AD/PLGA材料内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药物释放试验结果证明,山莨菪碱可以逐渐释放.当山莨菪碱的质量分数为1%~5%时,n-Ag/AD/PLGA材料无毒性,且有助于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研究结果表明,n-Ag/AD/PLGA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担载的山莨菪碱可有效释放,为糖尿病足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人工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敷料 纳米银 聚乳酸-乙醇 山莨菪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O-CMC载药纳米微粒的体外降解及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云霞 原续波 +2 位作者 郭毅 常津 宋存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 本研究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自行制备的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以5氟尿嘧啶(5FU)为抗癌药物模型,采用自身设计的改良复乳法制备了载药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为98.5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92,粒子表面ξ电位为61.48eV,载药率高达18.9%。然后用SEM动态监测载药纳米粒子降解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并连续追踪粒子降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降解介质的pH变化。载药纳米粒子在PBS中的释药行为研究表明,(1)前12h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uguchi方程,具有一级释放特性;(2)在20d内的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释放特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对TJ905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羧甲基壳聚糖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纳米微粒 抗癌药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复合人工硬脊膜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卫红 袁文 +2 位作者 王新伟 刘洋 韩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复合人工硬脊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作PLGA膜(膜Ⅰ)、PLGA-Ⅰ型胶原复合膜(膜Ⅱ)、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1)复合膜(膜ⅢA)、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5∶5)复合膜(膜ⅢB),对... 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复合人工硬脊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作PLGA膜(膜Ⅰ)、PLGA-Ⅰ型胶原复合膜(膜Ⅱ)、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1)复合膜(膜ⅢA)、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5∶5)复合膜(膜ⅢB),对其行接触角、吸水率测定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吸水率:膜Ⅰ<膜ⅢB<膜ⅢA<膜Ⅱ,P均<0.01;接触角:膜Ⅱ<膜ⅢA<膜ⅢB<膜Ⅰ,P均<0.01;细胞毒性实验:第1天,各膜间OD值比较,P>0.05;第3、7天,膜Ⅰ与膜Ⅱ、膜ⅢA,膜ⅢA与膜ⅢB比较,P均<0.05。结论PLGA膜经Ⅰ型胶原和壳聚糖改性后,可以促进细胞在膜上的黏附、贴壁能力。膜ⅢA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基本符合人工硬脊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硬脊膜 壳聚糖 Ⅰ型胶原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载BMP-2的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成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永恒 张孜君 +1 位作者 黄岩 赵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3期25-28,共4页
目的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制备新型缓释载药微球,携载骨生长因子2(BMP-2),研究其物理学特性以及在体内、体外对成骨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复乳法制备载有BMP-2的PLGA缓释微球,检测形态、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释药规律。观察其在体... 目的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制备新型缓释载药微球,携载骨生长因子2(BMP-2),研究其物理学特性以及在体内、体外对成骨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复乳法制备载有BMP-2的PLGA缓释微球,检测形态、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释药规律。观察其在体外环境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观察其在小鼠股部肌肉内异位成骨的情况。结果缓释微球的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42.2±31.3)μm,正态分布,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双相动力学释药规律。随着微球缓释量的增加,携载BMP-2的微球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BMP-2介导的BMSC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微球体内成骨效果明显,4周后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并有骨髓腔形成。结论携载BMP-2的PLGA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特性,可明显促进BMSCs增殖、分化、提高成骨活性。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 人骨形成蛋白 微球载体 成骨活性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特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延波 刘胜 +1 位作者 李丽君 刘万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包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并评价其理化特性。方法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并固定其他因素,选择不同的聚乙烯醇(PVA)浓度(... 目的制备一种包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并评价其理化特性。方法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并固定其他因素,选择不同的聚乙烯醇(PVA)浓度(0.5%、1.0%、1.5%、2.0%)和乳化速度(17 500、21 500、24 000 r/min),观察其对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和载药量的影响;应用电子显微镜和粒度测定仪对制得的纳米粒子进行形态观察和粒径测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制得的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外观呈圆形或介于圆形与椭圆形之间,表面光滑圆整,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度为320 nm(标准差50 nm),纳米粒子载药量为(0.930±0.015)%,包封率为(79.14±1.78)%;纳米粒子中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在24 h突释期内累积释放率为31.2%,10 d内呈缓慢线性稳定性释放,释放量达81.5%。结论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方法实用有效,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反义寡核苷 纳米粒子 聚乳酸-乙醇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PLGA微球的优化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显丰 南开辉 +2 位作者 周晓伟 余新平 陈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优化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其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药物及微球包裹前后BSA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Micro 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 目的:优化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其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药物及微球包裹前后BSA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Micro 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及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BSA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考察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2275.8±256.9)nm,包封率(82.59±2.92)%,载药量(13.76±0.49)×10-2%,包裹前后BSA结构稳定,体外释放28天以上,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优化的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 牛血清白蛋白 微球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化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红丽 唐红波 +6 位作者 杨文智 陈汉 王银松 梅林 张彤 熊青青 张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82-1687,共6页
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Bio-CS),并通过核磁共振(1HNM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通过共价交联法对纳米粒进行Bio-CS表面修饰.未修饰的PLGA纳... 合成了生物素化壳聚糖(Bio-CS),并通过核磁共振(1HNM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法(ICP-MS)对其进行结构确证.采用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醇酸(PLGA)纳米粒,并通过共价交联法对纳米粒进行Bio-CS表面修饰.未修饰的PLGA纳米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呈规则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48.4±21.0)nm,Zeta电势为-(21.21±2.13)mV,Bio-CS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保持球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68.3±23.4)nm,Zeta电势为(25.45±2.59)mV.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试剂盒对纳米粒表面生物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经过Bio-CS修饰后的纳米粒表面含有N,S元素,生物素取代度为31%的Bio-CS修饰的PLGA纳米粒,其表面生物素含量为(1.36±0.34)μmol/100mg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醇 生物素化壳聚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包裹的紫杉醇缓释微球的理化性质及抑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卞丽红 王洪权 +3 位作者 张明伟 李素波 梅兴国 章扬培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60,共4页
用化学材料聚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态和大小,用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在介质中的释放情况,用MTT法测定了IC50,通过荷瘤裸鼠实验评价了体内抑瘤活性.结... 用化学材料聚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态和大小,用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在介质中的释放情况,用MTT法测定了IC50,通过荷瘤裸鼠实验评价了体内抑瘤活性.结果表明,PLGA-紫杉醇微球呈光滑球形,平均粒径7~37μm,微球包封率在90%以上.PLGA-紫杉醇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其抑瘤活性与紫杉醇从微球内的释放密切相关,微球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达到了更好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球 紫杉醇 活性研究 理化性质 plga 包裹 扫描电镜观察 抑瘤活性 HPLC法 化学材料 IC50 实验评价 平均粒径 缓释作用 药物浓度 共聚物 乙醇 聚乳酸 MIT 包封率 长时间 测定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