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聚酮共混纤维分散染料染色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鹏 廖世豪 +2 位作者 沈兰萍 王瑄 王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7,共6页
为了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分散蓝79对聚乳酸/聚酮(PLA/PK)共混纤维染色,探究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研究得出分散蓝79对PLA/PK共混纤维染色的优化工艺:染色温度为... 为了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分散蓝79对聚乳酸/聚酮(PLA/PK)共混纤维染色,探究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动力学与热力学行为。研究得出分散蓝79对PLA/PK共混纤维染色的优化工艺:染色温度为110℃,染色时间为40 min,pH值为5。结果表明:纤维染色K/S值随PLA/PK共混纤维中PK含量的增加而略有提升,共混纤维染色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保持在3级以上;与纯PLA纤维相比,分散蓝79染料在PLA/PK共混纤维(4%PK)上的平衡吸附量增大,半染时间缩短,扩散系数增大,具有比聚乳酸更好的染色性能;通过拟合计算发现分散蓝79染料对纯PLA纤维、PLA/PK共混纤维(4%PK)的吸附等温线为Nernst与Langmuir复合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聚乳酸/聚酮共混纤维 分散染料 动力学 染色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变色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混纤维的纺制及其结构与性能
2
作者 欧宗权 于金超 潘志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7,共9页
为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变色效果的生物基光致变色合成纤维,以聚乳酸(PLA)为纤维基体,聚3-羟基丁酸酯(PHB)为改性高分子材料,光致变色微胶囊(PCMs)为光敏指示剂,制备了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物,并系统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确定... 为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变色效果的生物基光致变色合成纤维,以聚乳酸(PLA)为纤维基体,聚3-羟基丁酸酯(PHB)为改性高分子材料,光致变色微胶囊(PCMs)为光敏指示剂,制备了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物,并系统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确定了适纺的组分比;通过熔体纺丝制备了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纤维,重点分析牵伸工艺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连续稳定熔体纺丝的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物中,PHB的最高质量分数为20%;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度为3.09~3.79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1.78%~29.13%,初始模量为14.29~24.62 cN/dtex;随着牵伸温度的提高,纤维断裂强度保持不变,晶粒尺寸减小,初始模量下降,断裂伸长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均增大,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提高,但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该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纤维具有灵敏的光响应效果,良好的光致变色稳定性以及回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纤维 3-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 光致变色 熔体纺丝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松香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3
作者 钱裕洁 王文刚 +4 位作者 皮秋月 王艳红 侯秀良 徐荷澜 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2,共11页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降低,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PBAT的非均相成核效应,提高了PLA的结晶温度,并在30%PR时观测到了直径小于2μm的微纤结构。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最多提高了近600%,同时断裂强度不仅得到了保留,还提升了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合松香 增容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与麦草纤维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勤卫 徐晨 +1 位作者 徐哲 赵丽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为溶剂,制备聚L-乳酸(PLLA)与麦草纤维(WSF)的共混溶液,并制备PLLA与WSF的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PLLA/WSF共混物进行表征,探讨PLLA/WSF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相容性和结... 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为溶剂,制备聚L-乳酸(PLLA)与麦草纤维(WSF)的共混溶液,并制备PLLA与WSF的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PLLA/WSF共混物进行表征,探讨PLLA/WSF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相容性和结晶性。结果表明,聚乳酸和麦草纤维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液可以均匀混合形成共混溶液。在PLLA/WSF共混物中,PLLA与WSF两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具有较好的相容性。PLLA/WSF共混物的组成对其形态与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PLLA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逐步降低。当PLLA与WSF的质量比小于6∶4时,共混物为非晶态物质,而当PLLA与WSF的质量比大于6∶4时,共混物则具有结晶结构,且结晶熔点随着PL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改变PLLA和WSF组分的配比,可以制备不同性能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麦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混纤维的结构及其织物染色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钱红飞 KOBIR MD.Foysal +2 位作者 陈龙 李林祥 方帅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维和PLA纤维的微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采用高、中、低温3类分散染料,对2类纤维织物的染色升温速率曲线、提升性和各项染色牢度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混纤维中PLA与PHBV两相分离,PLA相具有与PLA纤维相似的晶型结构,其结晶度较高,而PHBV相中形成较低的结晶;与PLA纤维相比,共混纤维的熔点较高,玻璃化温度稍低,因此其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上染平衡;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共混纤维织物的表观染色深度几乎是PLA织物的2倍;2类纤维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性能均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纤维 结构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酸丙酸纤维素复合材料共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明明 程增会 金立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2-35,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工艺制备聚乳酸(PLA)/乙酸丙酸纤维素(CAP)简单共混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吸水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AP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微观形态及松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P... 采用双螺杆挤出工艺制备聚乳酸(PLA)/乙酸丙酸纤维素(CAP)简单共混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吸水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AP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微观形态及松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P用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出现峰值,加入CAP使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同时没有影响PLA的链段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出机 聚乳酸 乙酸丙酸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化对聚甲醛/聚乳酸共混物热分解和预期寿命的影响
7
作者 李建华 汪晓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含量为10%的聚甲醛/聚乳酸(POM/10PLA)共混物,并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POM/10PLA纤维。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POM/10PLA共混物及其纤维的热解行为,并采用Flynn&Wall方法和Toop方法分析了POM/10PLA纤...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含量为10%的聚甲醛/聚乳酸(POM/10PLA)共混物,并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POM/10PLA纤维。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POM/10PLA共混物及其纤维的热解行为,并采用Flynn&Wall方法和Toop方法分析了POM/10PLA纤维的热解动力学,预测了其寿命。结果表明,纤维化有利于提高POM/10PL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预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聚乳酸 纤维 热稳定性 热解动力学 预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酰胺弹性体/聚乙酸乙烯酯共混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毛雯雯 杨青山 +2 位作者 李大伟 邓炳耀 刘庆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酰胺弹性体(PAE)/PVAc共混切片和共混纤维,研究了增容剂的加入对共混切片相容性的影响和共混纤维增韧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VAc后,分散相粒子... 以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酰胺弹性体(PAE)/PVAc共混切片和共混纤维,研究了增容剂的加入对共混切片相容性的影响和共混纤维增韧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VAc后,分散相粒子尺寸减小,两相界面模糊,相容性提高。随着PAE弹性体含量增加,初生纤维中PLA的结晶度提高;二级牵伸共混纤维在PAE含量为1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断裂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分别达412.7 MPa、6345.4 MPa、22.3%和127.4 mJ,共混纤维的可纺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酰胺弹性体 乙酸乙烯酯 纤维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醋酸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丹丹 杨再福 王雪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1,94,共4页
采用浸没沉相转化法制备聚乳酸/醋酸纤维素(PLA/CA)共混膜,通过SEM、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吸水率、透气率、接触角和力学性能实验考察了PLA含量对PLA/CA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PLA的添加并没有破坏CA本身的基团和氢键结... 采用浸没沉相转化法制备聚乳酸/醋酸纤维素(PLA/CA)共混膜,通过SEM、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吸水率、透气率、接触角和力学性能实验考察了PLA含量对PLA/CA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红外分析表明,PLA的添加并没有破坏CA本身的基团和氢键结构;SEM分析表明,在PLA低含量的条件下,PLA与CA相容性较好,形成的共混膜的表面光滑,排列十分紧密;PLA的引入改善了CA膜的抗水性和综合力学性能,但热稳定性有所下降;当PLA含量为15%时,共混膜质地较为密实,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综合性能较好,透气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醋酸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共混纤维及其雪尼尔纱的染色动力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奇 柴丽琴 +3 位作者 徐天伟 王成龙 王直成 郑今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6,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PLA/PHBV)共混纤维及其雪尼尔纱的染色性能,提高对含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雪尼尔纱染色技术的可控性,研究了PLA/PHBV纤维及PET/(PLA/PHBV)雪尼尔纱的染色性能,探究了C.I.分散红60在雪...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PLA/PHBV)共混纤维及其雪尼尔纱的染色性能,提高对含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雪尼尔纱染色技术的可控性,研究了PLA/PHBV纤维及PET/(PLA/PHBV)雪尼尔纱的染色性能,探究了C.I.分散红60在雪尼尔纱及其原材料纤维上的染色动力学,并对各纤维的生物可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I.分散红60在PLA/PHBV纤维及PET/(PLA/PHBV)雪尼尔纱上的上染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提升,但为兼顾纤维的力学性能,染色温度不宜超过110℃;C.I.分散红60在PET纤维、PLA/PHBV纤维及雪尼尔纱3种材料上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在PLA/PHBV纤维上的染色平衡吸附量最高,在PET纤维上的最低,并且随着染色温度升高,C.I.分散红60在3种材料上的染色速率加快,半染时间缩短,扩散系数增大;各纤维的降解效率均随土埋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中PLA/PHBV纤维的降解性能最好,PLA纤维次之,且PLA或PLA/PHBV生物可降解聚酯纤维的存在,可加快PET纤维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纤维 雪尼尔纱 分散染料 染色性能 染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纺织品为目标的聚乳酸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诗婕 李伟 +3 位作者 吕勇 刘丰颉 田淑洁 吕学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34,共4页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合成、性能,阐述了近年来面向纺织品领域的聚乳酸纤维共混改性和复合材料开发研究进展。通过改性和开发,增强了聚乳酸纤维在纺织品领域的性能和适用性,改善了材料的合成方法,推动了聚乳酸纤维进一步朝市场化发展。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混物的结晶与降解行为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矿生 唐梅荣 +6 位作者 薛小佳 李楷 邵炎 周健 岳冲冲 李壮壮 潘鹏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1190,共10页
针对聚乳酸(PLLA)亲水性差、降解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与亲水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共混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LLA/PEG共混物颗粒,系统研究了PLLA/PEG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亲水性和在酸碱介质中的降解行为... 针对聚乳酸(PLLA)亲水性差、降解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与亲水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共混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LLA/PEG共混物颗粒,系统研究了PLLA/PEG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亲水性和在酸碱介质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EG的加入增强了共混物中PLLA的结晶能力,提高了PLLA在降温过程中的熔融结晶温度。PLLA/PEG共混物在等温结晶中表现出比纯PLLA更快的结晶速度。通过改变PLLA/PEG共混物的组成,可调控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降解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多,PLLA/PEG共混物的表面接触角降低。PLLA与PLLA/PEG共混物均可在水溶液中降解,共混物的降解速率高于纯PLLA,随着PEG含量的升高和降解液中酸碱浓度的提高,PLLA/PEG共混物的降解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二醇 结晶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对聚乳酸/PBAT共混物增容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亮 顾书英 +1 位作者 詹辉 任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共4页
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作为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CL可以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 研究了聚己内酯(PCL)作为增容剂对聚乳酸(PLA)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共混物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CL可以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在PCL含量为2份时共混物两相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酯 聚乳酸 PBAT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共混物的形态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世岗 刘峰 +2 位作者 陆冲 程树军 李勇锋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1,共4页
用SEM、DSC、光学解偏振光、POM及WAXD研究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LA/PGS)共混物的形态和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LA与PGS发生了相分离,PLA分子链之间存在部分PGS。当<110℃等温结晶时PLA/PGS共混物的半结晶时间(t1/2)随PGS含量... 用SEM、DSC、光学解偏振光、POM及WAXD研究聚乳酸/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LA/PGS)共混物的形态和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LA与PGS发生了相分离,PLA分子链之间存在部分PGS。当<110℃等温结晶时PLA/PGS共混物的半结晶时间(t1/2)随PG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晶体尺寸较纯PLA大;当≥110℃等温结晶时,PLA/PGS共混物的t1/2随PGS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共混物的晶体尺寸明显增大,形成球晶。但当PGS的含量为20%并于120℃等温结晶时,晶体产生暗斑。PLA及PLA/PGS共混物的晶形都为α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结晶 癸二酸丙三醇酯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静泽 胡珊 高虎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28,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研究了PLA/PCL共混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PLA/PCL共混材料为部分相容体系;材料拉伸强度随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CL质...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材料,研究了PLA/PCL共混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PLA/PCL共混材料为部分相容体系;材料拉伸强度随PCL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CL质量分数为3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5.9 MPa,比纯PLA提高了8%;冲击强度随PC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PCL质量分数为50%时,材料的冲击强度为14.7 kJ/m2,比纯PLA提高了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内酯 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膜的结晶机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保健 范洁 王海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将消旋聚乳酸(D,L-PLA)和聚己内酯(PCL)按一定比例共混,在精制的二氯甲烷中溶解,通过流延法成膜。以结晶性高的聚己内酯为成核剂,诱导无定形消旋聚乳酸结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研究其... 将消旋聚乳酸(D,L-PLA)和聚己内酯(PCL)按一定比例共混,在精制的二氯甲烷中溶解,通过流延法成膜。以结晶性高的聚己内酯为成核剂,诱导无定形消旋聚乳酸结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研究其结晶度和结晶行为的变化,并探讨共混流延膜的结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越大,薄膜表面的结晶度越低。成膜过程中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是互不相容的。聚己内酯可以诱导消旋聚乳酸形成α晶型,且结晶度与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其中加入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膜的结晶度最高,聚己内酯的质量分数越大,共混膜的结晶度越低,但均大于纯消旋聚乳酸薄膜的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内酯 薄膜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耐热聚乳酸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寅清 蔡艳华 +2 位作者 余诸毅 颜世峰 尹静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2-845,849,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明共混材料。DSC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材料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PLLA/PMMA共混材料在宏观上不发生相分离。力学性能研究发现,PLLA/PMMA共混材料的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明共混材料。DSC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材料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PLLA/PMMA共混材料在宏观上不发生相分离。力学性能研究发现,PLLA/PMMA共混材料的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优于纯PLLA及纯PM-MA。Avrami指数表明,PMMA的加入未改变PLLA的成核机理与晶体生长方式,但PLLA的结晶速率降低。PLLA/PMMA共混材料的维卡转变温度随PM-M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还通过热处理法制得半透明高耐热PLLA/PMMA共混材料,并确定了最佳热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己内酯/聚(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涵 孙志强 +5 位作者 庞烜 周林尧 李帅 孙海波 陈文启 陈学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6-1032,共7页
通过开环共聚合,合成了3种不同单元比例的ε-己内酯(ε-CL)与L-丙交酯(L-LA)的共聚物P(CLco-LA)。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P(CL-co-LA)三元共混材料,研究了P(CL-coLA)对共混材料微观形貌、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 通过开环共聚合,合成了3种不同单元比例的ε-己内酯(ε-CL)与L-丙交酯(L-LA)的共聚物P(CLco-LA)。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P(CL-co-LA)三元共混材料,研究了P(CL-coLA)对共混材料微观形貌、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P(CL-co-LA)作为PLA/PCL不相容体系的界面增容剂,减小了PCL分散相的尺寸,改善了PLA/PCL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高了共混材料的韧性。固定m(PLA)∶m(PCL)∶m(P(CL-co-LA))=80∶20∶10时,以P(CL49/LA51)(其中数字代表摩尔分数(%))作为界面增容剂效果最佳,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可达到(2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内酯 增韧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丹丹 陆佳琦 +2 位作者 钱天悦 戚嵘嵘 曹祝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对其相容性、热性能和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PBS的加入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S之间是部分相容的,PBS...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对其相容性、热性能和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PBS的加入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S之间是部分相容的,PBS的少量添加并不影响PLA的拉伸强度,且其冲击强度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BS含量为10份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好;与纯PLA相比,共混物的黏度有所增加,且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黏度逐渐增大;PBS的添加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LA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丁二酸丁二醇酯 力学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汤化伟 夏华 叶龚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6,共4页
将热塑性淀粉(TPS)与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共混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完全生物降解的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共混形态、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等。结果表明:甘油和水能够很好增塑淀粉,当淀粉∶... 将热塑性淀粉(TPS)与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共混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完全生物降解的聚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淀粉共混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共混形态、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等。结果表明:甘油和水能够很好增塑淀粉,当淀粉∶甘油∶水为4∶1.2∶10时,拉伸强度最高达44.84MPa,断裂伸长率达93%,共混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FT-IR和SEM显示聚己内酯的加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相容性;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吸水率增大;土埋70天后,共混材料最高降解率达4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己内酯 热塑性淀粉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