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相态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志忠 林明穗 +3 位作者 方丽华 苏雪丽 饶强 王坚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扩展系数法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对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增强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柯勇 沈一丁 +1 位作者 费贵强 王海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106,111,共5页
以硝酸铈铵(CAN)作为引发剂,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悬浮接枝共聚法对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GMA添加量、CAN浓度、H+浓度对PVA纤维接枝率(GR)的影响,以及GR对纸张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GMA浓度... 以硝酸铈铵(CAN)作为引发剂,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悬浮接枝共聚法对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GMA添加量、CAN浓度、H+浓度对PVA纤维接枝率(GR)的影响,以及GR对纸张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GMA浓度为0.2mol/L,CAN浓度为6×10-3mol/L,H+浓度为0.1mol/L时,GR为35%,纸张获得较佳强度,耐折度为56次,干拉力为68.2N,湿拉力为17.8N。FT-IR表明,GMA在原纤维表面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SEM表明,改性后PVA纤维表面由槽状结构变为鳞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乙烯醇纤维 表面改性 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纳米纤维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舒泉水 陈仕平 +3 位作者 张鹏 孙复钱 王小玉 曾国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纳米纤维膜,经过加热处理获得交联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复合纳米纤维制备、交联工艺对材料表面形貌、耐水性、热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直径在200~5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纳米纤维膜,经过加热处理获得交联的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复合纳米纤维制备、交联工艺对材料表面形貌、耐水性、热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直径在200~500nm之间,经过120℃热处理后纤维形态不发生改变。热处理后材料发生交联反应,热稳定性提高。改性后的复合纳米纤维材料耐水性随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量增大而提高,吸液倍率在9.6~14.6之间且随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量增大而先增后减,获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吸液性,有望作为新型医用创伤敷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海藻酸钠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纳米纤维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交联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饶思奇 回琳 +2 位作者 邓敏 徐祖顺 张全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3-547,562,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薄膜,研究了GMA用量对水凝胶样品溶胀性能、力学性能、热失重、生物相容性以及降解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制备出的水凝胶薄膜韧性由未加交联剂时...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薄膜,研究了GMA用量对水凝胶样品溶胀性能、力学性能、热失重、生物相容性以及降解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制备出的水凝胶薄膜韧性由未加交联剂时的14%增加到300%左右。耐溶剂性能和溶胀能力随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在GMA用量为5%时最优。另外,MTT分析和溶菌酶降解实验表明水凝胶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水凝胶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实时跟踪支化聚乙烯亚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官能团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茅群龙 张艳 张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30,35,共4页
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反应体系中,PEI的伯胺基可与GMA上的环氧基和双键发生竞争反应,两者的反应速率显著不同。以红外光谱中的GMA羰基吸收峰为基准,分别对GMA中的环氧基和双键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的... 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反应体系中,PEI的伯胺基可与GMA上的环氧基和双键发生竞争反应,两者的反应速率显著不同。以红外光谱中的GMA羰基吸收峰为基准,分别对GMA中的环氧基和双键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进行半定量研究,确定PEI中伯胺基与GMA中环氧基的反应活性远大于与双键的反应,在5 ℃~40 ℃温度区间内,温度升高会加速两组官能团之间的反应但更有利于环氧基与胺基的反应。这些结果证明,可以利用红外光谱这一简便的方法来半定量地跟踪反应过程并获得最优化的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团反应 支化聚乙烯亚胺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红外光谱 实时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琪 何祥 +2 位作者 吕通建 王鹏 吴树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 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当自制增韧剂的接枝率为1.96%,用量为15%时增韧效果最好,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65%,断裂伸长率增加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剂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增韧 冲击强度 断裂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用于小分子物质分离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型整体柱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伟 徐环昕 +1 位作者 刘坐镇 宁方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的体积比以及BPO占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三因素,以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时的半峰宽分离度(R1/2)为考察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测定整体柱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布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整体柱的最优配方为V(GMA):V(DVB):V(环己醇):V(正十二醇)=0.825:0.825:1.32:2.03,BPO的质量分数为0.7%。应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理论塔板数达到37000塔板/m,R1/2值达到7.14,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分离时间小于10min。该方法制备整体柱的重复性好,柱效较高,基本满足商品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苯) 整体柱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 小分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H_2O_2-二氧化硫脲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军 翟华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8-62,共5页
研究了Fe2-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用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的影... 研究了Fe2-H2O2-二氧化硫脲体系引发桉木浆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共聚。初步讨论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用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纤维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组分二氧化硫脲的加入能有效地使接枝共聚得以顺利进行。适当提高温度,增加过氧化氢用量,减小液比,控制合适的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就能成功接枝。接枝效率几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一般维持在97%~99%,接枝过程产生的均聚物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H2O2-二氧化硫脲 桉木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亚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1-53,共3页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X8900用量为1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缝合模式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影响
10
作者 尹志豪 葛超坤 +3 位作者 徐平 铁瑛 张臻臻 鞠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8,33,共8页
在航空航天领域,缝合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抗冲击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缝合模式会对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在缝合过程中,缝线对复合材料的层内性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采用多尺度建模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聚乙烯... 在航空航天领域,缝合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抗冲击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缝合模式会对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产生影响,并且在缝合过程中,缝线对复合材料的层内性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采用多尺度建模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聚乙烯-甲基丙烯酸(EMAA)缝线缝合间距、缝合方向对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层内性能的影响,验证了缝合复合材料板多尺度模型的有效性。缝合导致复合材料层合板缝线周围面内性能下降,但面外方向抗冲击性能有所提高。不同缝合间距的比较显示,缝合间距越小,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提升越高。对比45°和0°两种不同缝合方向的层合板性能发现,45°缝合方向相较于0°缝合方向,在面内和面外性能方面表现都更为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EMAA) 复合材料 缝合 机械性能 低速冲击 多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双网络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在铝空气电池中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培枝 张玉书 +2 位作者 杨晓武 张康 王晨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9-1143,共5页
通过引入聚丙烯酸(PAA)并优化聚乙烯醇(PVA)与丙烯酸(AA)的质量比,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双网络凝胶电解质,并研究其在铝空气电池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还研究了PVA与AA的质量比对铝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AA=1∶1(质量比),所制备... 通过引入聚丙烯酸(PAA)并优化聚乙烯醇(PVA)与丙烯酸(AA)的质量比,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双网络凝胶电解质,并研究其在铝空气电池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还研究了PVA与AA的质量比对铝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AA=1∶1(质量比),所制备的双网络凝胶电解质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放电电流从0.5 mA/cm^(2)时对应的电压1.63 V到2 mA/cm^(2)时对应的电压1.39 V,衰减了0.24 V。此外,在110.99 mA/cm^(2)时该凝胶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67.04 mW/cm^(2),并且放电过程具有1095.94(mA·h)/g的高克容量。改变聚乙烯醇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制备出PVA/PAA双网络凝胶电解质并应用于铝空气电池,当质量比为1∶1时,凝胶电解质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包括高离子电导率、优异的电池倍率性能和高克容量;当质量比为1∶2时,双网络凝胶在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为高效环保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丙烯酸 双网络凝胶 -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舒泉水 陈仕平 +3 位作者 张鹏 孙复钱 王小玉 曾国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117,共3页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阳离子光引发剂复合组成固化体系,紫外光照固化获得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材料,研究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变化对材料本体性...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阳离子光引发剂复合组成固化体系,紫外光照固化获得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复合材料,研究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变化对材料本体性能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硬度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增大而增大,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本体热性能无显著影响。复合材料表面疏水性随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增大而增大,耐水性增强。XPS结果表明随着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含量增大,材料表面C元素含量降低,O元素含量降低,Si元素含量增大。光固化复合体系有望作为UV固化涂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倍半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和抗静电性能研究
13
作者 夏碧华 李家豪 +5 位作者 张枭楠 侯茗萱 瞿润怡 黄杨宇 李婷 东为富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83,共9页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 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 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波辐射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亟需研究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电磁屏蔽性能的二维片层材料Ti_(3)C_(2)T_(x) MXene为研究对象,以含有大量氨基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为改性剂,基于Ti_(3)C_(2)T_(x) MXene和聚乙烯亚胺之间的氢键作用使聚乙烯亚胺分子接枝在Ti_(3)C_(2)T_(x) MXene表面,制得改性Ti_(3)C_(2)T_(x) MXene。通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之间的加成反应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并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作为聚合物基体,以改性Ti_(3)C_(2)T_(x) MXene作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和浇铸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对制备的聚乙烯亚胺接枝Ti_(3)C_(2)T_(x) MXene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薄膜的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该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电磁屏蔽性能、拉伸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表现出45 dB的高电磁屏蔽效率,12 MPa的高拉伸强度以及5×10^(7)Ω的高表面电阻,均高于不含Ti_(3)C_(2)T_(x) MXene的聚乙烯亚胺交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片层材料MXene 聚乙烯亚胺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 电磁屏蔽性能 抗静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熔融挤出接枝α-甲基丙烯酸 被引量:3
14
作者 郁锋 李树材 +1 位作者 崔永岩 郭伟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7-29,共3页
通过聚乙烯熔融挤出接枝甲基丙烯酸 (MAA)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LDPE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MAA用量对接枝率影响较大 ,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影响不大 ;丙烯酸 (AA)的加入提高了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 ,而加入马来酸酐 (MAH... 通过聚乙烯熔融挤出接枝甲基丙烯酸 (MAA)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LDPE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MAA用量对接枝率影响较大 ,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影响不大 ;丙烯酸 (AA)的加入提高了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 ,而加入马来酸酐 (MAH)接枝率则反而下降 ;DCP BPO为 4 1时接枝率最高 ;阻交联剂的加入提高了熔体流动速率 ,但降低了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Α-甲基丙烯酸 熔融挤出 接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熔融接枝K树脂
15
作者 戚远慧 朱永军 +2 位作者 罗筑 黄安荣 韦良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将K-g-GMA添加到K树脂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体系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K/SAN透明合金。结果表明:随着GMA用量的增加,K-g-GMA的接枝率逐渐升高,当GMA用量为4 phr时,接枝率最高,熔体流动性较好。当K树脂与SAN质量比为15∶85,w(K-g-GMA)为3%时,与未加K-g-GMA相比,透明合金的拉伸强度、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和透光率分别提高6.08%,25.7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熔融接枝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溶胀悬浮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琼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溶胀悬浮法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膨胀剂乙酸乙酯(EA)的用量、分散介质水的用量、单体HEMA的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溶胀悬浮法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膨胀剂乙酸乙酯(EA)的用量、分散介质水的用量、单体HEMA的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作分散介质,乙酸乙酯作膨胀剂的溶胀悬浮接枝体系,在回流温度和一定搅拌速度下,可实现CPE接枝水溶性单体HEMA,且接枝(效)率较高,可获得最高接枝(效)率的投料比为CPE/HEMA/BPO/EA/H_2O=2/2/0.1/7/50(g/g/g/mL/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悬浮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 聚乙烯 消光薄膜 共混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增容PE-HD/木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如寅 万超瑛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66,共4页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作为增容剂,采用木纤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含量以及木纤维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木...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作为增容剂,采用木纤维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增容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含量以及木纤维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随着木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而冲击性能则明显降低;与未添加增容剂的复合材料相比,增容剂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和拉伸性能;当木纤维用量达到50%(质量含量,下同)时,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可达26 MPa、40 MPa和1807 MPa。当EMAA酸值相同时,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所制得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及接枝微球对含氮代谢及药物分子吸附特性的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正国 高保娇 +1 位作者 雷青娟 陈志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4-1568,共5页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微球,利用其表面大量的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zeta电位...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微球,利用其表面大量的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zeta电位测定等法,对接枝微球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接枝微球CPVA-g-PMAA对代谢分子肌酐(Cr)及药物分子5-氟尿嘧啶(5-FU)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pH值范围内,接枝微球CPVA-g-PMAA的zeta电位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即其表面携带高密度的负电荷。受静电相互作用的驱动,接枝微球CP-VA-g-PMAA对含N的Cr及5-FU分子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微球 甲基丙烯酸 接枝聚合 肌酐 5-氟尿嘧啶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辐照聚乙烯醇纤维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的接枝、交联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万喜 张长春 +3 位作者 孙国恩 董文飞 于黎 石洪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缓冲溶液和亚铁离子存在下 ,辐照后的聚乙烯醇 ( PVA)纤维和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 ( N ,N -MBAA)发生接枝、交联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和聚合物质量比、亚铁离子浓度、p H值、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 在缓冲溶液和亚铁离子存在下 ,辐照后的聚乙烯醇 ( PVA)纤维和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 ( N ,N -MBAA)发生接枝、交联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和聚合物质量比、亚铁离子浓度、p H值、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合于提高 PVA纤维的耐热软化点的接枝率为 1 5 %~ 2 0 % ,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亚铁离子浓度为 0 .0 0 1 mol/L ,单体浓度大于 2 .5 g/d L,单体和聚合物的质量比 ( m ( N ,N -MBAA) /m( PVA) )大于 0 .4 ,p H值 3.4 ,接枝温度 80℃ ,接枝反应时间 1 5~ 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N N′-甲基丙烯酸酰胺 接枝共聚 交联 辐照 钴60 PVA纤维 改性 耐热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