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堵裂缝用物理-化学交联高强度聚乙烯醇颗粒制备
1
作者 葛际江 陈晋 陈伟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3,共9页
塔河油田地层内裂缝、溶洞发育,注水过程中水窜严重,用于流道调整的交联聚丙烯酰胺颗粒因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易脱水而使用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以聚乙烯醇为成胶剂、戊二醛为交联剂、二氯乙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耐温、耐... 塔河油田地层内裂缝、溶洞发育,注水过程中水窜严重,用于流道调整的交联聚丙烯酰胺颗粒因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易脱水而使用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以聚乙烯醇为成胶剂、戊二醛为交联剂、二氯乙酸为催化剂,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耐温、耐盐交联聚乙醇烯醇颗粒,考察了反应温度、交联剂和催化剂用量对颗粒储能模量和热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化学交联与循环冷冻-解冻的物理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可用于温度130℃、盐质量浓度2.2×10^(5) mg/L模拟地层水的高强度交联聚乙醇烯醇颗粒。结果表明:按聚乙烯醇、戊二醛和二氯乙酸质量分数分别为8%、0.1%和1.0%构建成胶液,采用-20℃下冷冻6 h、25℃解冻18 h、循环3次的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交联聚乙醇烯醇颗粒,该颗粒能够在温度130℃地层中顺利完成物理交联至化学交联的转变;所得湿颗粒具有自愈合性,在温度130℃、盐质量浓度2.2×10^(5) mg/L模拟地层水中热处理90 d后脱水率为18.6%,且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油藏 颗粒堵剂 交联聚乙烯醇 循环冷冻-解冻法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共晶溶剂(DES)预处理协同聚乙烯醇(PVA)浸渍处理增强增韧竹材
2
作者 何忠伟 高宇 彭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72,共11页
【目的】竹材因其天然渗透性较差,传统树脂浸渍改性虽能提升其强度,但会使其脆性增加,韧性降低,难以满足高强度、高韧性应用需求。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共晶溶剂(DES)预处理协同聚乙烯醇(PVA)浸渍处理竹材的改性方法,旨在同步提升竹材... 【目的】竹材因其天然渗透性较差,传统树脂浸渍改性虽能提升其强度,但会使其脆性增加,韧性降低,难以满足高强度、高韧性应用需求。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共晶溶剂(DES)预处理协同聚乙烯醇(PVA)浸渍处理竹材的改性方法,旨在同步提升竹材的强度与韧性,并阐明其增强增韧机理。【方法】本研究以毛竹为原料,采用乳酸/氯化胆碱的DES体系对竹材进行预处理,通过提高竹材内部孔隙率和渗透性来改善其韧性。在此基础上,以PVA为改性剂对DES处理后的竹材进行浸渍处理。通过表征处理材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深入探究DES与PVA协同增效的机理。【结果】DES预处理增加了竹材的孔隙率,其比表面积较未处理组最大提高49.96%,且新增孔隙中大孔和介孔的比例更高,为后续的PVA浸渍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于未处理材,预处理后的竹材冲击韧性最大提高10.97%,但抗弯强度略有下降。经过PVA浸渍处理后,改性竹材的强度和韧性均得到提升。特别是经DES预处理(110℃、2 h)后浸渍PVA的竹材试件,其冲击韧性、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较未处理材提高了14.50%、6.65%和34.33%。微观形貌表征表明,PVA填充在细胞腔与细胞间的孔隙中,增强了细胞间的连接,有效分散了外界载荷,从而实现了强度和韧性的同步提升。【结论】DES预处理协同PVA浸渍处理有效突破了竹材改性中强度与韧性难以兼顾的瓶颈,显著提升了竹材在家具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此外,改性材的低增重率以及DES的可回收利用性进一步降低了原料成本,为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深共晶溶剂(DES) 聚乙烯醇(pva) 浸渍 孔隙率 渗透性 力学性能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瓜尔胶/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形状记忆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唐言 严娇 +6 位作者 王犁 安鹏 颜贵龙 来婧娟 李振宇 周利华 武元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4,共7页
通过共混和冻融的方法制备了羧甲基瓜尔胶(CMGG)/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复合导电水凝胶,并用万能拉伸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手段对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功能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与研究。利用CMGG/P... 通过共混和冻融的方法制备了羧甲基瓜尔胶(CMGG)/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复合导电水凝胶,并用万能拉伸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手段对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功能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与研究。利用CMGG/PVA/PAM之间的氢键作用制备的复合导电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可达0.38 MPa。NaCl的加入赋予了水凝胶优异的导电性能,CMGG的加入也使水凝胶具有形状记忆以及离子印迹的功能,且提高了水凝胶的电导率(6.19 ms·cm^(-1))。同时,利用该水凝胶制备了一种简单的应变传感器,其可有效地检测人体的微小运动。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压缩应变敏感性,可以实现在水凝胶上的信息加密及解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瓜尔胶(CMGG) 聚乙烯醇(pva) 导电水凝胶 形状记忆 应变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水溶液浓度对硝基胍基产气药工艺质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月桢 徐磊 +3 位作者 许赵伟 王晓锋 孟航 郝艳萍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I0005,共10页
基于硝基胍与聚乙烯醇溶液的相互作用模型(NQ-sPVA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硝基胍晶面吸附不同浓度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过程,确定了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最佳工艺浓度,试制了产气药样品并测试了其燃烧性能;依据硝基胍的理论结构与单晶... 基于硝基胍与聚乙烯醇溶液的相互作用模型(NQ-sPVA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硝基胍晶面吸附不同浓度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过程,确定了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最佳工艺浓度,试制了产气药样品并测试了其燃烧性能;依据硝基胍的理论结构与单晶衍射分析的偏差优选力场模型;采用分子力场方法基于MAE模型计算出了聚乙烯醇水溶液与硝基胍晶面的界面能、综合界面能、硝基胍晶面的修正吸附能;采用扫描电镜、密度测试仪分析了聚乙烯醇水溶液浓度对产气药工艺质量的影响;采用密闭爆发器测试了产气药药片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COMPASS II力场最适用于本研究体系,计算结果偏差最小;聚乙烯醇与水质量比1∶3.75是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最佳工艺浓度,硝基胍晶体与该浓度下聚乙烯醇水溶液间的综合界面能最低为0.33 kJ/(mol·2),后者更容易被吸附;聚乙烯醇包覆后的硝基胍(220)、(040)、(11-1)、(111)晶面的修正附着能分别为-448.99、-548.40、-553.33、-574.80 kJ/mol,重结晶的硝基胍晶面生长速率偏差降低,有助于提升黏合剂包覆效果;基于最佳聚乙烯醇溶液浓度制备的产气药颗粒表面缺陷少,压制成型的药片厚度、质量、密度一致性好,燃烧稳定性最佳。优化黏合剂工艺浓度能改善产气药工艺质量和燃烧稳定性,是一种提升工艺效果、调节燃烧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产气药 硝基胍 聚乙烯醇 pva NQ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刺激响应行为和自修复能力的纤维素纳米晶增强聚乙烯醇水凝胶
5
作者 赵姣 孙少妮 +2 位作者 姜春胜 孙丽丽 曹学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目的】水凝胶在生物传感器、伤口敷料、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传统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功能较为单一且缺乏自修复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赋予PVA水凝胶多刺激响应性和自... 【目的】水凝胶在生物传感器、伤口敷料、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传统聚乙烯醇(PVA)水凝胶功能较为单一且缺乏自修复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赋予PVA水凝胶多刺激响应性和自修复能力,对于拓展其应用领域至关重要。【方法】通过在PVA中引入纤维素纳米晶(CNC)和硼酸酯键,并结合冻融处理,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多刺激响应行为的自修复PVA/CNC/四硼酸钠水凝胶(PCBs)。【结果】(1)CNC和四硼酸钠的加入可显著提高PCBs的力学性能。当PVA/CNC/四硼酸钠的质量比为10∶1.5∶1(PCB_(0.1))时,PCB_(0.1)的抗拉强度是纯PVA水凝胶的4.4倍,且该凝胶具有良好的自修复能力,PCB_(0.1)的自修复效率达90%以上。(2)PCB_(0.1)具有多刺激响应行为。在温度、pH等外部环境刺激下,PCB_(0.1)表现出良好的可逆凝胶-溶胶转化特性。(3)当PCB_(0.1)的拉伸率从60%提高到220%时,PCB_(0.1)的光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偏光下该凝胶的干涉色从蓝色逐渐变为绿色、黄色、红色和紫色。(4)PCB_(0.1)具有良好的离子响应性,对SO_(4)^(2-)、Ca^(2+)表现出敏感性。【结论】通过简单共混PVA、纤维素纳米晶(CNC)和四硼酸钠,并结合冻融处理,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刺激响应行为和自修复能力的PVA/CNC/四硼酸钠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力学强度高和响应性能优异等优点,在多功能传感器和防伪材料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水凝胶 纤维素纳米晶(CNC) 冻融 自修复材料 多刺激响应行为 多功能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载体颗粒污泥反应器短程反硝化运行过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宜涛 刘永红 +2 位作者 王宁 马瑞婕 曹含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4-250,共7页
在氮负荷为0.4~1.2 kg/(m^(3)·d)和高低COD/NO_(3)^(-)-N(3~2)条件下运行2个完全相同的USB反应器(R1无载体,R2以聚乙烯醇凝胶为载体),以探究添加聚乙烯醇(PVA)凝胶载体对短程反硝化(PD)过程中NO_(3)^(-)-N到NO_(2)^(-)-N的转化率(N... 在氮负荷为0.4~1.2 kg/(m^(3)·d)和高低COD/NO_(3)^(-)-N(3~2)条件下运行2个完全相同的USB反应器(R1无载体,R2以聚乙烯醇凝胶为载体),以探究添加聚乙烯醇(PVA)凝胶载体对短程反硝化(PD)过程中NO_(3)^(-)-N到NO_(2)^(-)-N的转化率(NTR)的影响,并对R1和R2中颗粒污泥物化及微生物菌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第58天时R1、R2 PD系统均启动成功,第82~96天时R2平均NTR(84.65%)大于R1(81.60%),R2最大NTR(94.85%)大于R1(92.47%);(2)第96天时R2颗粒污泥结构较R1更密实紧凑,表面微生物更加紧密、丰富;R1的污泥体积指数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均高于R2,而PVA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明显优于R1;(3)高通量测序表明,R1与R2 PD颗粒污泥中Proteobacteria菌门占短程反硝化系统的主导地位;R2物种丰富度低但PD相关优势菌属丰度(20.81%)高于R1(18.41%),PVA载体的加入强化了功能菌的选择性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聚乙烯醇载体 颗粒污泥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的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波 李蓉芬 +3 位作者 游箭 何建川 邵阳 张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7-1120,共4页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6组:低、较低剂量、中、较高剂量、高剂量PVA组、对照组组(1.0 mg.kg~1,1.6 mg.kg~1,2.0 mg.kg~1,2.5 mg.kg~1,5.0 mg.kg~1,40%泛影葡胺2ml/只),经皮穿刺肝动脉给药,连续观察给药后的急性毒性表现,共14d,并...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6组:低、较低剂量、中、较高剂量、高剂量PVA组、对照组组(1.0 mg.kg~1,1.6 mg.kg~1,2.0 mg.kg~1,2.5 mg.kg~1,5.0 mg.kg~1,40%泛影葡胺2ml/只),经皮穿刺肝动脉给药,连续观察给药后的急性毒性表现,共14d,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LD50采用Bliss法计算。PVA肝动脉给药的LD50为1.94(1.65~2.28)mg.kg–1。与对照组新西兰大白兔的血生化指标相比,1~3d各组新西兰大白兔血中ALT、AST、ALP、TbiL、DbiL、BCr、BUN明显升高,7~14d上述指标逐渐恢复;TP、ALB、γ~GT则变化不大。病理组织学检查则表明均有肝、胆囊组织损伤和脾、胃、小肠、肾等异位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颗粒 毒性 急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醇/Fe_2O_3纳米颗粒的纤维素酶固定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廖红东 袁丽 +3 位作者 童春义 朱咏华 李杜 刘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64-1568,共5页
以聚乙烯醇/Fe2O3磁性纳米颗粒为纤维素酶固定化载体,通过反复冻融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纤维素酶固定化.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度计对固定化酶复合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固定化酶复合体为大小约1μm的微凝胶团,内含10n... 以聚乙烯醇/Fe2O3磁性纳米颗粒为纤维素酶固定化载体,通过反复冻融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纤维素酶固定化.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度计对固定化酶复合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固定化酶复合体为大小约1μm的微凝胶团,内含10nm左右的Fe2O3纳米颗粒.研究影响固定化因素后发现,当pH为6,固定化时间为11h,纤维素酶/PVA质量比为4,PVA/Fe质量比为50时,固定化纤维素酶效果最好.通过该方法固定后酶活回收率达42%,酶水解效率显著提高,经过5次反应后的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保留50%以上.因此,基于聚乙烯醇/Fe2O3纳米颗粒的纤维素酶固定有利于酶的循环使用并显著提高酶的使用效率,是一种有效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固定化 聚乙烯醇 Fe2O3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俊伟 朱康顺 +5 位作者 孟晓春 何可可 钱结胜 沈敏 黄文薮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颗粒(PV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癌患者行TACE术,术中先使用碘化油化疗药物混合乳剂栓塞肿瘤血管,再用PVA颗粒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颗粒(PV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癌患者行TACE术,术中先使用碘化油化疗药物混合乳剂栓塞肿瘤血管,再用PVA颗粒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肿瘤缩小程度、治疗有效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术后1周及1个月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I)水平,记录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肿瘤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其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80.00%、90.00%、95.00%、95.00%,AF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AST、ALT、TBIL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1个月时AST、ALT、TBILI均恢复为术前水平。随访时间12~32(19.8±7.0)个月,疾病进展时间为(17.0±6.8)个月,总生存时间为(19.3±7.0)个月。结论PVA颗粒作为永久性栓塞材料,在肝癌TACE中栓塞效果明显,但术中需超选择性插管到肿瘤供血动脉内进行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pva颗粒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明胶海绵和聚乙烯醇颗粒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疗效及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江森 孙兮文 +3 位作者 支文祥 马骏 尤正千 史景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GS)和聚乙烯醇(PVA)颗粒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治疗效果及复发原因分析。材料和方法对85例肺咯血患者(单纯性支气管扩张21例、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48例、肺癌6例、肺曲菌病3例、矽肺2例、肺脓肿1例、肺囊肿1例、原... 目的探讨应用明胶海绵(GS)和聚乙烯醇(PVA)颗粒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治疗效果及复发原因分析。材料和方法对85例肺咯血患者(单纯性支气管扩张21例、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48例、肺癌6例、肺曲菌病3例、矽肺2例、肺脓肿1例、肺囊肿1例、原因不明3例)行动脉栓塞术止血。栓塞剂分别采用GS、PVA颗粒,其中单纯应用GS25例,单纯应用PVA颗粒32例,联合应用GS、PVA颗粒28例。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即时止血72例(84.7%),一次性治愈44例(51.8%),显效和好转37例(43.5%),无效4例(4.7%)。25例复发(29.4%),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占20例,二次栓塞9例,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44例中单纯性支气管扩张17例,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17例,肺癌2例(即时止血率100%,另外4例晚期肺癌因其他原因在6月内死亡),肺曲菌病2例,肺脓肿1例,矽肺2例,肺囊肿1例,原因不明2例;单纯应用GS治愈8例(治愈率32%),单纯应用PVA颗粒治愈18例(治愈率56.3%),联合应用GS、PVA颗粒治愈18例(治愈率64.3%)。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疗效显著。单纯应用GS治愈率<单纯应用PVA颗粒治愈率<联合应用GS、PVA颗粒治愈率。肺结核及结核性支扩疗效相对较差,复发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 聚乙烯醇颗粒 动脉栓塞 治疗 肺咯血 复发原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原位复合聚乙烯醇(PVA)/羟基磷灰石(HA)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迎军 刘青 +1 位作者 郑裕东 吴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制备聚乙烯醇 (PVA) /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水凝胶的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 ,对该法制备的复合水凝胶的力学强度、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与物理共混法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可在PVA水凝胶基体中合成得... 研究了制备聚乙烯醇 (PVA) /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水凝胶的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 ,对该法制备的复合水凝胶的力学强度、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与物理共混法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沉淀法原位复合技术可在PVA水凝胶基体中合成得到粒度细 ,分散好的晶相HA陶瓷微粒 ,复合后水凝胶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比之基体试样均有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 聚乙烯醇 沉淀法 原位复合 性能研究 复合水凝胶 结构 复合技术 微观形貌 物理共混 结晶性能 力学强度 pva 强度比 结晶度 基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在α-Al_2O_3颗粒上的吸附平衡 被引量:4
12
作者 韦园红 王相田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考察了温度、悬浮液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对聚乙烯醇 ( PVA)在 α- Al2 O3颗粒上吸附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80 0 0 0和 4 450的 PVA在 2 88.1 5K、2 98.1 5K和 30 8.1 5K,α- Al2 O3悬浮液质量浓度为 0 .0 5、0 .1 0和 0 .1 ... 考察了温度、悬浮液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对聚乙烯醇 ( PVA)在 α- Al2 O3颗粒上吸附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80 0 0 0和 4 450的 PVA在 2 88.1 5K、2 98.1 5K和 30 8.1 5K,α- Al2 O3悬浮液质量浓度为 0 .0 5、0 .1 0和 0 .1 5时的吸附等温线 ,用 Langmuir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 ,吸附量随悬浮液浓度的增加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随 PVA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PVA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其吸附等温线受温度、悬浮液浓度的影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悬浮液 聚乙烯醇 吸附平衡 α-AL2O3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脊髓动静脉畸形术中破裂一例
13
作者 许乐宜 李静伟 +2 位作者 任健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9-371,共3页
患者男,42岁,因"突发左肩疼痛,左上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余"于2015年11月1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突发左侧肩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随即出现左上肢无力伴麻木。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左上肢C6-C7节段,... 患者男,42岁,因"突发左肩疼痛,左上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余"于2015年11月1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突发左侧肩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上肢放射,随即出现左上肢无力伴麻木。入院时体格检查示:左上肢C6-C7节段,右侧T3-T11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Ⅴ级,左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Ⅴ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颈段MRI检查提示,C3-C7水平椎管内脊髓腹侧血管明显迂曲扩张呈流空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脊髓 聚乙烯醇颗粒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硫辛酸载多柔比星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乳腺癌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杨雅娜 岳玮 +3 位作者 王小林 张明军 曾凡玲 罗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6-1410,共5页
目的:合成聚乙烯醇-硫辛酸聚合物,研究其载多柔比星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初步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一步法"合成PVA27K-4%LA聚合物,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电位,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 目的:合成聚乙烯醇-硫辛酸聚合物,研究其载多柔比星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初步的体内、外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一步法"合成PVA27K-4%LA聚合物,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电位,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多柔比星的包封率,透析法研究其药物释放特性,以及MTS法研究其体外抗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建立荷乳腺癌裸鼠模型,行初步体内实验评价。结果:合成的PVA_(27K)-4%LA聚合物在水相中形成纳米级颗粒,电镜下形态不规则,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电位分别为(8.30±3.02)nm、(0.129±0.063)和(-26.68±0.98)m V;对DOX的包封率为86.12%,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和ζ电位分别为(9.35±3.30)nm、(0.114±0.056)和(-28.57±1.63)mV,与PVA_(27K)-4%LA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23、0.0512和0.332);DOX在PBS溶液中随时间缓慢释放;乳腺癌细胞能快速摄取PVA27K-4%LA-DOX,IC50为537.3 ng/m L(与游离DOX组相比,P=0.005);纳米颗粒能靶向聚集在荷瘤裸鼠的肿瘤部位。结论:PVA27K-4%LA在水相中能自组装形成不规则的纳米颗粒,能有效装载DOX,通过缓释DOX实现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PVA27K-4%LA在荷瘤裸鼠体内能靶向聚集在肿瘤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辛酸 纳米颗粒 多柔比星 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乙烯醇的热性能 被引量:49
15
作者 王茹 王琪 +2 位作者 李莉 敖宁建 华正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DSC、TGA等测试 ,研究了 6种PVA改性体系中改性剂对PVA热性能的影响。初步表征了各体系的成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剂与PVA分子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 ,从而降低了PVA的熔点 ,提高了其热分解温度 ,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PVA的熔... 采用DSC、TGA等测试 ,研究了 6种PVA改性体系中改性剂对PVA热性能的影响。初步表征了各体系的成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剂与PVA分子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 ,从而降低了PVA的熔点 ,提高了其热分解温度 ,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PVA的熔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 改性 热性能 测试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预处理提高聚乙烯醇可生化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曹扬 华兆哲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7,共5页
在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污染严重又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地改善其生化性.研究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4.0,H2O2/Fe2+(摩尔浓度比)=10,H2O2/COD(质量浓度比)=1.5,反应温度为40℃,反应30 min时Fe... 在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污染严重又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地改善其生化性.研究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4.0,H2O2/Fe2+(摩尔浓度比)=10,H2O2/COD(质量浓度比)=1.5,反应温度为40℃,反应30 min时Fenton预处理的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BOD/COD值也由0.1左右增加到0.7.经过活性污泥法的处理,COD去除率由未经预处理时的2%提高到8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FENTON试剂 预处理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贻海 戴九兰 王仁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6,93,共6页
聚乙烯醇由于具有良好的黏附性、浆膜强韧性、耐磨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但由于其不易生物降解的特性而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自1973年成功分离出第一株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以来,研究者们对聚乙烯醇的... 聚乙烯醇由于具有良好的黏附性、浆膜强韧性、耐磨性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行业,但由于其不易生物降解的特性而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自1973年成功分离出第一株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以来,研究者们对聚乙烯醇的生物降解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聚乙烯醇的降解微生物、降解酶类、降解基因和生物降解环境,并提出聚乙烯醇生物降解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聚乙烯醇高效降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生物降解 pva降解酶 pva降解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乙烯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敏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4,共7页
聚乙烯醇(PVA)在纺织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上浆剂。经PVA上浆的棉织物必须经过退浆处理,以增加棉织物对水的吸收性。相对于传统的热水退浆法,生物降解PVA可以节省较多的热能,其生物分解性好,没有二次污染。因此,很多研究者致力于PVA的生物... 聚乙烯醇(PVA)在纺织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上浆剂。经PVA上浆的棉织物必须经过退浆处理,以增加棉织物对水的吸收性。相对于传统的热水退浆法,生物降解PVA可以节省较多的热能,其生物分解性好,没有二次污染。因此,很多研究者致力于PVA的生物降解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PVA降解菌的培养特性、共生关系,PVA降解酶的性质及对PVA的生物降解过程,PVA降解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PVA降解酶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pva降解酶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及醇解度对其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惠珍 刘白玲 +2 位作者 罗荣 吴永忠 雷德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7-613,共7页
从四川省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和Curtobacterium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 从四川省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和Curtobacterium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生物降解环境可用于PVA生物降解性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使PVA发生较高程度的降解;在所建立的降解环境中,PVA的分子量和醇解度对其降解性有一定的影响.降解前后FT-IR及1HNMR分析表明,在降解过程中PVA分子链发生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pva) 生物降解 聚乙烯醇降解菌 吸光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磁性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玮玮 杜国平 +2 位作者 章志斌 刘桂华 刘兵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0,98,共5页
采用反复冷冻-融化技术(冻融)制备了Fe3O4/PVA/CS磁性水凝胶,并以相同方法制备了不交联、不掺磁的PVA/CS共混水凝胶和交联、不掺磁的PVA/CS交联水凝胶,研究对比了三类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再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组分配比及冻融次数的变... 采用反复冷冻-融化技术(冻融)制备了Fe3O4/PVA/CS磁性水凝胶,并以相同方法制备了不交联、不掺磁的PVA/CS共混水凝胶和交联、不掺磁的PVA/CS交联水凝胶,研究对比了三类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再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组分配比及冻融次数的变化行为,并研究了Fe3O4/PVA/CS磁性水凝胶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和Fe3O4的加入和冻融次数的增加,水凝胶的溶胀率减小,再溶胀速率减缓,但力学性能却呈现出增大趋势。Fe3O4/PVA/CS磁性水凝胶各个样品的磁滞回线皆剩磁很少,矫顽力很小,且剩磁和矫顽力的大小取决于Fe3O4掺量的大小,与冻融次数基本无关,随着Fe3O4掺量的增加剩磁和矫顽力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Fe3O4 聚乙烯醇(pva) 壳聚糖(CS) 磁性水凝胶 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