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醇接枝聚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平蕊 于立娟 +3 位作者 李良波 刘圣环 王晓慧 张艳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8,22,共4页
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PVA与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TMA)接枝聚合,制备PVA接枝聚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VA-g-PTMA)。研究了引发剂、TMA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聚合的影响。该接枝聚合反应的接枝参数比较高,表明Ce4+-... 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PVA与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TMA)接枝聚合,制备PVA接枝聚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VA-g-PTMA)。研究了引发剂、TMA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聚合的影响。该接枝聚合反应的接枝参数比较高,表明Ce4+-PVA对PVA与TMA接枝聚合是一个有效的引发体系。用红外光谱分析了PVA-g-PT-MA的结构,扫描电镜显示PVA-g-PTMA的微观结构较PVA明显改变。PVA-g-PTMA是一种新型高密度电荷聚阳离子电解质,将PVA-g-PTMA与PVA接枝聚丙烯酸钠(PVA-g-SPAA)自组装聚离子复合物膜,其初步用于95%乙醇(体积分数)脱水时,95℃分离因子α=1000~2500、渗透通量J=600g/m2.h~1500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聚三甲基烯丙基氯化 聚阳离子电解质 渗透汽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共聚法制备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张梅 那莹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固 -固相转变特性 ;其结晶峰值温度和相变焓比纯 PEG低 ,接枝率对相变温度和归一化相变焓影响不大 ;接枝率只影响结晶与熔融行为 ,不影响结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固-固相变 共聚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学鹏 张明昌 +2 位作者 丁士东 刘伟 汪晓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1,共4页
聚乙烯醇(PVA)作为油井水泥降失水剂,适用温度较低(<120℃),难以满足高温固井的需求。以PVA1788、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交联剂乙二醛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油井水泥降失水剂接枝改性聚乙烯醇(PVA-1... 聚乙烯醇(PVA)作为油井水泥降失水剂,适用温度较低(<120℃),难以满足高温固井的需求。以PVA1788、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交联剂乙二醛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油井水泥降失水剂接枝改性聚乙烯醇(PVA-1)。室内试验评价了添加降失水剂PVA-1的水泥浆的耐温性能、流变性能、稠化性能、抗压强度和防气窜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加有降失水剂PVA-1的水泥浆API失水量可以控制在50mL以下,抗温能力接近150℃;加有PVA-1的水泥浆稠化时间稍有延长,抗压强度不降低,抗析水能力增强;其与分散剂DZS和缓凝剂DZH的配伍性良好,还能提高水泥浆的防气窜能力。综合分析认为,合成的PVA-1能够满足150℃以下高温固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失水剂 聚乙烯醇 改性 水泥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辐射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占海 饶蕾 +1 位作者 杨慧丽 徐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45,共3页
利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与丙烯腈(AN)在水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和接枝液组成对接枝率的影响,用FT-I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TG研究了接枝纤维的热性... 利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与丙烯腈(AN)在水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和接枝液组成对接枝率的影响,用FT-I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用TG研究了接枝纤维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接枝纤维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预辐照 丙烯腈 共聚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与氨基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衡 陈友存 +1 位作者 周宏 任小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7-769,共3页
本文致力于氨基酸类高分子药物的合成、表征。研究目的是研制一种氨基酸类高分子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研究方法是将氨基酸与选定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高分子化学反应 ,联结到高分子链上 ;研究结果是合成了聚乙烯醇与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 ... 本文致力于氨基酸类高分子药物的合成、表征。研究目的是研制一种氨基酸类高分子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研究方法是将氨基酸与选定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高分子化学反应 ,联结到高分子链上 ;研究结果是合成了聚乙烯醇与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 )的共聚物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共聚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并通过谱图对氨基酸的转化率进行了讨论 ,结果证明产物符号要求 ,且甘氨酸比丙氨酸的转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氨基酸 共聚物 合成 光谱 高分子药物 甘氨酸 丙氨酸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川文 黄红军 +1 位作者 李志广 王建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8,共3页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制备聚乙烯醇-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型吸水树脂的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找出了影响产品吸水量和吸湿量诸因素的排列次序和各自的最佳条件,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表明反应生成了接枝共聚...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制备聚乙烯醇-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型吸水树脂的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找出了影响产品吸水量和吸湿量诸因素的排列次序和各自的最佳条件,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表明反应生成了接枝共聚物,所得产品吸蒸馏水能力为1200倍左右,95%RH下的吸湿量为1.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丙烯酰胺 高吸水性树脂 共聚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接枝改性物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4
7
作者 方瑞娜 马可颖 +2 位作者 张娟 雒廷亮 刘国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5-258,共4页
利用邻苯二甲酸酐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接枝改性物(WPVB)。用红外、核磁氢谱对WPVB进行了表征,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Flynn-Wall-Ozawa(FWO)积分法、Kissinger和Starink微分法对WPVB第一步分解的热分解... 利用邻苯二甲酸酐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接枝改性物(WPVB)。用红外、核磁氢谱对WPVB进行了表征,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Flynn-Wall-Ozawa(FWO)积分法、Kissinger和Starink微分法对WPVB第一步分解的热分解性能进行研究,计算出其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改性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烯胶乳接枝聚乙烯醇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田波 戴亚杰 +2 位作者 刘宇光 侯静 董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34,共4页
采用乳液接枝的方法,以四乙烯五胺(TEPA)和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为引发剂,将聚乙烯醇(PVA)接枝到聚丁二烯胶乳(PBL)粒子上,制备出聚丁二烯接枝聚乙烯醇(PBL-g-PVA)。采用称量法测定接枝率,并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分析PBL-g... 采用乳液接枝的方法,以四乙烯五胺(TEPA)和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为引发剂,将聚乙烯醇(PVA)接枝到聚丁二烯胶乳(PBL)粒子上,制备出聚丁二烯接枝聚乙烯醇(PBL-g-PVA)。采用称量法测定接枝率,并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分析PBL-g-PVA的结构、粒子粒径和形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PVA的用量增加而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加而后保持不变;红外光谱谱图显示出PBL-g-PVA有PVA特征吸收且相应峰面积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激光粒度仪结果显示平均粒径增加且多分散系数变大;透射电镜观测到PBL-g-PVA粒子呈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胶乳 反应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酰氯表面接枝聚乙烯醇的阻燃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马志领 赵文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6,50,共4页
研究 (β-氯乙基 )磷酸酯酰氯 [A](Cl CH2 CH2 OPOCl2 )以三氯甲烷溶液为介质 ,通过脱 HCl发生酯化反应对 PVA进行接枝。讨论了阻燃剂浓度、温度、时间、介质等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 ,温度降低 ,接枝率减小 ,低于 5 0℃时接枝不明显 ;... 研究 (β-氯乙基 )磷酸酯酰氯 [A](Cl CH2 CH2 OPOCl2 )以三氯甲烷溶液为介质 ,通过脱 HCl发生酯化反应对 PVA进行接枝。讨论了阻燃剂浓度、温度、时间、介质等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 ,温度降低 ,接枝率减小 ,低于 5 0℃时接枝不明显 ;阻燃剂浓度增大 ,反应时间延长或引入助溶剂 ,接枝率提高。热分析研究和剩炭的扫描电镜图分析说明阻燃剂促进 PVA的热降解及交联 ,形成致密的剩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改性 表面 PVA 氯乙基磷酸酯 水溶性 磷酸酯酰氯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微粒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妍妍 高保娇 门吉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0-1006,共7页
以硅胶表面接枝有聚乙烯醇(PVA)的接枝微粒PVA/SiO2为固体吸附剂,对槲皮素和芦丁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枝微粒PVA/SiO2表面含有高密度的羟基,使得该接枝微粒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之间可形成多位点的常规氢键和π... 以硅胶表面接枝有聚乙烯醇(PVA)的接枝微粒PVA/SiO2为固体吸附剂,对槲皮素和芦丁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枝微粒PVA/SiO2表面含有高密度的羟基,使得该接枝微粒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之间可形成多位点的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溶剂的竞争吸附对黄酮化合物的吸附容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弱极性的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时,几乎不存在溶剂的竞争吸附,槲皮素和芦丁具有最高的吸附容量,分别为0.32 mmol/g(96 mg/g)和0.23 mmol/g(140 mg/g);而在质子溶剂乙醇中,强烈的溶剂竞争吸附使两者的吸附容量降至0.22 mmol/g(65 mg/g)和0.14 mmol/g(87 mg/g).升高温度会减弱氢键作用,甚至使氢键断裂,导致吸附容量减小.质子溶剂中电解质的存在,对吸附作用产生负性影响.功能微粒PVA/SiO2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微粒 黄酮 氢键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辐照聚乙烯醇纤维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的接枝、交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万喜 张长春 +3 位作者 孙国恩 董文飞 于黎 石洪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缓冲溶液和亚铁离子存在下 ,辐照后的聚乙烯醇 ( PVA)纤维和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 ( N ,N -MBAA)发生接枝、交联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和聚合物质量比、亚铁离子浓度、p H值、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 在缓冲溶液和亚铁离子存在下 ,辐照后的聚乙烯醇 ( PVA)纤维和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 ( N ,N -MBAA)发生接枝、交联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和聚合物质量比、亚铁离子浓度、p H值、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合于提高 PVA纤维的耐热软化点的接枝率为 1 5 %~ 2 0 % ,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亚铁离子浓度为 0 .0 0 1 mol/L ,单体浓度大于 2 .5 g/d L,单体和聚合物的质量比 ( m ( N ,N -MBAA) /m( PVA) )大于 0 .4 ,p H值 3.4 ,接枝温度 80℃ ,接枝反应时间 1 5~ 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N 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 共聚 交联 辐照 钴60 PVA纤维 改性 耐热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改性阳离子丙烯酸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培枝 李小瑞 沈一丁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引发剂过硫酸钾和少量助溶剂异丙醇的作用下,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乙二醛为交联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要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出PVA接枝改性阳离子丙烯酸树脂,并用该树... 在引发剂过硫酸钾和少量助溶剂异丙醇的作用下,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乙二醛为交联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要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出PVA接枝改性阳离子丙烯酸树脂,并用该树脂制备了一系列乳胶膜。考察了分散剂、交联剂和助溶剂的用量对乳胶膜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w(PVA)=8.0%、w(乙二醛)=3.5%、w(异丙醇)=0.5%时,乳胶膜的拉伸强度为8.520MPa,断裂伸长率超过40%,水接触角为92.5°。示差扫描量热测定结果显示,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3℃;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乳胶膜的起始分解温度在1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丙烯酸 改性 无皂乳液聚合法 力学性能 触角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及接枝微球对含氮代谢及药物分子吸附特性的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正国 高保娇 +1 位作者 雷青娟 陈志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4-1568,共5页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微球,利用其表面大量的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zeta电位...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微球,利用其表面大量的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zeta电位测定等法,对接枝微球的化学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接枝微球CPVA-g-PMAA对代谢分子肌酐(Cr)及药物分子5-氟尿嘧啶(5-FU)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pH值范围内,接枝微球CPVA-g-PMAA的zeta电位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即其表面携带高密度的负电荷。受静电相互作用的驱动,接枝微球CP-VA-g-PMAA对含N的Cr及5-FU分子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微球 甲基丙烯酸 聚合 肌酐 5-氟尿嘧啶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培枝 李小瑞 徐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多元无皂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 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多元无皂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及分布、黏度、流变性和涂膜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平均粒径为140.9 nm,粒径分布在120 nm^160 nm,黏度为10.2 mPa.s左右,涂膜拉伸强度可达5.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聚乙烯醇 无皂乳液聚合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十六醇接枝聚乙烯醇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剑华 石海峰 +2 位作者 张兴祥 靳艳梅 唐孝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103,共4页
利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储热功能的1-十六醇(C16OH)与异氰酸酯(TDI)反应,再与聚乙烯醇反应制备1-十六醇接枝聚乙烯醇共聚物(PVA-g-C16OH)。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 利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储热功能的1-十六醇(C16OH)与异氰酸酯(TDI)反应,再与聚乙烯醇反应制备1-十六醇接枝聚乙烯醇共聚物(PVA-g-C16OH)。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共聚物结构、相转变行为、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A-g-C16OH共聚物是一种性能稳定的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呈现出明显地吸放热特性。PVA-g-C16OH共聚物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并且共聚物可在300℃以下使用。对比自由状态的长链C16OH分子,由于受限侧链C16OH分子构象规整排列受阻和有序堆砌完整性下降,从而导致PVA-g-C16OH共聚物的相变温度和热焓值有所降低,进而影响其结晶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固-固相变 1-十六醇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醇解聚乙烯醇接枝聚对二氧环己酮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刚 汪秀丽 +1 位作者 杨科珂 陈思翀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3-966,共4页
制备了部分醇解的PVA(paPVA),将其与PDO在均相本体接枝聚合,通过对paPVA醇解度以及投料比的选择,得到了具有各种分子结构的接枝共聚物。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采用TG、DSC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 制备了部分醇解的PVA(paPVA),将其与PDO在均相本体接枝聚合,通过对paPVA醇解度以及投料比的选择,得到了具有各种分子结构的接枝共聚物。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采用TG、DSC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部分醇解聚乙烯醇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丝素蛋白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群 齐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8,110,共4页
利用环氧氯丙烷通过非均相共价接枝反应将丝素蛋白分子接枝到聚乙烯醇大分子上,制备了以丝素蛋白分子为支链结构、以聚乙烯醇为主链的新型大分子聚乙烯醇接枝丝素(PVA-g-SF)。介绍了制备反应原理,通过FT-IR、DSC测试对接枝反应进行了验... 利用环氧氯丙烷通过非均相共价接枝反应将丝素蛋白分子接枝到聚乙烯醇大分子上,制备了以丝素蛋白分子为支链结构、以聚乙烯醇为主链的新型大分子聚乙烯醇接枝丝素(PVA-g-SF)。介绍了制备反应原理,通过FT-IR、DSC测试对接枝反应进行了验证,并通过单因子实验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丝素溶液浓度对丝素接枝效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反应条件。最终发现:丝素蛋白分子成功接枝到了聚乙烯醇分子上,并且当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丝素溶液浓度为10%时,丝素蛋白的最大接枝效率可达1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丝素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共混物的热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伦巴根 牛萍 +2 位作者 田华峰 贾青青 项爱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聚乙烯醇(PVA)/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共混物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共混物膜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P-g-MAH含量(不超过50%)的增加,PVA相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加,结...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聚乙烯醇(PVA)/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共混物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共混物膜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P-g-MAH含量(不超过50%)的增加,PVA相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加,结晶速率增加,而随着PVA含量(超过30%)的增加,PP-g-MAH的结晶及熔融温度降低,结晶度降低,结晶速率增加。用Ozawa法对共混物中PVA相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共混物中PVA相在191~197℃开始主期结晶,在173~189℃进入次期结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马来酸酐聚丙烯 熔融共混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接枝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承银 彭旖 +2 位作者 方荣主 唐平生 邓翠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GES)与聚乙烯醇(PVA)进行自由基接枝反应,对改性反应生成物进行分离得到了AGES-g-PVA接枝物。对AGES-g-PVA接枝物用IR、XRD、DTA和TG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引...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GES)与聚乙烯醇(PVA)进行自由基接枝反应,对改性反应生成物进行分离得到了AGES-g-PVA接枝物。对AGES-g-PVA接枝物用IR、XRD、DTA和TG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大、AGES用量提高、反应时间延长及反应温度的升高,AGES对PVA接枝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4-烯丁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 自由基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聚异丁烯马来酸酐的合成及自组装
20
作者 邹娜 杜海燕 张军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6,30,共4页
主要研究了以聚乙烯醇(PVA)为主链,聚异丁烯马来酸酐(PIBSA)为支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接枝共聚物由PIBSA和PVA1799通过酯化反应得到,改变投料比能得到不同接枝率的共聚物。以二甲基亚砜(DMSO)做共溶剂,... 主要研究了以聚乙烯醇(PVA)为主链,聚异丁烯马来酸酐(PIBSA)为支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接枝共聚物由PIBSA和PVA1799通过酯化反应得到,改变投料比能得到不同接枝率的共聚物。以二甲基亚砜(DMSO)做共溶剂,水做选择性溶剂,室温下自组装得到了稳定的聚集体溶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聚集体形貌为球形,动态激光光散射表明粒径随接枝率、水含量和接枝共聚物初始浓度的变化而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乙烯醇 聚异丁烯马来酸酐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