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5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损伤行为的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旭 晏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1,共5页
为揭示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机制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分别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单层板的轴向和横向进行准静态拉伸破坏实验,诱导产生基体损伤、界面损伤和纤维损伤并讨论了损伤机制的AE特征。实验表明,不同损... 为揭示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机制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分别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单层板的轴向和横向进行准静态拉伸破坏实验,诱导产生基体损伤、界面损伤和纤维损伤并讨论了损伤机制的AE特征。实验表明,不同损伤机制的AE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基体塑性变形的AE幅度和延时分别为4060 dB、低于800μs;基体断裂分别为7590 dB、23002600μs。不同程度界面损伤的AE幅度和延时分别为4060 dB、低于500μs,4080 dB、5002 000μs,高于90 dB、30007000μs。单纤维断裂的AE幅度和延时分别为4075 dB、低于1 000μs;纤维束断裂的分别为高于90 dB、1500200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声发射 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慧萍 庄兴民 +1 位作者 晏雄 高小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24,128,共5页
采用超高模聚乙烯纤维分别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基体,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样品,对样品进行纵横向拉伸和剪切性能的测试,探讨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自增强复合材料 制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热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慧萍 庄兴民 +1 位作者 晏雄 高小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6-179,共4页
采用超高模聚乙烯纤维分别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基体,对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成的样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分析,探讨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形成机理和界面性能。
关键词 聚乙烯 自增强复合材料 界面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抗弹性能
4
作者 王小伟 翟文 +9 位作者 张文婷 宗昊 董彬 何金迎 付思伟 魏汝斌 李英建 马伟超 吴炘铭 刘文龙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6,共6页
采用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分别对高温处理后的整板SiC和B_(4)C防弹插板进行3次连续有效射击,分析插板凹陷深度、陶瓷面板毁伤情况及断口形貌显微结构,对防弹插板的耐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陶瓷力学性能与插板抗多发弹性能的关系;随... 采用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分别对高温处理后的整板SiC和B_(4)C防弹插板进行3次连续有效射击,分析插板凹陷深度、陶瓷面板毁伤情况及断口形貌显微结构,对防弹插板的耐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陶瓷力学性能与插板抗多发弹性能的关系;随后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预浸料制备防弹插板进行靶试试验,分析了插板靶试结果、防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预浸料的插板抗穿透性能优于薄膜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在吸收冲击能量方面更有效。SiC和B_(4)C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防弹插板在高温条件下均能抵御住3发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的连续打击,具有良好的抗多发弹打击性能。此外,SiC防弹插板的抗多发弹性能稳定性优于B_(4)C防弹插板,B_(4)C防弹插板抗单发弹性能优于SiC防弹插板。陶瓷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提高陶瓷的抗弹性能,而其韧性在防弹插板的抗多发弹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损伤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工况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SiC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郭永刚 彭江博 +2 位作者 庞杨 张庆 张新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5,共9页
探究不同摩擦工况下,SiC含量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SiC(UHMWPE/SiC)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摩擦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不同SiC含量的5种UHMWPE/SiC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复合材料的红... 探究不同摩擦工况下,SiC含量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SiC(UHMWPE/SiC)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摩擦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不同SiC含量的5种UHMWPE/SiC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复合材料的红外特征峰。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磨损样品的表面微观形貌,并基于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进行测试,探究润滑介质、摩擦频率、负载等条件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相应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当摩擦速度较低时,SiC质量分数为1%、2%时UHMWPE/SiC复合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最小;当摩擦速度较高时,低载干摩擦工况下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基本不变,其他工况下,添加SiC可适当减小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当SiC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最低,可为设计具有优异低摩擦、耐磨损性能的新型水润滑轴承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碳化硅 复合材料 摩擦工况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聚苯乙烯/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石素宇 王利珂 +2 位作者 张笑源 董昕辰 李桐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以再生聚苯乙烯(PS)为主要原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和热压成型工艺制备PS/LLDPE复合材料。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分析其结构及性能。加入LL... 以再生聚苯乙烯(PS)为主要原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和热压成型工艺制备PS/LLDPE复合材料。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分析其结构及性能。加入LLDPE显著提升了PS/LLDPE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添加质量分数13%的LLDPE时,PS/LLDPE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约为PS的10倍,达到GB/T 29645—2013增韧级聚苯乙烯再生改性专用料的优等品技术要求;与PS相比,PS/LLDPE拉伸断面较为粗糙,为塑性变形;PS/LLDPE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均提升,损耗峰向高温方向发生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再生聚苯乙烯 复合材料 热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聚乙烯复合材料构型对中子屏蔽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焦力敏 王智鹏 +5 位作者 高旭东 张沛东 孙谦 陈磊 王长武 庄大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4,共6页
针对传统屏蔽材料体积和质量较大导致放射性物质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的问题,基于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构建了以聚乙烯为基体,碳化硼为填料的梯度复合材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通过TopMC软件计算了... 针对传统屏蔽材料体积和质量较大导致放射性物质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的问题,基于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构建了以聚乙烯为基体,碳化硼为填料的梯度复合材料,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通过TopMC软件计算了穿透不同构型、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填料含量的材料的中子注量,并从中子能量分布的角度探讨了梯度构型对屏蔽性能的增强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均匀构型和多层构型的复合材料,采用梯度构型的屏蔽材料具有更好的屏蔽能力,梯度构型复合材料的屏蔽增强率达9.39%,并且穿透中子的能量分布结果显示梯度材料显著降低了能量在0.5~<300eV的中子的穿透性,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填料的作用。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屏蔽性能逐渐增强,穿透12cm厚材料的中子注量是穿透6cm厚材料的15%,并且在一定厚度范围内,厚度和材料构型具有协同作用。此外,硼含量对屏蔽性能的增强存在阈值,10.5%质量分数的硼可兼顾材料的成本与性能。该研究为放射性物质运输领域轻量化、高效能中子屏蔽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容器 乏燃料 中子屏蔽 含硼聚乙烯 复合材料 梯度材料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阻燃母粒的制备及其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湘 方松刚 +3 位作者 徐娟 刘海路 刘宏 刘文浩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3,168,共6页
以聚乙烯(PE)再生颗粒(Z-PE)为基体材料,采用溴代三嗪、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季戊四醇、氢氧化镁和硼酸锌等阻燃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3种阻燃母粒(FRM-A、FRM-B和FRM-C),并将其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WPC)中,系统地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阻... 以聚乙烯(PE)再生颗粒(Z-PE)为基体材料,采用溴代三嗪、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季戊四醇、氢氧化镁和硼酸锌等阻燃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3种阻燃母粒(FRM-A、FRM-B和FRM-C),并将其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WPC)中,系统地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阻燃母粒质量分数为30%时,3种母粒均能有效提升WPC的阻燃性能,其中FRM-C母粒(WPC/30FRM-C)展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随着FRM-C质量分数增至45%,WPC/45FRM-C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4.5%,较WPC(20.5%)显著提升14个百分点,并通过UL94 V-0等级(2.0 mm)。采用母粒直接混合注塑工艺制备的WPC/45FRM-C试样,其阻燃性能与挤出注塑工艺(1^(#)-WPC/45FRM-C)相当,而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10.9%、12.7%、9.5%和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再生粒子 木塑复合材料 阻燃母粒 锥形量热仪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魏风军 杨雪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目的植物纤维在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提升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2种可降解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中的优势与潜力。方法综述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 目的植物纤维在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讨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提升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2种可降解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中的优势与潜力。方法综述不同种类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应用性能和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在PHBV和PBAT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合理的纤维选择和表面改性技术,可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可降解复合材料,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结论未来,植物纤维增强PHBV和PBAT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应针对抗菌抗氧化、水气阻隔、阻燃抑燃等领域展开系列研究,制备集高强度、耐水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可降解复合材料,以推动植物纤维增强可降解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增强改性 可降解材料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中频涡流C扫描成像检测
10
作者 王楠 何存富 +2 位作者 刘秀成 梁雪斌 李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7-907,共11页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化成像。基于成像结果,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缺陷面积进行重构,通过分析不同阈值对重构效果的影响以实现涡流对分层缺陷面积检测精度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缺陷埋深与不同方向涡流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涡流对板内分层缺陷深度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中频(小于1 MHz)涡流C扫描成像系统可以实现CFRP板内最小直径5 mm、埋深0.5 mm分层缺陷的三维成像与定量评估。研究工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分层缺陷 涡流 C扫描成像 缺陷面积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国栋 吕龙飞 +5 位作者 解静 贾研 康凯 郑斌 尹昭怡 田清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6-266,共11页
针对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的振动、冲击和噪声等引起的零件失效、精度下降和结构损伤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其阻尼性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碳纤... 针对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的振动、冲击和噪声等引起的零件失效、精度下降和结构损伤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其阻尼性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来源和预测阻尼性能的主要方法,以树脂基、陶瓷基、碳质基、金属基和夹层材料为例,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基体改性、夹层材料和损伤破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基体改性 夹层材料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袁艳萍 郭筱然 +2 位作者 王文博 陈磊 汪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5-850,共16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等优良特性,逐渐替代了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制造、船舶运输等领域。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及非均质特...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因其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等优良特性,逐渐替代了许多传统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车辆制造、船舶运输等领域。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及非均质特性给加工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困难,尤其是大型复合材料的连接装配避免不了小孔结构的加工,但是孔周围产生的应力集中会显著降低连接件的抗疲劳性能。基于此,该文系统综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孔方法及其特点。首先,阐述了不同加工工艺下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孔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不同工艺下产生的主要缺陷,包括孔的表面形貌特征(如边沿毛刺、撕裂、热影响区、表面粗糙度等)和孔的侧壁形貌特征(如纤维分层、孔锥度、侧壁粗糙度等)。其次,针对复材层板的强度和破坏模式,综述了孔加工对复材层板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和讨论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孔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孔加工 缺陷 工艺研究 开孔拉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HDPE/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郭容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147-152,共6页
【目的】优化复合材料配方以获得综合性能最优的材料体系,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方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粒料为原料,聚丙烯(PP)粒料为增强相,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增韧剂,短切玻璃纤维(GF... 【目的】优化复合材料配方以获得综合性能最优的材料体系,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方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粒料为原料,聚丙烯(PP)粒料为增强相,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增韧剂,短切玻璃纤维(GF)作为增强剂,通过挤出和注塑成型技术制备HDPE/PP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最优的复合材料配比为:HDPE用量100 phr、PP用量20 phr、PE-g-MAH用量10 phr、w(GF)=15%。与纯HDPE相比,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118.4%,冲击强度提高23.3%。【结论】通过共混技术实现了HDPE与PP的优势互补以及材料韧性和刚性的双重优化,短切玻璃纤维(GF)与增容剂的协同添加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使得增强相PP与基体HDPE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能够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增容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电热驱动形状记忆回复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仁义 杨琴 +2 位作者 孙宝忠 顾伯洪 张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参数织物增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SMPCs)的力学行为、热驱动和电驱动下形状回复行为及回复力大小,以连续碳纤维(CCF)、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芯壳结构复合长丝,将其作为经纱和纬纱,织造单纬、双... 为研究不同结构参数织物增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SMPCs)的力学行为、热驱动和电驱动下形状回复行为及回复力大小,以连续碳纤维(CCF)、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芯壳结构复合长丝,将其作为经纱和纬纱,织造单纬、双纬、三纬3种复合织物,利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SMPCs,测试并分析3种SMPCs的动态热力学性能、热驱动和电驱动形状记忆行为及回复力大小。结果表明:3种SMPCs的储能模量分别是SMPU的2.20、3.27、4.53倍,三纬SMPCs的储能模量最大;3种SMPCs的形状回复率可达98%以上,热驱动下,温度越高,回复时间越短;电驱动下,驱动电压在3~6 V范围内时,电压越大,回复时间越短,可实现低压快速响应;回复力随纬纱根数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可达1.8 N,是试样重力的75.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 形状记忆聚氨酯 热驱动 电驱动 回复力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玄武岩颗粒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锦锦 司军辉 崔志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玄武岩纤维(BF)和玄武岩颗粒(BP)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硬度较高,用于防白蚁高压电缆护套的制造。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和BP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BP、BF和PE-HD,最后通过微型注塑机制... 玄武岩纤维(BF)和玄武岩颗粒(BP)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硬度较高,用于防白蚁高压电缆护套的制造。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和BP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BP、BF和PE-HD,最后通过微型注塑机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PE-HD/BF/B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邵氏硬度计、流变仪等研究复合材料的形态、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与PE-HD相比,BF和BP填料的引入显著增强了PE-HD/BF/B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当BF含量为20份,BP含量为10份时(BF20BP10),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47.51 MPa和3331.39 MPa,分别增加了41.7%和211%,硬度达到70.2HD,明显超出防白蚁电缆对硬度的要求,即大于65HD,因此具有更优异的防白蚁啃食性能。与其它配方相比,BF20BP10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储能模量,较小的损耗因子。因此,PE-HD/BF/BP复合材料的最优配方为BF含量20份,BP含量10份,制备获得的样品具有优异的硬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有望在电缆护套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玄武岩纤维 玄武岩颗粒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商剑钊 吴小飞 +5 位作者 曹晔洁 吕云蕾 李精鑫 王晶 董宁 刘永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是推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现状,总结了反应熔渗、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浆料浸渗结合热压等低成本工艺的研究现状,围绕制备工艺优化、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低成本制备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如熔盐法制备超高温陶瓷界面和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孔隙结构均匀的多孔基体,可显著提升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低成本 反应熔渗 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明星 沈云海 沈家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为了改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乙烯(PE)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通过在GF表面涂覆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及对基体树脂进行功能化改性,研究了改性方法对GF增强PE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基团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PE(PE-HD-... 为了改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乙烯(PE)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通过在GF表面涂覆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及对基体树脂进行功能化改性,研究了改性方法对GF增强PE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基团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PE(PE-HD-g-MAH)、MAH接枝低密度PE(PE-LD-g-MAH)、MAH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溶解后涂覆于GF表面可以有效地改善GF与PE复合体系的界面黏结,可考虑在GF的浸润剂中加入接枝MAH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组分作为浸润剂中的成膜剂来实现工业化应用。在基体中添加接枝MAH基团的PE-LD-g-MAH、POE-g-MAH可显著提升GF与PE基体的界面黏结,随着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添加量增加,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添加质量分数达到7.5%以后达到较大值,进一步增加至10%,体系的界面剪切强度未出现明显增加;在功能化聚烯烃添加量较少的情况下,功能化聚烯烃的接枝率越高,复合体系界面结合性能就越好;对于极性基团接枝率较低的功能化聚烯烃,通过增加其在基体中添加量,亦可显著提升复合体系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乙烯 界面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静力和抗冲击性能
18
作者 贺绍华 陈焕伟 +1 位作者 江政 禹智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为研究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的物理力学性能,对掺入不同粒径橡胶粉的PE-ECC进行静力和抗冲击性能试验。通过分析橡胶粉PE-EC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 为研究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的物理力学性能,对掺入不同粒径橡胶粉的PE-ECC进行静力和抗冲击性能试验。通过分析橡胶粉PE-EC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探讨不同橡胶粉粒径对PEEC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力杆进行橡胶粉PE-ECC的抗冲击性能试验,基于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应变率对橡胶粉PE-ECC动态增长因子(DIF)、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的加入,PE-ECC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橡胶粉粒径为0.20~0.90 mm时,体积掺量为10%、橡胶粉粒径为0.30 mm的PE-ECC各项力学性能降幅最小,其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动态抗压强度相对无橡胶粉PE-ECC分别减小了8.9%、15.6%、10.8%和23.4%;与无橡胶粉PE-ECC类似,橡胶粉PE-ECC的受拉应变硬化特征明显,掺入不同粒径(0.20~0.90 mm)橡胶粉的PE-ECC极限拉应变均稳定在4.6%左右。此外,橡胶粉粒径对PE-ECC动态峰值应变影响很小,随着冲击应变率的提高,橡胶粉PE-ECC的动态增长因子DIF和动态压缩强度呈逐渐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橡胶粉 静力性能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刀具车削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削力研究
19
作者 韩剑平 黄树涛 +3 位作者 葛亮 施华 于晓琳 许立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研究了PCD刀具车削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切削力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主切削力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较小,切削合力和径向力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轴向力总体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研究了PCD刀具车削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切削力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主切削力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较小,切削合力和径向力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轴向力总体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进给量大于0.1 mm/r时,主切削力和切削合力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轴向力和径向力随进给量的变化较小;在进给量为0.05 mm/r时,由于刀刃刃口的挤压作用,使得各切削分力均较大;各切削分力和切削合力随背吃刀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背吃刀量大于0.6 mm时,轴向力和径向力随背吃刀量的变化很小;所建立的切削力经验公式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切削用量 切削力 PCD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在航空复合材料及构件研制中的应用与展望
20
作者 樊洁 王俊涛 +3 位作者 冯冰 闫敏 王春艳 范燕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82,共19页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关键先进技术,对航空复合材料及构件的研制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介绍了连续纤维增材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概况,具体阐述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在国内外航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关键先进技术,对航空复合材料及构件的研制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介绍了连续纤维增材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概况,具体阐述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在国内外航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结合航空领域的应用需求,围绕材料、设计、制造等不同方面论述了提高连续纤维增材制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手段,详细分析了数字仿真技术在连续纤维增材制造的设计、工艺和力学性能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连续纤维增材制造的技术发展趋势。最后,讨论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对航空复合材料及构件研制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复合材料构件研制和航空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复合材料 构件研制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 应用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