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机玻璃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博 周福刚 刘弘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4-16,26,共4页
用真空浸渍法成功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有机玻璃 (UHMWPE/PMMA)复合材料 ,并对基体材料PM MA ,单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有机玻璃复合材料以及三维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有机玻璃 (即UHMWPE3D/PM MA)复合材料的摩擦磨... 用真空浸渍法成功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有机玻璃 (UHMWPE/PMMA)复合材料 ,并对基体材料PM MA ,单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有机玻璃复合材料以及三维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有机玻璃 (即UHMWPE3D/PM MA)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UHMWPE/PMMA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经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优于基体材料 ,三维编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磨损远小于单向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纤维/有机玻璃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三维编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机玻璃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博 王玉林 +2 位作者 黄远 刘弘 蒋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82-84,22,共4页
用真空浸渍法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机玻璃(即UHMWPE/PMM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证明,UHMWPE/PMMA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纤维表面处理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三维编... 用真空浸渍法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机玻璃(即UHMWPE/PMM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证明,UHMWPE/PMMA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纤维表面处理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三维编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磨损量远小于长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但其摩擦系数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机玻璃复合材料 真空浸渍法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HDPE/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郭容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147-152,共6页
【目的】优化复合材料配方以获得综合性能最优的材料体系,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方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粒料为原料,聚丙烯(PP)粒料为增强相,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增韧剂,短切玻璃纤维(GF... 【目的】优化复合材料配方以获得综合性能最优的材料体系,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方法】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粒料为原料,聚丙烯(PP)粒料为增强相,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增韧剂,短切玻璃纤维(GF)作为增强剂,通过挤出和注塑成型技术制备HDPE/PP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最优的复合材料配比为:HDPE用量100 phr、PP用量20 phr、PE-g-MAH用量10 phr、w(GF)=15%。与纯HDPE相比,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118.4%,冲击强度提高23.3%。【结论】通过共混技术实现了HDPE与PP的优势互补以及材料韧性和刚性的双重优化,短切玻璃纤维(GF)与增容剂的协同添加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使得增强相PP与基体HDPE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能够满足复杂工况下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增容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明星 沈云海 沈家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为了改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乙烯(PE)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通过在GF表面涂覆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及对基体树脂进行功能化改性,研究了改性方法对GF增强PE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基团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PE(PE-HD-... 为了改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乙烯(PE)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情况,通过在GF表面涂覆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及对基体树脂进行功能化改性,研究了改性方法对GF增强PE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基团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PE(PE-HD-g-MAH)、MAH接枝低密度PE(PE-LD-g-MAH)、MAH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溶解后涂覆于GF表面可以有效地改善GF与PE复合体系的界面黏结,可考虑在GF的浸润剂中加入接枝MAH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组分作为浸润剂中的成膜剂来实现工业化应用。在基体中添加接枝MAH基团的PE-LD-g-MAH、POE-g-MAH可显著提升GF与PE基体的界面黏结,随着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烯烃添加量增加,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添加质量分数达到7.5%以后达到较大值,进一步增加至10%,体系的界面剪切强度未出现明显增加;在功能化聚烯烃添加量较少的情况下,功能化聚烯烃的接枝率越高,复合体系界面结合性能就越好;对于极性基团接枝率较低的功能化聚烯烃,通过增加其在基体中添加量,亦可显著提升复合体系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乙烯 界面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纤维增强有机玻璃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弘 王玉林 万怡灶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5-26,32,共3页
通过真空浸渍法 ,成功制备出聚乙烯纤维增强有机玻璃 (UHMWPE/PMMA)复合材料。就纤维含量以及孔隙率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增强 有机玻璃 复合材料 性能 影响因素 研究 纤维含量 孔隙率 真空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植物纤维/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紫外老化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淼林 方海 +1 位作者 霍瑞丽 陈航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3,共8页
为探究杨木、稻壳、竹材、稻秆、麦秆五种植物纤维/聚乙烯(PE)木塑复合材料的紫外老化性能,对其进行为期120 d的人工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分析其老化前后表观颜色、质量、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人工紫外老化导致五种PE基木塑... 为探究杨木、稻壳、竹材、稻秆、麦秆五种植物纤维/聚乙烯(PE)木塑复合材料的紫外老化性能,对其进行为期120 d的人工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分析其老化前后表观颜色、质量、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人工紫外老化导致五种PE基木塑复合材料色差变化稳定,质量先降低(前30 d)后回增,力学性能下降,出现断面裂缝、翘曲。紫外老化120 d后,五种PE基木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降幅如下:杨木/PE复合材料分别为32.04%和16.31%,稻壳/PE复合材料分别为34.95%和26.41%,竹材/PE复合材料分别为27.57%和21.85%,稻秆/PE复合材料分别为33.06%和27.85%,麦秆/PE复合材料分别为25.57%和2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紫外老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玄武岩颗粒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闫锦锦 司军辉 崔志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玄武岩纤维(BF)和玄武岩颗粒(BP)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硬度较高,用于防白蚁高压电缆护套的制造。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和BP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BP、BF和PE-HD,最后通过微型注塑机制... 玄武岩纤维(BF)和玄武岩颗粒(BP)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力学性能优良,特别是硬度较高,用于防白蚁高压电缆护套的制造。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和BP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BP、BF和PE-HD,最后通过微型注塑机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PE-HD/BF/B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万能试验机、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邵氏硬度计、流变仪等研究复合材料的形态、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流变性能等。结果表明,与PE-HD相比,BF和BP填料的引入显著增强了PE-HD/BF/B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当BF含量为20份,BP含量为10份时(BF20BP10),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47.51 MPa和3331.39 MPa,分别增加了41.7%和211%,硬度达到70.2HD,明显超出防白蚁电缆对硬度的要求,即大于65HD,因此具有更优异的防白蚁啃食性能。与其它配方相比,BF20BP10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储能模量,较小的损耗因子。因此,PE-HD/BF/BP复合材料的最优配方为BF含量20份,BP含量10份,制备获得的样品具有优异的硬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有望在电缆护套材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玄武岩纤维 玄武岩颗粒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聚乙烯纤维-钢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港 谢群 +1 位作者 于晓伟 赵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9-754,762,共7页
为了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高温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采用聚乙烯纤维与钢纤维混杂方式制备一种混杂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抗折试验探讨所制得聚乙烯纤维-钢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温度20、60、100、150、200、250℃... 为了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高温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采用聚乙烯纤维与钢纤维混杂方式制备一种混杂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抗折试验探讨所制得聚乙烯纤维-钢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温度20、60、100、150、200、250℃处理后的抗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该复合材料的开裂应力、峰值应力和弯曲韧性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处理温度为60、150℃时最大开裂应力为12.09 MPa,最大峰值应力为18.52 MPa;峰值应力受处理温度的影响较显著,当处理温度为200、250℃时,聚乙烯纤维熔化,复合材料的峰值应力相较于处理温度为150℃时的分别减小42.7%、57.9%;该复合材料的弯曲韧性在指定挠度为L/150、L/100(其中L为支座间跨度)阶段受处理温度影响较小,在指定挠度为L/50、L/25阶段,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聚乙烯纤维熔化导致复合材料在大挠度阶段的弯曲韧性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温处理 抗折性能 弯曲韧性 聚乙烯纤维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静力和抗冲击性能
9
作者 贺绍华 陈焕伟 +1 位作者 江政 禹智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为研究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的物理力学性能,对掺入不同粒径橡胶粉的PE-ECC进行静力和抗冲击性能试验。通过分析橡胶粉PE-EC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 为研究橡胶粉改性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的物理力学性能,对掺入不同粒径橡胶粉的PE-ECC进行静力和抗冲击性能试验。通过分析橡胶粉PE-ECC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探讨不同橡胶粉粒径对PEEC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力杆进行橡胶粉PE-ECC的抗冲击性能试验,基于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应变率对橡胶粉PE-ECC动态增长因子(DIF)、动态压缩强度和动态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的加入,PE-ECC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橡胶粉粒径为0.20~0.90 mm时,体积掺量为10%、橡胶粉粒径为0.30 mm的PE-ECC各项力学性能降幅最小,其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动态抗压强度相对无橡胶粉PE-ECC分别减小了8.9%、15.6%、10.8%和23.4%;与无橡胶粉PE-ECC类似,橡胶粉PE-ECC的受拉应变硬化特征明显,掺入不同粒径(0.20~0.90 mm)橡胶粉的PE-ECC极限拉应变均稳定在4.6%左右。此外,橡胶粉粒径对PE-ECC动态峰值应变影响很小,随着冲击应变率的提高,橡胶粉PE-ECC的动态增长因子DIF和动态压缩强度呈逐渐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橡胶粉 静力性能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管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黎定标 《中国塑料》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0-52,共3页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PE)管与玻璃纤维复合生产PE/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管的生产工艺。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聚乙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特性和断裂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铁军 冯建平 谭晓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72,共4页
用辊压和模塑方法加工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玻璃纤维(UHMWPE/SGF)复合材料,研究了它的拉伸和冲击性能以及断裂形态和方式。结果表明,拉伸时UHMWPE具有明显的屈服变形和塑性流动,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玻璃纤维含量... 用辊压和模塑方法加工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玻璃纤维(UHMWPE/SGF)复合材料,研究了它的拉伸和冲击性能以及断裂形态和方式。结果表明,拉伸时UHMWPE具有明显的屈服变形和塑性流动,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玻璃纤维含量增加而变大,而冲击强度的变化则相反;拉伸和缺口冲击断裂是以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的,拉伸是‘次级断裂’而冲击则是‘撕裂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 复合材料 断裂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颖 史宝会 +2 位作者 李涛涛 刘丽敏 陈利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9-714,共6页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和较高的减重效率,设计制备了2种层间混杂、2种夹芯混杂和层内混杂共5种混杂结构的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混杂结构、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 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具有灵活的可设计性和较高的减重效率,设计制备了2种层间混杂、2种夹芯混杂和层内混杂共5种混杂结构的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混杂结构、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对其冲击载荷、冲击弹性应变能、冲击损伤形貌等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载荷峰值均大于2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层板,试样冲击正面与背面均为芳纶纤维的层间混杂层板冲击载荷峰值最大,冲击正面与背面均为高强聚乙烯纤维的混杂层板分层损伤严重;5种混杂结构层板吸收的能量均小于单一纤维层板,而弹性应变能均大于单一纤维层板。在冲击能量相近的情况下,层内混杂层板冲击后损伤面积最小;随着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增加,载荷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当高强聚乙烯纤维混杂含量约为40%时,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层板冲击载荷峰值最大。文中进一步分析了混杂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损伤破坏机制,为低速冲击防护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高强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混杂结构 低速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玉松 陈跃如 +2 位作者 邵军 李明利 王运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73,共5页
概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UHMWPE纤维的各种优良特性和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以及UHMWP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对UHMWPE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汇总。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增强 基体树脂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宁 李忠恒 +2 位作者 陶宇 赖铭 陶国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经KH-550偶联剂处理的长玻璃纤维(LGF)与聚乙烯(PE)复合制备了PE/LGF复合材料。研究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LGF在PE基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LGF的长度与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及维卡软化点温度有很大的... 采用经KH-550偶联剂处理的长玻璃纤维(LGF)与聚乙烯(PE)复合制备了PE/LGF复合材料。研究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LGF在PE基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LGF的长度与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及维卡软化点温度有很大的影响,当LGF的质量分数约为30%、长度约为35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52.5MPa,冲击强度达52kJ/m2,洛氏硬度为90,维卡软化点温度为106℃;LGF在PE基体中呈现三维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和KH-550的加入改进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玻璃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武 黄苏萍 +1 位作者 周科朝 李志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9,79,共4页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制备和应用,指出了今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含量对植物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许民 陶红梅 +1 位作者 陈磊 刘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3-34,共2页
固定植物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比例为4∶6,在一定挤出工艺条件下,制备植物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偶联剂含量对稻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和玉米秸秆/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 固定植物纤维和高密度聚乙烯比例为4∶6,在一定挤出工艺条件下,制备植物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偶联剂含量对稻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和玉米秸秆/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较好,稻草/高密度聚乙烯的弯曲强度提高了50.92%,除去秸叶和秸穰的玉米秸秆/高密度聚乙烯的弯曲强度提高了66.69%;偶联剂质量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好,稻草/高密度聚乙烯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9.44%,除去秸叶和秸穰的玉米秸秆/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高密度聚乙烯 偶联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增强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立成 马亚明 +2 位作者 王俊勃 杨敏鸽 王亚亮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59,共4页
以苎麻原麻、纱线和麻布作增强体,与低密度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增强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苎麻原麻的增强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达到91.494 MPa;纱线次之,麻布增强效果最差;经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 以苎麻原麻、纱线和麻布作增强体,与低密度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增强体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苎麻原麻的增强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达到91.494 MPa;纱线次之,麻布增强效果最差;经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改善,纱线和麻布增强的复合材料强度、弹性模量明显提高,纤维热稳定性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纤维 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碱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填充聚甲醛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伟 向定汉 +1 位作者 李文娟 农海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剑麻纤维(SF)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同填充的聚甲醛复合材料,在HT-500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磨损机制。结... 通过双螺杆挤出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剑麻纤维(SF)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同填充的聚甲醛复合材料,在HT-500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LDPE能显著降低POM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当LDPE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下降21.7%,磨损率降低10%;随SF质量分数的增加,POM/5%LDPE/SF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当SF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优异,在转速为1 120 r/m in,恒定载荷为8 N的实验条件下,其稳定摩擦因数为0.16,磨损率为1.61×10-6mm3/(N.m)。纯POM磨损方式以黏着磨损为主,POM/5%LDPE/SF复合材料以疲劳磨损为主,伴随有转移膜的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甲醛 剑麻纤维 低密度聚乙烯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纤维增强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占英 刘素明 +2 位作者 赵雄燕 马劲松 赵宗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5,共4页
以芦苇纤维作增强剂,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芦苇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PE-LD-g-MAH)及硅灰石的含量对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入增容剂PE-LD-g-MAH时,随芦苇纤维含... 以芦苇纤维作增强剂,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芦苇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PE-LD-g-MAH)及硅灰石的含量对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入增容剂PE-LD-g-MAH时,随芦苇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略有增加而后降低,冲击强度则呈下降趋势;PE-LD-g-MAH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当PE-LD-g-MAH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硅灰石及芦苇纤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0%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纤维 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纤维-聚乙烯复合材料中聚乙烯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建军 郭文静 王正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研究采用马来酸酐(MA)对线型低密聚乙稀(LLDPE)作改性处理,并找出用于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的聚乙稀-马来醚酐共聚物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由基引发条件下,LLDPE-MA共聚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红... 本研究采用马来酸酐(MA)对线型低密聚乙稀(LLDPE)作改性处理,并找出用于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的聚乙稀-马来醚酐共聚物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由基引发条件下,LLDPE-MA共聚物的形成是可行的。红外光谱及接枝率测定显示了在非极性的LLDPE分子中极性基团的存在。通过改变工艺多数,MA对LLDPE的接枝率有较大提高。极性共聚物对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马来酸酐 复合材料 改性 纤维-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