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黏合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性能及其过滤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金鑫 周雨萱 +2 位作者 朱柏融 吴海波 张克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渗水性测定仪等对2种方法制备的纺黏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并对造成过滤性能不同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阐释纤维滤材的过滤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耐静水压逐渐增加,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平均孔径为25.74μm,耐静水压为3.14 kPa;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在低阻力、高容尘、品质因数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以质量中值直径为0.26μm的NaCl气溶胶为过滤媒介,在32 L/min的测试流量下,电晕驻极后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为76.62%,过滤阻力仅为15.85 Pa;纤维过滤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过滤阻力越小,容尘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双组分纤维 纺黏非织造材料 黏合 空气过滤材料 过滤机制 电晕驻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纤维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康学勤 孙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3,共2页
制备了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填充聚乙烯 (PE)复合材料和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填充聚丙烯 (PP)复合材料 ;用稳态法考察了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硅酸铝纤维和氧化铝纤维填充PP、PE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基本随纤维... 制备了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填充聚乙烯 (PE)复合材料和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填充聚丙烯 (PP)复合材料 ;用稳态法考察了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硅酸铝纤维和氧化铝纤维填充PP、PE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基本随纤维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某些用量时稍有波动 ,纤维质量分数为 3 5 %的试样导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纤维 聚烯烃 复合材料 性能 硅酸铝 氧化铝 聚乙烯 聚丙烯 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修饰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蕊 应迪 +4 位作者 陈冰冰 田欣 郑莹莹 王建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4,共9页
为改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使用时灵敏度低、耐久性差、柔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针刺-热加固技术制备的三维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与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高灵敏、较耐磨的压阻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显推拉... 为改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在使用时灵敏度低、耐久性差、柔韧舒适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针刺-热加固技术制备的三维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与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的高灵敏、较耐磨的压阻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显推拉力计和数字万用表等仪器表征了碳纳米管修饰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前后的微观形貌、力电学性能和传感性能。结果表明:柔性纺织传感器在低压力范围(0~0.17 kPa)内的灵敏度高达0.91 kPa^(-1);能在73 ms内实现对压力的快速响应;具有0~166 kPa较宽的感测范围,在超过2000次施压循环后仍然保持较稳定的相对电阻变化,表现出较优异的耐久性。此外,该传感器可应用于信息加密,监测人体微弱活动(眨眼、吞咽)和大形变运动(关节活动等)。在健康监测、人机交互、语音识别和手写字识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丙烯热熔纤维 三维纤维网非织造布 碳纳米管 压阻式传感器 传感性能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M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岑婷婷 高伦巴根 +2 位作者 余溪 项爱民 田华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采用黏合性聚烯烃AMDER与结晶改善型无规共聚聚丙烯(PP-RCT)熔融共混制备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增强PP-RCT与聚乙烯醇(PVA)的热熔黏合性。研究AMDER对PP-RCT的热性能、流动性、塑化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与聚乙烯醇热熔黏合性能的影... 采用黏合性聚烯烃AMDER与结晶改善型无规共聚聚丙烯(PP-RCT)熔融共混制备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增强PP-RCT与聚乙烯醇(PVA)的热熔黏合性。研究AMDER对PP-RCT的热性能、流动性、塑化性能、力学性能以及与聚乙烯醇热熔黏合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MDER的引入有效降低了PP-RCT的塑化时间和平衡扭矩,促使PP-RCT的流动性增加,同时结晶温度与结晶度基本不变。将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与甘油塑化PVA进行3层共挤,制备AMDER/PP-RCT与PVA的3层复合材料。通过剥离强度测试,在AMDER/PP-RCT增黏改性聚丙烯中AMDER质量分数增加至20%以及上时,AMDER/PP-RCT与PVA两相间的剥离强度显著增加,当AMDER质量分数量达到33%时,剥离强度达0.3 N/ (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共聚聚丙烯 聚乙烯 共混改性 黏合性 多层共挤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静电热熔胶的制备及其在覆膜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宗乾 王邓峰 +1 位作者 王明荣 沈皆亮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02,共7页
为提升聚乙烯/聚丙烯(PE/PP)覆膜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通过高分子抗静电剂与改性松香树脂热熔胶共混制备抗静电复配热熔胶,并将其用于PE/PP非织造布的喷胶覆膜加工。分析了复配热熔胶的热稳定性以及抗静电剂添加量对其熔融黏度的影响,... 为提升聚乙烯/聚丙烯(PE/PP)覆膜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通过高分子抗静电剂与改性松香树脂热熔胶共混制备抗静电复配热熔胶,并将其用于PE/PP非织造布的喷胶覆膜加工。分析了复配热熔胶的热稳定性以及抗静电剂添加量对其熔融黏度的影响,并对比测试了复配胶对PE/PP覆膜非织造布抗静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高分子抗静电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复配胶熔融黏度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复配胶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下降,但熔融状态下的热稳定性不受影响;复配胶可向PP非织造布、PE膜基体及其外表面渗透,构筑电荷转移与泄漏网络,从而提升覆膜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且抗静电性能的提升与复配胶中抗静电剂的质量分数成正相关;经5次水洗后,PE/PP覆膜非织造布仍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静电 聚乙烯 聚丙烯 覆膜非织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双组分纤维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6
作者 钱鑫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双组分纤维生产状况、发展趋势、加工应用以及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皮芯型纤维(ES纤维)所用的主要原料及原料来源。双组分纤维是差别化的纤维,可复合且不损坏纤维内两种聚合物的性能和功能,使复合材料能够表现出单一组分所不... 综述了国内外双组分纤维生产状况、发展趋势、加工应用以及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皮芯型纤维(ES纤维)所用的主要原料及原料来源。双组分纤维是差别化的纤维,可复合且不损坏纤维内两种聚合物的性能和功能,使复合材料能够表现出单一组分所不能得到的风格、功能和质感。其中,ES纤维是双组分纤维的重要品种,主要应用于卫生领域的热黏合非织造布,其产品具有良好的蓬松性、卷曲性及柔软性,其用量依托中国卫生用品的增长优势迅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纤维 聚乙烯 聚丙烯皮芯型纤维 黏合非织造布 原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铝塑PPR复合管通过检测
7
作者 存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高温铝塑PP-R复合管 共聚聚丙烯 PP-R 交联聚乙烯 同质连结 耐冲击性 密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