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酯纤维与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多孔吸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王容容 周洲 +3 位作者 冯祥 申莹 刘峰 邢剑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针对噪声污染问题,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和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ES)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结合热风黏合技术,制备PET/ES纤维多孔吸声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毛细流孔径分析仪、电子织物强力仪、噪声振动测试系... 针对噪声污染问题,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和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ES)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结合热风黏合技术,制备PET/ES纤维多孔吸声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毛细流孔径分析仪、电子织物强力仪、噪声振动测试系统对PET/ES纤维多孔吸声非织造材料结构形貌特征、孔径及其分布、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声材料孔隙率最高可达91.22%,且随着热风黏合温度和黏合时间的增加,吸声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相较于热加固前提升了2044%;此外,PET/ES纤维的配比和喂入量对材料的吸声系数有显著影响;ES纤维混入比例较低时材料对低频呈现较好的吸声系数,随着ES纤维含量增加可显著提升材料对高频段的吸声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 多孔结构 非织造材料 吸声性能 热风黏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拉伸与热定型对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金鑫 张海峰 +3 位作者 张星 黄晨 郑晓冰 靳向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研究聚乙烯/聚丙烯(PE/PP)双组分纤维在非织造熔融纺丝成网工艺中的尺寸及力学稳定性,在双组分纤维制备过程中关键工艺位置进行取样,借助X射线多晶衍射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BEION纤维细度测试系统等对纤维的结构和... 为研究聚乙烯/聚丙烯(PE/PP)双组分纤维在非织造熔融纺丝成网工艺中的尺寸及力学稳定性,在双组分纤维制备过程中关键工艺位置进行取样,借助X射线多晶衍射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BEION纤维细度测试系统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多级拉伸过程中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逐渐增加,其中二级拉伸对纤维体系的取向结晶起主要作用;纤维未经热定型时尺寸稳定性差,干热收缩率高;经多级拉伸和热定型后纤维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断裂强度最大可达3.38 cN/dtex;升高热定型温度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尺寸稳定性,制备过程中热定型温度不应低于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纺丝成网 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 多级拉伸 热定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黏合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性能及其过滤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金鑫 周雨萱 +2 位作者 朱柏融 吴海波 张克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 为研究热黏合加固技术对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聚乙烯(PE)为皮层组分、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采取热轧和热风2种热黏合方式制备了PE/PP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滤料测试仪、孔径测试仪、渗水性测定仪等对2种方法制备的纺黏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并对造成过滤性能不同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阐释纤维滤材的过滤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面密度的增加,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平均孔径逐渐减小,耐静水压逐渐增加,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平均孔径为25.74μm,耐静水压为3.14 kPa;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在低阻力、高容尘、品质因数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热轧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其中面密度为80 g/m^(2)时,以质量中值直径为0.26μm的NaCl气溶胶为过滤媒介,在32 L/min的测试流量下,电晕驻极后热风黏合纺黏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为76.62%,过滤阻力仅为15.85 Pa;纤维过滤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过滤阻力越小,容尘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双组分纤维 纺黏非织造材料 热黏合 空气过滤材料 过滤机制 电晕驻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然 于影 +4 位作者 左雨欣 顾志清 卢海龙 陈洪立 柯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2,共7页
针对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易腐蚀的问题,将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腈(PAN)共混,基于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EI/PAN复合纤维薄膜,抑制CO_(2)对空气阴极的侵蚀。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最佳成分配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针对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易腐蚀的问题,将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腈(PAN)共混,基于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EI/PAN复合纤维薄膜,抑制CO_(2)对空气阴极的侵蚀。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最佳成分配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物理特性、CO_(2)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以铝-空气电池为例,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分析了PEI/PAN复合纤维薄膜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将PEI嵌入PAN纤维中,所制备的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纤维直径均一且表面光滑;当PEI/PAN复合纤维薄膜中的PEI质量分数为50%时,在100 kPa条件下其CO_(2)吸附量可达1.86 mmol/g;在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添加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相较于传统铝-空气电池,其比容量提升19.5%,放电时间延长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薄膜 CO_(2)吸附 聚乙烯亚胺 聚丙烯 空气阴极腐蚀 金属-空气电池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与木纤维复合制板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姜晓冰 许民 王克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0,共2页
通过聚乙烯、聚丙烯分别与木纤维复合制板工艺的实验 ,探讨了加入助剂和改变聚乙烯、聚丙烯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塑料越细且含量为 30 %时复合材料力学性... 通过聚乙烯、聚丙烯分别与木纤维复合制板工艺的实验 ,探讨了加入助剂和改变聚乙烯、聚丙烯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塑料越细且含量为 30 %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基本达到中密度板材的力学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乙烯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丙烯混合纤维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永亮 赵亮 张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3,共4页
采用落锤试验仪对含有不同掺量和长度的聚乙烯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冲击试验,得到了不同配合比材料的位移-时间、拟合力-时间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聚乙烯醇、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研究了纤维... 采用落锤试验仪对含有不同掺量和长度的聚乙烯醇、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冲击试验,得到了不同配合比材料的位移-时间、拟合力-时间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聚乙烯醇、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研究了纤维的不同掺量、长度、种类以及相互作用效果对提高试块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纤维 聚丙烯纤维 抗冲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拉伸法制备亲水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大军 邵会菊 +4 位作者 靳进波 谢高艺 崔振宇 于杰 秦舒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8-1845,共8页
以聚丙烯(PP)为基材,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亲水改性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通过熔融-拉伸法(MS-S)制备亲水PP/PVB中空纤维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水接触角(WCA)测试考察了PVB添加量对PP/PVB共混物结晶行为及亲... 以聚丙烯(PP)为基材,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亲水改性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通过熔融-拉伸法(MS-S)制备亲水PP/PVB中空纤维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水接触角(WCA)测试考察了PVB添加量对PP/PVB共混物结晶行为及亲水性的影响;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研究了PP/PVB中空纤维热处理后片晶微观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PP/PVB中空纤维膜内表面孔结构的变化,测试了PP/PVB中空纤维膜的孔隙率及纯水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B含量的增加,PP/PVB共混物的WCA从103°降低到76°,表明PP/PVB共混物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PVB可以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但由于MAH与PVB发生键合作用,过量添加PVB会阻碍PP分子链段运动,导致晶体结构不完善,这与WAXD和SAXS分析结果相同.PP/PVB2.5(PVB质量分数为2.5%)中空纤维膜热处理后结晶度、片晶取向度、厚度及Shish-kebab结构完善度均高于纯PP样品.对应膜孔隙率为66%,纯水通量达到320 L/(m2·h),比纯PP膜提高了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 中空纤维 片晶 水通量 熔融-拉伸 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聚乙烯蜡对聚丙烯/剑麻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鲁晓君 周兴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32-35,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与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氧化聚乙烯蜡/剑麻纤维(PP/OPE/SF)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聚乙烯蜡(OPE)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E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适当添加量的OPE增强了PP/SF的界面键合,提高了... 采用熔融共混与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氧化聚乙烯蜡/剑麻纤维(PP/OPE/SF)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聚乙烯蜡(OPE)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E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适当添加量的OPE增强了PP/SF的界面键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聚丙烯 氧化聚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粘合涂层用水乳型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生华 王结良 +1 位作者 梁国正 何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1-464,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OP-10和正辛醇的复合物为乳化剂,当m(BA)∶m(MMA)∶m(AA)∶m(HEA)=50∶50∶3∶10、w(乳化剂)=13%、反应温度为80℃及反应时间为3h...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OP-10和正辛醇的复合物为乳化剂,当m(BA)∶m(MMA)∶m(AA)∶m(HEA)=50∶50∶3∶10、w(乳化剂)=13%、反应温度为80℃及反应时间为3h时,合成了可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粘合涂层的水乳型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单体转化率为99 8%,乳胶粒径为30nm,乳液膜的玻璃化温度为-28℃,应用工艺简单,涂层粘附性好、柔软、耐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纤维粘合涂层剂 聚丙烯酸酯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卫莉 李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5,68,共6页
针对聚丙烯(PP)纤维拉伸强度不够高和刚性差的缺点,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HD)及石墨烯通过熔融法制备PP/PE-HD/石墨烯纤维;通过偏光显微镜、拉伸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试研究了石墨烯加入对PP/PE-H... 针对聚丙烯(PP)纤维拉伸强度不够高和刚性差的缺点,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HD)及石墨烯通过熔融法制备PP/PE-HD/石墨烯纤维;通过偏光显微镜、拉伸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试研究了石墨烯加入对PP/PE-HD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25份(质量份数,下同)PE-HD,改性纤维的拉伸强度达2.46 GPa,与PP纤维的拉伸强度相比提升了8%;当继续加入0.3份石墨烯时,PP/PE-HD/石墨烯纤维的拉伸强度比PP/PE-HD纤维提高了1.6%;加入PE-HD和石墨烯改性后,PP纤维的热稳定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高密度聚乙烯 石墨烯 熔融纺丝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分析玻璃纤维/聚丙烯/聚乙烯复合界面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郦华兴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1-43,58,共4页
用DSC法研究了PP、PP/HDPE共混物和PP/HDPE/GF复合物在130~100℃的冷却结晶放热行为,实验发现共混物由两个重迭的峰组成,高温峰由PP引起,低温峰由HDPE引起;PP/GF只有一个峰,但向高温移动,PP/HDPE/GF有两个峰,PP峰移向高温,升高8~9℃,... 用DSC法研究了PP、PP/HDPE共混物和PP/HDPE/GF复合物在130~100℃的冷却结晶放热行为,实验发现共混物由两个重迭的峰组成,高温峰由PP引起,低温峰由HDPE引起;PP/GF只有一个峰,但向高温移动,PP/HDPE/GF有两个峰,PP峰移向高温,升高8~9℃,起始斜率变大,表明GF起到异相成核作用,改善了GF与PP两者的粘接,HDPE起增塑作用。复合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比PP提高84%和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增强塑料 聚丙烯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对亚麻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钱雪 王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3,共6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备了亚麻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含量对于复合材料性能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最大... 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备了亚麻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PE-HD)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含量对于复合材料性能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中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最大值分别为32.75、37.21、43kJ/m2;PP-g-MAH含量为5%或者10%时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力学性能;PP-g-MAH的加入能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降低复合材料力学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亚麻纤维 高密度聚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复合保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凌云 钱晓明 +1 位作者 邹驰 邹志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26,共5页
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保暖非织造材料,以聚酯-聚乙烯(PET-PE)双组分皮芯结构复合纤维为主体,通过热风工艺,采用自然沉降法使SiO2气凝胶粉末粘附于复合纤维表面,制得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纤维复合非织造材料。对复合非织造材料表面... 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保暖非织造材料,以聚酯-聚乙烯(PET-PE)双组分皮芯结构复合纤维为主体,通过热风工艺,采用自然沉降法使SiO2气凝胶粉末粘附于复合纤维表面,制得SiO2气凝胶/聚酯-聚乙烯纤维复合非织造材料。对复合非织造材料表面SiO2气凝胶粉末质量分数、微观结构、保暖性能、压缩回弹性能、拉伸性能、透气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粉末与聚酯-聚乙烯复合纤维可有效结合,SiO2气凝胶粉末的加入对纤维网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提升了复合非织造材料的压缩回弹性能、拉伸性能,同时因增加了纤维间静止空气的含量,使复合非织造材料的保暖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聚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 热风工艺 非织造材料 复合保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加入对制备聚丙烯腈原纤维的影响
14
作者 林辉敏 荣海琴 赵曙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的质量分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聚丙烯腈(PAN)的质量比对浆料的纺丝性能以及浆料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加入K30后的聚丙烯腈原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 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的质量分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聚丙烯腈(PAN)的质量比对浆料的纺丝性能以及浆料的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加入K30后的聚丙烯腈原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聚丙烯腈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K30的质量分数为5%和m(PAN)∶m(K30)=7∶3时最适合纺丝,且原纤维具有较好的形貌和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丙烯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林香 谭盐宾 +2 位作者 李康 杨鲁 杜香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为了推进玄武岩纤维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与不同种类有机纤维对比分析的试验研究方法,从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量下,3种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影响均不大;玄武... 为了推进玄武岩纤维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与不同种类有机纤维对比分析的试验研究方法,从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量下,3种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影响均不大;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影响不大,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混凝土28 d龄期的抗折强度;3种纤维均有效抑制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效果优于聚乙烯醇纤维;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电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略增大混凝土电通量。3种纤维均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效果优于聚乙烯醇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玄武岩纤维 聚丙烯纤维 聚乙烯纤维 力学性能 抗裂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邱桂学 吴人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短玻纤(SGF)对PP/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共混物进行增强,制得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分别对PP/mPE二元共混物和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弹性体用量、SGF的用量和表面处理对共混物和复合材料... 采用短玻纤(SGF)对PP/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共混物进行增强,制得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分别对PP/mPE二元共混物和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弹性体用量、SGF的用量和表面处理对共混物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低温冲击韧性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茂金属聚乙烯 共混物 复合材料 蠕变 玻璃纤维增强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原位聚合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铮铮 蒋学 +1 位作者 王鸿博 高卫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利用丙烯酸原位聚合和纤维素纳米晶体与聚乙烯醇复合制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纤维素纳米晶体(PVA-(PAACNC))复合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接触角测试、拉伸试验和透光率测试考察了CNC和PAA的共同添加对复合膜结... 利用丙烯酸原位聚合和纤维素纳米晶体与聚乙烯醇复合制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纤维素纳米晶体(PVA-(PAACNC))复合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接触角测试、拉伸试验和透光率测试考察了CNC和PAA的共同添加对复合膜结构形态、耐水性、力学性能和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VA膜相比,改性复合膜仍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在可见光低波段最低只降低5.6%;表面疏水性得到改善,接触角提高了40°以上;只用CNC改性时,所得的PVA-CNC复合膜中CNC的团聚现象比较严重,且力学性能对环境湿度非常敏感;同时用PAA和CNC改性时,所得复合膜中CNC的团聚现象得到明显抑制,在100RH%湿态环境下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且断裂伸长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改性 纳米纤维素晶体 聚丙烯 耐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与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敬媛 李又兵 +2 位作者 史文 潘燕 王恒兵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51,共5页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相容剂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聚乙烯蜡(GFRPP/PW)复合材料体系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PP-g-MAH可以改善"浮纤"现象,促进GFRPP/PW/PP-g-MAH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PP...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相容剂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聚乙烯蜡(GFRPP/PW)复合材料体系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PP-g-MAH可以改善"浮纤"现象,促进GFRPP/PW/PP-g-MAH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PP基体中γ晶的产生;与原体系相比,加入少量相容剂后冲击强度提高了37.9%,屈服强度提高了3.2%,热变形温度增加了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玻璃纤维 聚乙烯 熔融共混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TO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栋 林耀 +1 位作者 赵妍 顾利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采用高导电率的纳米粉体ATO(SnO2·Sb2O3)为抗静电剂,从6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中筛选出聚乙烯亚胺,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探索出最佳工艺组合,将纳米ATO稳定均匀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该悬浮液作为聚丙烯腈纤维纺丝过程的预热浴,来改善...  采用高导电率的纳米粉体ATO(SnO2·Sb2O3)为抗静电剂,从6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中筛选出聚乙烯亚胺,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探索出最佳工艺组合,将纳米ATO稳定均匀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该悬浮液作为聚丙烯腈纤维纺丝过程的预热浴,来改善聚丙烯腈纤维的抗静电性,研究了ATO用量、添加位置等对纤维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TO 聚丙烯纤维 抗静电性 力学性能 聚乙烯亚胺 纳米粉体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怀云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制备较理想的多孔中空结构纤维,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皮层纺丝液,先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进行同轴纺丝... 为制备较理想的多孔中空结构纤维,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皮层纺丝液,先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进行同轴纺丝制备复合纤维,然后分别在去离子水中经超声振荡析出水溶性高聚物,所得纤维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同轴纺丝并经过后处理得到的纤维孔和中空结构都比较少;而以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只能得到具有致密多孔结构的纤维;只有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可以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丙烯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氧化乙烯 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