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眼热”针刺治疗干眼症患者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蕊 李能 来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法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4月—2019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120眼)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60眼...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法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4月—2019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120眼)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60眼)。其中,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过眼热”针刺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泪液分泌情况、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干涩畏光、视物疲劳、白睛红赤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IT、OSDI、BUT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39/4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辅助“过眼热”针刺法治疗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阴两虚型 干眼症 针刺法 聚乙二醇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与视觉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邱煜焱 康刚劲 +4 位作者 徐曼华 王妍茜 李茂娇 陈映 刘长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术后是否使用人工泪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术后是否使用人工泪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7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术后常规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对照组(21例),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2组受试对象均于术前及术后7 d、30 d、90 d分别进行OSDI评分,运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并采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获取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基础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及总OSI,通过计算得出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TFOSI)。分析不同时间组间、组内各指标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SI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7 d OSI较术后30 d、90 d增加,术后30 d、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FOSI均较术前增大,治疗组术后7 d(1.35±0.71)大于术前(0.79±0.56),术后30 d(0.73±0.40)、90 d(0.70±0.4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30 d(1.33±0.81)较术后7 d(1.83±0.85)小,而较术前(0.62±0.46)值大,术后90 d(0.75±0.53)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MTF cutoff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7 d较术前大,较术后30 d、90 d小,而术后30 d和90 d无明显差异;两组TFOSI、OSI与MTF cutoff均存在负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与视觉质量具有相关性,泪膜稳定性的恢复有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泪膜 视觉质量 聚乙二醇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