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及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体外降解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建敏 邹全明 +1 位作者 王缚鲲 张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95-996,共2页
目的 研究聚乳酸与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采用奥氏粘度计或凝胶层析法 (GPC)测定分子量 ,并考察其重量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开始降解的时间早于聚乳酸 ,而在相同时间内 ,前者的重量和分子量下降... 目的 研究聚乳酸与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体外降解特性。方法 采用奥氏粘度计或凝胶层析法 (GPC)测定分子量 ,并考察其重量与形态的变化。结果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开始降解的时间早于聚乳酸 ,而在相同时间内 ,前者的重量和分子量下降也较后者明显。结论 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亲水性优于聚乳酸 ,是较理想的亲水性药物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聚乙二醇改性乳酸 体外降解 奥氏粘度计 凝胶层析法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聚乙二醇改性氧化钨薄膜结构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喜莲 方燕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80,190,共7页
为改善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钨粉过氧化路线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聚乙二醇改性氧化钨薄膜结构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 为改善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钨粉过氧化路线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的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聚乙二醇改性氧化钨薄膜结构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谱椭偏仪(S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光谱调制能力、着色效率、离子扩散能力、可逆性和响应时间及循环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温度的热处理可以得到一种多孔的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薄膜,从而更有利于离子在薄膜中的扩散与迁移;300℃热处理PEG改性WO3薄膜表现出较高的光学调制幅度、着色效率以及良好的循环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氧化钨薄膜 聚乙二醇改性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霍红光 方波 江体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交联法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PEG-CS)载体,并将其用于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研究了聚乙二醇浓度、交联剂戊二醛浓度、活化剂甲醛浓度、酶溶液浓度等因素对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PEG... 采用交联法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PEG-CS)载体,并将其用于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研究了聚乙二醇浓度、交联剂戊二醛浓度、活化剂甲醛浓度、酶溶液浓度等因素对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活力可达20~40U/g,并且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生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改性 L-天门冬酰胺酶 固定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反应性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霍红光 方波 江体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催化缓冲液中天冬酰胺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底物浓度、给酶量、温度、搅拌速率等条件对固定化酶在缓冲液中间歇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及底物浓度、流量、温度、床层高度等因素对固定... 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催化缓冲液中天冬酰胺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底物浓度、给酶量、温度、搅拌速率等条件对固定化酶在缓冲液中间歇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及底物浓度、流量、温度、床层高度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在缓冲液中连续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可以很好地水解缓冲液中的天冬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改性 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 酶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乙二醇修饰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网络结构的动态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立新 许家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8-951,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反应活性端基的改性聚乙二醇 ,并用其对 BMC(团状模塑料 )专用的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进行增韧 .结果表明 ,含有反应性马来酸酐端基的聚乙二醇参与了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 ,可在交联网络中构成不同长度的柔性链段 ,在显...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反应活性端基的改性聚乙二醇 ,并用其对 BMC(团状模塑料 )专用的高交联度不饱和聚酯进行增韧 .结果表明 ,含有反应性马来酸酐端基的聚乙二醇参与了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 ,可在交联网络中构成不同长度的柔性链段 ,在显著提高不饱和聚酯的韧性的同时 ,基本保持了材料的模量及其它力学性能 .用动态力学分析 ( D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乙二醇 不饱和 交联网络结构 动态力学分析 韧性 马来酸酐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改性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固相微萃取膜的研制及其用于多环芳烃的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申书昌 刘艳萍 任芳秀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制成了聚硅氧烷改性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固相微萃取膜,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结构及形貌。将固相微萃取膜与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了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萃取温度为35℃;(2)萃取时间为40min;(3)搅拌速率为... 制成了聚硅氧烷改性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固相微萃取膜,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结构及形貌。将固相微萃取膜与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了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萃取温度为35℃;(2)萃取时间为40min;(3)搅拌速率为400r·min^(-1);(4)10mL水样中氯化钠的加入量为1.5g。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均在0.05~5.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高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1.31~4.87ng·L^(-1),加标回收率为73.7%~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5.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改性乙二醇氨酯 固相微萃取膜 气相色谱法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O-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康承军 涂克华 +1 位作者 王利群 蒋宏亮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壳聚糖(CS)复合物(SCC)的位置选择性改性策略,合成了结构可控的壳聚糖-O-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CS-POEGMA)刷状衍生物。通过在SCC的羟基上引入溴代异丁酸后脱除SDS得到大分...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壳聚糖(CS)复合物(SCC)的位置选择性改性策略,合成了结构可控的壳聚糖-O-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CS-POEGMA)刷状衍生物。通过在SCC的羟基上引入溴代异丁酸后脱除SDS得到大分子引发剂O-溴化壳聚糖(CS-Br)。用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1H-NMR)表征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改变溴代度(DS)可调节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POEGMA)的接枝度,而改变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OEGMA)与CS-Br的投料比可调控POEGMA接枝链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聚乙二醇改性 刷状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改性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路淑娟 王唱 +3 位作者 赵博文 汪浩 刘晶冰 严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改善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的WO_3电致变色薄膜,并对其着色态与漂白态的光学特性以及循环伏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PEG改性的WO_3薄膜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循环5000次伏安曲线无明... 为改善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的WO_3电致变色薄膜,并对其着色态与漂白态的光学特性以及循环伏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PEG改性的WO_3薄膜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循环5000次伏安曲线无明显衰减,对可见光的最大透过率调制幅度可达71%。PEG的加入改变了WO_3薄膜的微结构,形成了平均直径为9 nm的介孔,提高了离子在其中的扩散速率,因此改善了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由于循环稳定性对于电致变色材料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因此这种低成本的湿化学法有望用于制备高性能的WO_3基电致变色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电致变色 溶胶–凝胶 聚乙二醇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TiO2-石墨烯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姚远 杨彩虹 +2 位作者 吴礼光 王挺 杜春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为了提升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抗污染性,首先通过共混法制备了掺杂二氧化钛-石墨烯(TiO2-GO)的PVDF杂化膜,并研究不同TiO2-GO的加入对杂化膜结构和性能影响。而后将聚乙二醇(PEG)接枝改性的TiO2-GO作为添加组分,掺杂共混制备改性TiO... 为了提升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抗污染性,首先通过共混法制备了掺杂二氧化钛-石墨烯(TiO2-GO)的PVDF杂化膜,并研究不同TiO2-GO的加入对杂化膜结构和性能影响。而后将聚乙二醇(PEG)接枝改性的TiO2-GO作为添加组分,掺杂共混制备改性TiO2-GO的PVDF杂化膜。结构表征和超滤实验结果表明,均匀分散于PVDF中的TiO2-GO可以提升膜的极性和孔隙率等结构,进而增强了掺杂后杂化膜的通量和抗污染性能。掺杂TiO2-GO的杂化膜最大水通量是纯PVDF膜的4倍以上。接枝于TiO2-GO材料中的PEG既能保持致孔剂的作用,又能进一步改善杂化膜结构。因此,掺杂了PEG改性TiO2-GO杂化膜的通量和抗污染性能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偏氯乙烯 超滤 乙二醇接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G共聚酯切片挤出板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颖 宋杰 +1 位作者 史君 宋桂霞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39,共4页
研究了PETG(二醇类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酯切片的干燥工艺条件和挤出板材工艺条件,探讨了PETG共聚酯切片挤出板材的后加工行为。结果表明,PETG共聚酯切片的干燥工艺可以选择2种方式:一种是电热鼓风干燥的,其干燥温度在70℃(玻... 研究了PETG(二醇类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酯切片的干燥工艺条件和挤出板材工艺条件,探讨了PETG共聚酯切片挤出板材的后加工行为。结果表明,PETG共聚酯切片的干燥工艺可以选择2种方式:一种是电热鼓风干燥的,其干燥温度在70℃(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一种是真空转鼓干燥方式,其干燥温度可提高至100℃,且真空转鼓干燥效果好于电热鼓风干燥。挤出板材加工中,控制螺杆前两区进料温度低于PETG共聚酯软化点30℃左右,则工艺控制稳定,板材成型良好,且辗光一辊温度在70℃(稍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挤出的板材不易粘辊,辗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醇类改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切片 干燥 板材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PET的极限PV值测试及摩擦学性能比较研究
11
作者 黎帅 龙春光 +1 位作者 闵建新 周卓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4,共8页
采用挤出造粒与注射成型法制备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耐磨复合材料圆环样品和圆盘样品,首先,在干摩擦条件下,分别采用MPV-3卧式磨损试验机和MWW-1A立式销-盘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其极限负荷,探讨了它们极限压力-速度(PV)值和摩擦... 采用挤出造粒与注射成型法制备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耐磨复合材料圆环样品和圆盘样品,首先,在干摩擦条件下,分别采用MPV-3卧式磨损试验机和MWW-1A立式销-盘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其极限负荷,探讨了它们极限压力-速度(PV)值和摩擦学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当两种样品达到极限负荷时,卧式试验法所测得的极限压强小于立式试验法的极限压强,它们的最小值分别为0.37 MPa和2.10 MPa;随着转速的增大,前者的极限压强下降的程度相对较大;前者的极限PV值小于后者的极限PV值,且前者的极限PV值的波动性相对较小;前者的磨损机理表现为黏着磨损,而后者表现为大量的磨屑向外溢出;前者的摩擦因数大于后者的摩擦因数,最大值分别为0.305和0.28;但是前者的磨损量相对后者较小,最小值分别为2 mg和3 mg。基于改性PET的MPV-3卧式磨损试验系统和MWW-1A立式磨损试验系统所测得的实验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是两者所检测到的摩擦因数趋势相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立式销盘试验可以代替卧式磨损试验而为简单迅捷地选择滑动轴承材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圆环样品 圆盘样品 极限压力-速度值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对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晨 王海彦 +2 位作者 施岩 贾未鸣 曾鹤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49,共5页
非负载型催化剂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石油馏分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热点,然而对其研究还远不够深入,金属分散性差、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助剂聚乙二醇(PEG),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NH_3-TPD和... 非负载型催化剂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石油馏分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热点,然而对其研究还远不够深入,金属分散性差、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助剂聚乙二醇(PEG),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NH_3-TPD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织构性质、酸性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PEG为助剂制备的催化剂金属分散性更好,孔隙结构发达,具有更大的酸量和良好的微观形貌,加氢脱硫(HDS)活性显著提升。PEG对催化剂HDS性能的改进程度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当PEG分子量为400时,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最佳的HDS性能,对FCC柴油的脱硫率可达99.8%,加氢柴油硫含量仅为11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W非负载型催化剂 聚乙二醇改性 加氢脱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蚀多孔铝模板制备TiO_2亲水薄膜材料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东银 鲁厚芳 +2 位作者 康超 闫康平 梁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1,44,共4页
利用浸蚀多孔铝模板,涂覆TiO2溶胶和纳米粉组成的料浆,制得TiO2亲水性阵列薄膜。通过对此薄膜SEM及表面接触角分析,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存放时间、SiO2的添加等对其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蚀多孔铝模板制备的TiO2薄膜无需紫外光激... 利用浸蚀多孔铝模板,涂覆TiO2溶胶和纳米粉组成的料浆,制得TiO2亲水性阵列薄膜。通过对此薄膜SEM及表面接触角分析,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存放时间、SiO2的添加等对其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蚀多孔铝模板制备的TiO2薄膜无需紫外光激发即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5s内可达到完全铺展;料浆中添加0.02~0.04g/mL聚乙二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薄膜材料亲水性并减缓其亲水性的降低;添加纳米SiO2制备的TiO2/SiO2复合薄膜亲水性优于纯TiO2薄膜,经聚乙二醇改性后为超亲水性,超亲水性能在黑暗中维持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蚀多孔铝模板 TiO2阵列 亲水性 聚乙二醇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