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罗冬梅 罗洁 +7 位作者 梁瀚尹 何哲柔 陈红 温紫玉 王蔷 周璇 刘晓力 许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ET及PV患者均获得较高的血液学缓解率(P<0.05),ET与PV治疗组间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 vs 0.78,P>0.05),脾脏长厚径(脾脏指数)下降13.5%(95%CI:8.5%~18.5%),获得血液学缓解的患者MPN10评分下降较为显著(P<0.01)。PV患者JAK2V617F等位基因突变负荷中位值由67.23%(49.6%~84.86%)下降至19.7%(0.57%~74.6%)(P<0.05);ET患者JAK2V617F突变定量阳由48.97%(0.45%~74.24%)下降至22.1%(0.33%~65.42%)(P<0.05)。ET和PV患者观察到轻微不良反应(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8%。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PV和ET获得较高的外周血细胞缓解率,具有缩脾疗效,并降低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作者 王凤梅 王钰 +3 位作者 唐海涛 贾文玲 梁春辉 张文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3-656,共4页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22例,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基础上给予PEG-IFNα-2b治疗12~48周,剂量为135或180μg/次,1次/周。结果显示,肝功能较好...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22例,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基础上给予PEG-IFNα-2b治疗12~48周,剂量为135或180μg/次,1次/周。结果显示,肝功能较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可尝试PEG-IFNα-2b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高敏乙型肝炎病毒DNA变化情况,特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 乙二醇干扰素Α-2B 肝功能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元元 朴荣利 +1 位作者 叶春艳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阐明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的可行性。方法: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阐明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的可行性。方法: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1000mg,每日1次口服,共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IFNα-1b50万U每日1次肌肉注射,联合利巴韦林1000mg,每日1次口服,共治疗24周。根据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值将患者分为ALT低水平组(大于正常值但小于等于3倍正常值上限)及ALT高水平组(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但小于等于10倍正常值上限),检测治疗前、用药12和24周及停药24周的病毒学、生化学、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治疗结果以及ALT、HCVRNA定量及病毒学应答。结果:病毒学及生化学完全应答结果表明:在用药后24周及停药后24周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T高水平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高于ALT低水平组(P<0.05);治疗组ALT水平对病毒学完全应答情况无显著性影响,HCVRNA定量的水平对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病毒学完全应答情况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基因分型对病毒学影响的研究表明:只有HCV-1a组与HCV-2a组在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V-2a组高于HCV-1a组(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无明显差别。结论:长效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较普通干扰素能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慢性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国顺 尚华 +3 位作者 马利转 张超 王玉兰 李玉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818-2820,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时的血清ALT、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HBsAg、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HBs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二醇干扰素Α-2A 胸腺肽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红梅 蒋孝华 +2 位作者 刘书香 邱红梅 邓绪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丙型 干扰素Α-2A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喻霞云 顾国浩 高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A量。结果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5例HCV-Ⅱ型患者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患者中,30例(81.6%)患者为完全应答,6例(15.8%)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C治疗,早期、及时地应用干扰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清除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宽 宁会彬 +2 位作者 靳慧鸣 彭真 尚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19-1824,共6页
目的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HBsAg水平、治疗后HBsAg水平,观察分析24、48及96周HBsAg清除率。在不同HBsAg基线水平(<500 IU/mL、500~1500 IU/mL、1501~5000 IU/mL)及不同既往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后应用PEG-IFNα-2b,比较各随访节点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完成24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9.9%(26/263)。完成48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19.7%(25/127)。完成96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41.7%(30/72)。不同基线HBsAg水平患者治疗24、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265、32.764、30.918,P值均<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HBsAg清除率逐渐升高,并且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44.517、29.147、22.260,P值均<0.01)。随访24、48及96周时,HBsAg 500~1500 IU/mL组和1501~5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较HBsAg<500 IU/mL组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在治疗24、48及96周时,治疗情况(初治或经治)及治疗方案(单用或联合)患者相比较,仅初治与经治组在男女比例上存在差异(χ^(2)=5.029,P=0.025);初治或经治组间、单用或联合治疗组间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EG-IFNα-2b在治疗CHB中对清除HBsAg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基线HBsAg水平越低,HBsAg清除率越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清除率呈上升趋势。基线HBsAg 500 IU/mL可作为优势人群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文莉 陈小苹 +2 位作者 陈学福 黄晶 陈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72-3775,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组16例和...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组16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17例,分别接受48周的治疗。治疗24周、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是68.8%和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DNA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下降(2.71±1.43)lgcopies/mL和(2.88±1.03)lg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例HBsAg阴转,恩替卡韦组没有1例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成对活检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肝组织学改善分别是37.5%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治疗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检查≥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ɑ-2a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成人HBeAg阳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娟 高润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0-430,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12月报道】题: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成人HBeAg阳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作者Feld JJ等)使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单药治疗在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阶段通常不被推荐。对高水平HBV DNA与肝... 【据《Hepatology》2018年12月报道】题: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成人HBeAg阳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作者Feld JJ等)使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单药治疗在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阶段通常不被推荐。对高水平HBV DNA与肝细胞癌相关的认识增加了人们对免疫耐受阶段HBV治疗的兴趣。小型儿童研究证实了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旨在评估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成人免疫耐受阶段慢性HBV感染者中联合使用的安全性及疗效。HBV DNA载量 >10^7 IU/ml和ALT≤1.5倍正常值上限(ULN)(男性≤45 U/L,女性≤30 U/L)的HBeAg阳性成人接受恩替卡韦0.5 mg/d,治疗8周,随后联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治疗40周。主要终点是48周治疗结束后HBeAg阴转,HBV DNA≤100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HBV感染者 HBEAG阳性 免疫耐受 恩替卡韦 成人 Hepatology HBeAg阴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甲状腺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华 李素清 +1 位作者 刘宝芹 刘金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4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3组,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中青年组。对不同性别和...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4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3组,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中青年组。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后利用Zung抑郁症自测量表(ZDS)和Zung焦虑症自测量表(ZAS)进行心理测评,对出现抑郁症的患者(21/54)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口服,(12.5~25)μg/d,并继续应用干扰素治疗,测试4周后ZDS、ZAS积分,对左甲状腺激素治疗前后的ZDS、ZAS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G-IFN-α2a治疗后,老年女性组更容易发生抑郁和焦虑,对已发生抑郁的患者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口服后ZDS和ZA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PEG-IFN-α2a所致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达到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甲状腺素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早卓 周俭 樊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临床应用 蛋白质特性 治疗疗效 免疫原性 皮下注射 血浆治疗 血药浓度 药物浓度 不良反应 半衰期 峰浓度 注射后 稳定性 24h 发生率 肌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远勤 刘全艳 +1 位作者 于毅 赵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 目的分析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12、24、48周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与HCV R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随访至48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有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降低患者HCV-RNA水平,安全性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丙型肝炎 HCV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小军 李展润 +3 位作者 李德明 范韫明 廖桂贤 李太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sCvirus-1型感染者治疗48周,非HCV-1型感染者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2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HCVRNA水平。结果HCV-1型感染者24例(60.0%),非HCV-1型感染者16例(40.0%);HCV-1型和非HCV-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5.0%(18/24例)和87.5%(14/16例),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分别为80.0%(16/20例)和85.7%(12/14例),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56.2%(9/16例)和78.5%(11/14例)。结论基于患者体重的剂量个体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致低钾血症1例
14
作者 魏亚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7-1017,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体检发现抗-HCV(+),来我院就诊,化验丙肝病毒-RNA定量(HCV-RNA):1.33×10~5U·mL^-1,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2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0 U·L^-1;血钾4.2 mmol&#...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体检发现抗-HCV(+),来我院就诊,化验丙肝病毒-RNA定量(HCV-RNA):1.33×10~5U·mL^-1,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2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0 U·L^-1;血钾4.2 mmol·L^-1。既往有输血史,无其他疾病史。诊断: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低钾血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系统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郑洲松 黄宇琨 +3 位作者 杨小丽 黄燕 陈君 黄泽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0-111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 目的系统评价与分析恩替卡韦(ETV)序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与单用ETV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TV及ETV序贯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Stata 16.0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50例患者,其中553例患者采用ETV序贯Peg-IFN-α治疗,697例患者单用ETV治疗,两组患者组间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TV序贯Peg-IFN-α试验组的HBsAg转换率、HBsAg清除率、HBeAg转换率、HBeAg清除率均高于ETV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总体上ETV序贯Peg-IFN-α治疗疗效优于单用E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乙二醇干扰素 序贯治疗 系统评价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多种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龙 杨阳 +1 位作者 陈志勇 蒋雪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04,共2页
自拉米夫定上市以来,病毒基因变异导致的耐药问题成为阻碍患者长期治疗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已有4种核苷(酸)类药物上市,但其作用位点及机制相似,因此一种核苷(酸)类药物出现耐药后加用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往往会出现对多种核苷(... 自拉米夫定上市以来,病毒基因变异导致的耐药问题成为阻碍患者长期治疗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已有4种核苷(酸)类药物上市,但其作用位点及机制相似,因此一种核苷(酸)类药物出现耐药后加用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往往会出现对多种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变异株,针对核苷(酸)类药物耐药尤其是对多种核苷(酸)类药物耐药问题亟待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我国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耐药 长期治疗 核苷 疗效 药物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联合使用达托霉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导致横纹肌溶解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苗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8-318,共1页
横纹肌溶解是达托霉素罕见的不良反应。本文报道首例因联合使用达托霉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引起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横纹肌溶解。该患者基础情况差,但体格检查除右臀部脓/lOePb无异常。已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横纹肌溶解是达托霉素罕见的不良反应。本文报道首例因联合使用达托霉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引起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横纹肌溶解。该患者基础情况差,但体格检查除右臀部脓/lOePb无异常。已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和利巴韦林5个月,无不良反应。人院时,肝功能正常,血清CPK轻度升高(518u/L),乳酸脱氢酶轻度升高(580u/L),血肌酐1.6mg/dL,肌酐清除率(CLCR)124.8mL/min。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降低,其他所有的实验室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丙型肝炎RNA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B 丙型肝炎患者 横纹肌溶解 达托霉素 利巴韦林 联合使用 丙型肝炎RNA 肌酸磷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佟文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干扰素Α-2B治疗 疗效对比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 干扰素Α2B I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杜玉秀 李允亮 杨文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配到PEG-IFNα-2a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显...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配到PEG-IFNα-2a治疗组和普通干扰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48周时,治疗组ALT阳性及HBV DNA阳性复发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临床观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48例进行分组研究.Ⅰ组以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治疗,Ⅱ组以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阿德...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48例进行分组研究.Ⅰ组以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治疗,Ⅱ组以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年时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治疗1年时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差异经x2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一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确切,可促进HBeAg、HBV-DNA转阴和提高血清学转换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阿德福韦酯 HBEAG阳性慢性乙肝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