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秦蕾 李广鹏 +4 位作者 申培君 张兰芳 杨晓飞 彭梅娟 张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6,共9页
目的观察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53... 目的观察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53例,予以PEG-IFN-α-2b(180μg/周,皮下注射)抗病毒治疗,研究终点为HBsAg阴转(疗程<48周)或48周(疗程≥48周),分别选取基线和研究终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频数。选择HLA-A^(*)02限制性患者17例,纯化CD8^(+)T淋巴细胞,建立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与Hep G2.2.15细胞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通过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Hep G2.2.15细胞死亡率,检测上清中HBV DNA水平、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配体表达,评估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终点时,HBsAg阴转率为30.19%(16/53)。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T淋巴细胞)在基线和研究终点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终点时,患者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频数较基线显著升高(U=177.50,t=11.90,U=186.50,P值均<0.001),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频数亦显著高于未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U=120.50,t=2.73,U=121.50,P值均<0.01)。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研究终点时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均可诱导Hep G2.2.15细胞上清中HBV DNA显著下降(P值均<0.001),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仅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 G2.2.15细胞死亡比例升高(13.62%±3.27%vs 11.39%±2.40%,t=2.27,P=0.030),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水平亦升高(t=72.50,U=52.50,P值均<0.05)。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较未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诱导HBV DNA下降水平均更显著(P值均<0.05),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结论PEG-IFN-α-2b治疗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可获得较高的HBsAg阴转率,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增强,且与HBsAg阴转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作者 王凤梅 王钰 +3 位作者 唐海涛 贾文玲 梁春辉 张文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3-656,共4页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22例,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基础上给予PEG-IFNα-2b治疗12~48周,剂量为135或180μg/次,1次/周。结果显示,肝功能较好...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22例,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基础上给予PEG-IFNα-2b治疗12~48周,剂量为135或180μg/次,1次/周。结果显示,肝功能较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可尝试PEG-IFNα-2b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高敏乙型肝炎病毒DNA变化情况,特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 乙二醇干扰素Α-2B 肝功能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瑶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在我国尽管乙型肝炎疫苗早已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大大降低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生率,但抗病毒治疗仍是目前唯一减缓或预防疾病进展的方法,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来阻断HBV复制,在... 在我国尽管乙型肝炎疫苗早已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大大降低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生率,但抗病毒治疗仍是目前唯一减缓或预防疾病进展的方法,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来阻断HBV复制,在有限的疗程中实现更高的HBeAg阴转率、HBsAg清除率以及持续的治疗后效应。但因其价格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多,且仅在三分之一患者中起效而使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 疗效 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结构域蛋白29(TRIM29)与HBV复制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抗病毒作用的关联性分析
4
作者 廖心 张宝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1-2200,共10页
目的三结构域蛋白29(TRIM29)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部分DNA和RNA病毒复制密切相关,本研究对TRIM29与HBV复制及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抗病毒作用之间的关系展开初步讨论。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三结构域蛋白29(TRIM29)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部分DNA和RNA病毒复制密切相关,本研究对TRIM29与HBV复制及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抗病毒作用之间的关系展开初步讨论。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内科门诊就诊的CHB患者64例,其中未治疗患者34例(CHB组),经PEG-IFN-α-2b治疗患者30例,体检中心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收集志愿者年龄、性别、ALT、AST、TBil、DBil、HBV DNA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Hep G2和Hep G2.2.15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将TRIM29特异性过表达质粒或si RNA和对照转染至细胞;PEG-IFN-α-2b(0、10、100、1000和10000 U/mL)处理Hep G2细胞和Huh7细胞;TRIM29特异性si-RNA或阴性对照联合PEG-IFN-α-2b处理Hep G2.2.15细胞。ELISA检测HBs Ag和HBe Ag的浓度,q RT-PCR检测TRIM29和HBV 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ING、p-TBK1、TBK1、p IRF3、IRF3、MX1和IFIT1蛋白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TRIM29与STING蛋白相互作用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CHB组患者外周血TRIM29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在细胞实验中,HBs Ag、HBe Ag和HBV RNA的表达均随TRIM29表达上调而升高,随TRIM29表达下调而降低(P值均<0.05)。TRIM29与STING互相结合,并通过蛋白酶降解STING,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RIM29对TBK1和IRF3总蛋白无明显变化,STING、p-TBK1和p-IRF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处理Hep G2细胞和Huh7细胞的PEG-IFN-α-2b浓度越高,TRIM29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越低(P值均<0.01)。CHB患者在PEG-IFN-α-2b治疗期间,TRIM29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且早期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等量PEG-IFN-α-2b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敲低TRIM29后Hep G2.2.15细胞的MX1和IFI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值均<0.05)。在PEG-IFN-α-2b治疗早期,CHB患者PBMC中TRIM29表达逐渐降低。结论TRIM29靶向并降解STING,通过抑制STING-TBK1-IRF3信号通路促进HBV复制。TRIM29干扰PEG-IFN-α-2b的抗病毒作用,CHB患者PBMC中TRIM29的表达水平可能作为预测患者对PEG-IFN-α-2b治疗应答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三结构域蛋白29 乙二醇干扰素Α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文兵 林碧蓉 +1 位作者 沈子龙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 -1 2 5I标记和 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 1 ,3,5μg/ 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 ,颈动脉采血。利用 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 目的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 -1 2 5I标记和 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 1 ,3,5μg/ 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 ,颈动脉采血。利用 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分比 ,以校正全血血药浓度。用小鼠测定1 2 5I-干扰素 α2 b和 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的组织分布和尿粪排泄 ,用大鼠测定其胆汁排泄。结果 :1 2 5I-干扰 α2 b和 1 2 5I-单修饰干扰素 α2 b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室模型。按低 ,中 ,高三个剂量组 ,1 2 5I-干扰素α2 b的消除半衰期 ( t1 / 2 β)分别为 1 .0 2 0 ,0 .91 4 ,0 .6 6 5 h,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的消除半衰期 ( t1 / 2 β)分别为 2 .72 ,3.1 7,2 .6 9h,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在肾中的分布明显减少 ,在肝中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能够显著延长干扰素 α2 b的体内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分离纯化和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碧蓉 姚文兵 +1 位作者 沈子龙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运用 Superdex75 Highload制备型凝胶色谱柱 ,以含 0 .1 5 mol/L Na Cl的 0 .0 1 mol/L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脱 ,流速为 1 .5 ml/min,检测波长为 2 1 5nm。结果 各洗脱组分经 S...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运用 Superdex75 Highload制备型凝胶色谱柱 ,以含 0 .1 5 mol/L Na Cl的 0 .0 1 mol/L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脱 ,流速为 1 .5 ml/min,检测波长为 2 1 5nm。结果 各洗脱组分经 SDS-PAGE检测呈单一条带。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蛋白回收率为 3 6.5 % ,抗病毒活性回收率为 4 .3 % ,比活度为 4 .74× 1 0 7IU/mg,是原形干扰素 α2 b的 1 0 .4 %。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 分离 纯化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干扰素α-2b的初步化学修饰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浤 姚文兵 +1 位作者 吴梧桐 沈子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几种不同方法活化的聚乙二醇 5 0 0 0对干扰素进行化学修饰 ,并对修饰条件、修饰后干扰素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相同反应条件下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甲酸琥珀酰亚胺酯 (SC mPEG)的选择性较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酸琥珀酰亚胺酯 (SS mP... 以几种不同方法活化的聚乙二醇 5 0 0 0对干扰素进行化学修饰 ,并对修饰条件、修饰后干扰素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比较。相同反应条件下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甲酸琥珀酰亚胺酯 (SC mPEG)的选择性较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酸琥珀酰亚胺酯 (SS mPEG)高 ,聚乙二醇甲酸琥珀酰亚胺酯 (BSC PEG)由于有两个活性基团 ,选择性与SS mPEG相近。以聚乙二醇活化的修饰剂会使干扰素分子见形成交联 ,修饰后生物活性损失较大 ,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活化的修饰剂修饰干扰素 ,修饰率保持在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干扰素 rhuIFN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元元 朴荣利 +1 位作者 叶春艳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阐明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的可行性。方法: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阐明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的可行性。方法: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1000mg,每日1次口服,共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IFNα-1b50万U每日1次肌肉注射,联合利巴韦林1000mg,每日1次口服,共治疗24周。根据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值将患者分为ALT低水平组(大于正常值但小于等于3倍正常值上限)及ALT高水平组(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但小于等于10倍正常值上限),检测治疗前、用药12和24周及停药24周的病毒学、生化学、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治疗结果以及ALT、HCVRNA定量及病毒学应答。结果:病毒学及生化学完全应答结果表明:在用药后24周及停药后24周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T高水平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高于ALT低水平组(P<0.05);治疗组ALT水平对病毒学完全应答情况无显著性影响,HCVRNA定量的水平对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病毒学完全应答情况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基因分型对病毒学影响的研究表明:只有HCV-1a组与HCV-2a组在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V-2a组高于HCV-1a组(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无明显差别。结论:长效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较普通干扰素能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慢性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国顺 尚华 +3 位作者 马利转 张超 王玉兰 李玉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818-2820,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时的血清ALT、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HBsAg、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HBs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二醇干扰素Α-2a 胸腺肽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红梅 蒋孝华 +2 位作者 刘书香 邱红梅 邓绪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丙型 干扰素Α-2a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洁真 池晓玲 +4 位作者 吴树铎 田广俊 蒋俊民 谢玉宝 蔡高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65-196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使用柴胡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分别注射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随机分组后,观察穴位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使用柴胡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分别注射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随机分组后,观察穴位组与对照组两组的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复常率以及Zung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24周、48周的穴位组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在治疗的第1周两组评分分别是(44.1±6.9)和(63.6±3.9),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穴位组的肝功复常率及DNA阴转率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减少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注射 乙二醇干扰素A-2a 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邬婧 戎隆富 +2 位作者 程婷 许培 宋礼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考察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PEG-IFN和IFN每隔一日反复作用细胞,连续8d,采用...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考察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PEG-IFN和IFN每隔一日反复作用细胞,连续8d,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来考察两种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将相同剂量的PEG-IFN和IFN模拟临床给药频率作用细胞一周,即PEG-IFN给药1次,IFN给药3次,观察细胞HBsAg的分泌情况,评价药效。PEG-IFN和IFN的TC50均>20000IU/mL,IC50分别为559.88、478.71IU/mL;反复给药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PEG-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略低于同剂量的IFN;模拟临床给药一周后发现,PEG-IFN与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EG-IFN和IFN在体外均可抑制HepG2.2.15细胞乙肝病毒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人干扰素Α-2B HEPG2.2.15细胞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清除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宽 宁会彬 +2 位作者 靳慧鸣 彭真 尚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19-1824,共6页
目的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 目的真实世界中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清除HBsA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411例CHB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PEG-IFNα-2b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HBsAg水平、治疗后HBsAg水平,观察分析24、48及96周HBsAg清除率。在不同HBsAg基线水平(<500 IU/mL、500~1500 IU/mL、1501~5000 IU/mL)及不同既往治疗情况和治疗方案后应用PEG-IFNα-2b,比较各随访节点的HBsAg清除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完成24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9.9%(26/263)。完成48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19.7%(25/127)。完成96周治疗患者HBsAg清除率41.7%(30/72)。不同基线HBsAg水平患者治疗24、48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265、32.764、30.918,P值均<0.01),随着治疗时间延长,HBsAg清除率逐渐升高,并且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44.517、29.147、22.260,P值均<0.01)。随访24、48及96周时,HBsAg 500~1500 IU/mL组和1501~5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较HBsAg<500 IU/mL组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在治疗24、48及96周时,治疗情况(初治或经治)及治疗方案(单用或联合)患者相比较,仅初治与经治组在男女比例上存在差异(χ^(2)=5.029,P=0.025);初治或经治组间、单用或联合治疗组间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EG-IFNα-2b在治疗CHB中对清除HBsAg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基线HBsAg水平越低,HBsAg清除率越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清除率呈上升趋势。基线HBsAg 500 IU/mL可作为优势人群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喻霞云 顾国浩 高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A量。结果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5例HCV-Ⅱ型患者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患者中,30例(81.6%)患者为完全应答,6例(15.8%)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C治疗,早期、及时地应用干扰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文莉 陈小苹 +2 位作者 陈学福 黄晶 陈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72-3775,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组16例和...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组16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17例,分别接受48周的治疗。治疗24周、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是68.8%和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DNA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下降(2.71±1.43)lgcopies/mL和(2.88±1.03)lg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例HBsAg阴转,恩替卡韦组没有1例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成对活检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肝组织学改善分别是37.5%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治疗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且肝组织学检查≥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ɑ-2a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访72周结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玉岭 赵伟 +8 位作者 沈玲 刘伟 殷卫卫 常家宝 王雷 方之勋 孙溪宾 杨毅军 王爱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7-289,共3页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72例CHB患者按1∶1.4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a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万单位,皮...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远期疗效。72例CHB患者按1∶1.4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a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万单位,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72周。结果在随访72周时,治疗组的HBeAg定量、HBeAg的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定量的对数值、HBVDNA转阴率、ALT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保持持久的应答效果。治疗组有3例HBsAg转阴,并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72周,对照组无1例转阴。研究提示Pega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保持持久性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二醇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荣芳 王长连 +1 位作者 黄品芳 林丽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至少48周的HBeAg(+)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按治疗48周时发生血清学应答与否分成A组与B组,比较...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至少48周的HBeAg(+)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按治疗48周时发生血清学应答与否分成A组与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基线)和治疗4,12,2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V-DNA载量及下降幅度、HBeAg定量及下降幅度。结果 A组基线A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而治疗4,12,24周两组ALT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两组的HBV-DNA载量对数值及降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24周的HBeAg定量及降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降≥2log10者48周血清学应答率较高。结论 HBeAg(+)CHB患者基线ALT水平、治疗过程HBV-DNA载量及降幅和治疗12,24周的HBeAg定量及降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的血清学应答具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 HBEAG阳性 肝炎 乙型 慢性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安富荣 崔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二醇 干扰素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汤桂芳 龚星光 陈瑞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38-2539,共2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180μ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肌注α-2b干扰素6MIU,每周3次,两组均按体...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180μ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肌注α-2b干扰素6MIU,每周3次,两组均按体重同时口服利巴韦林900~1200mg,每天1次,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早期应答率为76.0%,持续应答率为68.0%,均高于对照组的48.0%和40.0%(均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失眠、骨髓抑制等,观察组失眠发生率60.0%,较对照组高(P<0.05),消化道症状发生率44.0%,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优于普通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乙二醇 干扰素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甲状腺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振华 李素清 +1 位作者 刘宝芹 刘金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4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3组,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中青年组。对不同性别和...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对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4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3组,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中青年组。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后利用Zung抑郁症自测量表(ZDS)和Zung焦虑症自测量表(ZAS)进行心理测评,对出现抑郁症的患者(21/54)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口服,(12.5~25)μg/d,并继续应用干扰素治疗,测试4周后ZDS、ZAS积分,对左甲状腺激素治疗前后的ZDS、ZAS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G-IFN-α2a治疗后,老年女性组更容易发生抑郁和焦虑,对已发生抑郁的患者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口服后ZDS和ZA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左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PEG-IFN-α2a所致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达到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甲状腺素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