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键合多西紫杉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韶晖 徐效义 +3 位作者 田玉新 王瑞 刘铜军 景遐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C-3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周期变化,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PLA-PEG/TSD和TSD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P>0.05),并且两组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高。PLA-PEG和对照组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一致。结论 PLA-PEG/TSD与TSD相比较,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特点和机制相似,PLA-PEG/TSD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前列腺肿瘤 PC-3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伟 蒋晓菡 俞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6-392,402,共8页
采用双端羧基聚丙烯(PP)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EG-b-PP-b-PEG,并将其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PP共混制得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征... 采用双端羧基聚丙烯(PP)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EG-b-PP-b-PEG,并将其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PP共混制得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征了薄膜的表面组成与性能。研究表明,PEG-b-PP-b-PEG可以改善PP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极性,使表面自由能增大;薄膜表面性能的改善程度取决于薄膜中PEG链段的质量分数以及嵌段共聚物的嵌段分子量;随着共混薄膜中PEG链段质量含量增加,薄膜的水接触角迅速下降,表面自由能增大;随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分子量以及PEG嵌段分子量的下降,薄膜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自由能增大;当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和PEG链段分子量均为1 000左右时,对PP薄膜表面亲水性的改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薄膜 丙烯与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室温固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向尧 雷永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95-1701,共7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BF3·Et2O)络合物为催化剂,缩水甘油醚(GA)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为共聚单体,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烯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粘合剂(PEG-PGA-PAGE)。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 以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BF3·Et2O)络合物为催化剂,缩水甘油醚(GA)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为共聚单体,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烯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粘合剂(PEG-PGA-PAGE)。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对苯二腈氧化物为固化剂固化合成的粘合剂制备出弹性体。考察了GA、AGE分时间段加和同时加两种不同加料顺序下合成的粘合剂(PEG-PGA-PAGE-1和PEG-PGA-PAGE-2)制备弹性体的力学和热性能。结果表明:粘合剂可实现室温固化,GA、AGE分段加制备的PEG-PGA-PAGE-1固化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更强,其拉伸强度可达0.948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89.32%,邵氏硬度可达23.8 Ha,储能模量可达361.05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1.85℃,接触角为74°。室温固化提高了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有望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室温固化 粘合剂 弹性体 对苯二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安强 林雅铃 +1 位作者 魏芬芬 王炼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结果表明,sPEG-b-PLLA为结晶性聚合物,且表现出与PLLA相似的晶型,随着PLLA链段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也呈增大的趋势;与PLLA相比,sPEG-b-PLLA的接触角随着PEG链段的增多而增大,表明其亲水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乙二醇-乳酸共聚物 星型乙二醇 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型聚L-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国林 马建标 王亦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8-342,共5页
利用L-亮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亮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中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新型两亲性聚L... 利用L-亮氨酸和三聚光气反应制备了N-羧基-L-亮氨酸-环内酸酐(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中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新型两亲性聚L-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两嵌段共聚物(PLM)。利用IR、^1H NMR、DSC、GPC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NH2引发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 NMR谱计算得到了共聚物PLM-1、PLM-2和PLM-3中PL链段的摩尔分数分别为7.9%、14.6%和29.8%,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6 100、7 190和10 420。吸水实验表明,亲水MPEG链段的引入改善了PL的亲水性能,吸水率由7%(PL)提高到24%(PL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亮氨酸-乙二醇单甲醚共聚物 开环 共聚物 两亲性共聚物 生物降解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的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焦真 王星 陈志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2期23-25,29,共4页
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为引发剂,聚合N-羧基-丙氨酸-环内酸酐(NCA)得到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PLAM),并接枝叶酸,制得叶酸偶联的叶酸-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FOL-PLAM)。利用FT-IR1、HNMR等分... 以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为引发剂,聚合N-羧基-丙氨酸-环内酸酐(NCA)得到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PLAM),并接枝叶酸,制得叶酸偶联的叶酸-聚L-丙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FOL-PLAM)。利用FT-IR1、HNMR等分析方法确认了聚合物PLAM和FOL-PLAM的结构及分子量。FOL-PLAM有望成为一种抗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的新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L-丙氨酸-乙二醇单甲醚两亲共聚物 偶联 靶向输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海梅 潘仕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9,共7页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Lys-(Z)-NCA]。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制备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合成不同组成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嵌段共聚物。用IR1、H-NMR、GPC、DSC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NH2引发Lys-(Z)-NCA开环聚合得到的是嵌段共聚物,通过1H-NMR谱计算得到了共聚物MPEG-PLL-1、MPEG-PLL-2、MPEG-PLL-3、MPEG-PLL-4中PLL链段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53、0.795、0.848、0.861,共聚物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2.3×104、6.1×104、8.6×104、9.5×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N'-苄氧羰基-L-赖氨酸 乙二醇单甲醚-L-赖氨酸共聚物 开环 生物降 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雅铃 吴敏儿 +1 位作者 邱艳舞 张安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70,75,共5页
采用直接法合成了线型和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L-乳酸嵌段共聚物((PLLA-b-PEG-b-PLLA和sPEG-b-PLLA)。研究了3种嵌段共聚物在37℃、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共聚物降解后失重明显,亲水性降低;降解一定时间后共聚物的... 采用直接法合成了线型和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L-乳酸嵌段共聚物((PLLA-b-PEG-b-PLLA和sPEG-b-PLLA)。研究了3种嵌段共聚物在37℃、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共聚物降解后失重明显,亲水性降低;降解一定时间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双峰分布,随着降解的进行,较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XRD数据表明,降解前后的主要组成为结晶PLLA嵌段;1H-NMR分析证实,共聚物的降解过程中PEG嵌段和PLLA嵌段内部的降解程度很小。说明sPEG-b-PLLA在中性水性体系中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连接PLLA和PEG的酯键上,而PLLA嵌段则由于处于结晶态,降解程度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乙二醇-L-乳酸共聚物 降解机理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含量对PA6/PEG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思 李艳玲 +1 位作者 李忠银 尹翠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8,107,共5页
利用常规的己内酰胺常压水解开环聚合法,通过聚合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PEG)1000制得了PA6/PEG嵌段共聚物,研究了PEG的不同含量对PA6/PEG嵌段共聚物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 利用常规的己内酰胺常压水解开环聚合法,通过聚合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PEG)1000制得了PA6/PEG嵌段共聚物,研究了PEG的不同含量对PA6/PEG嵌段共聚物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等测试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6与PEG1000发生了嵌段共聚反应,两者之间以酯键相连并交替排列;PEG1000的加入破坏了PA6的分子结构,改变了晶型;随着PEG含量的增加,PA6晶粒尺寸越不均匀,PA6/PEG共聚物的韧性增大,弹性增加,熔点和结晶温度降低,相应的熔融和结晶的温度范围变宽,同时分解温度降低,但其加工的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酰胺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分子结构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聚酰胺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毅琨 邱志成 +2 位作者 金剑 甘丽华 叶晋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温度升高,PET-PA/PA6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减小,因此升高温度能改善共混物熔体的流动性能。随PET-PA中PA共聚比例的增加,PET-PA/PA6共混物的黏度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这为开发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酰胺共聚物 酰胺6 共混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两亲嵌段共聚物聚集行为
11
作者 鲁成飞 郭圣荣 +1 位作者 张亚琼 姚炎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水合直径小于50 nm。高浓度共聚物在水性介质中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在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以下,共聚物形成凝胶网状结构。共聚物中PEG组分的结晶性、在水相中生成的聚集体的水合直径以及凝胶-溶胶转变行为均与聚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形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转变 结晶性 乙二醇-己酸内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PEG-PAn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会茹 官建国 +1 位作者 卢国军 袁润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7-631,共5页
在合成α,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的基础上,用化学氧化共聚法制备了PAn-PEG-PAn三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共聚时苯胺(An)与BAPPEG摩尔比(r)对共聚物的化学组成、UV-Vis谱图、热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在合成α,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的基础上,用化学氧化共聚法制备了PAn-PEG-PAn三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共聚时苯胺(An)与BAPPEG摩尔比(r)对共聚物的化学组成、UV-Vis谱图、热稳定性和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的增加,共聚物中PAn链段的含量增大;其UV-Vis谱图中对应PAn链段的吸收峰出现红移,且红移的程度增加;热稳定性提高.三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表现出自组装特性:随着r的增加,先形成粒径约为90nm的PAn链段/PEG链段球型核壳胶束,然后形成长为400~800nm,直径约为30nm的棒状结构,和棒状结构聚集形成的网状结构,最后又变成球型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乙二醇 共聚物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的PLA中空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鹏 张玉坤 +2 位作者 许嘉瑛 陈顺权 杜如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7,39,共5页
合成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用NMR和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LA-PEG-PL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用于中空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PLA-PEG-PLA的加入对中空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LA-PEG-PLA和PL... 合成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并用NMR和GPC对其进行了表征。将PLA-PEG-PLA作为亲水性添加剂用于中空纤维的制备,并研究了PLA-PEG-PLA的加入对中空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LA-PEG-PLA和PLA有很好的相容性,而且PLA中空纤维的抗污性能明显得到改善。随着PLA-PEG-PLA用量的增加,中空纤维的透水量逐渐下降,牛血清白蛋白(BSA)阻止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乙二醇-乳酸三共聚物 中空纤维 透水量 抗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端剂对PA6/PEG嵌段共聚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艳丽 郭子民 +2 位作者 刘思 张宇峰 尹翠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时分别采用己二酸(HDA)、癸二酸(DDA)、对苯二甲酸(TPA)和间苯二甲酸(IPA)作为封端剂来合成软段含量为10%的尼龙6(PA6)/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PEEAs10树脂);研究了不同二元羧酸封端剂对PA6/PEG嵌段共聚合的影... 在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时分别采用己二酸(HDA)、癸二酸(DDA)、对苯二甲酸(TPA)和间苯二甲酸(IPA)作为封端剂来合成软段含量为10%的尼龙6(PA6)/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PEEAs10树脂);研究了不同二元羧酸封端剂对PA6/PEG嵌段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为TPA时,原料转化率最高,产物相对黏度最高;不同封端型PEEAs10的相容性均较好,均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IPA型PEEAs10的摩尔质量分布最窄,最均匀,HDA型PEEAs10的摩尔质量分布较宽且不均匀;TPA型PEEAs10只有α晶型,而HDA、DDA和IPA型PEEAs10均既出现α晶型又出现γ晶型。HDA、DDA、TPA和IPA型PEEAs10的结晶度分别为26.52%、24.82%、31.87%、2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酰胺 尼龙6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共聚 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嵌段聚乙二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影飞 姜琳 +1 位作者 张瑶瑶 牛青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70,共10页
采用低温缩聚-化学亚胺化法合成了聚酰亚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I-b-PEG),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具有高耐热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的PI-b-PEG锂电池隔膜.将其性能与PI隔膜和商业Celgard 2325 PP膜进行了对比考察.结果表明,PI和PI-b-PEG隔膜... 采用低温缩聚-化学亚胺化法合成了聚酰亚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I-b-PEG),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具有高耐热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的PI-b-PEG锂电池隔膜.将其性能与PI隔膜和商业Celgard 2325 PP膜进行了对比考察.结果表明,PI和PI-b-PEG隔膜在200℃可以保持尺寸稳定,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与商业PP膜相比,PI和PI-b-PEG隔膜表现出更高的孔隙率、吸液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离子电导率.PI-b-PEG隔膜离子电导率相对PI提升显著,常温下达到1.912 2 mS/cm.PI-b-PEG隔膜所组装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以1 C的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10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可以保持在137.6 mA·h/g.同时,PI-b-PEG隔膜电池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酰亚胺-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电池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缓释微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浮 廖晓明 +1 位作者 尹光福 顾建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29,55,共4页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性能来表征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通过溶血实验来评价复合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形貌,平均粒径在1.99~6.20μm之间,载药量达到17.92%,包封率最高可至69.57%,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呈先突释后缓释的释药模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分别为0.0076%和0.0016%;微球溶血率<1%,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技术 吗啡 L-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硫键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超声响应行为
17
作者 李永文 佟锐 +2 位作者 宣隽 张洪吉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含有中心硫醚键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S-PLA)。动态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此嵌段共聚物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球形胶束,并且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刺激下导致自组... 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含有中心硫醚键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G-S-PLA)。动态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此嵌段共聚物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球形胶束,并且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刺激下导致自组装结构破坏,通过粒径和形貌变化证实了结构的破坏。进一步用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此新型刺激响应胶束体系对疏水药物的控制释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 硫醚键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高强度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PLA-PEG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任杰 宋金星 洪海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首先利用开环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聚乳酸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然后以此为基材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 ,制备了聚乳酸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微球 ,分别研究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等对共聚物的特性粘数 [η]的影响以及稳... 首先利用开环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聚乳酸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然后以此为基材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 ,制备了聚乳酸 -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微球 ,分别研究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等对共聚物的特性粘数 [η]的影响以及稳定剂、乳化剂、共聚物 [η]、搅拌速度及油 /水比对共聚物微球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共聚物 可生物降解 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微球 乳化溶剂蒸发法 药物载体 制备方法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及PCL-PEG-PCL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海东 官元 +1 位作者 辛贺 程凤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以辛酸亚锡[Sn(Oct)2]作为引发剂,采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PCL),考察了n(ε-CL)/n[Sn(Oct)2]、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以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合成了不同相对... 以辛酸亚锡[Sn(Oct)2]作为引发剂,采用ε-己内酯(ε-CL)开环均聚合制备聚ε-己内酯(PCL),考察了n(ε-CL)/n[Sn(Oct)2]、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以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研究了ε-CL均聚物及共聚物的结构、热性能和结晶形态。PCL最佳合成工艺为:n(ε-CL)/n[Sn(Oct)2]为400,温度130℃,反应时间4 h。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从2×103增加到8×103,三嵌段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熔融焓和结晶温度逐渐升高;结晶温度及PEG相对分子质量对PCL-PEG-PCL三嵌段共聚物球晶的形态和尺寸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辛酸亚锡 ε-己内酯-乙二醇-ε-己内酯三共聚物 等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复合骨形成蛋白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金涛 孙宏晨 +2 位作者 梁奇志 陈学思 车延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多孔复合材料,测定其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人为制造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该材料(实验组)和不含骨形成蛋白的...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多孔复合材料,测定其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人为制造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该材料(实验组)和不含骨形成蛋白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多孔材料(对照组),于2、4、8、16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光密度分析来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效果以及制备方法是否合理。结果: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为(30.05±3.12)MPa,压缩模量为(371.67±12.37)MPa;实验组在各个时期均可见到新生骨形成,且新生骨逐渐向材料内部生长,对照组仅在初期有少量新生骨出现;实验组各个时段的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6周时实验组缺损区同周围骨组织密度近似(P>0.5)。结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未破坏骨形成蛋白活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可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下颌骨缺损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