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郭睿 赵艳艳 +2 位作者 来肖 韦鹏 孙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4,共4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和丙烯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并通过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经正交试验得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比为2.5,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用量为...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和丙烯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并通过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经正交试验得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比为2.5,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阻聚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酯化率可达8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 酯化 合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代丙烯酸酯的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
2
作者 罗子淇 陈江 +3 位作者 杨小波 宋金星 王小君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结晶、表面氟元素富集和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以C8氟代烷基为主的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均具有结晶和表面氟元素富集特性,并在表面形成“峰谷状”粗糙结构。随着共聚物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氟元素表面富集程度增大。非氟代链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同时强化微相分离,因此,合成嵌段比适中的嵌段共聚物能够获得比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更优的综合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 嵌段共 微相分离 结晶 疏水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对水性上光油流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蔡训儒 吕红香 +2 位作者 徐卫兵 周正发 任凤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作为缔合型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制备水性上光油。研究了MPEGMA相对分子质量与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粒径、黏度、流平和涂...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作为缔合型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制备水性上光油。研究了MPEGMA相对分子质量与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粒径、黏度、流平和涂层光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PEGMA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水性上光油的转化率、黏度、涂层光泽逐渐变大,凝胶率、粒径逐渐变小,流平性能提高。当MPEGMA的含量为2%左右时,所得水性上光油凝胶率、粒径较小,转化率、光泽较高,黏度适中,流平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缔合型乳化剂 水性上光油 流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水性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卢艺伟 杜鹃 罗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2,共7页
为克服水性环氧丙烯酸酯脆性高的缺点,首先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对环氧树脂E51进行柔韧性改性,生成低黏度环氧树脂,将其与丙烯酸反应,得到低黏度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引入丁二酸酐基团,然后用三乙胺中和成盐,加水乳化,合... 为克服水性环氧丙烯酸酯脆性高的缺点,首先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对环氧树脂E51进行柔韧性改性,生成低黏度环氧树脂,将其与丙烯酸反应,得到低黏度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再引入丁二酸酐基团,然后用三乙胺中和成盐,加水乳化,合成了PEG改性水性环氧丙烯酸酯(PEG-WEA)乳液;将PEG-WEA乳液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表征PEG改性环氧树脂,探究PEG相对分子质量对PEG-WEA乳液粒径、光固化动力学行为、光固化膜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以及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00时,制得的PEG-WEA乳液粒径最小(77.96 nm),双键转化率得到提升,光固化膜热稳定性良好且呈现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断裂伸长率提高7.54%,同时固化后涂层硬度达3H,柔韧性1 mm,附着力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乙二醇 环氧丙烯酸酯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带水法合成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1200)酯的研究
5
作者 曾小君 陈剑威 +1 位作者 路中培 夏方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8,共3页
采用惰性气体带水法,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以甲基丙烯酸(MA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A)。考察了单体摩尔比、阻聚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 采用惰性气体带水法,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以甲基丙烯酸(MAA)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MPEGMAA)。考察了单体摩尔比、阻聚剂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酯化产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n(MAA)∶n(MPEG)=2∶1,催化剂用量为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基丙烯酸总质量的3%,阻聚剂用量为甲基丙烯酸质量的4%,控制反应温度在120℃,反应时间为8h时酯化率可达到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甲醚 惰性气体带水法 酯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温敏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战大川 杨忠莹 +1 位作者 李光华 冯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155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对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单体聚合的控制效果及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以PEGMEMA为单体,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 为进一步研究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对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单体聚合的控制效果及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以PEGMEMA为单体,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PEGMEMA),考察了聚合时间、引发剂及链转移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测定了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约为1.24,分布较窄;随着[CD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窄;聚合物溶液的LCST约为64.5oC,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RAFT 动力学 低临界溶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氧化石墨烯/聚丙烯相变材料
7
作者 赵唯栋 谢明 +3 位作者 包建坤 姚锋华 陈龙 孙俊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1,共9页
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中引入具有三嗪环结构的2-氨基-4,6-二氯-1,3,5-三嗪(ADCT),将MPEG的-OH接枝在ADCT的三嗪环4、6位制备具有三嗪环结构的MPEG(ADMT),然后负载于载体材料氧化石墨烯(GO)得到定形相变材料(FSPCM),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 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中引入具有三嗪环结构的2-氨基-4,6-二氯-1,3,5-三嗪(ADCT),将MPEG的-OH接枝在ADCT的三嗪环4、6位制备具有三嗪环结构的MPEG(ADMT),然后负载于载体材料氧化石墨烯(GO)得到定形相变材料(FSPCM),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FSPCM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FSPCM质量比为5%、10%、15%的PP/FSPCM共混材料,并采用^(1)HNMR、FT-IR、DSC、热台测试等试验手段对ADMT、FSPCM、PP/FSPCM共混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SPCM结晶焓值为96.1J·g^(-1),在250℃下仍保留较好的定形效果。10%质量比的PP/FSPCM相变焓值为9.10J·g^(-1),焓值效率为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定形相变材料 化学接枝 乙二醇单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其红外激光固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斌 张世海 +2 位作者 陈勇 唐黎明 周其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2-164,共3页
使用 3种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PEGDA)齐聚物 ,包括 :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酸反应、聚乙二醇与丙烯酰氯反应、聚乙二醇钠与丙烯酰氯反应 ,并在此基础上对 3种合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 使用 3种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PEGDA)齐聚物 ,包括 :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酸反应、聚乙二醇与丙烯酰氯反应、聚乙二醇钠与丙烯酰氯反应 ,并在此基础上对 3种合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物的红外激光固化反应 ,利用红外分析测定双键转化率 ,发现随着齐聚物分子量增大 ,激光固化后的双键转化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丙烯酸酯 红外激光固化 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夏艳平 郑康 +3 位作者 纪波印 马文中 陈慧蓉 陶国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55,共7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两亲性接枝共聚物(C-MMA/MA-MPEG),并用两亲性共聚物C-MMA/MA-MPEG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亲水性改性制备微孔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接... 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两亲性接枝共聚物(C-MMA/MA-MPEG),并用两亲性共聚物C-MMA/MA-MPEG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亲水性改性制备微孔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与分析,当MA-MPEG的摩尔含量为10%时,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提高到8.9%,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相同,稳定在2.0左右;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VDF膜的热性能进行测试,PVDF微孔膜的熔融温度变化不明显,当C-MMA/MA-MPEG-4的添加量为20%时,结晶温度下降了8℃;用扫描电镜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对PP膜表面形貌结构与亲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多,亲水性得到提高,微孔膜的孔隙率也得到增大,当改性剂添加量为20%时,接触角降低到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二醇单甲醚 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交联共聚型酸液稠化剂的合成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际江 张贵才 孙铭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主要单体,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扩链剂,研制了一种注酸时稠化能力强、返排时黏度低的新型酸液稠化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AM-AMPS二元共聚物的最优条件:AM/AMPS的摩...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主要单体,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扩链剂,研制了一种注酸时稠化能力强、返排时黏度低的新型酸液稠化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AM-AMPS二元共聚物的最优条件:AM/AMPS的摩尔比7/3,单体的质量分数20%,引发剂的加入量125 mg/l,引发温度15℃。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占AM和AMPS单体质量分数7.5×10-6的PEGDA,增黏能力可提高近1倍。酸化过程中,由于PEGDA中的酯基断裂,稠化酸的黏度降低,有利于残酸返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稠化酸 稠化剂 乙二醇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水凝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帼馨 王迎军 +1 位作者 关燕霞 张姝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0,44,共4页
以过二硫酸胺(APS)/四甲基乙二胺(TMEDA)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体系,通过活性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交联网状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共聚物水凝胶支架,探讨了APS/TMEDA的引发聚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体分子量越大,凝胶化时间越短,... 以过二硫酸胺(APS)/四甲基乙二胺(TMEDA)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体系,通过活性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交联网状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共聚物水凝胶支架,探讨了APS/TMEDA的引发聚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体分子量越大,凝胶化时间越短,凝胶化时间随着PEGDA单体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和加速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对水凝胶溶胀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溶液浓度越大,水凝胶的平衡溶胀率越小、压缩模量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活性自由基 乙二醇丙烯酸酯 平衡溶胀率 压缩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敏 孟庆辉 王炎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600、6000、20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单体合成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得产物经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交联后得到具有溶胀性的固体材料,将材料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用于漆酶的固定化。研究了载体制备条件对固定化漆... 采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600、6000、20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单体合成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得产物经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交联后得到具有溶胀性的固体材料,将材料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用于漆酶的固定化。研究了载体制备条件对固定化漆酶酶活的影响,发现交联的聚乙二醇(PEG20000)二丙烯酸酯对漆酶的固定化效果最好,适宜的交联反应条件为:交联剂质量分数0.5%,175℃反应30 min;以聚乙二醇(PEG20000)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了漆酶的固定化条件;2,4-二氯酚的降解实验表明,固定化漆酶中单位质量酶的降解能力要远远高于游离漆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漆酶 交联乙二醇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搅拌棒吸附萃取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牛奶中的磺胺类药物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乔 余琼卫 +1 位作者 罗彦波 冯钰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4-630,共7页
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MA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上,得到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将其作为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介质,考察了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性能;最后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MA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上,得到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将其作为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介质,考察了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性能;最后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建立了一种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11~0.52μg/L和0.35~1.72μg/L。在1~500μg/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11.3%。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且成本低,适合于牛奶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合物 磺胺类药物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色度聚乙二醇(200)双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曦 赵常礼 +1 位作者 方嫃嫃 王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86,共4页
以聚乙二醇(PEG-20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聚乙二醇(200)双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功能单体。考察了溶剂、催化剂、阻聚剂和脱色剂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酯交换反应中,溶剂环己烷能够降低反应温度,且易... 以聚乙二醇(PEG-20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聚乙二醇(200)双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功能单体。考察了溶剂、催化剂、阻聚剂和脱色剂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酯交换反应中,溶剂环己烷能够降低反应温度,且易于脱出副产物甲醇。当m(环己烷)∶m(总反应液)=2∶5,m(碳酸钾)∶m(醇酯总质量)=8.5∶100,m(氢醌单甲醚)∶m(醇酯总质量)=1.1∶100和m(脱色剂A)∶m(醇酯总质量)=2.1∶100时,产率可达到80.2%,色度为50 AP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 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低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丙烯酸酯的改性及其紫外光固化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丽 刘俊龙 +1 位作者 孙祥山 王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采用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然后用丙烯酸酯化,制得光固化涂料用一系列低黏度、柔韧性好的环氧丙烯酸酯。并对所合成树脂的黏度、柔韧性、耐冲击强度、附着力、硬度、光泽度以及耐化学品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然后用丙烯酸酯化,制得光固化涂料用一系列低黏度、柔韧性好的环氧丙烯酸酯。并对所合成树脂的黏度、柔韧性、耐冲击强度、附着力、硬度、光泽度以及耐化学品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聚乙二醇400单酯改善体系黏度的效果最好且与环氧树脂的当量比为0.1∶1时最佳;和未改性树脂相比,涂膜的柔韧性显著提高,光泽度增加,附着力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马来酸乙二醇单酯 黏度 柔韧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减水剂用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化大单体的提纯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家珩 鲁茜 +1 位作者 杜小弟 张安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以乙酸乙酯-饱和NaCl水溶液为萃取体系,从一系列不同酯化率的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化产物中除去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分离出纯净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结果表明,体系在15℃经3次萃取后,99%以上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可被除去。保留在水层中... 以乙酸乙酯-饱和NaCl水溶液为萃取体系,从一系列不同酯化率的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化产物中除去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分离出纯净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结果表明,体系在15℃经3次萃取后,99%以上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可被除去。保留在水层中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在50℃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后的回收率可达71%~74%。单酯和双酯萃取液分别于15℃和50℃下用饱和NaCl与饱和Na2CO3混合溶液(体积比3∶1)洗涤后,色谱纯度分别达99.0%和98.1%以上。提纯后的单酯作为大单体使用可显著提高减水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减水剂 乙二醇丙烯酸酯 大单体 萃取分离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兰 张世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3-1947,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倒相法制备了共聚物微孔膜,使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倒相法制备了共聚物微孔膜,使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改善了膜的收缩性.采用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凝胶电解质膜在室温下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该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能满足现有锂离子电池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 丙烯酸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微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雌激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花 金少格 +1 位作者 王秋英 陆光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有机聚合材料用于微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建立了膜保护微固相萃取快速测定水体中E1、E2、E3、EE2和BPA 5种典型雌激素的方法。详细研究了萃取条件和解析条件...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有机聚合材料用于微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建立了膜保护微固相萃取快速测定水体中E1、E2、E3、EE2和BPA 5种典型雌激素的方法。详细研究了萃取条件和解析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3的检出限为0.2μg/L,线性范围为1~500μg/L,其余4种目标物检出限为0.02μg/L,线性范围为0.1~500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4%。方法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水中痕量雌激素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大于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雌激素 微固相萃取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度光敏预聚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的合成
19
作者 黄笔武 黄树槐 莫健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3-746,共4页
以N ,N -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 ,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PEGDE)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黏度光敏预聚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催化剂用量这些因素对其反... 以N ,N -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 ,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PEGDE)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黏度光敏预聚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催化剂用量这些因素对其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反应条件是温度 90~ 10 5℃、m(催化剂 )∶m(PEGDE) =(0 0 0 7~ 0 0 0 9)∶1、m(阻聚剂 )∶m(PEGDE) =(0 0 0 2~ 0 0 0 4 )∶1。同时 ,把产物作为光敏预聚物配成光固化涂料对其光固化膜进行了性能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丙烯酸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表面改性聚醚砜酮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
20
作者 朱利平 朱宝库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69-1472,共4页
为了提高聚醚砜酮(PPESK)微孔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性,采用紫外(UV)辐照引发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在膜上发生接枝和交联,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亲水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固定PEGA后PPESK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表面改性后PPESK膜的... 为了提高聚醚砜酮(PPESK)微孔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性,采用紫外(UV)辐照引发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在膜上发生接枝和交联,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亲水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固定PEGA后PPESK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表面改性后PPESK膜的水接触角的降低表明PEGA的固定有利于提高其亲水性,蛋白质静态吸附实验显示膜的抗蛋白质污染能力增强,渗透实验表明膜表面较低数量的PEGA亲水链有利于提高PPESK微孔膜的水通量,膜的溶质截留率增大,截留分子量(MWCO)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砜酮 微孔膜 乙二醇丙烯酸酯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