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其红外激光固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斌 张世海 +2 位作者 陈勇 唐黎明 周其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2-164,共3页
使用 3种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PEGDA)齐聚物 ,包括 :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酸反应、聚乙二醇与丙烯酰氯反应、聚乙二醇钠与丙烯酰氯反应 ,并在此基础上对 3种合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 使用 3种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PEGDA)齐聚物 ,包括 :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酸反应、聚乙二醇与丙烯酰氯反应、聚乙二醇钠与丙烯酰氯反应 ,并在此基础上对 3种合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物的红外激光固化反应 ,利用红外分析测定双键转化率 ,发现随着齐聚物分子量增大 ,激光固化后的双键转化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红外激光固化 性能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交联共聚型酸液稠化剂的合成 被引量:5
2
作者 葛际江 张贵才 孙铭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主要单体,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扩链剂,研制了一种注酸时稠化能力强、返排时黏度低的新型酸液稠化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AM-AMPS二元共聚物的最优条件:AM/AMPS的摩...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主要单体,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扩链剂,研制了一种注酸时稠化能力强、返排时黏度低的新型酸液稠化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合成AM-AMPS二元共聚物的最优条件:AM/AMPS的摩尔比7/3,单体的质量分数20%,引发剂的加入量125 mg/l,引发温度15℃。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占AM和AMPS单体质量分数7.5×10-6的PEGDA,增黏能力可提高近1倍。酸化过程中,由于PEGDA中的酯基断裂,稠化酸的黏度降低,有利于残酸返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稠化酸 稠化剂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敏 孟庆辉 王炎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共6页
采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600、6000、20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单体合成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得产物经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交联后得到具有溶胀性的固体材料,将材料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用于漆酶的固定化。研究了载体制备条件对固定化漆... 采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600、6000、20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单体合成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所得产物经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交联后得到具有溶胀性的固体材料,将材料作为载体通过物理吸附用于漆酶的固定化。研究了载体制备条件对固定化漆酶酶活的影响,发现交联的聚乙二醇(PEG20000)二丙烯酸酯对漆酶的固定化效果最好,适宜的交联反应条件为:交联剂质量分数0.5%,175℃反应30 min;以聚乙二醇(PEG20000)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了漆酶的固定化条件;2,4-二氯酚的降解实验表明,固定化漆酶中单位质量酶的降解能力要远远高于游离漆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漆酶 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固定化漆酶的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明慧 孟庆辉 +1 位作者 赵敏 王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探究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载体的固定化漆酶的优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与底物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 为探究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载体的固定化漆酶的优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与底物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亲和力下降,但稳定性明显提高,最适p H值也发生了变化。固定化漆酶的最适温度为60℃,比游离漆酶升高了5℃;固定化操作p H为3.5时,固定化漆酶的酶活力最高。固定化漆酶对2,4-二氯苯酚降解时间为24 h时,降解率达到了85%,酶活力保持80%以上,漆酶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漆酶 固定化漆酶 游离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诱导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水凝胶的聚合交联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宇浩 孙广东 +2 位作者 吕玲玲 陈恩宇 黄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4,共8页
为探明蓝光诱导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聚合交联的动力学,系统地研究了光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水凝胶聚合前驱液的蓝光聚合性能和凝胶化行为的影响。以樟脑醌(CQ)/N,N-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B)/二苯基碘金... 为探明蓝光诱导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聚合交联的动力学,系统地研究了光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水凝胶聚合前驱液的蓝光聚合性能和凝胶化行为的影响。以樟脑醌(CQ)/N,N-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B)/二苯基碘金翁六氟磷酸盐(DPI)为三组分光引发剂,配制了PEGDA光聚合前驱液。以400~500 nm蓝光为辐照光源,采用光差示扫描量热法(Photo-DSC)和光流变系统(Photo-rheology)对PEGDA光聚合前驱液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凝胶聚合前驱液的聚合速率(Rp)与CQ/EDB,DPI的用量和光照强度(I)的平方根,及PEGDA用量均呈线性增长关系。过高的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光强均会影响这种线性关系。光流变行为表明,PEGDA水凝胶的凝胶转变反映了其黏弹性变化趋势,凝胶转变时间(tgel)与光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光照强度均呈现指数降低关系。PEGDA水凝胶弹性模量与光照时间呈指数增长关系。不同条件下PEGDA水凝胶的理论终点弹性模量(G′∞)较为稳定,均位于1.1×10^(5)~1.5×10^(5) Pa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水凝胶 合交联 合动力学 光流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壁材的防晒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6
作者 刘天群 赵迪 +3 位作者 李雪婷 康园园 鲁希华 邱高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采用自由基界面聚合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 200)为壁材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胡莫柳酯(HMS)为芯材,制备具有防晒功能的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别对微胶囊的形貌、粒... 采用自由基界面聚合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 200)为壁材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胡莫柳酯(HMS)为芯材,制备具有防晒功能的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别对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为光滑的球形,包覆率达96.8%,平均粒径11.7μm。通过UV-2000S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测试其SPF值,证明微胶囊化的胡莫柳酯的防晒效果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防晒微胶囊 胡莫柳酯 S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搅拌棒吸附萃取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牛奶中的磺胺类药物 被引量:5
7
作者 马乔 余琼卫 +1 位作者 罗彦波 冯钰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4-630,共7页
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MA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上,得到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将其作为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介质,考察了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性能;最后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MA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上,得到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将其作为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介质,考察了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性能;最后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建立了一种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11~0.52μg/L和0.35~1.72μg/L。在1~500μg/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11.3%。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且成本低,适合于牛奶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合物 磺胺类药物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度光敏预聚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的合成
8
作者 黄笔武 黄树槐 莫健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43-746,共4页
以N ,N -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 ,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PEGDE)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黏度光敏预聚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催化剂用量这些因素对其反... 以N ,N -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 ,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PEGDE)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黏度光敏预聚物———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催化剂用量这些因素对其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反应条件是温度 90~ 10 5℃、m(催化剂 )∶m(PEGDE) =(0 0 0 7~ 0 0 0 9)∶1、m(阻聚剂 )∶m(PEGDE) =(0 0 0 2~ 0 0 0 4 )∶1。同时 ,把产物作为光敏预聚物配成光固化涂料对其光固化膜进行了性能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缩水甘油醚 丙烯酸 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型超支化聚酯胺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翔 罗静 +4 位作者 钱佳怡 梁雪 张一帆 李小杰 陈明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以Mn=250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A2单体(含有两个A基因的单体,其余类推),N-乙基乙二胺为B’B2单体,利用丙烯酸酯基和胺基的迈克尔加成聚合反应,一锅法合成了表面含丙烯酸酯键、骨架含聚乙二醇(PEG)、内部含叔胺的具有三维椭球状结构的... 以Mn=250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A2单体(含有两个A基因的单体,其余类推),N-乙基乙二胺为B’B2单体,利用丙烯酸酯基和胺基的迈克尔加成聚合反应,一锅法合成了表面含丙烯酸酯键、骨架含聚乙二醇(PEG)、内部含叔胺的具有三维椭球状结构的超支化聚酯胺,并研究了其聚合动力学。利用咪唑对超支化聚酯胺进行改性,并初步研究了咪唑改性的超支化聚酯胺的pH响应性和水溶性。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GPC-MALLS多角度激光散射系统表征了超支化聚酯胺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聚乙二醇链段的引入能够赋予超支化聚酯胺水溶性;咪唑的引入有利于提高超支化聚酯胺的pH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酯胺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迈克尔加成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低介电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孙浩 姜玲梅 +3 位作者 张广胜 宗立率 王锦艳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文中以不同质量的1-(哌啶-1-基)-2-丙烯-1-酮(PPEO)、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NDDA)、甲基丙烯酸三环癸-8-基酯(DPMA)、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三甲基丙烯酸酯(THEITMA)及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通过共混制得系列光敏树脂油墨。通过UV... 文中以不同质量的1-(哌啶-1-基)-2-丙烯-1-酮(PPEO)、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NDDA)、甲基丙烯酸三环癸-8-基酯(DPMA)、异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三甲基丙烯酸酯(THEITMA)及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通过共混制得系列光敏树脂油墨。通过UV固化将油墨固化成膜。预聚物PEGDA加入量为10%时,固化后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可达到198℃,氮气中热失重温度可达到388℃;PEGDA质量分数为10%时,力学性能最优,达到53 MPa。当PEGDA质量分数为20%时,由于C—H键结构数量的增加,使得介电常数下降,在20 GHz频率环境下介电常数最低降至2.83。PEGDA的质量分数由5%增加20%时,油墨黏度由41 mPa·s降低至32 mPa·s,在0~200 s^(-1)剪切速率下树脂油墨表现出牛顿流体的性质,适配喷墨3D打印工艺。这些结果表明,PEGDA系列光敏油墨综合性能优异,在微电子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低黏度 低介电常数 光敏油墨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支链对原位反应共混制备增韧聚乳酸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爽 纪小宾 +2 位作者 张紫妮 刘凤谨 白静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2,124,共6页
通过伽马射线辐照法制备了不同长链支化含量的长链支化聚乳酸(LCB-PLA),长支链有效地提高了聚乳酸(PLA)的熔体强度。通过将LCB-P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反应共混,制备了LCB-PLA与交联PEGDA的共混物(LCB-PLA/CPEGDA)。研究发... 通过伽马射线辐照法制备了不同长链支化含量的长链支化聚乳酸(LCB-PLA),长支链有效地提高了聚乳酸(PLA)的熔体强度。通过将LCB-P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反应共混,制备了LCB-PLA与交联PEGDA的共混物(LCB-PLA/CPEGDA)。研究发现,交联的PEGDA与PLA体系发生明显相分离,呈现双连续相结构。流变学研究发现,LCB-PLA/CPEGDA共混物中存在网络结构,共混物的弹性响应增强,剪切变稀明显且分子链松弛变缓。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表明,PEGDA降低了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PLA的结晶能力。力学性能研究发现,LCB-PLA/CPEGDA共混物整体比PLA/CPEGDA共混物表现出更好的韧性和缺口冲击强度。LCB-PLA/CPEGDA共混物中,最高的断裂伸长率为259%,约是纯聚乳酸的44倍;最高的缺口冲击强度为69 kJ/m^(2),约是PLA的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支链 乳酸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流变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整体柱毛细管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生物样品中的痕量重金属离子 被引量:2
12
作者 尤国颖 陈贝贝 +1 位作者 何蔓 胡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3-598,共6页
制备了聚(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AA-EGDMA))整体柱,采用红外(IR)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基于此,建立了Poly(AA-EGDMA)整体柱毛细管微萃取(CME)-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检测生物样品中痕... 制备了聚(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AA-EGDMA))整体柱,采用红外(IR)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基于此,建立了Poly(AA-EGDMA)整体柱毛细管微萃取(CME)-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检测生物样品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分析方法。对影响CME的诸多条件,如样品溶液的pH值、上样体积、上样流速、解吸剂浓度及体积、解吸剂流速以及共存离子的干扰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对Cd2+和Pb2+的检出限分别为4ng·L-1和36ng·L-1,相对标准偏差(c=0.2μg·L-1,n=7)分别为4.7%和3.9%。该整体柱对Cd2+和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6.7μg·m-1和130μg·m-1。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尿样中痕量重金属离子Cd2+、Pb2+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毛细管微萃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EK管内聚合物整体柱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对血浆中尼可地尔的测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炳焕 张敏 +2 位作者 文毅 吕永宁 冯钰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25,共4页
建立了血浆中尼可地尔浓度的PEEK管内聚合物整体柱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检测方法。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材料为萃取介质。实验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包括萃取流速、萃取体积、样品基底pH值等... 建立了血浆中尼可地尔浓度的PEEK管内聚合物整体柱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检测方法。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材料为萃取介质。实验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包括萃取流速、萃取体积、样品基底pH值等。血浆样品用磷酸盐溶液稀释后便可直接进行萃取分析。血浆中尼可地尔的检出限为1ng/g,在6—120ng/g的含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日内、日间的萃取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加标回收率高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管内合物整体柱固相微萃取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 高效液相 色谱法 尼可地尔 人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型吸水膨胀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纪彦玲 汪庐山 +2 位作者 徐文龙 武守鹏 李再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41,44,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NaHSO3)为引发剂合成了吸水膨胀微球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P(AA-AM))。研究了分散剂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形态的影响以及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NaHSO3)为引发剂合成了吸水膨胀微球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P(AA-AM))。研究了分散剂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形态的影响以及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及引发剂用量对微球吸水率的影响。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吸水膨胀微球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880g/g,在0.9%NaCl溶液中的吸液率为82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微球 吸水率 反相悬浮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埋厌氧氨氧化的脱氮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维奇 王秀杰 +1 位作者 李军 王思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43-3350,共8页
采用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载体,分别以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过硫酸钾(KPS)作为促进剂和引发剂,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包埋固定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包埋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10%PEGDA单体,0.25%KPS,0.5%TEMED,最佳的操作条... 采用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载体,分别以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过硫酸钾(KPS)作为促进剂和引发剂,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包埋固定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包埋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10%PEGDA单体,0.25%KPS,0.5%TEMED,最佳的操作条件为:聚合温度20℃,聚合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菌胶比选取1:1.包埋颗粒的连续流实验表明,颗粒经过短暂的活性恢复后,脱氮效果不断提升,并且对水力负荷的提高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扫描电镜(SEM)表明本实验包埋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高通量测序显示,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颗粒内微生物多样性略有减小,厌氧氨氧化功能菌Candidatus Kuenenia占整个微生物体系比例由6.58%上升至9.8%,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说明了包埋后厌氧氨氧化性能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菌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包埋 脱氮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DA交联PAA-K高吸水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鸿嘉 程志强 +1 位作者 康立娟 孙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8,共6页
采用紫外引发、微波引发方法分别制备聚丙烯酸钾(PAA-K)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苯基乙酮(BDK)、引发剂过硫酸铵(APS)以及丙烯酸(AA)中和度对PAA-K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以及两种... 采用紫外引发、微波引发方法分别制备聚丙烯酸钾(PAA-K)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苯基乙酮(BDK)、引发剂过硫酸铵(APS)以及丙烯酸(AA)中和度对PAA-K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以及两种方法制备PAA-K树脂性能的比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PAA-K高吸水树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紫外引发PAA-K高吸水树脂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最大吸水倍率分别为3297 g/g和419 g/g;微波引发PAA-K高吸水树脂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最大吸水倍率分别为2861 g/g和414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凝胶 亲水合物 溶胀行为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AA/PEGDA)微凝胶的制备及自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玉龙 段文猛 +1 位作者 谢虎 郑存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28-3534,共7页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制备了一种自降解性微凝胶,考察各因素对微凝胶吸水性能和自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合成优化条件为:0.05%PEG600DA,0.5%过硫酸铵,25%AA,75%AM,反应温度65...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制备了一种自降解性微凝胶,考察各因素对微凝胶吸水性能和自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合成优化条件为:0.05%PEG600DA,0.5%过硫酸铵,25%AA,75%AM,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 h。微凝胶的吸水倍数随一价离子和二价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50℃纯水中,吸水倍数最高可达近800 g/g。微凝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自降解性能,并且温度越高,自降解时间越短,在150℃下放置6 h,降解液残渣几乎为0,通过凝胶色谱(GPC)测得数均分子量为Mn=2.9×10^(5)g/mol,表明微凝胶可以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自降解性能 微凝胶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DA/S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昊旻 杜建科 林婷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86-8092,8096,共8页
通过SLA 3D打印和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海藻酸钠(SA)复合水凝胶。探究了PEGDA和SA不同含量对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动态分析的影响。溶胀测试结果表明,PEGDA含量的降低或SA含量的上升的均能有效... 通过SLA 3D打印和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海藻酸钠(SA)复合水凝胶。探究了PEGDA和SA不同含量对复合水凝胶溶胀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动态分析的影响。溶胀测试结果表明,PEGDA含量的降低或SA含量的上升的均能有效提高水凝胶的吸水速率和平衡溶胀率;压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A网络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凝胶的极限压缩应变和能量耗散性能,PEGDA/SA含量为50/2.5的复合水凝胶极限压缩应变达到30.4%,比相同PEGDA含量的单网络水凝胶提升了45.4%;数字散斑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的泊松比复合水凝胶的泊松比在0.35~0.5之间;DMA结果标明,复合水凝胶在-20~100℃之间拥有相同的物质结构,SA的加入并没有影响到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海藻酸钠 水凝胶 溶胀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