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PEG)胁迫诱导水稻DNA甲基化变异与脯氨酸代谢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春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干旱胁迫经常伴随着植物脯氨酸代谢的变化.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的累积与DNA甲基化变异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天然的干旱胁迫条件,以15%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的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利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 干旱胁迫经常伴随着植物脯氨酸代谢的变化.为了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的累积与DNA甲基化变异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天然的干旱胁迫条件,以15%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的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利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筛选出1株甲基化变异最大的单株(S0);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分别检测S0和S1代(S0自交产生的后代)与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变异和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了S0和S1代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S0代谷氨酸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没有发生甲基化,S1代谷氨酸合成途径的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基因在后代(14个单株)全部发生了CHG去甲基化变异,变异率为100%.鸟氨酸合成途径的鸟氨酸转氨酶(δ-OAT)基因在后代中有3个单株发生了去甲基化变异,变异率为21%;Δ1-吡咯琳-5-羧酸脱氢酶(P5CDH)和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基因的甲基化没有明显变异,变异率为0.Realtime-PCR结果表明:S1代P5CS基因表达上调率为100%;δ-OAT和P5CR基因S1代14个单株中有10个单株的表达发生了上调,上调率为71.4%;降解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5CDH基因S1代表达下调率7.1%.研究结果表明DNA甲基化变异与基因表达之间可能仅在部分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乙二醇(peg) 脯氨酸代谢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乙二醇-600(PEG-600)制作小鼠整体标本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筱雨 陈宇 +3 位作者 高莹 徐博 罗继龙 白志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3,共2页
为了探索替代福尔马林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浸渍法制作经久耐用、适于兽医教学的解剖标本。其基本方法是先将标本在福尔马林固定后,经过流水冲洗,在梯度聚乙二醇-600中浸渍。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制作出了小鼠整体标本(PEG... 为了探索替代福尔马林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浸渍法制作经久耐用、适于兽医教学的解剖标本。其基本方法是先将标本在福尔马林固定后,经过流水冲洗,在梯度聚乙二醇-600中浸渍。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制作出了小鼠整体标本(PEG浸渍的标本),可以存储在塑料袋或箱子中,具有抵抗真菌和细菌的功效,而且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已在兽医解剖教学中成功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peg) 标本 教学 兽医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基相变材料用于电池热管理
3
作者 岳姗 智茂永 +1 位作者 郑玲玲 苏柄键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因不适宜的温度带来的锂离子电池热灾害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有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以聚乙二醇(PEG)和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研究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和电池热管理性能。随着膨胀石墨添加量的增加,... 因不适宜的温度带来的锂离子电池热灾害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有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以聚乙二醇(PEG)和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研究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和电池热管理性能。随着膨胀石墨添加量的增加,相变材料的熔点和热焓均降低,而导热系数增加。当膨胀石墨的质量分数为10%时,熔点、热焓和导热系数分别为46.8℃、116.6 J/g和1.379 W/(m·K)。相变材料冷却能很好地控制电池的温度,在2.0 C放电倍率下,与风速为2.3 m/s的强制空气冷却相比,单体电池和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7.15℃、1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乙二醇(peg)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聚乙二醇分子量对电解铜箔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樊斌锋 董玉佳 +3 位作者 王庆福 王坤 朱石林 程润润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聚乙二醇(PEG)是电解铜箔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润湿剂,具有细化晶粒、整平镀层的作用,同时还可调节镀层的力学性能,现有文献针对PEG浓度大小对电解铜箔性能影响研究较多,而系统研究PEG分子量大小对电解铜箔性能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使用分... 聚乙二醇(PEG)是电解铜箔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润湿剂,具有细化晶粒、整平镀层的作用,同时还可调节镀层的力学性能,现有文献针对PEG浓度大小对电解铜箔性能影响研究较多,而系统研究PEG分子量大小对电解铜箔性能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使用分子量为200、1000、4000和8000的聚乙二醇(PEG)作为电解铜箔的添加剂,在Cl-存在的情况下,制备出添加不同分子量PEG的电解铜箔,探究PEG分子量的大小对铜的电沉积行为、铜箔的表观形貌、质重和厚度、M面亮度和粗糙度以及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G分子量为200时,对铜的电沉积表现为促进作用,制备出的电解铜箔与未添加PEG相比,表面晶粒尺寸稍大,粗糙度升高,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有所降低;当PEG分子量为1000、4000和8000时,对铜的电沉积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为4000>1000>8000,此时制备的铜箔表面晶粒尺寸减小且变得平整均匀,粗糙度降低,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也有所提升,尤其是当PEG分子量为4000时,制备出的电解铜箔的性能最优,M面粗糙度由3.79降至2.79,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升了43%和114%;不同分子量PEG对铜箔的质重、厚度及M面亮度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为电解铜箔时选择适宜分子量PEG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电沉积 乙二醇(peg) 分子量 添加剂 力学性能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三种木麻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武冲 仲崇禄 +1 位作者 张勇 姜清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研究木麻黄Casuarinaceae.种子苗困难地造林,以木麻黄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木麻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轴和胚根长度及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胁... 为研究木麻黄Casuarinaceae.种子苗困难地造林,以木麻黄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木麻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轴和胚根长度及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均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延缓了木麻黄种子萌发进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当-1.20 MPa的PEG胁迫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结束时仍未能萌发,表明-1.20 MPa是木麻黄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势。当PEG浓度为150 g/L时,三种木麻黄幼苗的胚根最长,且当PEG浓度为100 g/L时,三种木麻黄胚根长度长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说明高于-0.40 MPa的水势有利于木麻黄种子胚根的生长。木麻黄幼苗苗高生长则是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缓。通过比较得知木麻黄种子抗旱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乙二醇(peg 6000)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程嘉翎 段建丽 +1 位作者 王娜 肖龙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420-6422,共3页
以丰驰桑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5、5.0、7.5、10.0 g/L)的聚乙二醇-6 000(PEG-6 000)模拟干旱处理对桑树种子发芽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PEG处理后,种子的平均发芽速度、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对照高;其他处理随胁迫强... 以丰驰桑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5、5.0、7.5、10.0 g/L)的聚乙二醇-6 000(PEG-6 000)模拟干旱处理对桑树种子发芽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PEG处理后,种子的平均发芽速度、发芽率和发芽势较对照高;其他处理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均低于对照)。10%PEG处理的种子在试验开始第5天后仍未萌发。随胁迫加重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加重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桑树种子 发芽率 乙二醇(peg)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聚乙二醇对壳聚糖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强 孟范平 +1 位作者 姚瑞华 张爱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不同分子量和用量的聚乙二醇(PEG)作为壳聚糖(CS)超滤膜的添加剂,测定膜在不同进水压力下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同时对膜表面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探讨了PEG对CS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G分子量(M)和含量(C)均能显著影响膜表面... 以不同分子量和用量的聚乙二醇(PEG)作为壳聚糖(CS)超滤膜的添加剂,测定膜在不同进水压力下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同时对膜表面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探讨了PEG对CS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G分子量(M)和含量(C)均能显著影响膜表面的微观形态,随着M和C增加,膜表面的粗糙程度逐渐增强,颗粒状结构越来越明显,颗粒粒径和微孔尺度也不断增大,膜性能表现为渗水通量逐渐增大和对BSA的截留率不断减小.当PEG分子量达到1 000时,对膜的微观结构影响十分显著,渗水通量急剧上升,截留率则迅速降低.当PEG800用量达10%、PEG1000用量达8%时,粒状结构突变为片状,表面孔密集成缝,当用量进一步增大时,由于水溶胀性过大,造成膜无法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添加剂 乙二醇(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钛基PbO_2电极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付芳 杨卫华 王鸿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3-658,共6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改性PbO2电极,通过SEM、XRD等对电极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苯酚降解实验考察电极的电催化氧化特性,并进一步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线性极化扫描(VA)实验考察其电化学性质.SEM和XRD结...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改性PbO2电极,通过SEM、XRD等对电极表面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苯酚降解实验考察电极的电催化氧化特性,并进一步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线性极化扫描(VA)实验考察其电化学性质.SEM和XRD结果表明,PEG可以使电极表面颗粒明显趋于细化,提高β-PbO2的结晶纯度.电化学实验表明改性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更低的界面转移电阻和更高的析氧电位,PEG最佳掺杂浓度为6g/L.苯酚五次连续降解和加速寿命测试实验表明,优化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稳定性,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peg) 二氧化铅 改性电极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党永战 赵凤起 +2 位作者 高红旭 胡荣祖 康冰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Ozaw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处理了PEG的非等温结晶数据。结果表明,PEG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可用Ozawa动力学方程描述,与Avrami动力学方程不符,采用Ozawa法和莫志深法处...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用Ozaw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处理了PEG的非等温结晶数据。结果表明,PEG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可用Ozawa动力学方程描述,与Avrami动力学方程不符,采用Ozawa法和莫志深法处理数据可得到较好的线性关系,PEG的结晶速率参数为0.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乙二醇(peg) 非等温结晶 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存在下不同合成条件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建民 王改平 +2 位作者 李红玑 陈哲 白明鑫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3-1039,共7页
以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微孔模板剂、聚乙二醇(PEG)为介孔模板剂,在不同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不同形貌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并探究其晶形及孔径分布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研究分子筛的孔道结构... 以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微孔模板剂、聚乙二醇(PEG)为介孔模板剂,在不同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不同形貌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并探究其晶形及孔径分布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N_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研究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和物化性能。结果表明,多级孔ZSM-5分子筛晶体尺寸随着硅/铝摩尔比(n(Si)/n(Al))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组成晶体的晶粒由长六方板状变成正六方板状,晶化温度过高(200℃)会导致聚乙二醇的模板导向作用减弱;晶化时间延长,分子筛晶体形貌单一,只有板状晶粒穿插形成的晶体且晶体尺寸变大;随着聚乙二醇用量的增加,组成晶体的小晶粒逐渐增多,晶体从六棱明显的板状成为近球状。m(Si)/m(Al)/m(PEG)为100/0.027/20,晶化温度为180℃,晶化时间为36h时,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结晶度最高;合成的晶体大小均匀且形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ZSM-5 水热晶化 乙二醇(peg)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直接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方 赵耀明 汪朝阳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较佳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以SnO为催化剂,直接以外消旋乳酸单体为原料,与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共聚合,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在165℃、70Pa下,反应15h,合成了系列PLEG。用特性黏数测试、傅...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较佳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PLEG),以SnO为催化剂,直接以外消旋乳酸单体为原料,与不同数均分子量(Mn)的聚乙二醇(PEG)共聚合,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在165℃、70Pa下,反应15h,合成了系列PLEG。用特性黏数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位热法、X射线衍射、接触角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发现PEG的Mn为1000时,特性黏数最大,为0.4009dL/g,且亲水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黏数 直接合成 乳酸 乙二醇(peg) 熔融 单体 外消旋 数均分子量 核磁共振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Ⅳ)引发丙烯酸甲酯在聚乙二醇上嵌段共聚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盈海 刘元伟 +2 位作者 张建平 白利斌 李艳香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简称Ni(Ⅳ)]为引发剂,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酸甲酯(MA)在聚乙二醇(PEG)上自由基嵌段共聚合。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A与PEG的质量比、引发...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简称Ni(Ⅳ)]为引发剂,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酸甲酯(MA)在聚乙二醇(PEG)上自由基嵌段共聚合。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A与PEG的质量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嵌段共聚合参散的影响.获得了嵌段共聚合的最佳条件:m(MA)/m(PEG)为7.2;Ni(Ⅳ)浓度为1.88m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 丙烯酸甲酯 引发剂浓度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二羟基 乙二醇(peg) 最佳条件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固定化硝化细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南晓梅 宋新山 赵晓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酸钠(SA)作为混合固定化载体材料对硝化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结果表明,PEG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4%时,其溶液黏稠度、成球效果及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等方面都均为最佳。另外,固定化小球扫描电镜显示球体为外密... 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酸钠(SA)作为混合固定化载体材料对硝化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结果表明,PEG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4%时,其溶液黏稠度、成球效果及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等方面都均为最佳。另外,固定化小球扫描电镜显示球体为外密内疏的结构,这满足体内细胞泄漏少、外面细胞难以进入的条件。将所得最佳性能的固定化小球与游离菌体进行模拟废水降解对比试验,经过7d处理后废水中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都明显下降,且固定化颗粒的降解率要明显高于游离菌株,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0%,亚硝态氮去除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乙二醇(peg) 海藻酸钠(SA) 硝化细菌 固定化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聚乙二醇对碳化硅喷雾造粒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健 黄政仁 刘学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7-500,共4页
通过研究碳化硅及其烧结助剂碳化硼、纳米碳黑在水溶液中的共分散性,制得了分散性良好的混合浆料,研究结果发现碳化硅及其烧结助剂碳化硼、纳米碳黑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分散。同时聚乙二醇(PEG)作为浆料的分散剂和粉体的粘结剂,PEG... 通过研究碳化硅及其烧结助剂碳化硼、纳米碳黑在水溶液中的共分散性,制得了分散性良好的混合浆料,研究结果发现碳化硅及其烧结助剂碳化硼、纳米碳黑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分散。同时聚乙二醇(PEG)作为浆料的分散剂和粉体的粘结剂,PEG含量对碳化硅喷雾造粒有重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喷雾造粒的球状颗粒形貌趋于规整,粉体的流动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peg) 碳化硅 喷雾造粒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聚乙二醇对玉米杂交种幼苗质量及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志钰 王建军 +2 位作者 孔繁军 邢吉敏 吴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玉米苗期抗旱性.【方法】选取7个玉米杂交种,待种子吸胀后,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150和200 g·L-1的聚乙二醇(PEG)进行处理,模拟干旱,测定不同浓度PEG对玉米杂交种幼苗质量及保水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PEG浓度是... 【目的】研究玉米苗期抗旱性.【方法】选取7个玉米杂交种,待种子吸胀后,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150和200 g·L-1的聚乙二醇(PEG)进行处理,模拟干旱,测定不同浓度PEG对玉米杂交种幼苗质量及保水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PEG浓度是影响玉米杂交种幼苗保水性及幼苗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PEG浓度的提高,玉米杂交种的幼苗长度显著降低,但幼苗质量和保水性显著提高.在较高PEG浓度下,农单5号、长城706和会单4号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海禾1号、农单5号和长城706具有较高的幼苗质量,即农单5号和长城706对较高浓度PEG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考查植物抗旱性时,不仅需要考查幼苗外观长势,还需考查幼苗质量及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乙二醇(peg) 抗旱性 幼苗质量 保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构型对直接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王方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直接以左旋乳酸(L-LA)单体和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L-PLEG)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SnO为催化剂[m(SnO)/m(L-LA)为0.005],在165℃、70 Pa下反应10h。用特性黏数([η])、凝胶渗... 直接以左旋乳酸(L-LA)单体和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PEG)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共聚法,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L-PLEG)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SnO为催化剂[m(SnO)/m(L-LA)为0.005],在165℃、70 Pa下反应10h。用特性黏数([η])、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接触角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系统表征,L-PLEG的[η]最高可达0.2056dL/g:GPC测定其重均分子量(M_w)为156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30。与以外消旋乳酸(D,L-LA)与PEG熔融共聚合成的D,L-PLEG相比,[η]和M_w较小,而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直接合成 乙二醇(peg)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差示扫描量热法 玻璃化转变温度 构型 凝胶渗透色谱 数均分子量 X射线衍射 重均分子量 工艺条件 特性黏数 合成 熔融温度 催化剂 SnO 接触角 GPC 外消旋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乙二醇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永福 谢凯 +2 位作者 许静 张学骜 肖加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丁二酸酐、4-氨基苯乙酮、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以聚苯基喹啉(PPQ)为刚性链、聚乙二醇(PEG)为柔性链的“刚棒-线团”两嵌段共聚物 PPQ-b-PEC。通过 IR、~1HNMR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 PPQ_(3000)-b-...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丁二酸酐、4-氨基苯乙酮、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以聚苯基喹啉(PPQ)为刚性链、聚乙二醇(PEG)为柔性链的“刚棒-线团”两嵌段共聚物 PPQ-b-PEC。通过 IR、~1HNMR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 PPQ_(3000)-b-PEG_(2000)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稀溶液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mg·ml^(-1)的PPQ_(3000)-b-PEG_(2000)(1:1氟乙酸/二氯甲烷,v/v)在459nm 作监控波长下测量的激发光谱,在430nm 处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强度为509,PPQ_(3000)-b-PEG_(2000)可实现可见光的激发。它的最大发射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发生红移,与混合溶剂的配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性质 苯基 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 喹啉 乙二醇(peg) 乙二醇单甲醚 4-氨基苯乙酮 两嵌段共 二氯甲烷 发射波长 丁二酸酐 原料合成 三氟乙酸 激发光谱 相对强度 溶液浓度 混合溶剂 刚性链 稀溶液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EG1000-PLLA三嵌段共聚物的红外变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艳红 张国宝 +1 位作者 赵根锁 余守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5,共3页
以左旋丙交酯(LLA)与聚乙二醇(PEG1000)开环共聚制备的HO-PLLA-PEG-PLLA-OH三嵌段共聚物为样品,采用FTIR,X-Ray,DSC等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然后以变温红外光谱法在0~185℃范围内对其温敏性谱带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升温至... 以左旋丙交酯(LLA)与聚乙二醇(PEG1000)开环共聚制备的HO-PLLA-PEG-PLLA-OH三嵌段共聚物为样品,采用FTIR,X-Ray,DSC等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然后以变温红外光谱法在0~185℃范围内对其温敏性谱带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升温至T=95℃左右时,一些吸收谱带的强度增强(如:在920cm-1,1215cm-1,1294cm-1等附近的谱带),当继续升温至T=165℃时,这些吸收谱带的强度减弱或消失,自然降温至30℃后,这些吸收谱带强度又增强,这种变化与DSC表征一致,因此应归属于结晶相关谱带.同时还观察到:在样品的冷结晶温度区域附近,756cm-1的吸收带强度,在实验条件下发生了不可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乳酸(PLLA) 乙二醇(peg) 三嵌段共 红外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和聚乙二醇增韧环氧树脂制备胶粘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常虎 李宏涛 +1 位作者 田旺旺 雷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5-960,共6页
本文在加热下环氧树脂(Polyethylene Glycol, EP)开环与端羧基丁腈橡胶(carboxyl-terminated Butadiene acrylonitrile, CTBN)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预聚物,然后选用单一固化剂聚醚胺(Polyetheramine, D400)和混合固化剂聚乙二醇(Polyethyl... 本文在加热下环氧树脂(Polyethylene Glycol, EP)开环与端羧基丁腈橡胶(carboxyl-terminated Butadiene acrylonitrile, CTBN)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预聚物,然后选用单一固化剂聚醚胺(Polyetheramine, D400)和混合固化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Mn=2000)与二乙基甲苯二胺(Diethyltoluene diamine, DETDA)作用下固化及粘接木块。重点探讨CTBN、EP、D400和PEG与DETDA各组成的用量对环氧树脂基粘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判定主要官能团反应,重点探讨胶粘固化物的润湿性、吸水性、拉伸强度和热重手段评价其环氧树脂粘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TBN用量的增加,增韧环氧树脂的固化效果越来越好,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有副反应的作用导致其固化效果与粘性都会逐渐降低。结论:对固化物进行表征综合评价,CTBN、EP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5∶2时,其粘性最强,韧性最高,进一步研究有望获得市场欢迎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peg) 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 环氧树脂(EP)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聚乙二醇渗透材料的影响及NMR的分析
20
作者 杨洁 易志慧 +2 位作者 张勇 王晓钧 刘亿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为了探讨聚乙二醇(PEG)渗透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的性能,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调节PEG渗透材料的pH值。采用核磁共振研究不同pH值条件对PEG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H值在2-8时,PEG渗透材料放置7d可以保持稳定的pH值;在酸性条件下,由... 为了探讨聚乙二醇(PEG)渗透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的性能,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调节PEG渗透材料的pH值。采用核磁共振研究不同pH值条件对PEG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H值在2-8时,PEG渗透材料放置7d可以保持稳定的pH值;在酸性条件下,由于PEG中的O对酸中H^+形成作用,削弱了O原子对与O间接相连的-CH2基团的引力,使该-CH2基团中的H原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偏移,但PEG的结构不变;在pH值大于8的条件下,氢键的形成导致线状的PEG发生立体扭结,从而产生沉淀。因此,在pH值为2-8的范围内,可以稳定使用PEG渗透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peg) 渗透材料 PH值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