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杉 马建莉 +3 位作者 陈春银 郭威男 李庆蛟 王标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20,共5页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和Mo法都...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rami方程和Mo法都适用于处理聚乳酸及其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大于聚乳酸的结晶速率。此外,用Huffman-Lauritzen理论计算了非等温结晶的结晶活化能,发现共混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绝对值小于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 聚已-对二甲酸丁二 共混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备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竹粉复合材料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 徐欣蔷 杨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非反应型界面改性剂用于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竹粉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考察了其界面改性效果及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PVB分子中的羟基与缩醛基可以分别与竹粉表面的极性基团以及树脂基体相互作用... 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非反应型界面改性剂用于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竹粉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考察了其界面改性效果及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PVB分子中的羟基与缩醛基可以分别与竹粉表面的极性基团以及树脂基体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结果表明,PVB直接添加或溶液添加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PVB使PBAT与竹粉的界面结合明显改善。在竹粉含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下,PVB含量为竹粉含量的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5.16 MPa提高到6.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聚已-对二甲酸丁二 竹粉 聚乙烯醇缩丁醛 界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酯的合成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浩淼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吴全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1,共5页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工艺路线,在5L缩聚釜中制备了CHDM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正交偏光显微镜... 以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工艺路线,在5L缩聚釜中制备了CHDM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核磁共振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台正交偏光显微镜对共聚酯的组成结构与熔融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BDO相比较,共聚体系中CHDM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CHDM破坏了PBT的结构规整性,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点下降,结晶温度降低,球晶直径逐渐减小,结晶能力逐渐降低。拉膜实验表明与商业化PBT相比较,改性共聚酯具有更好的成膜性。为制备低结晶度PBT共聚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 1 4-环己烷甲醇 共聚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及代谢产物邻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对雄性幼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俊杰 马洪 +4 位作者 李静 刘红 张伟同 周永正 赵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58-1763,共6页
目的了解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酯(DEHP)及代谢产物邻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MEHP)对雄性幼鼠生精细胞凋亡有否影响。方法生后2周龄的Wistar雄性幼鼠98只,随机分为14组,7只/组。随机选择1组行生理盐水(0.9%NS 0.2 ml.kg-.... 目的了解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酯(DEHP)及代谢产物邻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MEHP)对雄性幼鼠生精细胞凋亡有否影响。方法生后2周龄的Wistar雄性幼鼠98只,随机分为14组,7只/组。随机选择1组行生理盐水(0.9%NS 0.2 ml.kg-.1d-1)灌胃喂养3周,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再选1组行环磷酰胺(CTX 100 mg·kg-1·d-1)灌胃喂养1周,作为阳性对照组(PC组);余各组分别用DEHP、MEHP按低剂量(100 mg·kg-1·d-1)、中剂量(200 mg·kg-1·d-1)、高剂量(300 mg·kg-1·d-1)灌胃喂养1周;以及分别按低剂量(100 mg·kg-1·d-1)灌胃喂养1、2、3周分组,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下睾丸生精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TUNEL法检查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睾酮T)水平。结果(1)睾丸生精细胞的变化:用药组生精细胞萎缩、发育落后、数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等;在喂养1周的不同剂量组内,随剂量增加生精细胞损害加重,在低剂量不同喂养时间组内,随喂养时间的延长生精细胞损害亦加重;(2)睾丸组织中生精细胞凋亡:与NC组比较,用药组生精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在喂养1周的不同剂量组内、以及低剂量不同喂养时间组内生精细胞凋亡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性激素水平:与NC组比较,用药组FSH、LH水平升高,T水平下降(P<0.05);在喂养1周的不同剂量组内、以及低剂量不同喂养时间组内性激素水平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HP及代谢产物MEHP对幼鼠生精细胞凋亡有明显影响,且呈时间-量效依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酸乙基已 --2-乙基己 生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偏苯三酸三辛酯在临床不同药液中溶出量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虹 杨凤敏 +2 位作者 沈刚 杨月阳 唐亚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2-529,共8页
聚氯乙烯( PVC)材质的医疗器械产品中需要加入增塑剂以改善柔韧性,目前最常用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本文考察了 PVC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在脂溶性药液(紫杉醇注射液)、肠外营养... 聚氯乙烯( PVC)材质的医疗器械产品中需要加入增塑剂以改善柔韧性,目前最常用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本文考察了 PVC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在脂溶性药液(紫杉醇注射液)、肠外营养液(脂肪乳)、酸性药液(左氧氟沙星,pH 3.0~5.0)和碱性药液(呋塞米,pH 8.0~9.0)中的DEHP和 TOTM溶出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先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HPLC-UV)方法测定增塑剂的溶出量,并利用该方法对增塑剂的溶出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增塑剂在不同药液中均有一定的溶出情况,其中紫杉醇注射液对增塑剂的溶出量要高于脂肪乳,并远高于左氧氟沙星和呋塞米注射液。通过对比 DEHP 和TOTM的溶出量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浸提条件下,TOTM 的溶出量远低于 DEHP 的溶出量。利用紫杉醇注射液浸提24 h,PVC输液器产品 DEHP 的溶出量为21.14 mg,而 TOTM 的溶出量仅为0.078 mg。DEHP 的溶出量为TOTM溶出量的270倍。因此,TOTM具有的较好耐迁移性,是一种潜在的 DEHP替代增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二甲酸(2-乙基)己 三辛 聚氯乙烯 溶出行为 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PBA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葛铁军 王美元 +2 位作者 尚祖明 俞利生 刘啸凤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提高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在PBAT的分子链中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HDM含量的新型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环己烷二甲酯/对苯二甲酸-co-... 为提高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在PBAT的分子链中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HDM含量的新型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环己烷二甲酯/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丁二酯(PBCAT)。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液固两用核磁共振仪对共聚酯进行结构表征;利用乌氏黏度计、万能电子拉伸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维卡软化点测试机、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试了共聚酯的黏均分子量、力学性能、热性能和亲水性。结果表明,随着CHDM物质的量的增加,PBCAT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熔点由136℃降至114℃,然后升至123℃,结晶温度由90℃降至46℃,然后升至61℃,结晶度下降。当PBCAT共聚酯的黏均分子量可达126 075 g/mol,水接触角均小于90°,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当CHDM物质的量占醇总量的25%时,PBCAT共聚酯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20.74 MPa,与PBAT相比,提升了17%,且该共聚酯结晶度小,熔融温度较PBAT降低了7.4℃,维卡软化点达到1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己丁二 共聚改性 1 4-环己烷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水解生物降解聚酯PBAT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徐梓迅 苑静 +3 位作者 杜夕彦 张馨鹏 徐军 郭宝华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添加抗水解剂碳化二亚胺(CDI)和聚碳化二亚胺(PCDI),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PCDI和PBAT/CDI共混物,分析了不同抗水解剂含量对PBAT热性能、力学性能、分子量和水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CDI在提高PBAT... 采用添加抗水解剂碳化二亚胺(CDI)和聚碳化二亚胺(PCDI),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PCDI和PBAT/CDI共混物,分析了不同抗水解剂含量对PBAT热性能、力学性能、分子量和水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CDI在提高PBAT耐水解性能方面表现优异,加入1.5%PCDI的PBAT端羧基含量由未加入时的28.2 mol/t下降到0.4 mol/t;在70℃条件下水解1 051 h后,未添加抗水解剂的样品水解失重率达到7.54%,加入PCDI质量分数为0.5%、1.0%、1.5%的样品的水解失重率分别为6.71%、4.34%、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 聚碳化亚胺 抗水解剂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O-PHBA对PBT/G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田琴 罗继勇 +4 位作者 秦舒浩 张道海 黄伟江 王奎 严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139,146,共6页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对羟基苯甲醛(DOPO–PHBA)。将DOPO–PHBA添加到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GF)中制备...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磷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对羟基苯甲醛(DOPO–PHBA)。将DOPO–PHBA添加到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GF)中制备复合材料,并研究DOPO–PHBA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当DOPO–PHBA质量分数达12%时PBT/GF/DOPO–PHB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阻燃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随着DOPO–PHBA含量的增加,PBT/GF/DOPO–PHBA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逐步提高,当DOPO–PHBA质量分数为14%时达30.2%,阻燃等级由添加DOPO–PHBA前的HB级达到V–0级,且DOPO–PHBA的添加可促进复合材料成炭并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释放热。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DOPO–PHBA含量的增加,PBT/GF/DOPO–PHB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缺口冲击强度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10--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 4-羟基甲醛 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 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弃PET的环氧超支化聚酯扩链剂应用性能
9
作者 黄炫淇 李小林 +2 位作者 戴永斌 陈珍明 李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150,共8页
以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降解产物为核心,制备了环氧超支化聚酯扩链剂(EHBP),探究了该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碳酸钙(PBAT/PLA/CaCO_(3))三元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ET降... 以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降解产物为核心,制备了环氧超支化聚酯扩链剂(EHBP),探究了该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碳酸钙(PBAT/PLA/CaCO_(3))三元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ET降解产物制备的EHBP对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容作用。扩链剂中的高活性环氧基团能够与PBAT和PLA上的端羧基、端羟基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形成扩链大分子以增强PBAT和PL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当EHBP添加量达到0.6份时,可以明显观察到两相间变得模糊、孔洞减少。缺口冲击强度由6.48 kJ/m^(2)增加到43.02 kJ/m^(2),拉伸强度由10.15 MPa增加到24.59 MPa,断裂伸长率由11.8%增加到5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丁二 聚乳 扩链剂 相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G/纳米氧化锌/叶绿素铜酸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艳艳 申小清 +1 位作者 牛明军 陈金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4,共5页
以国内试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为基体,以叶绿素铜酸(CCA)及纳米氧化锌(nano-ZnO)作为复合抗菌剂,采用熔融复合工艺制备了PETG/nano-ZnO/CCA纳米复合抗菌材料,考查了nano-ZnO/CCA质量配比对PETG抗菌性能和力... 以国内试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为基体,以叶绿素铜酸(CCA)及纳米氧化锌(nano-ZnO)作为复合抗菌剂,采用熔融复合工艺制备了PETG/nano-ZnO/CCA纳米复合抗菌材料,考查了nano-ZnO/CCA质量配比对PETG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中nano-ZnO中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CCA的含量为0.5%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最佳,达到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1 4环己烷甲醇 纳米氧化锌 叶绿素铜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BAT/二唑啉共混物的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本书 殷宏军 +5 位作者 朱卫平 马丕明 李红梅 东为富 倪忠斌 陈明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4,69,共4页
以2,2-(1,3-亚苯基)-二唑啉(BOZ)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BOZ共混物,研究该增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增容剂能提高PLA和PBAT的界... 以2,2-(1,3-亚苯基)-二唑啉(BOZ)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BOZ共混物,研究该增容剂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增容剂能提高PLA和PBAT的界面粘合力,改善PLA/PBAT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在不同的PBAT含量下,PLA/PBAT/BOZ的力学性能均高于PLA/PBAT。由TEM可以看出,BOZ的加入使PBAT的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分散更均匀。DSC结果表明:BOZ的加入使共混物中PLA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 聚己-对二甲酸丁二 共混 唑啉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_2填充PLA/PBAT复合体系结晶与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志斌 刘跃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1-1418,共8页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旋转流变仪等仪器,对其结晶性能、流变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改性纳米S...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旋转流变仪等仪器,对其结晶性能、流变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改性纳米SiO_2填充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熔融结晶温度(Tc)和熔融温度(Tm)逐渐降低,结晶度由26.81%增加到32.89%。对添加改性纳米SiO_2前后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线性流变学测试的结果与非线性流变学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考察Cox-merz关系式是否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硅 结晶 流变特性 聚乳 聚乙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引发剂对PLA/PBAT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和智 刘必达 薛斌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自由基引发剂,通过三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原位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物。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电子万能试...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自由基引发剂,通过三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原位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共混物。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BPO与DCP对PLA/PBAT共混物的结构、微观形貌、热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BPO与DCP降低了分散相的尺寸,改善了两相界面粘结强度,增加了两相的相容性;BPO与DCP能够大幅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添加0.1份DCP时,PLA/PBAT共混物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9.3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 聚己-对二甲酸丁二 过氧化甲酰 过氧化异丙 原位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试验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管彤晖 付烨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2,共6页
研究了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实地埋土降解实验过程中的降解行为。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凝胶渗透色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BAT薄膜在降解过程中化学结构、表面元素、热... 研究了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实地埋土降解实验过程中的降解行为。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凝胶渗透色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BAT薄膜在降解过程中化学结构、表面元素、热稳定性、表面微观形貌以及分子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埋土时间的延长,PBAT地膜红外光谱中C—O吸收峰的峰强减弱,分子链中酯键发生断裂;表面O/C原子个数比由0.27升高至0.77,结合能下降,热稳定性降低,聚集态发生改变;在埋土实验过程中,PBAT发生了分子级别的降解过程,以PBAT为主要原料的全生物降解膜在埋土实验中可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对苯二甲酸丁二 地膜 降解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BAT复合材料增容增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佰城 郑雨欣 +1 位作者 许珂 黄兆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5-169,共5页
简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丁二酯(PBAT)复合材料增容改性及增塑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增容改性及增塑改性的方式进行归纳分类。PLA是一种具有高模量和低韧性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能与高韧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脂肪... 简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丁二酯(PBAT)复合材料增容改性及增塑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增容改性及增塑改性的方式进行归纳分类。PLA是一种具有高模量和低韧性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能与高韧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共聚酯PBAT共混实现优势互补。笔者阐述了反应型相容剂、接枝或嵌段共聚物对PLA/PBAT共混体系的增容机理以及改性效果,总结了增塑剂的种类以及对PLA/PBA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界面结构的影响。最后提出当前增容改性及增塑改性存在的弊端,并对PLA/PBAT复合材料增容增塑改性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 对苯二甲酸-丁二 增容改性 增塑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的加工性能与降解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美珍 张玉 +1 位作者 孟兵 邓晶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4,共7页
通过不同加工工艺,添加不同热稳定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进行改性,研究加工温度、剪切速率(转速)、热稳定剂,碱液降解和堆肥等条件对PBAT的加工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MFR)仪、差示扫描量热... 通过不同加工工艺,添加不同热稳定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进行改性,研究加工温度、剪切速率(转速)、热稳定剂,碱液降解和堆肥等条件对PBAT的加工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MF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PBAT的加工性能与降解性能进行测试。实验表明,PBAT对加工温度非常敏感,PBAT原料的MFR为8~10 g/10 min,加工后PBAT的MFR明显升高;在175℃为13.8 g/10 min,比原料提高了38%,在185℃和190℃时已经较原材料显著提高了近100%,达到了近20 g/10 min。PBAT受剪切速率的影响不如加工温度强,但PBAT的MFR也是随着加工转速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流变、MFR、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抗氧剂1010和聚碳化二亚胺(PCDI)四种热稳定剂中,PCDI的加入可以有效发挥稳定剂的作用;其他稳定剂对于PBAT并不能有效发挥稳定作用。DSC结果表明,PCDI的加入对材料的热性能影响不大。碱液降解实验揭示PBAT随着碱液浓度的增加,降解速率增加,PCDI的加入不影响PBAT降解;堆肥实验也表明PCDI的加入不影响PBAT的降解,但PCDI的加入会延长PBAT的降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 碱液降解 堆肥实验 聚碳化亚胺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ETG/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
17
作者 张文帅 陈延明 +2 位作者 郭又晟 范璐璐 张智慧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7,共7页
为制备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熔融密炼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4-环己烷二甲酯(PETG)/纳米氧化锌抗菌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效果及含量对复合材料抗... 为制备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熔融密炼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4-环己烷二甲酯(PETG)/纳米氧化锌抗菌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效果及含量对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涂布平板法及动态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纳米氧化锌及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且油酸钠与乙酸锌的物质的量比值越大,所制纳米氧化锌的粒径越小,分散性越好,抗菌效果越强。随着纳米氧化锌添加量的增多,抗菌复合材料表面对细菌的黏附性变小。当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0.2%时,抗菌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抗菌率分别为23.21%,62.41%,已经具备抑菌效果,同时材料表面水接触角由原来的84.7°变为95.1°。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0.5%时,抗菌率分别为86.79%,89.47%,相较于0.2%时有较大提升。当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5.71%与98.50%,均符合抗菌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 对苯二甲酸-1 4-环己烷 纳米氧化锌 抗菌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BAT/PDEGA共混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祥禹 李义 +2 位作者 肖洋 唐明勋 佟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4,共5页
以聚己二酸二甘酯(PDEGA)为增塑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PDEGA共混物,并研究了PLA/PBAT/PDEGA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态、阻隔性能、流变性能和熔体强度。结... 以聚己二酸二甘酯(PDEGA)为增塑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PDEGA共混物,并研究了PLA/PBAT/PDEGA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态、阻隔性能、流变性能和熔体强度。结果表明:加入PDEGA和PBAT,提高了PLA的冷结晶能力,并改善了PLA的柔韧性;PLA/PBAT/PDEGA共混物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受PDEGA和PBAT影响不大;加入PDEGA和PBAT,增强了共混物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 聚乳 对苯二甲酸--丁二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