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龙6/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反应共混物 被引量:8
1
作者 谢续明 李颖 杨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对 PA6 / 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PP- g- (MAH-St)中的酸酐基团与 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原位形成的 PP- 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 PA6与PP的相容性 ,可以使 PP均匀地分散在 PA6基体中 ,相区尺寸明显减小 ,可至 0 .1 μm。并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冲击韧性的提高尤其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多单体 聚丙烯 反应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相分离的流变学行为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润明 俞炜 周持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6-169,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共混体系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相分离温度由动态储能模量对温度曲线斜率的转折点确定.结果表明,表观相分离温度有很大的频率依赖性,因此,动态流变学方法应用于相分离温度测定时要外推到频率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马来酸酐)体系 动态流变行为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久芬 周海骏 +1 位作者 姜丽萍 冷国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R- SMA树脂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较低的熔体粘度 ,优异的加工性能 ,能与多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本文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环己酮为溶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R- SMA树脂。讨论了加料方式... 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R- SMA树脂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较低的熔体粘度 ,优异的加工性能 ,能与多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本文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环己酮为溶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R- SMA树脂。讨论了加料方式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组成与流动性能的关系。并用 13C-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 合成 表征 耐热性 熔体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增容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1 位作者 赵磊 朱光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对其增容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 无规 合成 增容作用 合成方法 改性 增容剂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丁二烯-苯乙烯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三元乙丙胶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共混行为研究
6
作者 张莹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利用反应共混技术实现了环氧化三元乙丙橡胶 (e -EPDM )对苯乙烯 -马来酸酐 (SMA)共聚物的增韧改性。以EPDM /SMA共混体系为参比 ,考察了共混物结构、流变行为、冲击性能和断面形态。结果表明 ,e -EPDM与SMA反应共混可原位形成偶联接枝... 利用反应共混技术实现了环氧化三元乙丙橡胶 (e -EPDM )对苯乙烯 -马来酸酐 (SMA)共聚物的增韧改性。以EPDM /SMA共混体系为参比 ,考察了共混物结构、流变行为、冲击性能和断面形态。结果表明 ,e -EPDM与SMA反应共混可原位形成偶联接枝产物 ,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程度 ,提高SMA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环氧化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挤出制备PP-St-MAH共混物及其结晶性能
7
作者 周安 吴盾 +2 位作者 曹峥 刘钢 刘春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7,125,共8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进行反应性挤出制备聚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PP-St-MAH)共混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研究St用量对PP-St-MAH共混物接枝率和复数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使1 7...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进行反应性挤出制备聚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PP-St-MAH)共混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研究St用量对PP-St-MAH共混物接枝率和复数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t的加入使1 780 cm-1与840 cm-1处峰的面积比(吸光比)由0.88上升至3.94,表明MAH的接枝率提高,同时体系黏度增大,说明St抑制了PP的自由基降解。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不同降温速率和St用量下PP-St-MAH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进行数据处理,发现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都适合分析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而Ozawa法的结果线性关系不明显,不适合分析PP-StMAH共混物的动力学。随着St用量增加,采用Jeziorny法得到的Avrami指数、结晶速率参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St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异相成核效果,改变了PP-St-MAH共混物的结晶方式,结晶方式从一维向二维、三维转变,同时加快结晶速率。莫志深法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混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和绝缘性能
8
作者 沈佩佩 王康娜 +1 位作者 全一武 庄大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性迁移速度快于含二苄基甲苯的样品,但其力学性能低于后者。当同时使用1 phr甲基硅油+1 phr二苄基甲苯改性,测得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9.0 MPa,断裂伸长率为636%,体积电阻率为2.44×10^(14)Ω·m,表面电阻率为8.64×10^(16)Ω,耐漏电起痕性能通过1A 4.5级;进一步,改性样品在浸泡水中96 h后,其表面接触角为98.7°,室温放置48 h后恢复到106.1°;改性样品表面污染后(标准污层的盐密+灰密为0.6 mg/cm^(2))憎水迁移96 h,污染表面接触角从改性前的74.4°提高到91.4°,显示出良好憎水迁移特性。制备的改性SEBS/PP共混物兼具了优异的力学强度、绝缘、耐漏电起痕、憎水性及憎水迁移特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 聚丙烯 憎水性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SEBS对尼龙6/SEBS共混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涛 成煦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接枝的部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SEBS-g-MAH)对尼龙6/SEBS的共混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S-g-MAH上的MAH侧基和尼龙6的端氨基发生了缩合反应,增加了尼龙6和SEBS的界面相互作用...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接枝的部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SEBS-g-MAH)对尼龙6/SEBS的共混物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BS-g-MAH上的MAH侧基和尼龙6的端氨基发生了缩合反应,增加了尼龙6和SEBS的界面相互作用。透射电镜(TEM)的结果表明,当SEBS在尼龙6/SEBS共混物中为分散相时,SEBS-g-MAH使得分散相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两相界面变得模糊。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的研究结果表明,SEBS-g-MAH的引入对尼龙6/SEBS共混物的熔融峰、结晶峰和结晶度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SEBS-g-MAH与SEBS相比能更有效地与尼龙6相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尼龙6/SEB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 部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 尼龙6 聚集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g-MAH对PC/PBT共混物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春林 陈玲红 +1 位作者 周如东 吴盾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的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板流变仪研究了SEB-g-MAH对PC/PBT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断面形态结构、动...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的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平板流变仪研究了SEB-g-MAH对PC/PBT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断面形态结构、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g-MAH提高了PC/PBT共混物的相容性,随着SEBS-g- MAH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当SEBS-g-MAH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同时,SEBS-g-MAH的加入,并未对PC/PBT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马来酸酐接枝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A-g-MAH共聚物增容PA6/AB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丹 黄伯芬 李志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BA-g-MAH增容PA6/ABS共混物,采用FTIR、SEM、DSC等测试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BA-g-MAH与PA6发生化学反应所...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BA-g-MAH增容PA6/ABS共混物,采用FTIR、SEM、DSC等测试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BA-g-MAH与PA6发生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接枝物对PA6/ABS共混物有较好的增容作用,使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PA6/A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比纯PA6提高430%,吸水性也得到改善,但是拉伸强度有所降低。DSC研究表明:EBA-g-MAH的加入抑制了PA6/ABS共混物中PA6的结晶,使PA6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丙烯-丁二烯-苯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丁酯 增容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固相接枝物增容PA6/PS共混体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挺进 谢涛 +1 位作者 刘振兴 冯开财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FTIR和WAXD研究了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 (St)和马来酸酐 (MAH)的结构 ,并研究了它对聚酰胺 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PP上可固相接枝St、MAH ;gPP(PP接枝St和MAH双组分接枝物 )
关键词 聚酰胺-6 苯乙烯 聚丙烯 固相接枝 增容 PA6/PS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聚酰胺1010/聚丙烯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风霞 王雪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40,共5页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3种增容剂增容的聚酰胺1010/聚丙烯(PA1010/PP)共混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对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对PA1010/PP共混物的增容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和非增容体系相比,PP-g-MAH、POE-g-MAH和PTW的拉伸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25%、89%和94%,冲击强度分别是非增容体系的140%、200%和200%,PTW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1010 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乙烯-丙烯酸丁 酯一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SEBS-g-MAH/OMMT/GMA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三雄 吴唯 王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1,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H)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SEBS—g—MAH)为增韧剂,有机蒙脱土(OMMT)为增强填料,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相容剂,采用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PA6/SEBS—g—MAH/OMMT复合材料。通过力学、... 以马来酸酐(MAH)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SEBS—g—MAH)为增韧剂,有机蒙脱土(OMMT)为增强填料,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相容剂,采用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PA6/SEBS—g—MAH/OMMT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毛细管流变性能测试,考察了SEBS—g—MAH、OMMT和GMA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材料能在保持基本强度及模量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冲击强度,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PA6及其共混物均为假塑性流体,在230—260℃共混材料的非牛顿指数为0,603~0.931,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降低;加入SEBS-g—MAH、OMMT和/或GMA使得PA6的表观黏度增大,黏流活化能降低;在恒定剪切应力下PA6共混物可在较宽的温度范闱内成型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 马来酸酐 有机蒙脱土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尼龙1010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铁军 李锦春 +1 位作者 傅铁垣 孙载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尼龙-1010与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共混体系中,马来酸酐起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可显著加快共混物中尼龙-1010组份的结晶。共混物的混容性也略有改善。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乙烯 尼龙-1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010/66)/SEBS-g-MAH/DIDP/BSBA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前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12,共4页
将尼龙(PA)1010盐和PA66盐按照质量比为9∶1的比例制备了PA1010/66共聚物。选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两种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N-丁基苯磺酰胺(D IDP、BSBA),采用共混挤出法制备了(PA... 将尼龙(PA)1010盐和PA66盐按照质量比为9∶1的比例制备了PA1010/66共聚物。选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和两种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N-丁基苯磺酰胺(D IDP、BSBA),采用共混挤出法制备了(PA1010/66)/SEBS-g-MAH/D IDP/BSBA共混物,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BS-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当SEBS-g-MAH质量分数为15%时,其缺口冲击强度为72.7 kJ/m2,是PA1010/66共聚物的16倍左右;拉伸强度保持率是PA1010/66共聚物的83%左右。通过SEM研究发现,SEBS-g-MAH对PA1010/66共聚物的增韧机理为银纹剪切带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1010/66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 被引量:10
17
作者 闰明涛 李鑫 +1 位作者 王增坤 崔福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4,98,共4页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BS含量在3%~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BS含量在3%~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极值,表明ABS的加入对PTT起到了一定的增强和明显的增韧作用。共混合金熔体为假塑性流体,但ABS含量的变化对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n、粘流活化能的影响较小,即对PTT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大。采用ABS-g-MAH与PTT进行反应性共混,可以提高PTT的力学性能,而对加工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马来酸酐接枝丙烯-丁二烯-苯乙烯 拉伸强度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PA1212/SEBS-g-MAH共混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玉东 赵清香 +3 位作者 刘民英 王万杰 董静 李相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共3页
制备了石油发酵尼龙1212/SEBS-g-MAH共混合金,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增韧剂含量为25%时,缺口冲击强度为61.26 kJ/m^2,是纯尼龙1212的15倍,拉伸强度保... 制备了石油发酵尼龙1212/SEBS-g-MAH共混合金,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增韧剂含量为25%时,缺口冲击强度为61.26 kJ/m^2,是纯尼龙1212的15倍,拉伸强度保持率是酏尼龙1212的90%。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尼龙1212的断裂属于韧性断裂,增韧后的尼龙1212缺口冲击断面有明显的应力发白现象,冲击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应力集中点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PA1212/SEBS-g-MAH合金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研究 石油发酵尼龙1212 马来酸酐 接枝 (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PP-g-MAH共混体系的结构及流变行为 被引量:7
19
作者 林明德 俞强 +2 位作者 芦耀南 尹留芳 孙载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9-23,共5页
本文通过Molau实验、二甲苯萃取抽出物的IR分析、DSC、SEM测定了尼龙-6/PP-g-MAH的结构,发现尼龙-6与PP-g-MAH的酸酐或羧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接枝共聚物起到了共混体系增容剂的作用,改善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形态。流变学测定表明,体... 本文通过Molau实验、二甲苯萃取抽出物的IR分析、DSC、SEM测定了尼龙-6/PP-g-MAH的结构,发现尼龙-6与PP-g-MAH的酸酐或羧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接枝共聚物起到了共混体系增容剂的作用,改善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形态。流变学测定表明,体系假塑性增加,熔体粘度上升,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较之纯尼龙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接枝马来酸酐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控制相转化法制备PVDF/SMA-g-PEG共混超滤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旭莹 Christine N.Matindi +1 位作者 崔振宇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2,共9页
本文依据Schneier混合焓变理论计算预测、Flory-Huggins理论系统分析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VDF/SMA共混质量比>88/12或<20/80时,体系为完全相容系统.此外,以m_(PVDF)∶m_(SMA)... 本文依据Schneier混合焓变理论计算预测、Flory-Huggins理论系统分析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VDF/SMA共混质量比>88/12或<20/80时,体系为完全相容系统.此外,以m_(PVDF)∶m_(SMA)=88∶12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量为20000)为致孔剂和反应物,配制出均相聚合物溶液(50℃).根据酯化反应进程,终止反应,视反应体系为铸膜液,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超滤膜.随着SMA与PEG之间发生酯化反应和接枝聚合物SMA-g-PEG的合成,溶液黏度从最初的780 mPa·s增至6580mPa·s(64 h),并出现凝胶化.以反应时间为48 h的铸膜液所制得的超滤膜,其纯水渗透率高达4807 L/(m^(2)·h·MPa),BSA截留率为96.6%,通量恢复率为78.9%,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苯乙烯-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 反应-控制相转化法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