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改性工艺及抗菌处理
1
作者 雷珍珍 许君 +3 位作者 张伟 龚耿浩 王铁刚 庄旭品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为了改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能力并赋予其抗菌性能,通过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MO-4PK)对聚丙烯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改性,并用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季铵盐(QAS)进行抗菌整理。研究了亲水剂和不同抗菌剂浓度对聚丙烯非织造布的... 为了改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能力并赋予其抗菌性能,通过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MO-4PK)对聚丙烯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改性,并用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季铵盐(QAS)进行抗菌整理。研究了亲水剂和不同抗菌剂浓度对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和透气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PP非织造布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抗菌测试分析了改性后PP非织造布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改性后的聚丙烯非织造布接触角由原来的(98.5±2)°下降至(25±2)°,亲水性显著提升,并且5%QAS抗菌剂整理的PP非织造布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有机硅季铵盐 亲水改性 接触角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驻极体电荷存储特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钢进 肖慧明 王耀翔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5-128,共4页
在综述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存储特性和稳定性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聚合物驻极体材料中电荷存储的基本规律和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的存储特性和稳定性。指出当电流通过介质时空间电荷在... 在综述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存储特性和稳定性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聚合物驻极体材料中电荷存储的基本规律和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的存储特性和稳定性。指出当电流通过介质时空间电荷在晶粒的2个端面上的积聚、结晶区及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之间产生的界面极化是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的2个主要来源,并就如何提高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电荷稳定性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驻极体 电荷稳定性 空气过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酯接枝改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艳锦 封严 李瑞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56,65,共4页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甲苯、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BMA-g-MBPP)。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甲苯、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BMA-g-MBPP)。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接枝改性非织造布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接枝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参数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适当时,最佳接枝率为15.8%,(BMA-g-MBPP)对甲苯的饱和吸附率为14.5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 甲基丙烯酸丁酯 接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iO_2接枝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壬基酚的吸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 武辉 +4 位作者 赵孔银 李东英 李金刚 魏俊富 刘琪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2,31,共6页
为去除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制备了含有介孔二氧化硅的聚丙烯非织造布.通过紫外辐射将聚丙烯酸钠接枝到聚丙烯非织造布上,将其浸入硅酸钠水溶液中,取出后用氯化钙交联制得接枝硅酸钙的聚丙烯非织造布,再经pH=3的稀盐酸处理,得... 为去除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制备了含有介孔二氧化硅的聚丙烯非织造布.通过紫外辐射将聚丙烯酸钠接枝到聚丙烯非织造布上,将其浸入硅酸钠水溶液中,取出后用氯化钙交联制得接枝硅酸钙的聚丙烯非织造布,再经pH=3的稀盐酸处理,得到表层含介孔二氧化硅的硅酸钙接枝聚丙烯非织造布(PP-gCaSiO_3@SiO_2),研究了PP-g-CaSiO_3@SiO_2对壬基酚的吸附.结果表明:PP-g-CaSiO_3@SiO_2对壬基酚的吸附速率较快,在3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达到54.40 mg/g,明显高于PP非织造布(14.39 mg/g);等温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更好;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NP在3种材料上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经过5次重复使用后,PP-g-CaSiO_3@SiO_2对壬基酚的吸附量能达到初始值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吸附 介孔SIO2 聚丙烯非织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油剂的性能及其调控 被引量:2
5
作者 柳健 毛金露 +3 位作者 彭丽 蔡凌云 郑旭明 张富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121,共8页
针对亲水油剂研发过程中表面活性剂配伍与聚乙烯-聚丙烯(ES)非织造布亲水性关系的问题,借助稳态荧光猝灭法、视频接触角测定仪、液体穿透时间测定仪等,考察了油剂或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表面张力、胶束聚集数、聚集体粒径分布、聚乙烯(PE)... 针对亲水油剂研发过程中表面活性剂配伍与聚乙烯-聚丙烯(ES)非织造布亲水性关系的问题,借助稳态荧光猝灭法、视频接触角测定仪、液体穿透时间测定仪等,考察了油剂或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表面张力、胶束聚集数、聚集体粒径分布、聚乙烯(PE)界面动态接触角等性能指标,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和协同配伍与ES非织造布多次透水时间的关系,测试了亲水油剂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油剂的高表面活性、较小的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较大的胶束聚集数以及有效成分与ES纤维间的强吸附力等均有利于提高ES非织造布亲水性;改性后ES非织造布3次透水时间均小于3 s,反湿量小于0. 13 g,表面比电阻小于3. 0×108Ω·cm,已达到卫生用品覆面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 亲水油剂 表面张力 动态接触角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 被引量:18
6
作者 唐丽华 李鑫 +1 位作者 江渊 王荣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29,共3页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设备,以空气为介质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并在15%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非织造布已接枝上聚丙烯酰胺(PAM)。经接枝改性的样品...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设备,以空气为介质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并在15%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非织造布已接枝上聚丙烯酰胺(PAM)。经接枝改性的样品,亲水性得到持久提高,接触角由处理前的135°降低至110°,放置后接触角不变。未经接枝PAM的样品,放置后接触角回复至130°。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对PP纤维产生明显的刻蚀,接枝后的PP纤维表面有突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等离子体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 丙烯酰胺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亲金属离子功能化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祥曌 麻文效 张晓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得到具有亲金属离子性聚丙烯(PP)非织造布,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对PP非织造布进行改性。首先采用氧气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PP非织造布,使其表面引入反应性官能团。然后通过架桥剂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TTMAP)... 为得到具有亲金属离子性聚丙烯(PP)非织造布,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对PP非织造布进行改性。首先采用氧气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PP非织造布,使其表面引入反应性官能团。然后通过架桥剂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氮丙啶基)丙酸酯](TTMAP)使螯合剂在预处理的PP非织造布表面发生交联固定反应,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了功能化前后PP非织造布表面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经功能化处理的PP纤维具备了良好的亲金属离子性,同时其吸湿及染色性能也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丙烯非织造布 氮丙啶架桥剂 螯合剂 亲金属离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非织造布锰基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臭氧性能研究
8
作者 董宇 魏俊富 +2 位作者 孔志云 汤小龙 纪亚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69,75,共5页
利用浸渍法在羧基化聚丙烯(PP)非织造布表面负载氧化锰(MnO_x),制备一种降解低浓度臭氧的整体式催化剂,并对常温下臭氧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分析表明,MnO_x不仅具有介孔孔道,而且能够均匀分布在PP非织造... 利用浸渍法在羧基化聚丙烯(PP)非织造布表面负载氧化锰(MnO_x),制备一种降解低浓度臭氧的整体式催化剂,并对常温下臭氧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分析表明,MnO_x不仅具有介孔孔道,而且能够均匀分布在PP非织造布表面。同时考察了MnO_x负载量、相对湿度等对催化臭氧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在MnO_x负载量为24. 46%、相对湿度为20%、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m^3时,该催化剂在连续反应12 h后仍能维持100%的臭氧转化率。该整体式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压降,在去除空气中低浓度臭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氧化锰 浸渍法 降解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的紫外光固化改性
9
作者 赵筱 刘颖 +5 位作者 吴大鸣 路传艳 李楠 岳耀宇 张泽超 张成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改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性能,提高水通量,通过照射紫外光(UV)引发自由基聚合法,使丙烯酸树脂与HEMA在PP非织造布表面发生交联聚合反应,进行紫外光固化亲水改性。研究了亲水单体和光引发剂的浓度以及紫外光照射时间对聚丙烯非... 为了改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性能,提高水通量,通过照射紫外光(UV)引发自由基聚合法,使丙烯酸树脂与HEMA在PP非织造布表面发生交联聚合反应,进行紫外光固化亲水改性。研究了亲水单体和光引发剂的浓度以及紫外光照射时间对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改性PP非织造布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和水通量分析了改性后PP非织造布的亲水性和耐久性。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树脂与HEMA的质量比为2∶1、固含量占亲水改性溶液总量的20%、光引发剂184的含量为2%、光照时间为15 s时,达到改性后PP非织造布的最优亲水性能,接触角由初始的126°下降至42°,水通量由5543 L/(m^(2)·h)提升至6035 L/(m^(2)·h),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丙烯非织造布 亲水改性 接触角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接枝共聚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晓萍 朱光明 +2 位作者 杨健 秦瑞峰 周海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本实验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基材、KMnO4 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影响反应的优化条件 ;然后又讨论了各单因素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变化规律 ;并对接枝产物的结构及润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接枝物的润... 本实验以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为基材、KMnO4 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影响反应的优化条件 ;然后又讨论了各单因素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变化规律 ;并对接枝产物的结构及润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接枝物的润湿性能明显改善 ,并且当KMnO4 浓度为 10 10 - 3mol L、H2 SO4 浓度为 0 .3mol L、预处理温度为 5 0°C、单体浓度为 0 .4mol L、接枝反应温度为 5 0°C时接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 高锰酸钾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接枝率 吸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接枝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抗静电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苗苗 王晓旭 +2 位作者 王迎 吕丽华 魏春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为改善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以氧化石墨烯为接枝单体,冰醋酸为催化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氧化石墨烯工艺参数。探讨了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催化剂浓度和接枝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借助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表... 为改善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以氧化石墨烯为接枝单体,冰醋酸为催化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氧化石墨烯工艺参数。探讨了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催化剂浓度和接枝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借助织物摩擦式静电测试仪、表面张力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非织造布进行测试和表征。获得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氧化石墨烯最优工艺参数: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为17.06 g/L,冰醋酸浓度为0.031 mol/L,温度为70.60℃,在此条件下测得,接枝率为22.3%。结果表明:接枝后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摩擦带电电压为1094 V,接触角为76.9°;接枝后的非织造布较原布粗糙,并且明显附着一层物质;接枝后的非织造布在1621、1385、1117 cm^-1处出现了新的峰,证明氧化石墨烯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氧化石墨烯 聚丙烯非织造布 接触角 抗静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整理
12
作者 宁研彤 柳健 +2 位作者 毛金露 郑旭明 张富山 《现代纺织技术》 2020年第6期85-91,共7页
为赋予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优异的亲水性能,通过液体穿透时间、视频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等性质的测定,研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和配伍对其溶液和界面性质的影响,探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整理后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首次透水时间(T 1... 为赋予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优异的亲水性能,通过液体穿透时间、视频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等性质的测定,研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和配伍对其溶液和界面性质的影响,探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整理后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首次透水时间(T 1)和第三次透水时间(T 3值)与结构和配伍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当非织造布中整理剂含量相同(或相近)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液整理后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多次亲水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整理。摩尔比选择得当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疏水链总碳数≤34时,总碳数越多,T 3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 表面张力 动态接触角 多次亲水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技术对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亲水改性
13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9-59,共1页
采用丙烯酸树脂为预聚物,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为亲水单体,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184)为光引发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紫外光(UV)引发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改性。分别研究了预聚物、亲... 采用丙烯酸树脂为预聚物,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为亲水单体,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184)为光引发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通过紫外光(UV)引发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聚丙烯(PP)非织造布的亲水改性。分别研究了预聚物、亲水单体和光引发剂质量分数对改性PP非织造布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亲水改性 紫外光 光固化技术 光引发剂 自由基聚合法 亲水单体 丙烯酸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老化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宇皓 韩万里 +3 位作者 黄从亮 汪昱 汪大鹏 李思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为了解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老化性能,在自然老化环境、60℃老化箱环境、pH=8.0的碱性环境和pH=5.0的酸性环境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老化环境对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未老化处理口罩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进... 为了解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老化性能,在自然老化环境、60℃老化箱环境、pH=8.0的碱性环境和pH=5.0的酸性环境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老化环境对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未老化处理口罩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在酸性、碱性环境下老化降解严重,其纤维表面出现裂痕,加速老化进程,拉伸性能下降,其中,在碱性环境下处理后,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下降15.5%,断裂伸长率下降8.5%;在酸性环境下处理后,断裂强力下降17.5%,断裂伸长下降28.8%。另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老化后的熔点向低温方向偏移,且熔融范围变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在1550-1800 cm^(-1)区域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羰基吸收峰,说明口罩用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 聚丙烯纺粘非织造 老化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驻极熔喷聚丙烯驻极体非织造布的电荷捕获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猛 王增元 +1 位作者 漏琦伟 陈钢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58,共7页
针对不同驻极条件下获得的熔喷聚丙烯驻极体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存在差异,以及使用环境对其电荷存储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热刺激放电和表面电位分布测量技术,研究了驻极条件与材料电荷存储性能的相关性,考察了水和酒精熏... 针对不同驻极条件下获得的熔喷聚丙烯驻极体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存在差异,以及使用环境对其电荷存储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热刺激放电和表面电位分布测量技术,研究了驻极条件与材料电荷存储性能的相关性,考察了水和酒精熏蒸对材料的电荷存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负电荷的陷阱能级相近,但正电晕驻极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优于负电晕驻极;表面电位高低不能准确反映非织造布过滤性能的优劣;水熏蒸后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变化很小,酒精熏蒸后其过滤效率衰减至与未驻极样品相同。该研究结果可为熔喷聚丙烯驻极体非织造布材料的生产及其在高湿度和医用环境下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聚丙烯驻极体非织造 电晕驻极 热刺激放电 电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P非织造布的抗菌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绍早 李光吉 +3 位作者 沈家瑞 刘耘 宗敏华 陈中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2-68,共7页
研究了含吡啶盐基团的改性聚丙烯 (PP)非织造布的抗菌机理 ,分析了大肠杆菌在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上的粘附热力学过程 .发现对于不含吡啶盐基团的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 ,粘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越负 ,对粘附细菌越有利 ;改性聚丙烯非织造... 研究了含吡啶盐基团的改性聚丙烯 (PP)非织造布的抗菌机理 ,分析了大肠杆菌在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上的粘附热力学过程 .发现对于不含吡啶盐基团的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 ,粘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越负 ,对粘附细菌越有利 ;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对大肠杆菌 (E .coli)的滤除作用主要是其表面的吡啶盐功能基团与大肠杆菌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的结果 ;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这种粘附作用是一种生态捕捉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 抗菌机理 大肠杆菌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交联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对苯乙烯气体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环 刘玉红 +3 位作者 李雪曦 方殿龙 傅敏 李爽爽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了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苯乙烯气体,以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通过表面接枝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之后分别使用3种交联剂4′4-二甲基联苯(CMDP)、二氯甲基苯(DCX)、二甲氧基甲烷(FDA)再进行后交联的方法,制备对苯乙烯具有... 为了能够有效去除废气中的苯乙烯气体,以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通过表面接枝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之后分别使用3种交联剂4′4-二甲基联苯(CMDP)、二氯甲基苯(DCX)、二甲氧基甲烷(FDA)再进行后交联的方法,制备对苯乙烯具有吸附性能的超高交联非织造布(HCN)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静态氮吸附仪(BET)和接触角测试对非织造布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交联剂分子结构构建多孔三维交联层的调控机制和交联非织造布表面多孔结构及化学基团特性对苯乙烯分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ST和DVB接枝率为200%、使用4′4-二甲基联苯(CMDP)时,HCN-CMDP的比表面积可达到446.67 m2/g,对苯乙烯吸附能力遵循HCN-CMDP>HCN-DCX>HCN-FDA材料,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53.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超高交联 吸附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照法制备羧基化PP非织造布及其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吸附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俊富 王菲菲 +1 位作者 周翔宇 董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去除水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10),采用紫外辐照方法将丙烯酸(AA)接枝到聚丙烯非织造布(PP)的表面,制备出表面羧基化吸附材料PP-g-AA,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对材料表面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为去除水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10),采用紫外辐照方法将丙烯酸(AA)接枝到聚丙烯非织造布(PP)的表面,制备出表面羧基化吸附材料PP-g-AA,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对材料表面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溶液p H、温度以及PP-g-AA的接枝率对NPE-10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为中性或者偏酸性条件下,PP-g-AA对NPE-10的吸附效果较好;在中性条件下,PP-g-AA接枝率为80%时,对NPE-10的吸附量为138.7 mg/g,是原PP吸附量的6倍左右;温度高于45℃时,PP-g-AA对NPE-10的吸附能力下降;PP-g-AA对NPE-10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丙烯 紫外辐照法 羧基化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聚丙烯纤维基复合材料对化学战剂模拟物的快速降解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诗雨 姚依婷 +5 位作者 董晨珊 张如全 杨红军 顾绍金 黄菁菁 杜杰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将金属有机框架(MOFs)均匀且稳固地固定在纤维材料表面,创造出柔软且具备自净化防护面料,采用单宁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A-APTES)涂层改性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作为载体,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高MOFs负载量的纤维基复合材料。借助扫... 为将金属有机框架(MOFs)均匀且稳固地固定在纤维材料表面,创造出柔软且具备自净化防护面料,采用单宁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A-APTES)涂层改性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作为载体,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高MOFs负载量的纤维基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MOFs负载量和表面浸润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A-APTES涂层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中MOFs的负载量,可达20.96%;并且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表面湿润性,从而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催化降解效率,实现快速降解化学战剂模拟物4-硝基苯磷酸二甲酯(DMNP),在30 min左右即可实现100%的转化率,其降解半衰期短(4.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化学战剂 催化降解 原位生长法 涂层改性 聚丙烯非织造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布上疏水链段分布对苯乙烯气体吸附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路晖 张环 +3 位作者 魏俊富 李永花 赵孔银 孙思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163,169,共6页
针对低成本有效去除环境中有害苯乙烯气体的需求,分别采用紫外(UV)和高能电子束(EB)辐照引发在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接枝丙烯酸十二酯,制备了能够快速吸附苯乙烯气体的功能非织造布。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和扫描电子... 针对低成本有效去除环境中有害苯乙烯气体的需求,分别采用紫外(UV)和高能电子束(EB)辐照引发在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接枝丙烯酸十二酯,制备了能够快速吸附苯乙烯气体的功能非织造布。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前后非织造布的疏水烷基链段分布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在不同吸附温度和气体流速条件下疏水烷基链段分布对苯乙烯气体吸附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UV引发疏水烷基链段只分布在非织造布表层;EB引发疏水烷基链段相对均匀地分布在非织造布表层和内层。当接枝率为132%左右时,对苯乙烯气体的吸附透过时间由PP非织造布的50 min分别增加到UV引发接枝的80 min和EB引发接枝的1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烷基链段分 聚丙烯非织造布 苯乙烯气体 吸附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