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明杜鹃 徐满才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79,共4页
采用分步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交联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一网亲水、另一网疏水的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测定了树脂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摩尔比对树脂交换量和含... 采用分步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交联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一网亲水、另一网疏水的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测定了树脂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摩尔比对树脂交换量和含水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树脂在水中的溶胀性能及水溶液中苯甲酸、邻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差别,推测吸附过程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建立了一种通过溶胀致孔合成吸附树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 合成 溶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祥林 徐满才 明杜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合成了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两亲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了其组成对性能的影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表明两网之间有较好的互穿和相容性.聚苯乙烯在该聚合物网络中含量和交联度增加使其弱碱交换量、含水量、水解率降低.该聚合物网络在乙二醇中的... 合成了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两亲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了其组成对性能的影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表明两网之间有较好的互穿和相容性.聚苯乙烯在该聚合物网络中含量和交联度增加使其弱碱交换量、含水量、水解率降低.该聚合物网络在乙二醇中的溶胀率较大,而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胀率较小,对水溶液中吡啶、苯胺、N,N-二甲基苯胺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聚苯乙烯 互穿聚合物网络 溶胀率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原位聚合物的水崩解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峰 赵磊 于善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165-167,173,共4页
将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配成非水溶剂悬浮液,采用原位共混聚合法制备了能够遇水崩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考察了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对共混材料水崩解性能的影... 将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配成非水溶剂悬浮液,采用原位共混聚合法制备了能够遇水崩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考察了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对共混材料水崩解性能的影响,观察了材料崩解前后的微观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的水崩解机理。结果表明: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遇水时,聚苯乙烯因交联聚丙烯酸钠微粒吸水膨胀而崩解破坏或失去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丙烯酸 崩解性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环境友好材料 原位聚合 共混物 树脂微粒 非水溶剂 共混材料 微观形态 机械强度 吸水膨胀 聚苯乙烯 悬浮液 引发剂 聚合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型网间交联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Ⅰ)——形态和动态力学行为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荣堂 马嵩 +2 位作者 王静媛 李玉玮 王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中两个网络相互贯穿、缠结,增大了组分间的相容性,使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内移,表现出相当宽的温度(频率)范围,引起人们广泛注意。但由于普通的IPN体系两个T_(g)间往往有一个凹谷,不是一种理想的吸震材科,Scarito...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中两个网络相互贯穿、缠结,增大了组分间的相容性,使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内移,表现出相当宽的温度(频率)范围,引起人们广泛注意。但由于普通的IPN体系两个T_(g)间往往有一个凹谷,不是一种理想的吸震材科,Scarito及其同事采用网络间交联的方法提高了凹谷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丙烯酸 玻璃化转变温度 吸震 动态力学行为 环氧树脂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密度对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强 黄光速 江璐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由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 (SIN )制备得到一系列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PMPS/PEMA)阻尼材料 ,当SIN中m(PMPS)∶m(PEMA)固定为 5 0∶5 0时 ,整个SIN交联点间平均分子量将随PEMA中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PPD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DMA、DSC与AFM... 由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 (SIN )制备得到一系列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PMPS/PEMA)阻尼材料 ,当SIN中m(PMPS)∶m(PEMA)固定为 5 0∶5 0时 ,整个SIN交联点间平均分子量将随PEMA中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PPD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DMA、DSC与AFM的研究结果表明 ,SIN内耗峰的形状、大小以及tanδ≥ 0 3的温度区间均随着PEMA中交联剂含量不同而变化 ,同时线性损耗模量 (E″) 温度 (T)曲线的形状、曲线下的面积 (LA)和线性损耗因子 (tanδ) 温度 (T)曲线下的面积 (TA)也随着PEMA中交联剂含量变化而变化。在交联剂用量为 5 %时 ,所制得的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材料的TA和LA有最大值 ,转变峰形成一高阻尼平台区 ,tanδ≥ 0 3的温度区间可达 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 互穿聚合物网络 交联密度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类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吸水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13
6
作者 乔丽坤 杨荣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制备了以紫外光引发同步合成聚乙烯醇(PVA)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丙烯酰胺(AM)共聚物复合的具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吸水树脂,分析了共聚物中AM含量、PVA的添加量及单体浓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AM含量对树脂吸水量产生影... 制备了以紫外光引发同步合成聚乙烯醇(PVA)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丙烯酰胺(AM)共聚物复合的具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吸水树脂,分析了共聚物中AM含量、PVA的添加量及单体浓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AM含量对树脂吸水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将红外干燥的方法应用于聚合物的后处理中。实验发现,与传统的烘箱干燥相比,经红外干燥后吸水树脂的吸水速率有较大的提高,且具有干燥速度快、粉碎容易、残留单体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互穿聚合物 网络吸水树脂 合成 乙烯 红外干燥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与不饱和聚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合成——热固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骆小伟 李国明 +1 位作者 高回春 刘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醋酸丁酯作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预聚体.讨论了反应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醋酸丁酯作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预聚体.讨论了反应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然后用环氧树脂和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固化剂固化,得到了附着力好、耐水性优异的聚合物涂膜,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等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及其涂膜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进行了研究;GPC测得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Mn=6 094,Mw=12 101,相对分子量分布为系数1.9,DSC测得聚合物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8℃,TG测得当聚合物涂膜质量损失20%时温度为37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丙烯酸酯树脂 热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胶/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模型药物的负载与控制释放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秀瑜 侯都兴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8,283,共5页
考察了以牛乳清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通过相平衡分配法制备载药瓜胶(GG)/聚丙烯酸(P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的工艺条件。借助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了载药水凝胶在结肠酶存在下的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载药容量(CM)随瓜胶、丙烯酸... 考察了以牛乳清蛋白(BSA)为模型药物,通过相平衡分配法制备载药瓜胶(GG)/聚丙烯酸(PAA)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的工艺条件。借助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了载药水凝胶在结肠酶存在下的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载药容量(CM)随瓜胶、丙烯酸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半IPN水凝胶的CM较全IPN的略大;结肠酶能明显提高半IPN与全IPN中的BSA释放速率,且提高幅度随GG含量的增加而加快,GG/PAA IPN水凝胶具有结肠定位降解的特性,有望成为靶向结肠给药的理想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清蛋白 瓜胶 聚丙烯酸 互穿聚合物网络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聚合物-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的合成
9
作者 庞雯 杨觉明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B07期6-11,21,共7页
采用互穿网络的方法来制备乳液,以聚四氟乙烯为种子乳液,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其进行溶胀,加入聚偏氟乙烯后滴加单体聚合,整个实验中采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体系、并且添加少量的保护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涂层具有最大接触角的... 采用互穿网络的方法来制备乳液,以聚四氟乙烯为种子乳液,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其进行溶胀,加入聚偏氟乙烯后滴加单体聚合,整个实验中采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体系、并且添加少量的保护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涂层具有最大接触角的聚合配方,然后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乳液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氟聚合物与丙烯酸酯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乳液稳定且乳液涂层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疏油性 接触角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甲酯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渗透汽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铭杰 孙立 +5 位作者 吴子晔 余威 黎厚斌 廖俊 黄驰 龚楚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10期41-46,共6页
为了提高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采用一锅法制备PDMS-PMA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semi-IPN)渗透汽化膜,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溶胀性能和渗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IPN结构的形成明显提高了PDMS膜的... 为了提高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采用一锅法制备PDMS-PMA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semi-IPN)渗透汽化膜,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溶胀性能和渗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IPN结构的形成明显提高了PDMS膜的渗透汽化性能;在原料液温度为70℃、PMA含量为10%时,semi-IPN渗透汽化膜的分离因子为42.0、总通量为923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丁醇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丙烯酸甲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溶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阻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光速 何其佳 江璐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成功地制得了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 ( SIN)阻尼材料 ,其 tgδ的最宽跨越温度为 10 0℃ ,最高阻尼值为 1.0。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所制得的一系列 SIN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在傅立叶红外 ( FT- IR)实验中追踪两种组分聚合... 成功地制得了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 ( SIN)阻尼材料 ,其 tgδ的最宽跨越温度为 10 0℃ ,最高阻尼值为 1.0。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所制得的一系列 SIN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在傅立叶红外 ( FT- IR)实验中追踪两种组分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该 SIN体系中 ,两组分发生凝胶反应时 ,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调整二者的比例和交联剂、引发剂及催化剂的用量 ,使两种组分聚合反应速度相匹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基硅氧烷 聚丙烯酸 同步互穿网络聚合物 阻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性和温敏性聚丙烯酸钠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材料的合成及其溶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健 朱秀林 +2 位作者 路建美 郭卫华 袁永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制备了对温度和pH值具有双重敏感性的PAANa/PNIPAM互穿网络(IPN)材料,测定了IPN的平衡溶胀度和在不同温度和pH中的溶胀度变化的行为。结果显示,这种材料能分别在32℃和pH为5.5发生溶胀行为的突变, 溶胀度突变范围明显高于以往文献所报... 制备了对温度和pH值具有双重敏感性的PAANa/PNIPAM互穿网络(IPN)材料,测定了IPN的平衡溶胀度和在不同温度和pH中的溶胀度变化的行为。结果显示,这种材料能分别在32℃和pH为5.5发生溶胀行为的突变, 溶胀度突变范围明显高于以往文献所报道的类似材料的变化值。根据它在温度变化和pH值变化中的溶胀行为可以得知,在网络中这两种分子链是独立作用的,但是相互之间又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性 温敏性 互穿网络材料 合成 溶胀行为 温敏树脂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纤维素多糖类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哪 徐学明 +3 位作者 金征宇 赵建伟 黄莎莎 曾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制备了以甘油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钠/纤维素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了该IPN凝胶在不同温度、pH值和不同离子下的溶胀变化行为以及它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溶胀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 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制备了以甘油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钠/纤维素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了该IPN凝胶在不同温度、pH值和不同离子下的溶胀变化行为以及它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溶胀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IPN凝胶的平衡溶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下,温度于35~42℃时该凝胶具有溶胀突变特性,但在酸性环境下无此特性。于25℃和37℃的条件下,分别考察pH对该凝胶溶胀率的影响,表明在25℃和37℃时该凝胶都有良好的pH敏感性。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环境中,考察了该凝胶的溶胀动力特性,发现该凝胶在人工胃液环境中溶胀率小,溶胀缓慢;而在人工肠液中溶胀率高,且溶胀速率快。通过调整配方,该IPN凝胶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靶向肠道功能成分释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聚丙烯酸 互穿网络 溶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合成与溶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祥林 徐满才 +1 位作者 高淑芹 廖素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8,89,共5页
通过分步悬浮聚合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t)互穿聚合物网络,然后将该互穿网络醇解,得到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VA/PSt IPN).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和羟值测定结果表明:PVA/PS... 通过分步悬浮聚合法首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苯乙烯(PSt)互穿聚合物网络,然后将该互穿网络醇解,得到亲水性的聚乙烯醇(PVA)与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组成的互穿聚合物网络(PVA/PSt IPN).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和羟值测定结果表明:PVA/PSt IPN在合成过程中PVAc与PSt之间并未发生化学反应,而是相互渗透,机械缠结,其羟值随PVA质量增加而增大.PVA/PSt IPN在环己烷中的溶胀率极小而在弱极性的溶剂中溶胀率较高;和一般溶剂相比,PVA/PSt IPN在苯酚中溶胀率最大;PVA/PSt IPN在水中的溶胀率随着PVA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随着PVA的交联度增大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乙烯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溶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车辆阻尼用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云传 郑耀卿 +3 位作者 胡红梅 姚其胜 侯一斌 陆企亭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23,共5页
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出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用DSC和流变仪等分析手段,对微相分离和阻尼性能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合成获得的乳液聚合物应用于高铁车辆阻尼涂料中,该涂料具有宽温域高阻尼性能,可满足... 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出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用DSC和流变仪等分析手段,对微相分离和阻尼性能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合成获得的乳液聚合物应用于高铁车辆阻尼涂料中,该涂料具有宽温域高阻尼性能,可满足高铁车厢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 聚丙烯酸 乳液聚合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本刚 刘燕 +3 位作者 王向东 张玉霞 张晨 杜中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4,共13页
综述了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分步互穿聚合物网络、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和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组成和制备方法对PS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态结构和互穿聚合物网络相容性的影响。阐述了P... 综述了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分步互穿聚合物网络、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和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组成和制备方法对PS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相态结构和互穿聚合物网络相容性的影响。阐述了PS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组成和结构对于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性能、气体透过率和吸附性的影响,最后综述PS互穿聚合物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互穿聚合物网络 研究进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庆国 王静媛 +2 位作者 徐冰 李玉玮 汤心颐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7年第4期49-51,共3页
通过改变组分比研究了PU/PS IPN结构与性能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PU/PS为70/30时,电镜照片上呈现精细的细胞结构,相区尽寸缩小,网络间互穿程度最高,且溶胀度最低。热力学性能也同时出现最佳值,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 聚苯乙烯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防腐蚀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耀臣 陈芳 +1 位作者 夏晓平 鞠洪克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8期367-368,343,共3页
以 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HDDA)与环氧树脂 / 4 ,4 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 )配合 ,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 ,提高了涂层的韧性、附着性和抗冲击性能 ,同时保持了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讨论了HDDA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H... 以 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HDDA)与环氧树脂 / 4 ,4 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 )配合 ,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 ,提高了涂层的韧性、附着性和抗冲击性能 ,同时保持了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讨论了HDDA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HDDA的用量为 2 5 %时 ,与E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环氧树脂 聚丙烯酸 互穿聚合物网络 防腐蚀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互穿网络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褚建云 刘晓东 +4 位作者 刘若冰 杜宗良 王罗新 李瑞霞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2-64,68,共4页
采用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以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羟丙酯与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共聚物 (P(HPA/AMPS) )。以P(HPA/AMPS)为互穿聚合物 ,KPS为引发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为交联剂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采用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以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羟丙酯与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共聚物 (P(HPA/AMPS) )。以P(HPA/AMPS)为互穿聚合物 ,KPS为引发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MBA)为交联剂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以交联聚丙烯酸钠为基质的互穿网络型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互穿聚合物P(HPA/AMPS)对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互穿聚合物的加入能有效提高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耐盐性及吸水能力 ,互穿聚合物的用量及组成对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及吸水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当P(HPA/AMPS)用量为 2 .4 % ,组成为n(HPA) /n(AMPS)为 0 .5时 ,合成的PSA -IP -P(HPA/AMPS)高吸水树脂具有最佳吸水能力 ,其吸去离子水量为 2 0 75ml/g,吸生理盐水量为 115ml/g ,分别比PSA高 36 .1%和 3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羟丙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互穿聚合物网络 高吸水树脂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N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粒子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肖继君 赵俊芳 +2 位作者 李彦涛 杨德钧 耿耀宗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4-18,27,共6页
采用二步法的技术制备了涂料用基料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LIPN PU/PA) ,即首先合成种子聚氨酯水分散体 (网络 PU) ,然后合成 LIPN PU/PA。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LIPN PU/PA的粒子形态结构以及引发剂种类和网络 PU与... 采用二步法的技术制备了涂料用基料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LIPN PU/PA) ,即首先合成种子聚氨酯水分散体 (网络 PU) ,然后合成 LIPN PU/PA。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LIPN PU/PA的粒子形态结构以及引发剂种类和网络 PU与网络 PA的相对用量对粒子形态结构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LIPN PU/PA具有两相的“翻转”型核壳结构 ;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 AIBN)可以得到具有“翻转”型核壳结构的粒子 ,但使用水溶性引发剂所得粒子几乎无“翻转”型核壳结构 ,而前两种引发剂的复合体系所得粒子形态则介于两者之间 ;随着网络 PU用量的减少 ,乳胶粒子越来越大 ,但其形态基本上具有“翻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N 粒子形态结构 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氨酯 聚丙烯酸 引发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