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质PVC门窗异型材用聚丙烯酸酯类(ACR)抗冲击改性剂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宝仁 《塑料》 CAS CSCD 1997年第5期7-11,53,共6页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异型材 聚丙烯酸 改性剂 塑料门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质量缺陷的剖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忠珊 张季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90,共4页
一些国产聚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与国外同类优质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探索了一套参照国外优质产品剖析其质量缺陷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对粒径、核壳比、分散性、交联度的剖析过程中,避开了复杂的实验手段。对粒... 一些国产聚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与国外同类优质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探索了一套参照国外优质产品剖析其质量缺陷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对粒径、核壳比、分散性、交联度的剖析过程中,避开了复杂的实验手段。对粒径和分散性剖析时主要采用双辊辊压,观察所得片材透明性的办法;在对交联度剖析时利用了冲击强度对测试温度的依赖关系;对核壳比剖析时则直接观察辊压片材的软硬程度,这样就使得剖析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冲击改性剂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PVC门窗异型材用聚丙烯酸类(ACR)抗冲击改性剂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宝仁 刘善元 +1 位作者 刘荣梅 苑志伟 《塑料》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8-35,49,共9页
关键词 聚氨乙烯 门窗 异型材 聚丙烯酸 改性剂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型聚丙烯酸酯水泥改性剂研究
4
作者 容耀强 何显儒 +2 位作者 王煦 余慧 赵立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80,84,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乙烯基硅烷A-171为原料进行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种增容型聚丙烯酸酯改性剂FI。利用高温高压失水仪测试其降滤失性能,结果表明,A-171含量为20%(wt,质量分数)的改性剂FI-20%其水泥浆降滤失效果最好...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乙烯基硅烷A-171为原料进行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种增容型聚丙烯酸酯改性剂FI。利用高温高压失水仪测试其降滤失性能,结果表明,A-171含量为20%(wt,质量分数)的改性剂FI-20%其水泥浆降滤失效果最好,失水量由原来的48mL下降到16.5mL,黏度也较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随着改性剂FI-20%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抗压强度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且在FI-20%含量为6%时水泥石的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为8.6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水泥改性剂 降滤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弹性体/聚乳酸共混物的结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维晓 李国华 +3 位作者 张计敏 胡秀丽 徐兵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59,共7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壳的聚丙烯酸酯冲击改性剂(Poly(BA)/poly(MMA-co-GMA),PBMG),以此改性聚乳酸,并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壳的聚丙烯酸酯冲击改性剂(Poly(BA)/poly(MMA-co-GMA),PBMG),以此改性聚乳酸,并对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0%的PBMG的加入能改善聚乳酸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由2.6kJ/m^(2)增加到10.45kJ/m^(2)。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偏光显微镜对共混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Jeziorny修订的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方程探究了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PBMG作为成核剂,在共混物中提供了更多的成核位点,从而提高了结晶度并加快了共混物的结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丙烯酸酯冲击改性剂 结晶动力学 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纳米碳酸钙复合增韧PVC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治军 杨景辉 吴秋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0,共4页
制备了复合增韧改性剂聚丙烯酸酯/纳米CaCO3(PA-C),并将其用于硬质聚氯乙烯(PVC)中,以研究其增韧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C均匀分散于PVC基体中;当在PVC中添... 制备了复合增韧改性剂聚丙烯酸酯/纳米CaCO3(PA-C),并将其用于硬质聚氯乙烯(PVC)中,以研究其增韧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C均匀分散于PVC基体中;当在PVC中添加10份PA-C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8.2 kJ/m2,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明显增大,拉伸强度未明显降低;SEM照片显示PA-C有效地引发了PVC基体产生塑性形变,有利于能量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丙烯酸 增韧 聚氯乙烯 拉伸强度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端接异氰酸酯基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峰 徐国永 章于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5-1239,共5页
用两步法合成出一端接异氰酸酯基(—NCO)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巯基乙醇(2-ME)为链转移剂,低浓度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110℃将按n(MMA):n(BA):n(2-ME):n(AIBN)=500:500:25:... 用两步法合成出一端接异氰酸酯基(—NCO)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巯基乙醇(2-ME)为链转移剂,低浓度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110℃将按n(MMA):n(BA):n(2-ME):n(AIBN)=500:500:25:1配制的溶液,在2.5h内滴加到甲苯中,反应4h,得到多分散系数Mw/Mn=1.8、一端带羟基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MMA—BAOH〕;再加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与其端羟基反应,合成出一端接异氰酸酯基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MMA—BANCO〕。该低聚物结构与热性能用FTIR、1HNMR、13CNMR、GPC、DSC、TG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分子结构符合分子设计,即一端接有异氰酸酯基(—NCO),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在4500左右,DSC显示合成的低聚物的Tg在40℃左右,TGA测出其主要热失重在300~450℃。该低聚物可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用于氮化硅、氮化铝等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转移剂 调节聚合 聚丙烯酸低聚物 端羟基 端异氰酸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潘明旺 万林战 +2 位作者 张健 李佐邦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 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合成了以BA、2-EHA为核层共聚单体,St、MMA为壳层共聚单体,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为核壳层交联剂的共聚物(ACR)。借助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DSC、TEM分别考察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乳胶粒的微观形态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三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对应ACR的核层、接枝过渡层、壳层的Tg,且ACR乳胶粒呈现规整的核壳结构。当壳层苯乙烯含量大于70%时,所合成的乳胶粒结构表现明显的异常核壳形态(夹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丙烯酸共聚物 种子乳液聚合方法 核-壳聚丙烯酸 乳胶粒 热塑性树脂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剂的合成及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邢胜男 潘明旺 +3 位作者 张晓蕾 袁金凤 孙凤娟 张留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0,共4页
采用传统的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为核,聚氯乙烯(PVC)直接为壳层的新型聚氯乙烯复合改性剂,用于通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改性PVC材料进行了表... 采用传统的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为核,聚氯乙烯(PVC)直接为壳层的新型聚氯乙烯复合改性剂,用于通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改性PVC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动态力学分析显示:改性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改性剂与PVC基体间的相容性;当改性剂加入量为6%(核壳质量比为50/50)时,改性PVC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VC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PVC复合粒子 改性剂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S-ACR-Ⅲ硬质聚氯乙烯改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雄燕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46,52,共4页
介绍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R-PVC的新型改性剂—聚丙烯酸丁酯(PBA)/PS/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简称CSS—ACR—Ⅲ),借助于透射电镜和动态粘弹谱仪考察了CSS—ACR—Ⅲ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并对R-PVC/CSS-ACR-Ⅲ的机械性能、熔融塑化... 介绍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R-PVC的新型改性剂—聚丙烯酸丁酯(PBA)/PS/PMMA互穿网络聚合物(简称CSS—ACR—Ⅲ),借助于透射电镜和动态粘弹谱仪考察了CSS—ACR—Ⅲ的形态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并对R-PVC/CSS-ACR-Ⅲ的机械性能、熔融塑化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测定。认为CSS—ACR—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它能显著改善R-PVC的冲击强度,在改性剂含量为10份时,缺口冲击强度由纯PVC的6.49kJ/m^2提高到27.05kJ/m^2,且基本不影响拉伸、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此外,CSS-ACR-Ⅲ的加入,能缩短R-PVC的凝胶时间,降低熔体的表观粘度,因而它也是R-PVC的一种良好加工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改性剂 聚丙烯酸 LIPN
全文增补中
羟基官能化ACR的制备及其在PBT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马建心 王国梁 +5 位作者 杜中杰 王武聪 金华 邹威 王洪 张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9,共6页
采用种子乳液法合成了以微交联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橡胶核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壳层的羟基官能化聚丙烯酸酯橡胶粒子(ACR-OH)。将ACR-OH与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混合后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 采用种子乳液法合成了以微交联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橡胶核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壳层的羟基官能化聚丙烯酸酯橡胶粒子(ACR-OH)。将ACR-OH与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混合后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利用在熔融共混过程中ACR粒子表面羟基与TGIC中环氧基团的反应以及TGIC与PBT端羟基反应的协同作用,得到ACR与PBT具有良好相容性的改性PBT树脂(PBT/TGIC/ACR-OH)。考察了ACR-OH和TGIC添加量对PBT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良好的相容性,羟基官能化ACR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PBT的韧性。以100份PBT树脂为基准,当ACR-OH和TGIC的添加量分别为20份和2份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20.45 kJ/m2,是纯PBT(2.43 kJ/m2)的8.4倍;同时,在多官能度TGIC的辅助作用下,当ACR-OH和TGIC的添加量分别为8份和2份时,改性PBT表现出较好的刚韧平衡,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分别为10.87 kJ/m2和4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羟基官能化聚丙烯酸橡胶粒子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 相容性 冲击强度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CR提高RPVC冲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阮吉敏 王燕 周达飞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5年第5期14-16,共3页
以几种牌号的聚丙烯酸酯(ACR)类抗冲改性剂与硬质聚氯乙烯(RPVC)进行共混改性研究,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不同牌号的 ACR 对 RPVC 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硬质聚氯乙烯 聚丙烯酸 改性剂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体分抗冲击耐蚀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耀臣 陈芳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芳族胺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与1,6-已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配用,合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涂料,提高了涂层的柔韧性、附着力和抗冲击性,同时保持了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讨论了HDDA用量对涂... 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芳族胺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与1,6-已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配用,合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涂料,提高了涂层的柔韧性、附着力和抗冲击性,同时保持了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讨论了HDDA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DDA的用量为25%时,与E-51环氧树脂/DDM配制的IPN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丙烯酸 互穿聚合物网络 防腐涂料 高固体分 冲击耐蚀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韧剂MBS对PC/PBT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初立秋 刘建叶 张师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7,共5页
通过添加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NaH_2PO_4)以及两种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共聚物,制备了增韧改性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MBS能... 通过添加酯交换抑制剂磷酸二氢钠(NaH_2PO_4)以及两种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共聚物,制备了增韧改性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合金,对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MBS能够显著提高PC/PBT合金的冲击性能,其中MBS2602能够显著改善低温冲击性能,当MBS2602含量为16%,PC/PBT质量比50/50时,-20℃下的冲击强度为648.6 J/m。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以及模量随着MBS含量的提高而有所降低。MBS均匀地分散于基体中,其含量增加会使共混物相界面更加模糊,冲击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 交换抑制剂 冲击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RPVC加工性和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乔钧 邹宏斌 +1 位作者 吴敏 陈淑英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2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聚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ACR-Ⅰ和增韧剂ACR-Ⅱ并用,与硬质聚氯乙烯(RPVC)进行共混改性,来提高RPVC的加工性和韧性。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丙烯酸 改性剂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增容剂对PC/PBT合金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金柱 徐迎宾 +1 位作者 郑典君 林晓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199-202,共4页
研究了新型增容剂丙烯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K-Y 6B)对PC/PBT合金的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Y -6B含量的增加,PC/PBT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逐渐下降,而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非缺口... 研究了新型增容剂丙烯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乙烯类弹性体(K-Y 6B)对PC/PBT合金的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Y -6B含量的增加,PC/PBT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逐渐下降,而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非缺口冲击强度变化不大。PC/PBT合金的上述性能当KY -6B含量超过8%时变化不明显。IR图谱显示,KY 6B的存在使PC与PBT的CO吸收峰更靠近。DSC测试结果表明,KY- 6B可使PC/PBT合金中PC与PBT两者的Tg 之差减小,PBT的熔点、熔融烩、结晶温度有所降低。SEM图谱显示,随KY- 6B含量增加,PC/PBT合金的冲击断面逐渐变得粗糙、孔洞化和银纹丝状连接增多。上述测试结果都表明KY- 6B是PC/PBT合金的优良增容剂和冲击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T 增容剂 PC 合金性能 缺口冲击强度 缩水甘油 断裂伸长率 冲击改性剂 拉伸强度 弯曲模量 弯曲强度 强度变化 结晶温度 冲击断面 弹性体 乙烯类 官能化 丙烯 含量 PgT 吸收峰 DSC SEM 显示 图谱 测试 Tg 熔融 银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进回用PET加工性能的树脂添加剂
17
作者 牟发章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0,共1页
日本钟渊化学工业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于回收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添加剂。这种添加剂是以MBS(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酸类为基础的改性剂,它们能够改进回用PET瓶的缺点,从而增进其加工和可模塑性能及冲击... 日本钟渊化学工业公司开发成功一种用于回收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添加剂。这种添加剂是以MBS(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酸类为基础的改性剂,它们能够改进回用PET瓶的缺点,从而增进其加工和可模塑性能及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加工性能 树脂 回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开发成功 化学工业 丙烯酸 PET瓶 冲击性能 改性剂 MBS 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