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威 赵艳 +1 位作者 刘莲英 杨万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2,共4页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所设计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在丙烯酰胺分散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接枝聚氧乙烯 分散剂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的阻垢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沙亚东 陈东升 +4 位作者 魏无际 韦远扬 周永璋 徐宁 韩萍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PESA-g-PAA)是一种新型的无磷无氮绿色阻垢剂。研究了PESA-g-PAA对CaCO3、CaSO4、Ca3(PO4)2的静态阻垢性能和稳定锌盐性能,系统探讨了阻垢剂添加量、碱度、硬度、温度、恒温时间对PESA-g-PAA阻CaCO3垢性能的影...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PESA-g-PAA)是一种新型的无磷无氮绿色阻垢剂。研究了PESA-g-PAA对CaCO3、CaSO4、Ca3(PO4)2的静态阻垢性能和稳定锌盐性能,系统探讨了阻垢剂添加量、碱度、硬度、温度、恒温时间对PESA-g-PAA阻CaCO3垢性能的影响,并与PESA的相关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ESA-g-PAA对CaCO3、CaSO4的阻垢性能比PESA更好,但对Ca3(PO4)2的阻垢效果及对锌盐的稳定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阻垢剂 琥珀酸聚丙烯酸 阻垢 稳定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培枝 李小瑞 徐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多元无皂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 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多元无皂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乳液的粒径及分布、黏度、流变性和涂膜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平均粒径为140.9 nm,粒径分布在120 nm^160 nm,黏度为10.2 mPa.s左右,涂膜拉伸强度可达5.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乙烯 无皂乳液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接枝聚丙烯酸丁酯乳液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熊辉霞 赵文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共5页
合成了聚苯乙烯(PS)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PS-g-PBA),并将其用于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PS-g-PBA乳液含量及PS与PBA的质量比对改性水泥砂浆的减水率、流动度、力学性能以及毛细孔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泥改性剂的减水效果优异... 合成了聚苯乙烯(PS)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PS-g-PBA),并将其用于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PS-g-PBA乳液含量及PS与PBA的质量比对改性水泥砂浆的减水率、流动度、力学性能以及毛细孔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泥改性剂的减水效果优异,减水率的极大值为56.7%,改性水泥砂浆的毛细孔吸水率下降明显,其极小值为0.288 kg/m^2;PS-g-PBA乳液对改性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也产生重要影响。使抗压强度普遍降低,部分改性砂浆的抗折强度增加,其极大值为8.1 MPa。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乳胶膜与水泥水化物形成的互穿网络结构以及位于孔洞中正六角形板状的氢氧化钙的晶体结构。综上,PS-g-PBA乳液可以在水泥砂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聚丙烯酸丁酯乳液 改性 水泥砂浆 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氯乙烯接枝共聚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4
5
作者 霍金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0-234,235,共6页
研究了聚丙烯酸脂-氯乙烯(ACR-VC)接枝聚合工艺。讨论了ACR乳液用量、引发体系、聚合温度、交联剂以及乳液粒径等对接枝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CR-VC接枝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和耐候性能,可广泛应... 研究了聚丙烯酸脂-氯乙烯(ACR-VC)接枝聚合工艺。讨论了ACR乳液用量、引发体系、聚合温度、交联剂以及乳液粒径等对接枝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CR-VC接枝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和耐候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制造窗框异型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g-聚(卤代)苯乙烯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
6
作者 彭丹 张晓环 +1 位作者 刘小兰 张荣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2,共4页
以丙烯酸甲酯、(卤代)苯乙烯为原料,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从主干接枝的合成策略和聚丙烯酸甲酯的碱性水解,实现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g-聚(卤代)苯乙烯的可控合成。主链和侧链的分子量可分别通过调整单体与引发剂的投料... 以丙烯酸甲酯、(卤代)苯乙烯为原料,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从主干接枝的合成策略和聚丙烯酸甲酯的碱性水解,实现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g-聚(卤代)苯乙烯的可控合成。主链和侧链的分子量可分别通过调整单体与引发剂的投料比和反应时间进行控制。(卤代)苯乙烯单体接枝共聚时,采用单体过量的本体聚合且单体转化率控制在10%以内,可制得分子量分布小于1.30的接枝共聚物,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接枝聚合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两亲性 聚丙烯酸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X/bpy催化体系中聚氧乙烯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松 李庆海 +2 位作者 杜宝辉 沈良骏 韩冬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8-100,104,共4页
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 ,卤化亚铜 /联吡啶 (bpy)为催化剂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 (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 ,得到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 ,分子量分布较窄 ,有预期结构的... 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 ,卤化亚铜 /联吡啶 (bpy)为催化剂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 (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 ,得到的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 ,分子量分布较窄 ,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 ,用 IR、1H- NMR、VPO、GPC、DSC等进行表征 ,并对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X/bpy催化体系 乙烯 大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合成 表征 转移自由基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在甲苯中的聚集态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春 陈超 +2 位作者 曹红燕 徐祖顺 程时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2-666,共5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 (PMMA-g-PEO)在甲苯中的核磁共振 (NMR)图谱表明甲苯是一种选择性溶剂 ,在甲苯中 PMMA-g-PEO形成的是以支链聚氧乙烯 (PEO)为核 ,以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反相胶束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 (PMMA-g-PEO)在甲苯中的核磁共振 (NMR)图谱表明甲苯是一种选择性溶剂 ,在甲苯中 PMMA-g-PEO形成的是以支链聚氧乙烯 (PEO)为核 ,以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反相胶束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动态激光光散射 (DLS)和粘度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浓度和温度决定着 PMMA-g-PEO在甲苯中的聚集态结构 ,随着温度的升高 ,胶束可以在更低的浓度下形成 .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内有下列变化过程 :单分子溶液 增大浓度减小浓度 小反相胶束 增大浓度减小浓度 大反相胶束大反相胶束 升温降温 小反相胶束 升温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烯 两亲 集态结构 胶束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酰胺-酯) 聚丙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烯——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树脂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秉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1年第3期28-32,共5页
研究了氯乙烯—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树脂的特性。结果表明含6%聚丙烯酸酯(ACR)的接枝共聚物具有好的表观物性、流变行为和易加工性,且显著提高了制品耐候性和力学指标,抗冲击强度是纯PVC的8~9倍,较ACR/PVC共混改性树脂抗冲强度高3倍,... 研究了氯乙烯—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树脂的特性。结果表明含6%聚丙烯酸酯(ACR)的接枝共聚物具有好的表观物性、流变行为和易加工性,且显著提高了制品耐候性和力学指标,抗冲击强度是纯PVC的8~9倍,较ACR/PVC共混改性树脂抗冲强度高3倍,在以塑代木应用上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和应用(Ⅱ)——以烯丙基端基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放 汪茫 +1 位作者 朱红军 杨士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7期658-663,共6页
本文报道了以带有烯丙基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制备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方法。通过用模型实验证实了合成得到的聚合产物系由大分子单体的端功能基与小分子共聚单体作用所致后,将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并建立了红外光谱... 本文报道了以带有烯丙基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中间体,制备聚丙烯酸-g-聚氧乙烯共聚物的方法。通过用模型实验证实了合成得到的聚合产物系由大分子单体的端功能基与小分子共聚单体作用所致后,将产物进行纯化处理,并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该共聚物体系组成的方法。对影响共聚的若干因素进行了试验。另外,对所得共聚物的溶液行为也进行了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大分子单体 单体 聚丙烯酸 纯化处理 合产物 烯丙基 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邸玉静 张学俊 赵劲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76,共5页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酰(BPO)为引发剂,3-苯基丙烯酸为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聚偏氟乙烯.通过红外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分析表明3-苯基丙烯酸(CA)接枝到PVDF骨架上.通过接...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酰(BPO)为引发剂,3-苯基丙烯酸为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聚偏氟乙烯.通过红外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分析表明3-苯基丙烯酸(CA)接枝到PVDF骨架上.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g—P(CA))的接触角由88°降低到54°.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分别以PVDF和改性后的PVDF-g-P(CA)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PVDF膜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测试接枝前后PVDF膜纯水通量.结果表明,PVDF—g—P(CA)膜的孔径在600~700nm之间,孔径分布较均匀,纯水通量为81L/(m2·h),比PVDF膜的水通量增加了16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3-苯基丙烯酸 合物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接枝丙烯酸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斐 孟庆新 +1 位作者 王元瑞 姚占海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以丙烯酸为单体,采用γ射线辐照引发技术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接枝丙烯酸(UHMWPE- g-A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研究了UHMWPE-g-AA对聚酰胺(... 以丙烯酸为单体,采用γ射线辐照引发技术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接枝丙烯酸(UHMWPE- g-A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了接枝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研究了UHMWPE-g-AA对聚酰胺(PA)1010/UHMWPE-g-AA/UHMWPE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接枝物在1716cm^(-1)处有明显的羰基特征吸收峰,说明AA分子确实被接枝到UHMWPE分子链上;接枝率随单体浓度、辐照剂量及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加入UHMWPE-g-AA后,UHMWPE与PA1010的相容性得到了改善,PA1010/UHMWPE-g-AA/UHMWPE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是PA1010/UHMWPE共混物的1.5倍,达到72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乙烯 丙烯酸 酰胺1010 辐照 共混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引发聚四氟乙烯膜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琛 陈杰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3,共3页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预处理,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接枝丙烯酸(AA).用碘化钠法测定膜表面过氧基团的浓度,探讨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和功率对膜表面过氧基团浓度的影响,以及过氧基团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分... 利用远程Ar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进行预处理,与空气接触氧化后接枝丙烯酸(AA).用碘化钠法测定膜表面过氧基团的浓度,探讨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和功率对膜表面过氧基团浓度的影响,以及过氧基团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分析了接枝PTFE表面的亲水性变化,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XPS)对接枝膜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功率为100 W、放电时间为100 s和氩气流量为20 cm3/min的条件下,过氧基团浓度为2.87×1013个/cm2;过氧基团越多,越有利于AA在PTFE表面发生接枝反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PTFE表面接触角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Ar等离子体 四氟乙烯 基团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直接接枝丙烯酸制备聚偏氟乙烯pH敏感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林 华河林 +1 位作者 李娜 熊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添加多乙烯多胺,制备含碳碳双键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在不除氧和无光引发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直接辐射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H敏感膜。考察单体丙烯酸浓度、反应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 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添加多乙烯多胺,制备含碳碳双键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在不除氧和无光引发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直接辐射将单体丙烯酸接枝到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H敏感膜。考察单体丙烯酸浓度、反应时间与接枝率的关系,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0%,反应时间20 min时,膜接枝率为26.6%。当接枝率为18.7%时,膜的pH敏感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膜 紫外光 偏氟乙烯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钠增混体系研究
16
作者 陈志军 王振保 张华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4-46,共3页
本文采用化学反应制备了PVC接枝共聚物,用此作为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PAANa)与聚氯乙烯体系的增混剂,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组成,接枝率等因素对该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能显著提高聚氯乙烯... 本文采用化学反应制备了PVC接枝共聚物,用此作为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PAANa)与聚氯乙烯体系的增混剂,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组成,接枝率等因素对该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能显著提高聚氯乙烯与聚丙烯酸钠的相容性;当共聚物接枝率约为25%时,接枝共聚物组成MMA∶AA为30∶70时增混效果最佳,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接枝共聚物分子量越高,增混效果越好研究聚氯乙烯的化学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有望推出PVC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的增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丙烯酸 增混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接枝聚氨酯共聚物合成及应用
17
作者 王艳君 李剑颖 +2 位作者 曹汇川 郑灿 曹同玉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967-970,共4页
确定了首先合成出带有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支链部分,然后在聚丙烯酸酯主链上引入带有活泼氢的单体,通过异氰酸基与羟基反应将支链枝枝到主链上的合成路线,制备了聚丙烯酸酶接枝聚氨酯共聚物溶液,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 确定了首先合成出带有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支链部分,然后在聚丙烯酸酯主链上引入带有活泼氢的单体,通过异氰酸基与羟基反应将支链枝枝到主链上的合成路线,制备了聚丙烯酸酶接枝聚氨酯共聚物溶液,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产物的接枝共聚结构.将所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溶液用于织物涂层整理,得到了具有优良性能的防水透湿涂层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酸 聚丙烯酸 涂层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偏氟乙烯膜上的辐照接枝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建功 李志明 王新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97-1200,共4页
采用电子加速器(EB)预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了PVDF-g-PMMA膜。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枝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加... 采用电子加速器(EB)预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了PVDF-g-PMMA膜。研究了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枝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反应初期接枝率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大迅速增加,当单体质量分数达40%时,增加缓慢;单体质量分数达70%时,接枝率最高;从40℃开始接枝率缓慢上升,至60℃时陡增,之后接枝率基本不变;醇类是接枝反应很好的溶剂。用FT-IR、DSC分析了接枝物的组成及热性能。接枝膜成分为PVDF-g-PMMA共聚物,接枝膜在117℃处出现Tg峰,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该峰越来越明显,说明发生了接枝反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熔融峰左移并最终消失,说明PMMA的接枝破坏了原PVDF膜的结晶性。吸液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VDF接枝膜达到的最大吸液率为290%,所需要的时间比原PVDF膜长。接枝率为50%的PVDF膜的离子电导率为6.0×10-3S/cm,吸液率达290%,MMA的接枝改善了PVDF电解质膜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预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制备高亲水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超滤膜及其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19
作者 陈嘉智 孟晓荣 +3 位作者 朱俊锋 田玉瑞 周文帅 王旭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6,92,共9页
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碱化聚偏氟乙烯(HPVDF)为基材,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与碱诱导沉淀相转化连续进行的“一锅法”过程,制备了高亲水性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PVDF-g-PAAS)超滤膜(FAS)。探讨了聚合反应及相转化条件对FAS理化性质、微... 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碱化聚偏氟乙烯(HPVDF)为基材,通过自由基接枝共聚与碱诱导沉淀相转化连续进行的“一锅法”过程,制备了高亲水性聚偏氟乙烯-g-聚丙烯酸钠(PVDF-g-PAAS)超滤膜(FAS)。探讨了聚合反应及相转化条件对FAS理化性质、微观形貌及蛋白质污染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接枝体系料比(AA/HPVDF)和料液比(w(HPVDF))的增大,FAS表面由平整变为褶皱,断面由指状孔向海绵状过渡。FAS系列的初始水接触角均低于60°,在10s内完全润湿,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大于90%。料比为6/12时得到的FAS12-6的AA接枝率最高,纯水通量达565.83L/(m^(2)·h),清洗通量恢复率达94.62%,4次循环后稳态通量衰减低于8%,干后再润湿的纯水通量恢复率达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聚丙烯酸 一锅法 高亲水 超滤膜 抗蛋白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乳化剂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心亚 傅和青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乙烯 聚丙烯酸酯乳液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