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酸酯-葡聚糖体系锂电池水性正极粘合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泉湧 侯传金 刘彦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封闭异氰酸酯基单体、葡聚糖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葡聚糖体系锂电池水性正极粘合剂...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封闭异氰酸酯基单体、葡聚糖为主要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葡聚糖体系锂电池水性正极粘合剂及磷酸铁锂锂电池正极。通过红外光谱、差示量热(DSC)、热重对聚丙烯酸酯-葡聚糖体系锂电池水性正极粘合剂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镜对电池正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电池电极阻抗、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葡聚糖体系锂电池水性正极粘合剂对电池电极电化学性能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粘合剂 聚丙烯酸 磷酸铁锂电极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Ⅰ.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世强 黄鹤 +2 位作者 李盛彪 朱杰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46,共3页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丁酯-羟甲基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方法、含氢聚甲基硅氧烷及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聚合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复合乳液的成膜性及胶膜...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丁酯-羟甲基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方法、含氢聚甲基硅氧烷及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聚合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复合乳液的成膜性及胶膜性质。柔软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的复合乳液可作为织物柔软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 甲基硅氧烷 织物 柔软剂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阻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光速 何其佳 江璐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成功地制得了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 ( SIN)阻尼材料 ,其 tgδ的最宽跨越温度为 10 0℃ ,最高阻尼值为 1.0。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所制得的一系列 SIN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在傅立叶红外 ( FT- IR)实验中追踪两种组分聚合... 成功地制得了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同步互贯网络聚合物 ( SIN)阻尼材料 ,其 tgδ的最宽跨越温度为 10 0℃ ,最高阻尼值为 1.0。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所制得的一系列 SIN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在傅立叶红外 ( FT- IR)实验中追踪两种组分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该 SIN体系中 ,两组分发生凝胶反应时 ,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调整二者的比例和交联剂、引发剂及催化剂的用量 ,使两种组分聚合反应速度相匹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硅氧烷 聚丙烯酸 同步互穿网络合物 阻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互穿网络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彦生 李倩 +3 位作者 刘永梅 刘成岑 龚吉安 高洁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以交联聚天冬氨酸(PAsp)、丙烯酸(AAc)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分步法制备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PAAc)互穿网络吸水性树脂(IPNAP)。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组成和结构形态进行了表... 以交联聚天冬氨酸(PAsp)、丙烯酸(AAc)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分步法制备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PAAc)互穿网络吸水性树脂(IPNAP)。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组成和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组成对IPNAP吸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IPNAP在不同盐溶液、温度及pH值条件下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互穿网络组成对IPNAP吸液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当PAsp/AAc质量比为1时,树脂的吸液性能最好,其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液倍率分别达到826g/g和120g/g,并且所制备的IPNAP对盐、温度和pH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 聚丙烯酸 互穿网络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与聚丙烯酸对硫酸钙、碳酸钙静态阻垢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玉玲 黄君礼 +2 位作者 杨士林 陶虎春 朱艳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123,共4页
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酸对硫酸钙、碳酸钙的阻垢效果,比较两种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要优于聚丙烯酸,聚天冬氨酸比聚丙烯酸更适用于高Ca^(2+)浓度、高温、高pH值、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水... 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酸对硫酸钙、碳酸钙的阻垢效果,比较两种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要优于聚丙烯酸,聚天冬氨酸比聚丙烯酸更适用于高Ca^(2+)浓度、高温、高pH值、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水处理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PASP) 聚丙烯酸(PAA) 阻垢性能 硫酸钙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的阻垢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沙亚东 陈东升 +4 位作者 魏无际 韦远扬 周永璋 徐宁 韩萍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PESA-g-PAA)是一种新型的无磷无氮绿色阻垢剂。研究了PESA-g-PAA对CaCO3、CaSO4、Ca3(PO4)2的静态阻垢性能和稳定锌盐性能,系统探讨了阻垢剂添加量、碱度、硬度、温度、恒温时间对PESA-g-PAA阻CaCO3垢性能的影...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PESA-g-PAA)是一种新型的无磷无氮绿色阻垢剂。研究了PESA-g-PAA对CaCO3、CaSO4、Ca3(PO4)2的静态阻垢性能和稳定锌盐性能,系统探讨了阻垢剂添加量、碱度、硬度、温度、恒温时间对PESA-g-PAA阻CaCO3垢性能的影响,并与PESA的相关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ESA-g-PAA对CaCO3、CaSO4的阻垢性能比PESA更好,但对Ca3(PO4)2的阻垢效果及对锌盐的稳定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阻垢剂 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 阻垢 稳定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在木材中的原位构建及其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彬彬 孙芳利 +4 位作者 吴华平 杨秀树 饶瑾 Nayebare Kakwara Prosper 徐君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目的】在木材中原位构建载药半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以提高木材耐腐性,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方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聚乙二醇存在下原位反应,一步法合成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半... 【目的】在木材中原位构建载药半互穿聚合物网络体系,以提高木材耐腐性,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方法】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聚乙二醇存在下原位反应,一步法合成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AA/PEG SIPN)。研究交联剂含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真空浸渍法将质量百分比为0.5%的丙环唑纳米制剂和反应物注入木材中,使其在木材内部进行原位反应并交联,测试处理后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室内耐腐性。【结果】FTIR分析表明,PAA和PEG除形成氢键外,还能通过交联剂形成相对牢固的化学结合。SEM和TEM结果发现,聚乙二醇较均匀地分散在聚丙烯酸中,形成相互贯穿的网络结构。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溶胀性能减弱,强度增大。相对于未处理材,处理材的干缩湿胀性得到明显改善。室内耐腐性试验表明,处理材的药剂抗流失性和耐腐性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本文所及处理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防腐性能,虽然对尺寸稳定性的作用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但可为木材的改性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半互穿网络 聚丙烯酸 乙二醇 木材尺寸稳定性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汪威 赵艳 +1 位作者 刘莲英 杨万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2,共4页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所设计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在丙烯酰胺分散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接枝氧乙烯 接枝共 分散剂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矾-聚丙烯酸破乳除油机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红 方月梅 +1 位作者 向慧敏 李笑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8,39,共3页
采用明矾-聚丙烯酸(PAA)复合配方处理乳化油废水,不仅破乳效果好,而且实现了油水分离,破乳后油珠聚集上浮形成油层,下清液澄清透明。通过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等测试手段,发现明矾主要起凝聚破乳作用,破乳后的油珠以单体... 采用明矾-聚丙烯酸(PAA)复合配方处理乳化油废水,不仅破乳效果好,而且实现了油水分离,破乳后油珠聚集上浮形成油层,下清液澄清透明。通过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等测试手段,发现明矾主要起凝聚破乳作用,破乳后的油珠以单体或聚集体被PAA通过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大的油团,一并上浮从而达到除油的目的。明矾的凝聚作用和PAA的吸附架桥作用都满足不了油珠聚并的条件,因此油珠间并不发生聚并成为更大的油滴,而仅仅是相互聚集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聚丙烯酸 破乳 除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温度和pH值敏感性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桂英 安英丽 +3 位作者 何振平 马如江 张望清 史林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6-960,共5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丁酮/异丙醇混合溶剂中合成了分子量可控和分布较窄的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tBA-b-PNIPAM)嵌段共聚物,用GPC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tBA-b-PNIPAM在甲苯中水解得到聚丙烯酸-b-聚N-...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在丁酮/异丙醇混合溶剂中合成了分子量可控和分布较窄的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tBA-b-PNIPAM)嵌段共聚物,用GPC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tBA-b-PNIPAM在甲苯中水解得到聚丙烯酸-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AA-b-PNIPAM).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对PAA-b-PNIPAM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随pH值和温度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b-N-异丙基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 自组装 环境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性和温敏性聚丙烯酸钠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互穿网络材料的合成及其溶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健 朱秀林 +2 位作者 路建美 郭卫华 袁永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制备了对温度和pH值具有双重敏感性的PAANa/PNIPAM互穿网络(IPN)材料,测定了IPN的平衡溶胀度和在不同温度和pH中的溶胀度变化的行为。结果显示,这种材料能分别在32℃和pH为5.5发生溶胀行为的突变, 溶胀度突变范围明显高于以往文献所报... 制备了对温度和pH值具有双重敏感性的PAANa/PNIPAM互穿网络(IPN)材料,测定了IPN的平衡溶胀度和在不同温度和pH中的溶胀度变化的行为。结果显示,这种材料能分别在32℃和pH为5.5发生溶胀行为的突变, 溶胀度突变范围明显高于以往文献所报道的类似材料的变化值。根据它在温度变化和pH值变化中的溶胀行为可以得知,在网络中这两种分子链是独立作用的,但是相互之间又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性 温敏性 互穿网络材料 合成 溶胀行为 温敏树脂 N-异丙基丙烯酰胺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oly(n─BA─MA)胶乳附聚聚丙烯酸正丁酸胶乳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留成 陆言球 台会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51,共5页
以聚丙烯酸正丁酯为待附聚胶乳(A),聚(丙烯醚正丁酯-CO-聚丙烯酸)为附聚胶乳(B),研究了以一种聚合物胶乳附聚另一种聚合物胶乳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随着附聚胶乳用量的增大,出现两个附聚峰,本文探讨了与这两个附聚峰... 以聚丙烯酸正丁酯为待附聚胶乳(A),聚(丙烯醚正丁酯-CO-聚丙烯酸)为附聚胶乳(B),研究了以一种聚合物胶乳附聚另一种聚合物胶乳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随着附聚胶乳用量的增大,出现两个附聚峰,本文探讨了与这两个附聚峰相应的附聚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 乳液 聚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重金属离子吸收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群委 孙慧 +2 位作者 敖海勇 林建明 吴季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新型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互穿网络(PAA/PEG IPN)水凝胶。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正温度敏感性,其LCST为25℃。基于聚丙烯酸盐与金...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新型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互穿网络(PAA/PEG IPN)水凝胶。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正温度敏感性,其LCST为25℃。基于聚丙烯酸盐与金属阳离子的络合作用,将该水凝胶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回收。采用SEM、FTIR对其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水凝胶 聚丙烯酸 乙二醇 温度敏感性 两步水溶液 重金属离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乳化剂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心亚 傅和青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氧乙烯链 聚丙烯酸酯乳液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自组装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燕春 艾长军 +3 位作者 张莉 马敬红 查刘生 梁伯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4,共5页
以氯化亚铜/N,N,N′,N",N"-五甲基二乙撑三胺为催化体系、丁酮和异丙醇为混合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聚丙烯酸叔丁酯(PtBA-Cl)和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tBA-b-PNIPAM)两亲性嵌段... 以氯化亚铜/N,N,N′,N",N"-五甲基二乙撑三胺为催化体系、丁酮和异丙醇为混合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聚丙烯酸叔丁酯(PtBA-Cl)和聚丙烯酸叔丁酯-b-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tBA-b-PNIPAM)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PtBA-b-PNIPAM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动态光散射及透射电镜研究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温度响应性。结果表明:胶束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在33℃左右;随着温度的增加,胶束的粒径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叔丁酯-b-(N-异丙基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 温度响应性 自组装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合成两亲性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4
16
作者 章莉娟 陈锐毫 +4 位作者 蓝荣肇 杨友强 吴志民 李庆阳 郭新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1-786,共6页
以mPEG-Br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叔丁酯(mPEG-b-PtBA),并采用FT-IR,1H-NMR和GPC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单体与引发剂的配比、反应时间、... 以mPEG-Br为大分子引发剂,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叔丁酯(mPEG-b-PtBA),并采用FT-IR,1H-NMR和GPC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考察了单体与引发剂的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与配体的比例等因素对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得到合适的聚合条件为:单体和引发剂摩尔比为200: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 h,催化剂和配体的摩尔比为1:1。探讨了聚合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该聚合过程为活性可控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 乙二醇-聚丙烯酸叔丁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透明防雾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洁 王大勇 程俊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10,共5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要成膜物 ,配制了一种透明防雾涂料。试验结果表明 ,该涂料的透光率达 85 %以上 。
关键词 聚丙烯酸 透明防雾涂料 研制 甲基丙烯酸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丙烯酸钠聚离子复合膜的醇-水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灿辉 许晨 丁马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5-79,共5页
研究了壳聚糖-醋酸溶液与聚丙烯酸钠溶液形成的复合膜用于水-乙醇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在膜组成C=0.80时,分离系数出现最大值,对异丙醇-水体系的分离系数为∞。溶解-扩散过程对渗透汽化过程起着重大作用。由-NH+3…... 研究了壳聚糖-醋酸溶液与聚丙烯酸钠溶液形成的复合膜用于水-乙醇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在膜组成C=0.80时,分离系数出现最大值,对异丙醇-水体系的分离系数为∞。溶解-扩散过程对渗透汽化过程起着重大作用。由-NH+3…OOC-交联的聚离子复合膜对醇-水体系具有稳定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离子复合膜 分离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复合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彦生 李琼 +3 位作者 胡灯 师海岗 贾智信 陈小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0-627,共8页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改性聚天冬氨酸(MKPAsp)作为交联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新型改性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MKPAsp/PAA)复合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吸水性树脂进行了... 以丙烯酸(A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改性聚天冬氨酸(MKPAsp)作为交联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新型改性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酸(MKPAsp/PAA)复合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吸水性树脂进行了表征。SEM表明AA的加入,改善了孔道结构,使孔密度增加,孔径更加均匀规则。研究了具有不同组成复合吸水性树脂在不同温度、pH和盐溶液中的溶胀性能,结果表明MKPAsp/PAA复合吸水性树脂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比聚天冬氨酸(KPAsp)提高了10℃,表现出良好的温度敏感性;在pH为6和10的溶液中出现2个吸液峰值;复合吸水性树脂的耐盐性较KPAsp得到了提高,且在不同价态的氯盐中吸液倍率顺序为Na^+>Fe^(3+)>Ca^(2+)。制得的MKPAsp/PAA复合吸水性树脂在去离子水和90mmol/L的Na Cl溶液中的最佳吸液倍率达到886.7和165.1 g/g,分别比KPAsp树脂提高了3.8倍和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 聚丙烯酸 高吸水性树脂 制备 敏感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树脂对Cu(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来洲 董春艳 +1 位作者 张尊举 郑秋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6,共5页
采用溶液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共混新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微球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A-PVDF树脂对Cu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采用溶液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共混新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微球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A-PVDF树脂对Cu2+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该树脂对Cu2+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AA-PVDF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D-R等温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AA-PVDF树脂的吸附/脱附性能优良,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其吸附量>5mg/g,脱附率仍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偏氟乙烯共混树脂 热诱导 相转移共混 CU^2+ 等温吸附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