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增强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建文 邱化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取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水包水型PAM乳液增强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反应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等对PAM乳液性能及对草浆成纸增强效果的影响,并与国内常用的增强剂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聚合法 合成 水包水型 聚丙烯酰胺乳液增强剂 造纸 草浆 增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型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费贵强 郑朗 +1 位作者 陈海建 纪东杭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虽然传统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溶解慢、环境污染和注入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HAPAM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丙烯... 虽然传统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在聚合物驱油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如溶解慢、环境污染和注入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HAPAM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原理,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的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TR-PAM),它具有快速溶解和良好的耐温及耐盐性能.此外,TR-PAM还具有温度响应特性.对TR-PAM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研究了不同DMAAC-18含量和不同温度下TR-PAM溶液的性质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TR-PAM可以在300 s内完全溶解,在65℃时具有最佳的增稠效果.耐盐测试表明,在100 000 mg/L的NaCl溶液和50 000 mg/L的CaCl_(2)溶液中,TR-PAM的粘度保持率分别可达48.5%和56.2%.1 wt%的TR-PAM溶液和TR-PAM CaCl_(2)溶液在90℃和170s^(-1)的条件下剪切1小时后,其表观粘度分别可达179 mPa·s和110 mPa·s,显示出良好的流变性能.其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表现出良好的粘弹性.此外,TR-PAM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在室温下储存超过6个月.基于上述性能,TR-PAM在中高温油藏的提高油气采收率(EOR)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水 温度响应 疏水缔合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纸张增强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光华 李慧 +1 位作者 朱军峰 谢曙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6-209,共4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氮气的保护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纸张增强剂。探...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氮气的保护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纸张增强剂。探讨了合成过程中阳离子单体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纸张增强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湿部应用中增强剂用量、pH值、浆种与纸张增强效果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5%和引发剂用量0.75%时,乳液聚合物的增强效果最佳。增强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增强剂用量0.8%,体系的pH值为7。使用增强剂时,应先调体系的pH值,再加入增强剂以充分发挥增强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增强 阳离子聚合物 聚合物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对木浆增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文 邱化玉 詹怀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DAC)为主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水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A)乳液增强剂,并探讨了在漂白木浆中的应用条件如CPAA乳液用量、反应时间、硫酸铝用量、浆料pH值、搅拌速度对其增强效果的影响... 以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DAC)为主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水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A)乳液增强剂,并探讨了在漂白木浆中的应用条件如CPAA乳液用量、反应时间、硫酸铝用量、浆料pH值、搅拌速度对其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PAA乳液用量为0.8%(对绝干浆)、pH值7.0、反应时间10 m in、硫酸铝用量为0.5%(对绝干浆)、搅拌速度150 r/m in时,纸页裂断长和撕裂指数与未加助剂时相比依次增加28.7%和12.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CPAA乳液具有预期设计结构。分析添加乳液前后纸页的环境扫描电镜照片对CPAA乳液的增强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增强 木浆 环境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聚合引发剂对聚丙烯酰胺分子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素霞 王光华 李蕾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54-857,共4页
分别以三种引发剂体系为引发剂,从引发机理出发,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对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种类对水溶性PAM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 分别以三种引发剂体系为引发剂,从引发机理出发,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中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等对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种类对水溶性PAM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体系是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PAM的有效引发体系。该引发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的质量比为1∶4,单体浓度为20%,引发剂浓度为0.3%,pH为9的最佳条件下合成的PAM相对分子量为1.44×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引发 相对分子质量 反相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选矿剂的合成及絮凝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彭晓宏 蒋永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88-991,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特性粘数最高可达26.7dL/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聚合后乳胶粒子尺寸为0.6—8μm;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了共聚物中AM、NaAA、DAC链节的存在。研究了阳/阴离子单体原料配比,聚合物特性粘...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特性粘数最高可达26.7dL/g的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聚合后乳胶粒子尺寸为0.6—8μm;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了共聚物中AM、NaAA、DAC链节的存在。研究了阳/阴离子单体原料配比,聚合物特性粘数及其用量等对铝土矿赤泥絮凝性能的影响。这种速溶的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对铝土矿赤泥的絮凝效果显著:当APPAME质量分数为0.005%时,沉降时间仅需3min,沉淀区厚度〈40%,上层液透光率可达65%;其与泥浆粒子之间可通过电荷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的协同效应,而提高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选矿 铝土矿赤泥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开吉 张颖 +3 位作者 程艳 魏强 王永军 郭肖依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2-67,共6页
为提升阳离子乳液聚合物絮凝性能,采用纳米纤维素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功能化改性,并深入探究了纳米纤维素功能改性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仪和差热... 为提升阳离子乳液聚合物絮凝性能,采用纳米纤维素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功能化改性,并深入探究了纳米纤维素功能改性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仪和差热-热重分析仪对纳米纤维素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并对制备的功能型絮凝剂进行造纸废水和含油污水絮凝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纤维素用量为2%、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用量为26 mg/L时,造纸废水COD_(Cr)去除率达92%~93%,固体悬浮物SS去除率达90%~91%;当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用量为4 mg/L时,海上油田含油污水脱油率为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功能化改性 絮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絮凝剂 被引量:8
8
作者 吉春艳 李宇 +1 位作者 杨俊峰 彭晓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水包水”乳液。利用FTIR、偏光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该乳液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单体总用量及反应条件对分散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分散剂用量13.4%~20.5%(w)(基于单体总质量),单体总用量12%-15%(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单体摩尔比n(AM):n(DMC):n(AA)=8:1:1,反应温度50~65℃,pH=5~7,反应时间11~12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AmPAM“水包水”乳液的表观黏度低、流动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 分散聚合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絮凝剂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乐 李小瑞 李培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4-908,共5页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的聚乙二醇(PEG20000)为分散剂,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了具有较低表观黏度,较高固含量的稳定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水包水乳液...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的聚乙二醇(PEG20000)为分散剂,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了具有较低表观黏度,较高固含量的稳定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水包水乳液。研究了PEG20000、DMC、引发剂(KPS)、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的表观黏度的影响;高岭土的絮凝实验表明,在聚合温度为40℃,反应时间5~8 h,w(PEG20000)=80%、w(KPS)=0.8%,w(MBA)=0.3%,w(DMC)=10%,产品的絮凝效果较好;TEM分析表明,分散相液滴以球状和丝状分散于体系当中;并用FTIR表征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 高岭土 絮凝实验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丙酮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崔月芝 段洪东 +2 位作者 张庆思 王世泰 赵传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作为官能单体 ,与其它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了含有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将此乳液分别与含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和肼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和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对这两种乳液进行的红外...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作为官能单体 ,与其它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了含有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将此乳液分别与含肼基的聚氨酯水分散体和肼混合后 ,得到了交联型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和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 .对这两种乳液进行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研究 ,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 ;对其膜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交联反应极大地提高了聚合物的耐水、耐溶剂性及膜的强度等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丙酮丙烯酰胺 聚氨酯 性能 交联 聚丙烯酸酯 制备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 被引量:27
11
作者 韩磊 宁荣昌 +2 位作者 谢钢 颜红侠 张秋禹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93-495,共3页
 采用甲醇 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研究了醇/水比、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  采用甲醇 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研究了醇/水比、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的制备及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冯玉军 吕永利 +5 位作者 张胜 束松矿 鲁智勇 董洪伟 王江洪 赵永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7,共6页
前言中综述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水包水乳液”的概念、用途、制法及相对于粉状和凝胶状产品的优点。简介了由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稳定剂、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制备质量分数0.20的CPAM“水包水乳液”的方法。3个... 前言中综述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水包水乳液”的概念、用途、制法及相对于粉状和凝胶状产品的优点。简介了由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稳定剂、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制备质量分数0.20的CPAM“水包水乳液”的方法。3个实验室合成样阳离子度22.83%-28.01%,分子量分布很宽,在1.0 mol/L NaCl中30℃特性黏度[η]184.5-232.8 mL/g;小试样阳离子度26.98%,[η]=254.7 mg/L。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数百纳米至2μm的粒子。黏度30 mPa.s的实验室样和1600 mPa.s的小试样用蒸馏水稀释至质量分数0.16-0.08时形成凝胶,稀释至质量分数≤0.053后形成流动性好的水溶液。用所合成的“水包水乳液”处理胜利辛一联含油426.5 mg/L、矿化度51347 mg/L的含铁污水,去浊率随加量增大而增大,同时加入100 mg/L的PAC可使最大去浊率由70%增至97%;CPAM分子量和阳离子度越高,则絮凝效果越好;加入100 mg/L的PAC和0.5 mg/L的CPAM使污水含油降低95.4%-97.1%。在辛一联污水站,在污水中加入100 mg/L的PAC和〈10 mg/L的CPAM,絮体生成快且上浮,下层水较清。图7表3参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水包水 制备 水处理 絮凝 除油 污水处理 油田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赵楠 葛际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刘海涛 曾家新 王东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8-82,85,共6页
以油酸/Span20/OP10为复合乳化剂,柴油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通过微乳面积等值图、拟三元图确定出体系中乳化剂最佳比例为w(油酸)∶w(Span)∶w(OP10)=41∶31∶28;在最佳聚合点处,油相、乳化剂相、水... 以油酸/Span20/OP10为复合乳化剂,柴油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微球.通过微乳面积等值图、拟三元图确定出体系中乳化剂最佳比例为w(油酸)∶w(Span)∶w(OP10)=41∶31∶28;在最佳聚合点处,油相、乳化剂相、水相分别占体系质量的34.62%,15.38%,50.00%.应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动态光散射分别对聚合前后的微乳液体系进行表征,可以看出聚合前微乳液中存在大量反胶束(团)(10nm以下)及溶胀胶团(约50nm)结构,聚合后得纳米级水凝胶微球,前后尺寸相差不大.同时测定油酸/Span20/OP10复合乳化剂水溶液与桩西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并与反相微乳聚合常规乳化剂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界面张力较低,能够起到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 水凝胶微球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乳液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其胜 黎水平 +3 位作者 刘学军 仇玉明 张长森 周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1-575,共5页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乳液改性脱硫建筑石膏,提高其力学与防水性能。研究聚丙烯酰胺乳液掺量、分子量对脱硫建筑石膏物理力学性能和防水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脱硫建筑石膏水化微观结构进行...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乳液改性脱硫建筑石膏,提高其力学与防水性能。研究聚丙烯酰胺乳液掺量、分子量对脱硫建筑石膏物理力学性能和防水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脱硫建筑石膏水化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掺入聚丙烯酰胺乳液浓度2%、掺量为脱硫建筑石膏的1%、分子量300万时,软化系数由0.34提高到0.69,水中浸饱24后的抗压强度由4.9MPa提高到6.1MPa,使用分子量为300万聚丙烯酰胺配制的乳液对脱硫建筑石膏进行改性效果优于分子量为500万的改性效果。聚丙烯酰胺乳液对脱硫建筑石膏水化的作用机理是:一方面与脱硫石膏中Ca2+相互作用生成化合物,填充于脱硫建筑石膏水化产物二水硫酸钙晶体之间的空隙中,另一方面聚丙烯酰胺分子将脱硫建筑石膏颗粒包裹起来,阻碍与水发生水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聚丙烯酰胺 改性 软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共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勇 何炳林 哈润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Inverse micro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s of acrylamide(AM) with acrylimide 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ETMAC)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ystems of non ionic emulsifier SPAN 80 and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i(2... Inverse micro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s of acrylamide(AM) with acrylimide eth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AETMAC)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ystems of non ionic emulsifier SPAN 80 and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i(2 ethyl) hexyl phosphate(DOP),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emulsifiers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and reactivity ratio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was found higher in DOP system and the reactivity ratio of AETMAC was lower in SPAN 80 system than in DOP system and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 in tightness of emulsifier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反相微 共聚合 AET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8-772,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单一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物的乳化效果最好 ,当以m(Span2 0 )∶m(OP4 ) =4 0∶6 0或m(Span2 0 )∶m(OP10 ) =6 0∶4 0的复配物作为乳化剂 ,ω(乳化剂 ) =6 %~ 7% ,V(油 )∶V(水 ) =1 2∶1,m(AM)∶m(AC) =4∶1,c((NH4 ) 2 S2 O8) =2 4× 10 - 4mol L ,时间 6h ,t =4 5℃ ,接枝率可达 98% ,产物的特性粘数可达 10 10~ 10 2 0mL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 接枝共聚 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微交联结构两性聚丙烯酰胺纸张增强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毛萃 万莹 +2 位作者 孟凡锦 刘群华 刘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结构改性剂,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法制备得到具有微交联结构的两性聚丙烯酰胺(Am PAM),并对其增干强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单体...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结构改性剂,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法制备得到具有微交联结构的两性聚丙烯酰胺(Am PAM),并对其增干强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单体摩尔比为n(AM)∶n(DMC)∶n(AA)=8.0∶1.5∶0.5、单体质量分数为20%、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0.4%(相对于总单体质量,下同)、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 h、NMA用量为3%的条件下,得到的Am PAM增强效果最佳;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自制具有微交联结构Am PAM的增强效果优于市售线形Am 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微交联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增强剂的双水相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光华 王义伟 +2 位作者 李楠 朱军峰 刘静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35,共4页
以硫酸铵的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利用双水相共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两性聚丙烯酰胺增强剂。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分散剂分散效果最好,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用... 以硫酸铵的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利用双水相共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两性聚丙烯酰胺增强剂。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下目标产物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反应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分散剂分散效果最好,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1.2%、硫酸铵用量10%、单体质量分数(相对反应液质量)1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质量分数(相对单体总质量)30%的条件下,合成的聚丙酰胺增强效果最好,少量丙烯酸能有效提高目标产物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增强 聚丙烯酰胺 硫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合成及在油田中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志良 齐宁 +2 位作者 李晓军 张贵才 张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2,121,共4页
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新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又称"水包水"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具有溶解速度快、现场使用方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室内试验表明该乳液在常温下15min内即可充分溶解,而聚丙烯酰胺干粉最快需40min。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特... 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新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又称"水包水"型聚丙烯酰胺乳液,具有溶解速度快、现场使用方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室内试验表明该乳液在常温下15min内即可充分溶解,而聚丙烯酰胺干粉最快需40min。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对海上调剖技术开展初步研究。由分子量为(6~8)×106、水解度为20%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乳液,酚醛预缩聚交联剂组成的聚合物冻胶调剖体系,可用pH值为8.3、矿化度为31107.12mg/L的海水直接配制。该调剖体系在高矿化度的海水中迅速分散溶解,在70℃下成冻时间3~10d可调,成冻强度高,能够对高渗透层形成有效封堵,基本满足海上油田调剖需要。该乳液还有望在油田污水处理、防膨抑砂、酸化、防蜡、防垢等多个油田开发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速溶 油田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初步结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占祥 陈月明 +2 位作者 陈耀武 闫军 金显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题示反相乳液(W/O乳液)以油田污水携带进入地层设定位置后,在环境温度、矿化度及转相剂作用下发生相反转,原分散相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迅速溶于水并生成可流动的水基凝胶,起深部调剖、液流转向及驱替作用。胜利孤岛油田中... 题示反相乳液(W/O乳液)以油田污水携带进入地层设定位置后,在环境温度、矿化度及转相剂作用下发生相反转,原分散相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迅速溶于水并生成可流动的水基凝胶,起深部调剖、液流转向及驱替作用。胜利孤岛油田中二南Ng^3-4先导试验区,原始地温69℃,地下原油黏度20~100mPa·s,产出水矿化度5.5g/L,注入水矿化度7.2g/L,包括5口注水井,21口采油井,试验前处于聚驱后的水驱阶段。设计注入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在注入水中的稀释液,其中前置段塞浓度8g/L,段塞尺寸8×10^3m,折合反相乳液64t,主体段塞6g/L,1.2×10^4m^3,72t,以及顶替液(注入水)1.2×10^4m^3,连续注入45天。预测先导试验区采收率将提高1.05%,其中高、中、低渗层分别提高0.50%,1.48%,2.47%,含水率降低2.65%,增产油效果将延续至2010年。注水井21-4的调驱作业于2004年12月底开始,共注入反相乳液25吨,转相剂1.75吨,施工注入压力由7.5MPa升至9.5MPa,作业后注水压力由6.8MPa升至7.0MPa;2005年4月统计,对应51:2油井平均日产液量上升21.3%,日产油量上升37.0%,含水率下降1.1%,有4口井产油量增加,1口井持平。图5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反相 交联聚合物可流动凝胶 地下成胶体系 调驱 深部调剖 注入工艺 聚合物驱后油藏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