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反相乳液水分散液的成胶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正权 姜娜 +2 位作者 陈辉 孔瑛 林立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所报道的反相乳液含25%聚丙烯酰胺、15%交联剂(水溶性甲阶酚醛树脂),可用作深部调驱剂,是将交联剂借助乳化剂分散在采用复合乳化剂制备的白油外相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中制得的,储存稳定性良好,其水分散液在加入转相剂后几天内发... 所报道的反相乳液含25%聚丙烯酰胺、15%交联剂(水溶性甲阶酚醛树脂),可用作深部调驱剂,是将交联剂借助乳化剂分散在采用复合乳化剂制备的白油外相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中制得的,储存稳定性良好,其水分散液在加入转相剂后几天内发生转相,交联形成水基凝胶,黏度迅速升至峰值后下降,此后大体稳定至少30~40天,160天后仍有较高值。实验水分散液用矿化度8.476g/L的孤-联采出污水配制。转向剂加量增大时(0.4~1.6g/L),20g/L的聚/交反相乳液水分散液65℃时的转相时间和成胶时间缩短,成胶黏度增大。转相剂加量为0.8g/L、反相乳液浓度增大时(5~20g/L),水分散液65℃时成胶时间缩短、成胶黏度增大即成胶性能增强。转相剂加量为0.8g/L、反相乳液浓度20g/L的水分散液,25℃和35℃时基本不成胶,在45~65℃范围p14越高成胶性能越好。转向剂加量0.8g/L、反相乳液浓度20g/L的NaCl盐水分散液65℃时的成胶性能随含盐量增大(≤20g/L)而改善,在不合盐的水中不成胶;当配液用水为含聚0,985g/L、矿化度7.365g/L的油田污水+清水时,只有当污水比例≥2/3时才能成胶,但凝胶黏度低,为4~8Pa·s。图7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成胶体系 反相乳液 水分散液 转相 性能 水基凝 黏度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在中高温中高盐条件下的成胶规律 被引量:5
2
作者 许雅 葛际江 +1 位作者 郭洪宾 魏开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6-1346,共11页
为适应中高温中高盐的油藏条件,需要研制成胶时间长、稳定性好且成本低的冻胶堵剂。针对水中盐质量浓度分别为10174、41529 mg/L,温度分别为70、90℃的条件,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G3515)与交联剂水溶性酚醛树脂(PR)的成胶规律。结... 为适应中高温中高盐的油藏条件,需要研制成胶时间长、稳定性好且成本低的冻胶堵剂。针对水中盐质量浓度分别为10174、41529 mg/L,温度分别为70、90℃的条件,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G3515)与交联剂水溶性酚醛树脂(PR)的成胶规律。结果表明:在G3515质量分数0.4%~1.0%、PR质量分数0.4%~1.0%范围内,70、90℃均可形成储能模量3 Pa以上强度的冻胶;当盐质量浓度为10174 mg/L时,70℃下冻胶老化180 d稳定性良好,90℃下冻胶老化120 d储能模量略有下降,其中PR质量分数低于0.6%的冻胶脱水率偏高;当盐质量浓度为41529 mg/L时,70℃冻胶老化180 d储能模量增加,90℃下PR质量分数高于0.8%形成的冻胶老化60 d严重脱水收缩、储能模量大幅度升高。对冻胶老化前后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冷冻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盐质量浓度10174 mg/L、PR质量分数低于0.6%形成的冻胶强度降低是由于聚合物的氧化降解;而盐质量浓度41529 mg/L、PR质量分数高于0.8%所形成冻胶脱水收缩,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伯酰胺与PR反应形成仲酰胺使冻胶亲水性下降,另一方面是伯酰胺水解形成的羧酸根与钙镁离子螯合导致“过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水溶性酚醛树脂 储能模量 脱水收缩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凝胶在沈阳油田深部调剖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黎钢 王立军 +3 位作者 陈怀满 卢凯 臧树军 鲁洪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5-307,315,共4页
研究了水溶性酚醛树脂对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胶凝反应动力学规律 ,在 4 0℃~ 70℃油层温度范围内交联剂加量和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胶凝反应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 ,可以将两性聚丙烯酰胺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组... 研究了水溶性酚醛树脂对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胶凝反应动力学规律 ,在 4 0℃~ 70℃油层温度范围内交联剂加量和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胶凝反应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 ,可以将两性聚丙烯酰胺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组合成多个调剖剂段塞 ,使其胶凝时间控制为 3~2 0天 ,并同步达到聚合物凝胶的最大强度 16 .2~ 2 9.0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水溶性酚醛树脂 沈阳油田 深部调剖 调剖剂 凝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的胶凝反应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黎钢 郝立根 +2 位作者 杨芳 张俊然 王桂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The kinetics of gellation reaction between amphoteric polyacrylamide(APAM) and water soluble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has been studied. The whole gelat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induction period,... The kinetics of gellation reaction between amphoteric polyacrylamide(APAM) and water soluble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has been studied. The whole gelat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induction period, acceleration period and steady period. The accelerative increase period ranged in 3~17 days determines the incremental amount of gelling velocity and gel viscosity, and its gelling kinetics equation is η=η 0+kt 0.9(25 ℃). There are two factors which are the doses of water solubl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as crosslinker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PAM affecting the gelling velocity at temperature 40~70 ℃, the former is the more prominent. The gelling reaction rate constant k could be controlled in 1 57~3 13 Pa·s/d 0.9 for reaction of 0 4% APAM solution with 0 2%~0 8% resol as crosslinker at reaction temperature 50 ℃ and the gel viscosity being reached to the maximum values of 16 2~29 0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水溶性酚醛树脂 聚合物水凝 凝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成胶的淀粉-聚丙烯酰胺水基凝胶调堵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宏岭 侯吉瑞 +2 位作者 岳湘安 杨升峰 曹建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8-361,343,共5页
题示调堵剂由4.1%淀粉、4.1%AM、0.16%引发剂、0.04%交联剂组成,用吉林油田采出水(矿化度5.15 g/L)配制,30℃成胶时间17小时,成胶强度(通过面积28.3 cm2的两层20目筛网所需驱动压力)为0.85~0.95 MPa,加入0.02%~0.20%缓聚剂可使成胶时... 题示调堵剂由4.1%淀粉、4.1%AM、0.16%引发剂、0.04%交联剂组成,用吉林油田采出水(矿化度5.15 g/L)配制,30℃成胶时间17小时,成胶强度(通过面积28.3 cm2的两层20目筛网所需驱动压力)为0.85~0.95 MPa,加入0.02%~0.20%缓聚剂可使成胶时间延至25~90小时.可用不同油藏采出水(矿化度4.47~263 g/L)配制,在各该油藏温度下(40~120℃)成胶.在30 m长40~60目含粘土约30%的露头砂填充管中注入9.5 m长调堵剂,沿程压力表明该调堵剂运移性能良好;入口处表观粘度计算值为0.05 Pa·s,8.16 m处下降至0.04 Pa·s;成胶后入口注水压力达60 MPa时,5.50 m及以下压力降至零.在2 m长、K=9.78 μm2填砂管中以不同流量注入调堵剂,流出后的成胶率≥90%.在渗透率0.199~23.7μm2的4支1 m长填砂管注入0.3 PV调堵剂,成胶后注水突破压力梯度(7.8~8.4 MPa/m)、水驱至9 PV时的残余阻力系数(30~2850)及封堵率(96.7%~99.7%)均随原始渗透率增大而增大.0.3 m长2组高低渗填砂管并联,注入0.35 PV调堵剂时的分流率比与渗透率级差成正比,成胶后注水分流率发生反转.图3表5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堵水剂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 地下 封堵特性 运移性能 高渗透层 吉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Cr3+聚丙烯酰胺 分子聚集体形态 效果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对微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孔柏岭 韩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和聚合物驱技术相比 ,微凝胶驱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 (HPAM )的用量 ,提高HPAM溶液的耐温抗盐能力 ,解决污水配制HPAM溶液的问题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水解度、高相对分子质量的HPAM能够提高微凝胶体系的... 和聚合物驱技术相比 ,微凝胶驱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 (HPAM )的用量 ,提高HPAM溶液的耐温抗盐能力 ,解决污水配制HPAM溶液的问题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水解度、高相对分子质量的HPAM能够提高微凝胶体系的成胶能力 ,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成胶时间越短 ,成胶黏度越大 ,临界成胶浓度越低。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从5× 10 6提高到 2 0× 10 6时 ,成胶时间从 3 8d缩短到 4d ,成胶黏度从 2 3 .7mPa·s增加到 168mPa·s ,临界成胶浓度从 40 0mg/L下降到 15 0mg/L ;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10 6时 ,HPAM的水解度从2 5 %下降到 13 % ,成胶时间从 8d缩短到 4d ,成胶黏度从 2 1.1mPa·s增加到 5 2 .6mPa·s ,临界成胶浓度从 2 0 0mg/L下降到15 0mg/L。HPAM分子链上参加反应的基团是酰胺基团 ,交联反应主要在HPAM分子间进行 ,HPAM分子链收缩有利于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分子结构 微凝体系 性能 微凝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仁远 成国祥 彭文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
利用胶结砂和填充砂2种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通过岩心流动试验的方法评价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HACDS)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性能.试验表明:随多孔介质中HACDS注入量的增加,水驱压力波浪式升高;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随流... 利用胶结砂和填充砂2种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通过岩心流动试验的方法评价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HACDS)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性能.试验表明:随多孔介质中HACDS注入量的增加,水驱压力波浪式升高;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远大于同浓度的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成胶后的HACDS较未成胶的HACDS具有更好的封堵效果;HACDS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HACDS的突破压力梯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重复注入后,突破压力梯度大幅提高,是一种较好的调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分散体系 水解聚丙烯酰胺 突破压力梯度 残余阻力系数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乳酸铬在油田污水条件下的成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克亮 孔辉 +1 位作者 付国强 李维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3,共4页
为了采用油田污水配制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剂,研究了油田污水中各组分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乳酸铬成胶性能的影响,优选出适合污水条件下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乳酸铬凝胶体系,考察了该凝胶体系对岩心的封堵作用。结果表明:随着N... 为了采用油田污水配制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剂,研究了油田污水中各组分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乳酸铬成胶性能的影响,优选出适合污水条件下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乳酸铬凝胶体系,考察了该凝胶体系对岩心的封堵作用。结果表明:随着Na^+、Mg^(2+)、Ca^(2+)浓度及矿化度的增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乳酸铬成胶时间缩短、凝胶黏度增加;随S2-浓度增加,成胶时间延长、凝胶黏度降低,S2-加量大于30 mg/L时,体系难以成胶;含油量对凝胶的成胶无影响;凝胶最佳配方为:三氯化铬与乳酸摩尔比1∶8,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交联剂和硫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0、200和800 mg/L,该凝胶体系的成胶时间为25 h,成胶后的黏度为20 Pa·s,对岩心的封堵率达85%以上,可用油田采出污水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乳酸铬 污水 调剖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Cr^(3+)成胶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雷世文 施凯 刘成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探讨了 Cr3+ 的质量分数、聚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体系的反应温度、p H值等几个重要因素对以 Cr3+ 交联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分形结构反应扩散理论的角度 。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时间 强度 分形结构 扩散反应速率 CR^3+ 水溶性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聚丙烯酰胺微凝胶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孔昭柯 崔岚 +4 位作者 海玉芝 王琦 卢卓敏 王社彬 谌凡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0-364,271,共6页
研究了聚合物、交联剂、稳定剂、配液水质及温度对HPAM微凝胶热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以凝胶在规定条件下维持表观粘度≥ 2 0 0mPa·s的时间作为稳定时间。研究结果如下。HPAM相对分子质量 -M <9× 10 6、质量浓度 <30 0... 研究了聚合物、交联剂、稳定剂、配液水质及温度对HPAM微凝胶热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以凝胶在规定条件下维持表观粘度≥ 2 0 0mPa·s的时间作为稳定时间。研究结果如下。HPAM相对分子质量 -M <9× 10 6、质量浓度 <30 0mg/L时 ,在 70℃和 80℃下不能形成凝胶。 -M =1.7× 10 7、HD =2 1%的HPAM 35 30S与有机酸铬盐(丙酸铬、乳酸铬 )的凝胶化反应速率过高 ,与酚醛树脂形成的凝胶热稳定性不够。有机铬与酚醛树脂共用 ,总用量2 0 0mg/L时 ,这两种性能都得到改善。亚硫酸钠和硫脲作为热稳定剂的效果很好 ,而一种酚类稳定剂可使凝胶的稳定时间延长数倍。配制水的矿化度增大 (1.8× 10 4~ 2 .2× 10 4mg/L)使凝胶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而水硬度(Ca2 + +Mg2 + 质量浓度 )增大 (392~ 6 14mg/L)则使热稳定性大幅度降低。 70℃是凝胶形成和使用的最佳温度 ,6 0℃时凝胶形成太慢 ,80℃时凝胶形成和破坏均加快。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表明 ,HPAM/有机铬 (Ⅲ )微凝胶的形成是一个分形生长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微凝 热稳定性 研究 油田用化学剂 水基微凝 聚丙烯酰胺 有机铬 酚醛树脂 稳定剂 配方 研究 调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交联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强 徐敬芳 顾雪凡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24-1327,共4页
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体系的成胶特性,发现在聚合物浓度为1.0%时,随着交联剂浓度的增加,形成的凝胶的粘度增加,交联剂用量为0.5%,凝胶强度在30 min左右达到最高值;考察了温度、物料比等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条... 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体系的成胶特性,发现在聚合物浓度为1.0%时,随着交联剂浓度的增加,形成的凝胶的粘度增加,交联剂用量为0.5%,凝胶强度在30 min左右达到最高值;考察了温度、物料比等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条件对最终凝胶体系粘度的影响,最佳反应温度为60℃,甲醛苯酚的最佳摩尔比为3:1;向甲醛-苯酚反应体系中加入其他酚类化合物做添加剂能够提高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交联体系的粘度,其中间苯二酚的效果最好,最佳用量为1.0%,制备的凝胶体系稳定性强;采用添加有间苯二酚的水溶性酚醛树脂配制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交联体系与用柠檬酸铝、Ph6-1、Ph6-2等做交联剂的其他交联体系相比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 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凝胶过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昇 王泽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1-63,共3页
探讨了在高浓度氧化剂溶液中使用三价铬离子作交联剂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用量、交联剂的配制、交联温度的影响、成胶粘度的变化等相关因素。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灌注炸药 三价铬离子 交联剂 交联温度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体系粘度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爱军 林梅钦 +1 位作者 李明远 吴肇亮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98,102,共4页
利用奥氏粘度计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主要呈现 3种形式的变化规律 ,对应形成3种形式的交联体系。低聚合... 利用奥氏粘度计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主要呈现 3种形式的变化规律 ,对应形成3种形式的交联体系。低聚合物浓度 (低于 10 0mg/L)的交联体系 ,发生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的反应 ,形成交联聚合物溶液 ,是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 ;高聚合物浓度 (高于或等于 10 0 0mg/L)交联体系发生网状交联反应 ,生成网络结构整体凝胶 ;弱凝胶体系 (10 0~ 70 0mg/L)是上述两种体系的过渡状态 ,可同时发生交联聚合物线团反应和局部网状交联反应。对于一定聚合物浓度范围的交联体系 ,当反应过程中生成浓度较大、但仍有一定独立性的交联聚合物线团时 ,该体系出现明显的剪切稠化现象。考察了该交联体系出现剪切稠化现象的程度和浓度范围 ,并利用粒子簇理论对剪切稠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剪切稠化现象初步验证了不同聚合物浓度交联体系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 交联体系 粘度 反应过程 变化规律 剪切稠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基木质素磺酸钠对聚丙烯酰胺弱凝胶的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睿 王宁 +2 位作者 韩双 高弯弯 张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0-873,887,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HPAM)为主剂,采用两步碱催化法合成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交联剂,羟甲基木质素磺酸钠(HSL)作添加剂,制备HPAM弱凝胶。探讨HPAM浓度、交联剂用量、HSL用量、成胶温度、体系pH对成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成胶条件为:HPA... 以聚丙烯酰胺(HPAM)为主剂,采用两步碱催化法合成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交联剂,羟甲基木质素磺酸钠(HSL)作添加剂,制备HPAM弱凝胶。探讨HPAM浓度、交联剂用量、HSL用量、成胶温度、体系pH对成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成胶条件为:HPAM浓度0.3%,交联剂用量0.4%,HSL用量0.03%,pH为6~9,温度70~110℃。该体系所形成的弱凝胶具有网格密集、大小均一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盐及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酚醛树脂 羟甲基木质素磺酸钠 交联 弱凝 抗盐 抗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毒性有机交联两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应泽 刘卫东 萧汉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低毒性的对住取代苯酚十六亚甲基四胺为交联剂,制备了在高温地层内交联成胶的两性聚合物凝胶调驱剂。所用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DQ和-DL水解度25%,阳离子度5%,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10^7和1.7×10^7。实验成胶温度... 采用低毒性的对住取代苯酚十六亚甲基四胺为交联剂,制备了在高温地层内交联成胶的两性聚合物凝胶调驱剂。所用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DQ和-DL水解度25%,阳离子度5%,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10^7和1.7×10^7。实验成胶温度为80℃,一般在80℃测定凝胶黏度。考察了每一组分的优化用量,结果如下:聚合物3.0g/L,交联剂胺组分1.0g/L,酚组分0.45g/L(DQ聚合物凝胶)或0.50g/L(DL聚合物凝胶),催化剂(pH调节剂)草酸1.5g/L或1.0g/L;淡水配制的成胶液成胶时间为15天,凝胶黏度45-48Pa·s;加入草酸的矿化度2.0g/L盐水成胶液的成胶时间为2.5~4.0天,同时加入碳酸氢钠可调节成胶时问;在硫脲、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中,后者用作高温稳定剂的效果最好,适宜加量为0.3g/L。配液用水矿化度由2.0g/L增至10g/L时,凝胶的剪切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仅略有下降。图7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凝 有机交联剂 对位取代苯酚佚亚甲基四胺体系 配方研究 地层内交联 调驱剂 高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高盐条件下水溶性酚醛树脂和氨基树脂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交联规律研究
17
作者 周熙雨 王文慧 葛际江 《石油化工》 2025年第9期1299-1308,共10页
针对90℃、水中盐含量41529 mg/L的条件,围绕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冻胶稳定性三个参数,系统评价了水溶性酚醛树脂(WSPR)和氨基树脂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交联规律,并采用FTIR和Cryo-SEM方法对冻胶试样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90℃、水中盐含量41529 mg/L的条件,围绕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冻胶稳定性三个参数,系统评价了水溶性酚醛树脂(WSPR)和氨基树脂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交联规律,并采用FTIR和Cryo-SEM方法对冻胶试样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含HPAM和WSPR的成胶液中加入1%(w)纳米SiO_(2)颗粒(QC-W),成胶时间缩短,但冻胶稳定性明显提高;冻胶成胶时间为10~24 h,储能模量10~23 Pa,老化120 d脱水率小于5%,可形成适应90℃、水中盐含量41529m/L的条件;在HPAM和氨基树脂的成胶液中加入1%(w)QC-W构建的冻胶强度高于WSPR的冻胶,但老化90 d时仅高含量HPAM形成的冻胶稳定,其他冻胶出现大幅度脱水收缩现象。表征结果显示,冻胶脱水收缩与冻胶中酰胺基团水解并与钙镁离子交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堵水 聚丙烯酰胺 水溶性酚醛树脂 氨基树脂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HPAM/AlCit体系的评价及其成胶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金河 叶天旭 +1 位作者 郝青 孙在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5-378,共4页
分别用粘度法和微孔滤膜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体系 (CDG)的形成 ,并用微孔滤膜法研究了多元醇类物质、酚类物质、油田用缓蚀阻垢剂及油田回注水对CDG交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粘度法不能用于评价低浓度的CDG体系... 分别用粘度法和微孔滤膜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体系 (CDG)的形成 ,并用微孔滤膜法研究了多元醇类物质、酚类物质、油田用缓蚀阻垢剂及油田回注水对CDG交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粘度法不能用于评价低浓度的CDG体系交联情况 ,但可用微孔滤膜法评价 ;多元醇对CDG体系基本无影响 ;微量的酚类物质会严重影响交联聚合物的形成 ;含磷酸基团的缓蚀阻垢剂对CDG的影响很大 ;改变交联比 ,可以用油田回注水配制CDG体系 ,最佳交联比为 1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M/A1Cit体系 评价 性能 影响因素 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初步结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占祥 陈月明 +2 位作者 陈耀武 闫军 金显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题示反相乳液(W/O乳液)以油田污水携带进入地层设定位置后,在环境温度、矿化度及转相剂作用下发生相反转,原分散相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迅速溶于水并生成可流动的水基凝胶,起深部调剖、液流转向及驱替作用。胜利孤岛油田中... 题示反相乳液(W/O乳液)以油田污水携带进入地层设定位置后,在环境温度、矿化度及转相剂作用下发生相反转,原分散相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迅速溶于水并生成可流动的水基凝胶,起深部调剖、液流转向及驱替作用。胜利孤岛油田中二南Ng^3-4先导试验区,原始地温69℃,地下原油黏度20~100mPa·s,产出水矿化度5.5g/L,注入水矿化度7.2g/L,包括5口注水井,21口采油井,试验前处于聚驱后的水驱阶段。设计注入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在注入水中的稀释液,其中前置段塞浓度8g/L,段塞尺寸8×10^3m,折合反相乳液64t,主体段塞6g/L,1.2×10^4m^3,72t,以及顶替液(注入水)1.2×10^4m^3,连续注入45天。预测先导试验区采收率将提高1.05%,其中高、中、低渗层分别提高0.50%,1.48%,2.47%,含水率降低2.65%,增产油效果将延续至2010年。注水井21-4的调驱作业于2004年12月底开始,共注入反相乳液25吨,转相剂1.75吨,施工注入压力由7.5MPa升至9.5MPa,作业后注水压力由6.8MPa升至7.0MPa;2005年4月统计,对应51:2油井平均日产液量上升21.3%,日产油量上升37.0%,含水率下降1.1%,有4口井产油量增加,1口井持平。图5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 交联聚合物可流动凝 地下体系 调驱剂 深部调剖 注入工艺 聚合物驱后油藏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PAM/PEI体系延缓成胶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锦霞 赵梦云 赵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使用一种氨基保护剂与3种商品聚乙烯亚胺反应,制得了钝化率不同(50%,70%,95%)的3个系列改性聚乙烯亚胺PEI-Sc,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确认了改性物的化学结构。考察了1.25%PAM(相对分子质量1.0×107)+0.625%PEI-Sc水溶液在120... 使用一种氨基保护剂与3种商品聚乙烯亚胺反应,制得了钝化率不同(50%,70%,95%)的3个系列改性聚乙烯亚胺PEI-Sc,通过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确认了改性物的化学结构。考察了1.25%PAM(相对分子质量1.0×107)+0.625%PEI-Sc水溶液在120℃的成胶时间(形成Sydansk相对强度代码D级凝胶所需时间)。结果表明成胶时间随PEI-Sc钝化率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大,最大值超过40小时,为使用未改性PEI时的30倍以上;减小原料PEI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配液用水的矿化度(由0增至6、20 g/L),均可增大成胶时间;在较低温度下(90℃,100℃),成胶时间大幅度增加。PEI-Sc/PAM体系可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化学改性 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凝体系 延缓交联 时间 堵水调剖剂 高温 高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