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复合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抗裂效果对比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明 李建江 +2 位作者 赵伟 沙慧慧 朱瑾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4,共2页
通过聚丙烯复合纤维和传统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塑性及硬化阶段的抗裂效果试验及现场浇筑结果比较。聚丙烯复合纤维因其形成的低强低模-高强高模复合体系可在混凝土凝结硬化的不同时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阻止混凝土的塑性开裂,而且可推迟... 通过聚丙烯复合纤维和传统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塑性及硬化阶段的抗裂效果试验及现场浇筑结果比较。聚丙烯复合纤维因其形成的低强低模-高强高模复合体系可在混凝土凝结硬化的不同时期协同作用,不仅能够阻止混凝土的塑性开裂,而且可推迟硬化阶段裂缝的形成、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硬化阶段的裂缝,达到阶段抗裂、层次抗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纤维 混凝土 低强低模-高强高模复合体系 层次抗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聚丙烯复合纤维纱拉挤成型过程 被引量:3
2
作者 荆蓉 张锐涛 +3 位作者 孟雨辰 王彦辉 张兴刚 赵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1,共7页
采用复合纤维纱拉挤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热塑性型材,研究了复合纤维纱中PP树脂浸渍连续GF过程。以达西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影响径向浸渍速率的渗透率、压力、树脂流体黏度等参数随着纤维体积分数、拉挤成型模具结构参... 采用复合纤维纱拉挤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热塑性型材,研究了复合纤维纱中PP树脂浸渍连续GF过程。以达西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影响径向浸渍速率的渗透率、压力、树脂流体黏度等参数随着纤维体积分数、拉挤成型模具结构参数、复合纱物性参数、成型温度的变化。在自主设计的试验线上制备了不同模具结构参数、不同成型温度下的拉挤型材样条,测试其孔隙率和机械性能,并对成型制品断面进行形态观察。实验结果的规律与理论模型分析相符,结果表明:在GF/PP复合纱拉挤过程中,在入模处对纱线施加张力有利于制品的浸渍均匀性;200℃~220℃的成型温度最有利于树脂的流动浸渍;成型模具热熔区壁面倾角对树脂向纤维束内部的浸渍过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聚丙烯纤维(GF/PP)复合 热塑性拉挤 浸渍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注塑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和平 刘雄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45,共3页
基于自制的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不同配方与注塑工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注射成型加工时,PP/GF复合材料的配方组成不同,对注塑工艺条件和制品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PP/GF复合材料的不同配方采用... 基于自制的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不同配方与注塑工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注射成型加工时,PP/GF复合材料的配方组成不同,对注塑工艺条件和制品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PP/GF复合材料的不同配方采用不同的注塑工艺条件。加有改性剂或偶联剂的PP/GF复合材料注塑时的塑化温度、注塑压力、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及注射成型后的冷却时间均高于未加改性剂的PP/GF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注塑 温度 压力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固定化转谷氨酰胺酶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时敏 王雪 +1 位作者 马丽娜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5-158,共4页
通过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对转谷氨酰胺酶进行固定,以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酶液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戊二醛添加量、戊二醛交联时间对转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酶液质量浓度15mg/mL、吸附时间3h、... 通过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对转谷氨酰胺酶进行固定,以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酶液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戊二醛添加量、戊二醛交联时间对转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酶液质量浓度15mg/mL、吸附时间3h、戊二醛添加量0.3g/100mL、戊二醛交联时间4h。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固定的酶活力可达16.1U/g膜。对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得出游离酶最适温度为35~40℃,而固定化酶膜最适温度为45~50℃;游离酶最适pH值为6~7,固定化酶膜最适pH值为5~6,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向酸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 转谷氨酰胺酶 酶活力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P对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明珠 周定国 +1 位作者 张述垠 Mosto Bousmina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以麦秸纤维为增强材料、聚丙烯为基体物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为改性剂,制备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DMA、DSC、TG和SEM,探讨了MAPP的添加量(质量百分比1%、2%、5%、10%)和麦秸纤维形态(<9、9~28、28~35、>35目)... 以麦秸纤维为增强材料、聚丙烯为基体物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为改性剂,制备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DMA、DSC、TG和SEM,探讨了MAPP的添加量(质量百分比1%、2%、5%、10%)和麦秸纤维形态(<9、9~28、28~35、>35目)对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MAPP的添加量为2%时,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储能弹性模量减小;当MAPP的添加量增加到5%、10%时,复合材料的储能弹性模量增加。②在麦秸纤维-聚丙烯体系内添加MAPP后,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约1℃,结晶度增加了4%~8%;麦秸纤维以28~35目的形态作为聚丙烯基体的增强材料时,其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为122.7℃,结晶率达到45.8%。③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峰温分别为355和460℃。④麦秸纤维以纤维束的形态分布在基体聚丙烯中起增强作用,在整个体系内,麦秸纤维局部团聚且断裂明显。添加MAPP后,有利于基体物质在麦秸纤维表面的均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热性能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在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艳春 白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98,104,共6页
为拓展小檗碱的应用领域,对小檗碱理化性能进行研究,并将小檗碱应用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小檗碱染色工艺进行优化,测定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测试了染色后聚丙烯腈/... 为拓展小檗碱的应用领域,对小檗碱理化性能进行研究,并将小檗碱应用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小檗碱染色工艺进行优化,测定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测试了染色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小檗碱能溶于水,在p H值3~11范围内耐酸碱稳定性好,在120℃以下热稳定性好;小檗碱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吸附等温线呈Langmuir型,小檗碱染色半染时间为15. 5 min,平衡上染百分率为97%;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为100℃,染色保温时间为40 min,染色p H值为8;染色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可达到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天然染料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复合纤维 理化性能 纤维染色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气歧管焊接接头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魏莉霞 李阳 +2 位作者 马鸣图 宋磊峰 姚文洪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对水压爆破试验合格与不合格的两个汽车用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气歧管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试验,观察了人工断口形貌并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水压爆破试验合格进气歧管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约为11 MPa,远小于母材的;... 对水压爆破试验合格与不合格的两个汽车用长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进气歧管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试验,观察了人工断口形貌并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水压爆破试验合格进气歧管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约为11 MPa,远小于母材的;热影响区及熔合区中的纤维呈无序分布,且与基体聚丙烯结合较好,但是纤维出现了聚集情况,且部分纤维剥落,导致焊接接头拉伸强度的降低。水压爆破试验不合格进气歧管焊接接头熔合区纤维与基体聚丙烯的结合很差,且存在大量破碎现象;破碎纤维所在区域在水压爆破试验时成为裂纹源,导致焊缝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进气歧管 焊接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
8
作者 王克奇 邱仁辉 黄祖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1,共3页
对马尾松热磨机械浆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 :对纤维进行接枝处理和偶联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纤维与聚丙烯基体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纤维与助剂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 ,马尾松热磨机械浆含... 对马尾松热磨机械浆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 :对纤维进行接枝处理和偶联处理 ,可以明显改善纤维与聚丙烯基体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纤维与助剂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 ,马尾松热磨机械浆含量 2 5 %左右时 ,复合材料可达到的力学性能指标为拉伸强度 2 7MPa以上、弯曲强度 4 0MPa以上、冲击强度 (缺口 ) 5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实验 木质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H)_3阻燃剂含量对麦秸纤维/废旧聚丙烯再生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梁恩泉 姚正军 +1 位作者 周娟娟 周金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59,共4页
制备了阻燃麦秸纤维增强废旧聚丙烯再生复合材料,研究了阻燃剂Al(OH)_3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OH)_3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并减少了融滴现象,当Al(OH)_3质量分数为40%时,垂直燃烧级别达到FV-... 制备了阻燃麦秸纤维增强废旧聚丙烯再生复合材料,研究了阻燃剂Al(OH)_3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OH)_3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并减少了融滴现象,当Al(OH)_3质量分数为40%时,垂直燃烧级别达到FV-0级,极限氧指数达到28.9;Al(OH)_3的添加使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随着Al(OH)_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Al(OH)_3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H)3 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乐 沈兰萍 +5 位作者 黄显雯 衡芳芳 马洪波 欧阳琴 陈鹏 王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2,共6页
为降低传统聚丙烯腈(PAN)纤维的制备成本并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对木质素/PAN共混溶液的黏度进行研究,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木质素/PAN复合纤维,确定其最佳纺丝工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同步分析仪... 为降低传统聚丙烯腈(PAN)纤维的制备成本并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对木质素/PAN共混溶液的黏度进行研究,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木质素/PAN复合纤维,确定其最佳纺丝工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同步分析仪、单纤维物性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含量为35%的木质素/PAN纤维仍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其强度达到3.81 cN/dtex;加入木质素后,二者的协同作用赋予了复合纤维良好的热稳定性,该复合纤维在低成本碳纤维和功能纺织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聚丙烯复合纤维 湿法纺丝 可纺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晓玉 王华平 +4 位作者 方正然 陈仕艳 王朝生 张玉梅 王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278-280,共3页
用熔融复合法制备聚丙烯/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用DSC法研究其非等温结晶行为,分别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Mo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MCC的加入缩短了t1/2,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
关键词 聚丙烯/微晶纤维复合材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 非等温结晶 结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靳贺松 李福海 +3 位作者 何肖云峰 王江山 胡丁涵 胡志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76,82,共7页
为改善桥梁伸缩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冻害问题,本试验成功制备了加入聚丙烯纤维的超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对其进行了抗冻性能研究,采用先干搅再湿搅的搅拌工艺,并以试件质量损失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冻融循环条件下材料的抗冻性能;以抗... 为改善桥梁伸缩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冻害问题,本试验成功制备了加入聚丙烯纤维的超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对其进行了抗冻性能研究,采用先干搅再湿搅的搅拌工艺,并以试件质量损失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冻融循环条件下材料的抗冻性能;以抗压、抗折、抗拉等指标为依据,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经受不同冻融次数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并对PP-ECC的体积膨胀变形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抗压、抗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试件质量损失逐渐增大;冻融体积膨胀应变随着冻融温度的交替升降也呈现出时程规律性变化,此外,最大膨胀应变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最后通过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后与普通混凝土相对比,可知PP-ECC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包括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极限抗拉强度、极限拉应变、抗折强度以及抗冻融体积膨胀变形性能等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极限拉应变是普通混凝土的120~400倍,有显著的拉伸韧性,并且300次冻融循环后PP-ECC的质量损失率低于5%,该研究成果可为PP-ECC在国内寒冷地带桥梁伸缩缝无缝化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无缝化 聚丙烯纤维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冻性能 力学性能 冻融体积膨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浸渍及界面结合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杰 李代文 +1 位作者 杨国刚 姚玉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5,151,共6页
熔融浸渍技术一直是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主流技术。然而,聚丙烯熔体流动性低、黏度高以及树脂与玻璃纤维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一方面,采用负载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 熔融浸渍技术一直是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主流技术。然而,聚丙烯熔体流动性低、黏度高以及树脂与玻璃纤维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一方面,采用负载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的聚丙烯粒子(MB-CR PP)为断链剂,提高聚丙烯流动性;另一方面,使用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来改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使用MB-CR PP能够降低聚丙烯分子量,大幅提高其流动性,可以使熔融树脂与玻璃纤维浸渍更加充分,并降低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MB-CR PP在树脂体系中含量为0. 4%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进一步提高其用量会明显降低聚丙烯的力学性能,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此外,当相容剂用量从0%增加到2. 5%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改善,力学性能也有较大提高,但进一步提高相容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就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有机过氧化物 熔融浸渍技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的复合板材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绍祥 马茜茜 +1 位作者 王新洲 李延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5,共6页
以洋麻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针刺毛毡、橡胶板为原料,以PE(聚乙烯)胶膜为胶黏剂,利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热压因子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板,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能,选出较优热压工艺... 以洋麻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针刺毛毡、橡胶板为原料,以PE(聚乙烯)胶膜为胶黏剂,利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热压因子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板,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能,选出较优热压工艺参数。然后加入橡胶板,通过优化热压因子,采用二次成型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与一次成型工艺制备的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物理力学性能作对比。探究制备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时,不同热压温度、时间和压力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得出较优热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麻纤维/聚丙烯/橡胶板复合板材 热压工艺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应力松弛时间的实验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太君 胡灿 曾广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42,共5页
以不同配比的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借助转矩流变仪测试其混炼加工过程中的扭矩-时间曲线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复合材料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剪切应力松弛时间,评估剪切应力松弛时间与注塑制品翘曲变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 以不同配比的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借助转矩流变仪测试其混炼加工过程中的扭矩-时间曲线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计算复合材料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剪切应力松弛时间,评估剪切应力松弛时间与注塑制品翘曲变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竹纤维的加入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剪切应力松弛时间,而偶联剂的使用却延长了剪切应力松弛时间。通过增加剪切速率与升高温度均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剪切应力松弛时间。复合材料的剪切应力松弛时间与注塑异型制品的翘曲变形具有显著相关性,剪切应力松弛时间越短,制品的翘曲变形越小。对竹纤维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应力松弛机理与相关因素影响规律的研究对优化异型复合材料制品加工工艺参数、改善尺寸稳定性、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应力松弛 实验表征 翘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在冲压成型中的纤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浩鹏 王钧 黄绪棚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研究了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 (GMT)复合材料在流动态冲压成型中玻璃纤维的分布情况 ,分析了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分布的影响 ,为GMT片材冲压成型复杂形状的产品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冲压成型 平板硫化机 预热温度 坯料 热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复合纤维混纺物的定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小红 谷小辉 +1 位作者 曹月婵 陆佳英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6期62-67,共6页
对混纺物中同时存在多种复合纤维进行定性研究。在传统的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基础上,引入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熔点法)对同时含有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PE/PP)、聚乙烯/聚酯复合纤维(PE/PET)的织物进... 对混纺物中同时存在多种复合纤维进行定性研究。在传统的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基础上,引入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热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熔点法)对同时含有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PE/PP)、聚乙烯/聚酯复合纤维(PE/PET)的织物进行各种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纤维均为皮芯结构,其燃烧特征、溶解特征均体现了PE、PP、PET 3种纤维的复合特征,红外光谱及热分析可观察到两种复合纤维的皮层与PE单组份纤维的特征、芯层分别与PP、PET单组份的特性基本相同,该方法可准确鉴别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和聚乙烯/聚酯复合纤维混纺的纺织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复合纤维 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 聚乙烯/聚酯复合纤维 定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梁鸿骏 陶桦铭 王之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34-37,共4页
由于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的多壁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制备具有抗裂性能的混凝土,使用wA-1000B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和PTS.E0系统分别对试件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混凝土综合抗裂模型,... 由于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的多壁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制备具有抗裂性能的混凝土,使用wA-1000B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和PTS.E0系统分别对试件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混凝土综合抗裂模型,对掺加量为1-2 - 2.1kg/m,的4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水泥混凝土强度40%左右,同时减少了表面裂缝的出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随着复合纤维掺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强趋势,但复合纤维的工程用量需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丙烯复合纤维 混凝土 抗裂性能 复合纤维 耐久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文翀 胡文 +2 位作者 张弘楠 覃小红 张坤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7,712,共10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丙烯腈(PAN)/聚苯胺(PANI)复合纳米纤维纱线,即先通过改良的静电纺丝装置制备PAN纳米纤维纱线,再通过气相原位聚合法制备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纱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数字万用表等仪...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丙烯腈(PAN)/聚苯胺(PANI)复合纳米纤维纱线,即先通过改良的静电纺丝装置制备PAN纳米纤维纱线,再通过气相原位聚合法制备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纱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数字万用表等仪器对复合纳米纤维纱线进行测试表征,讨论了氧化剂浓度、聚合时间、盐酸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其表面形态、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剂浓度为0.375 mol/L、聚合时间为5h、盐酸浓度为1mol/L、聚合温度为20℃的条件下,复合纳米纤维纱线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电导率最大可达(3.15±0.19)S/m,此时拉伸强度达到(30.30±5.6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丙烯腈/聚苯胺复合纳米纤维纱线 气相聚合 电导率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复合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强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伏利鹏 杨建森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3,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胶粉以及硅粉复合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析了纤维复合胶粉改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聚丙烯纤维复合胶粉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符合Ec=0.278fc+19.209线性关系,...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胶粉以及硅粉复合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析了纤维复合胶粉改性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聚丙烯纤维复合胶粉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符合Ec=0.278fc+19.209线性关系,相关性十分显著;正交试验四个参数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主次顺依次为胶粉掺量、硅粉掺量、纤维掺量、纤维长度,且胶粉能明显减小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硅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效应在其掺量为2.5%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复合胶粉改性混凝土 正交试验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