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冯长根 李鑫 +1 位作者 曾庆轩 周绍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79-1183,共5页
 从影响因素、晶态变化、界面张力和相容性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聚丙烯 /聚苯乙烯共混物形态的研究进展。聚丙烯 /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相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混合比例、黏度和界面张力为最关键的因素 ,影响着共混物的热性能和结...  从影响因素、晶态变化、界面张力和相容性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聚丙烯 /聚苯乙烯共混物形态的研究进展。聚丙烯 /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相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混合比例、黏度和界面张力为最关键的因素 ,影响着共混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 ,从而导致相态的各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红飞 黄汉雄 王建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8,共5页
共混改性是改善聚丙烯(PP)发泡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以PP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高压釜装置进行发泡,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通过比较泡孔形态、泡孔密度和泡孔直径等,分析了PP/PS共混物组份比... 共混改性是改善聚丙烯(PP)发泡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以PP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高压釜装置进行发泡,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通过比较泡孔形态、泡孔密度和泡孔直径等,分析了PP/PS共混物组份比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P中加入PS可以改善泡孔结构;随着PS含量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逐渐增大,泡孔密度逐渐减小;PS分散相分布较均匀时,更有利于产生均匀分布的泡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相结构演变动力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云岩 李景庆 +1 位作者 马桂秋 盛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共5页
基于Mie散射理论推导了分散相尺寸及其分布计算方程,并以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为代表,计算了其分散相颗粒尺度演变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结构演变主要发生在混炼的前3 min之内,之后在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 基于Mie散射理论推导了分散相尺寸及其分布计算方程,并以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为代表,计算了其分散相颗粒尺度演变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结构演变主要发生在混炼的前3 min之内,之后在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这一计算结果也表明了所推导的计算方程可以有效地描述相态演变规律;同时,将相态演变过程看作是生灭过程,对相结构演变进行了理论模拟和预报,模拟的结果与基于Mie散射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所推导的动力学方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预报相态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散射 相形成与演变 动力学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溶胀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尼龙1313及聚苯乙烯/尼龙1313共混物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琦 许群 +2 位作者 王玉东 刘民英 赵清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Poly(acrylic acid)/nylon1313 and polystyrene/nylon1313 blends were prepared usin g supercritical CO2 as both the substrate-swelling agent and the monomer/ initiator carrier. The desorption of CO2 from CO2-saturated ... Poly(acrylic acid)/nylon1313 and polystyrene/nylon1313 blends were prepared usin g supercritical CO2 as both the substrate-swelling agent and the monomer/ initiator carrier. The desorption of CO2 from CO2-saturated nylon1313 is li nearly dependent on the logarithm of time. Both IR and SEM data show the existen ce of the PAA or the PS phases within the nylon1313 matrix in the blends. Compar ed to nylon1313, the heat of fusion of CO2-plasticized nylon1313 is greater, and that of the CO2-plasticized PAA/nylon1313 and PS/nylon1313 blends are sma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尼龙13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阴离子聚体和聚苯乙烯阳离子聚体共混物及相容性的研究
5
作者 彭晓宏 朱荫兰 +2 位作者 李凤仙 刘军 沈家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37,共2页
本文利用动态粘弹谱对一系列丙烯酸丁酯/丙烯酸(BA/AA)阴离子聚体和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St/4—VP)阳离子聚体的共混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容性与各自所含的离子浓度有关,当其离子浓度大于11%(mol)时,可达到完全相容... 本文利用动态粘弹谱对一系列丙烯酸丁酯/丙烯酸(BA/AA)阴离子聚体和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St/4—VP)阳离子聚体的共混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容性与各自所含的离子浓度有关,当其离子浓度大于11%(mol)时,可达到完全相容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于聚苯乙烯基体相的纳米SiO_2粒子对聚苯乙烯/聚丙烯共混物相粗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荆正军 刘西强 +3 位作者 包睿莹 杨伟 谢邦互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5,92,共6页
研究了纳米SiO_2粒子选择性分布在聚苯乙烯(PS)基体相时对退火过程中聚苯乙烯/聚丙烯(PS/PP)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共混物的PS基体时,可显著抑制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过程,且抑制效果比纳米SiO_2粒子... 研究了纳米SiO_2粒子选择性分布在聚苯乙烯(PS)基体相时对退火过程中聚苯乙烯/聚丙烯(PS/PP)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共混物的PS基体时,可显著抑制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过程,且抑制效果比纳米SiO_2粒子分布在共混物的分散相中时更强;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PS基体相中时,不会抑制分散相PP分子链的运动,但分散相PP液滴回缩时需要带动PS基体发生形变,PS基体中的粒子网络会大大增加这一过程的阻力,从而抑制PP液滴的回缩;同时,基体中的纳米SiO_2粒子使PP液滴的合并过程变得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聚苯乙烯/聚丙烯 形貌粗化 粒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反应共混物 被引量:8
7
作者 谢续明 李颖 杨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对 PA6 / 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PP- g- (MAH-St)中的酸酐基团与 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原位形成的 PP- 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 PA6与PP的相容性 ,可以使 PP均匀地分散在 PA6基体中 ,相区尺寸明显减小 ,可至 0 .1 μm。并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冲击韧性的提高尤其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马来酸酐 苯乙烯 多单体 聚丙烯 反应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共混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流变行为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瑞珍 《中国塑料》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章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聚丙烯(PP)共混物的熔融流变行为。采用索氏抽提法研究表明PS与PP产生了接技反应,PS用量在0~20wt%范围内,10wt%共混物接技量为最大,同时在PP中分散的PS粒径最小。随着PS含... 文章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聚丙烯(PP)共混物的熔融流变行为。采用索氏抽提法研究表明PS与PP产生了接技反应,PS用量在0~20wt%范围内,10wt%共混物接技量为最大,同时在PP中分散的PS粒径最小。随着PS含量的增加,减少了熔融粘度,组成-熔融粘度曲线在PS为10wt%时略有所弯曲,通过接技反应,增大了PP粒子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丙烯 熔融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磺化聚苯乙烯与聚苯乙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进 郑学晶 +2 位作者 刘琛阳 程兴国 何嘉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37-1443,共7页
采用 DSR-2 0 0动态应力流变仪研究了磺化度为 0 .98% (摩尔分数 )的轻度磺化聚苯乙烯 (SPS)离聚物及其锌盐 (Zn SPS)与聚苯乙烯 (PS)的共混物 (PS/SPS,PS/Zn SPS)的流变性能 .由于离聚物中离子聚集的物理交联作用 ,使其流变性能与 PS... 采用 DSR-2 0 0动态应力流变仪研究了磺化度为 0 .98% (摩尔分数 )的轻度磺化聚苯乙烯 (SPS)离聚物及其锌盐 (Zn SPS)与聚苯乙烯 (PS)的共混物 (PS/SPS,PS/Zn SPS)的流变性能 .由于离聚物中离子聚集的物理交联作用 ,使其流变性能与 PS相比有明显差别 .动态频率实验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均可采用时温等效处理 .另外 ,在与分子链运动相关的低频区 ,由于离子聚集的作用使得离聚物的模量远大于 PS的模量 .离聚物在稳态剪切作用下 ,由于离子聚集的破坏而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 ,并能用 Utracki的屈服应力公式表征其屈服应力和零切粘度 .此外 ,离聚物的屈服现象还与温度相关 .由于动态和稳态实验分别测试离子聚集存在和破坏的不同材料状态 ,因此对离聚物无法应用 Cox-Merz规则 .动态和稳态实验结果均表明 ,PS/SPS和 PS/Zn SPS的性能与组成的变化规律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流变性能 磺化聚苯乙烯 屈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在过氧化物作用下的交联和降解问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征平 汪根林 +1 位作者 许承威 申屠宝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流变实验和共混物中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测定发现 ,在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对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 (PS) /丁腈橡胶 (NBR) (质量比 4 6/ 4 6/ 8)共混体系实施原位交联时 ,PS在自由基引发下发生降解 ,且随着 DCP含量的增加 ,其降... 通过流变实验和共混物中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测定发现 ,在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对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 (PS) /丁腈橡胶 (NBR) (质量比 4 6/ 4 6/ 8)共混体系实施原位交联时 ,PS在自由基引发下发生降解 ,且随着 DCP含量的增加 ,其降解程度随之增加。在适中的 DCP含量 (0 .15 % )时 ,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佳。在上述体系中加入苯乙烯时 ,苯乙烯单体在均聚的同时还与 NBR和 PVC发生接枝反应 ,从而起增容作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共混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过氧化 降解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改性剂增韧聚苯醚/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立新 任建楠 +2 位作者 任亮 张明耀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比为50/50(聚丁二烯/聚苯乙烯,PB/PS),粒径分别为120 nm和350 nm的PB-g-PS接枝共聚物,而后将PB-g-PS弹性体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同时作为改性剂增韧聚苯醚(PPO)/聚苯乙烯(PS)共混物,考察了基体组成(PPO/PS...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比为50/50(聚丁二烯/聚苯乙烯,PB/PS),粒径分别为120 nm和350 nm的PB-g-PS接枝共聚物,而后将PB-g-PS弹性体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同时作为改性剂增韧聚苯醚(PPO)/聚苯乙烯(PS)共混物,考察了基体组成(PPO/PS)和橡胶粒子尺寸对HIPS/PPO/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屈服强度显著提高。HIPS中Salami结构橡胶粒子和亚微米尺寸橡胶粒子在PPO/PS基体中分散状态较好,协同增强了共混物的韧性;随着PB-gPS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而拉伸屈服强度无明显变化,同时共混物的冲击断裂方式逐渐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苯醚 聚苯乙烯 橡胶粒子尺寸 力学性能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原位增容及其形态、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瑛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用反应挤出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LLDPE/PS)合金材料。为了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了 Al Cl3作为催化剂引发烷基化反应。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了 LLDPE-g-PS接枝共聚物 ,该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得到... 用反应挤出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LLDPE/PS)合金材料。为了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了 Al Cl3作为催化剂引发烷基化反应。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了 LLDPE-g-PS接枝共聚物 ,该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当 m(LLDPE)∶m(PS)为 80∶ 2 0时 ,与相同组成的用简单物理共混的 LLDPE/PS相比 ,其悬臂梁冲击强度由 88.5 J/m增加到 40 1 .6J/m,断裂伸长率由 3 70 %提高到 790 %。对经四氢呋喃抽提后的接枝共聚物用拉曼光谱进行了表征 ,发现聚乙烯分子链接枝到聚苯乙烯的苯环对位上。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反应共混体系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 ,前者分散相的尺寸小于 1 μm,后者分散相的尺寸则较大 ,一般为 3~ 4μm。对反应共混体系中聚乙烯的结晶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体系中的 LLDPE产生了分步结晶现象 ,这可以解释为体系中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结构 性能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反应挤出 原位增容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制备、硫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建 刘宗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7,61,共4页
以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苯乙烯(St)为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下,St在PDMSO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在室温下稳定的、可流动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DMSO/PS),对共混物做了透射电... 以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苯乙烯(St)为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存在下,St在PDMSO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在室温下稳定的、可流动的α,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和聚苯乙烯(PS)的共混物(PDMSO/PS),对共混物做了透射电镜测试(TEM),照片显示,PS作为分散相分散在PDMSO的连续相中。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催化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作硫化剂,在室温下对该共混物进行了硫化成型;对所得硫化胶片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胶片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和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苯乙烯 制备 改性 力学性能 室温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聚苯乙烯共混物融合缝的形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昶 文力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尼龙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融合缝的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粘度比对融合缝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当η分散相/η连续相>1时,融合缝处分散相的形态不同于本体,融合缝处... 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尼龙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融合缝的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粘度比对融合缝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当η分散相/η连续相>1时,融合缝处分散相的形态不同于本体,融合缝处分散相沿融合缝取向;当η分散相/η连续相<1时,融合缝处分散相的形态与本体形态相似,均以球形粒子分散于基体中。融合缝的存在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有较大下降,主要由融合缝处分散相形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苯乙烯 融合缝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唑啉官能化聚苯乙烯对PA66/PET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国金 潘恩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8年第2期15-18,58,共5页
研究了(口恶)唑啉官能化聚苯乙烯(RPS)对聚酰胺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A 66/PET)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PS使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组成为PA 66/PET/RPS(80:20:5)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达15.7... 研究了(口恶)唑啉官能化聚苯乙烯(RPS)对聚酰胺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A 66/PET)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PS使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组成为PA 66/PET/RPS(80:20:5)的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达15.7 kJ/m^2,相当于纯PA 66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 恶唑啉 官能化 聚苯乙烯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路易斯酸催化原位增容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的共混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焱龙 柯卓 +2 位作者 尹立刚 石强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9-1133,共5页
采用新型双路易斯酸,三甲基氯硅烷和三氯化铟为催化剂引发傅氏烷基化反应,实现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聚苯乙烯(PS)共混物的原位增容。红外光谱的结果验证了接枝物的存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反应共混物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前... 采用新型双路易斯酸,三甲基氯硅烷和三氯化铟为催化剂引发傅氏烷基化反应,实现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聚苯乙烯(PS)共混物的原位增容。红外光谱的结果验证了接枝物的存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反应共混物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前者分散相的尺寸小于1μm,后者分散相的尺寸一般为3~4μm。原位生成的接枝物(PS-g-POE)起到相容剂的作用,增容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如:当m(POE)∶m(PS)=40∶60时,与相同组成的物理共混物POE/PS相比,其悬臂梁冲击强度由1.9kJ/m2增加至9.7kJ/m2,断裂伸长率由3.4%提高至46.3%。增容后的共混物低频区的复数粘度升高,表明POE、PS间相互作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增容 接枝 乙烯辛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聚苯乙烯共混物溶液浇铸膜的热演化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雁 傅伟文 +3 位作者 薛锋 程镕时 罗远芳 古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68-1270,共3页
Thermal evolution behavior of solution cast film of Poly(2,6 dimethyl 1,4 phenylene oxide)(PPO)/polystyrene(PS) blend was investigated by conventional and modulat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t was found that... Thermal evolution behavior of solution cast film of Poly(2,6 dimethyl 1,4 phenylene oxide)(PPO)/polystyrene(PS) blend was investigated by conventional and modulat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t was found that the original PPO/PS blend film is actually composed by a crystalline PPO phase and a non crystalline compatible PPO PS phase. The phase segregated structure state(A) will evolve to non crystalline homogenous structure(B) by subsequent thermal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聚苯乙烯 结晶 热行为 溶液 浇铸膜 热演化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反转工艺制备聚苯乙烯/聚酯共混物微球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玉丰 王雨薇 +1 位作者 付朝霞 马劲松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0,共5页
通过相反转工艺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酯共混物微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研究了共混物微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微观形貌、粒径等,分析了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搅拌速率对共混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相反转工艺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酯共混物微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研究了共混物微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微观形貌、粒径等,分析了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搅拌速率对共混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微球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与聚苯乙烯和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比,共混物微球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酯和聚苯乙烯构成不相容体系,但二者链段间具有部分相容性;共混物微球表面粗糙;聚乙烯醇可有效减缓聚合过程中单体相粒子间发生聚并;微球粒径随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增加而减小,且粒径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酯 相反转 微球 相容性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德玲 王丽红 +1 位作者 刘会员 申思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33-1336,共4页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以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结果表明聚乳酸中引入聚苯乙烯,可以增强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混物不同结构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证实聚乳酸...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以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结果表明聚乳酸中引入聚苯乙烯,可以增强聚乳酸/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热氧稳定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混物不同结构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证实聚乳酸大分子链羰基的未共用电子对和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侧基苯环的π电子形成了n-π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苯乙烯 热性能n-π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交联丙烯酸甲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发泡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娅娥 刘本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1,共7页
将聚苯乙烯(PS)颗粒溶解到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混合物中,通过加热引发MA聚合,获得PS/交联PMA共混物,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采用全自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 将聚苯乙烯(PS)颗粒溶解到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与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混合物中,通过加热引发MA聚合,获得PS/交联PMA共混物,采用釜压法制备了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采用全自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对PS/交联PMA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S/交联PMA共混物泡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交联PMA的引入能提高体系的成核效率,随着MA用量的增加,PS/交联PMA共混物的接触角从PS的100.5°降至86.1°;当MA的用量为9.6份(质量份,下同)时,PS/交联PMA共混物的泡孔尺寸主要分布在40~60μm之间,泡孔尺寸分布明显变窄,泡孔密度达到了1.2×10^8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酸甲酯 发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