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中黏弹性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建康 黄汉雄 林登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2,共5页
密度低、刚度-质量比高、冲击强度高等优点使微孔发泡塑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程领域,然而微孔塑料加工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解决,尤其是如何控制泡孔形态。文章采用4种不同熔体指数的聚乙烯(PE)分别对PP进行共混改性,并测量其流变性... 密度低、刚度-质量比高、冲击强度高等优点使微孔发泡塑料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程领域,然而微孔塑料加工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解决,尤其是如何控制泡孔形态。文章采用4种不同熔体指数的聚乙烯(PE)分别对PP进行共混改性,并测量其流变性能,然后利用高压釜进行微孔发泡,旨在研究不同发泡压力下,熔体黏弹性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熔体强度和黏度低会使泡孔结构变差,尤其在较高的发泡压力下;而较大的熔体弹性和熔体强度更有利于形成较好的泡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 聚丙烯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形态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宇 杨德才 冯之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文利用相差成像技术,结合衍射反差成像及电子束辐照破坏引起的反差变化,研究了等规聚丙烯及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混物的微结构。同时提出了相差成像技术是研究结晶聚合物及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可靠方法,并扼要叙述了相差成像... 本文利用相差成像技术,结合衍射反差成像及电子束辐照破坏引起的反差变化,研究了等规聚丙烯及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混物的微结构。同时提出了相差成像技术是研究结晶聚合物及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可靠方法,并扼要叙述了相差成像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 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高取向薄膜的形态结构研究
3
作者 刘筱春 杨德才 冯之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8,共6页
在等规聚丙烯(iPP)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熔体拉伸薄膜中,两组份均以高取向的片晶形式存在,片晶生长方向垂直于拉伸方向。当iPP含量小于20%时,无明显的iPP相区存在;在iPP含量为40—60%时,两组份各自形成继续相,而在iPP含量大... 在等规聚丙烯(iPP)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熔体拉伸薄膜中,两组份均以高取向的片晶形式存在,片晶生长方向垂直于拉伸方向。当iPP含量小于20%时,无明显的iPP相区存在;在iPP含量为40—60%时,两组份各自形成继续相,而在iPP含量大于70%时,HDPE以分散相存在。iPP的加入,使HDPE的片晶宽度减小,同时影响其结构的对称性,即由纯HDPE的非对称近单晶结构变为对称的纤维结构。 在制膜温度较高(135—140℃),HDPE含量较低(小于30%)时,HDPE在iPP上附生结晶。两种片晶的c轴成45°—50°交角,附生结晶的接触面为HDPE的(100)和iPP的(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 形态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蒙脱土纳米复合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董永全 张林 +2 位作者 侯同刚 陈欢林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22-2426,共5页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蒙脱土(PAM/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酰胺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用超声波分散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蒙脱土共混铸膜液制得共混膜,用...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蒙脱土(PAM/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酰胺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用超声波分散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蒙脱土共混铸膜液制得共混膜,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形貌.考察了共混膜在异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溶胀吸附性能及共混比和蒙脱土含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聚乙烯醇膜中添加适量的蒙脱土纳米粒子可以大大改善膜的分离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聚丙烯酰胺/蒙脱土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对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励杭泉 杨帅 +3 位作者 张晨 杜中杰 李丽亚 万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1,54,共3页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发泡稳定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乙丙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功德 李惠林 刘军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研究了不同物料比和加工工艺对聚丙烯 (PP)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UHMWPE)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P/UHMWPE共混体系具有比单一组分更高的冲击性能 ,当体系中UHMWPE的质量分数为 60 %时 ,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 10 1kJ/m2 ,分别... 研究了不同物料比和加工工艺对聚丙烯 (PP)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UHMWPE)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P/UHMWPE共混体系具有比单一组分更高的冲击性能 ,当体系中UHMWPE的质量分数为 60 %时 ,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 10 1kJ/m2 ,分别是PP的 1 8倍和UHMWPE的 1 3倍。将UHMWPE加入PP中可明显降低PP的摩擦系数 ,提高其耐磨性 ;而适量UHMWPE加入PP中 ,对UHMWPE的耐磨性能无不良影响。对以PP为连续相的共混体系 ,混炼方式对共混物的性能影响大。偏光显微镜分析表明 :当PP/UHMWPE共混体系中UHMWPE的质量分数大于 40 %时 ,就很难观察到明显的PP大球晶结构 ;DSC分析显示 ,PP/UHMWPE共混物出现了两纯组分熔点的结晶熔融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结构 性能 研究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物/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侯进 陈国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3-1726,共4页
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物溶液为铸膜液,涂敷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荷正电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物/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探讨了交联时间、交联温度、交联剂浓度、铸膜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 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物溶液为铸膜液,涂敷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荷正电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物/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探讨了交联时间、交联温度、交联剂浓度、铸膜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制膜条件为:以1.5%(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液为铸膜液,50℃下干燥2h,在戊二醛与无水乙醇质量比为0.75∶50的体系中交联,在40℃水浴中交联4h,50℃下热处理15min。在温度为25℃,流速为30L/h,操作压力为1.0MPa时,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别探讨了操作压力和料液类型等因素与膜性能的关系。其纯水渗透系数为5.80L/(h.m2.MPa)。对1000mg/L NaCl、MgCl2、MgSO4和Na2SO4的截留率分别为63.50%、94.30%、81.00%、32.70%,通量分别为3.10、3.65、2.40、2.70L/(h.m2)。对不同类型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MgCl2>Mg-SO4>NaCl>Na2SO4,呈现阳离子型复合纳滤膜的截留特征。流动电位曲线进一步说明了该复合膜荷正电性,其电压渗系数β为5.68mV/Pa。通过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显示了该膜的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聚乙烯 荷正电 复合纳滤膜 截留率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共混物的热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伦巴根 牛萍 +2 位作者 田华峰 贾青青 项爱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聚乙烯醇(PVA)/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共混物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共混物膜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P-g-MAH含量(不超过50%)的增加,PVA相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加,结...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种聚乙烯醇(PVA)/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共混物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共混物膜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P-g-MAH含量(不超过50%)的增加,PVA相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加,结晶速率增加,而随着PVA含量(超过30%)的增加,PP-g-MAH的结晶及熔融温度降低,结晶度降低,结晶速率增加。用Ozawa法对共混物中PVA相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共混物中PVA相在191~197℃开始主期结晶,在173~189℃进入次期结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熔融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物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远蓉 肖长发 +1 位作者 安树林 贾广霞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51-53,共3页
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经热交联处理得到吸水性较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透射谱图(FT IR)、热重谱图(TG DTA)和动态力学分析温度谱图(DMA)详细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 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经热交联处理得到吸水性较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透射谱图(FT IR)、热重谱图(TG DTA)和动态力学分析温度谱图(DMA)详细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大分子间形成了有效的化学交联点且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超临界流体的微孔发泡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晓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59,共4页
共混改性是改善聚丙烯(PP)发泡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不同组分比的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用扫描电镜对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加工条件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向PP中加入HDPE可改善泡孔结构,与饱和... 共混改性是改善聚丙烯(PP)发泡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不同组分比的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用扫描电镜对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加工条件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向PP中加入HDPE可改善泡孔结构,与饱和温度为120℃相比,饱和温度在140℃时,得到泡孔直径更小,泡孔密度更大,泡孔分布更均匀的复合物。稳定温度在170℃时的泡孔结构明显优于稳定温度在179℃时的泡孔结构,并非压降速率越大得到的泡孔结构越理想,当压降速率过大时,泡孔容易合并或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 聚丙烯 高密度聚乙烯 超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高流动聚丙烯共混物热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汤颖颖 陈明华 +1 位作者 蒋琪 贾红兵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9,共4页
采用2种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乙烯-己烯共聚物(mEHC)和茂金属乙烯-丁烯-己烯三元共聚物(mEBHC)]对高流动聚丙烯(HF-PP)进行改性,利用Kissinger法比较分析mEHC和mEBHC对HF-PP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mEHC和mEBHC的添加均能提高HF-P... 采用2种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乙烯-己烯共聚物(mEHC)和茂金属乙烯-丁烯-己烯三元共聚物(mEBHC)]对高流动聚丙烯(HF-PP)进行改性,利用Kissinger法比较分析mEHC和mEBHC对HF-PP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mEHC和mEBHC的添加均能提高HF-PP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在10℃/min升温速率下,添加质量分数30%的mEHC或mEBHC,能使HF-PP共混物的最大热分解温度从456℃分别提高到473℃或475℃,改性后共混物的热降解活化能随着mEHC或mEBHC含量增加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高流动聚丙烯 热稳定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力 安媛 +1 位作者 李艳梅 杨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87,共4页
回顾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与聚丙烯(PP)共混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E-UHMW/PP共混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加工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及结晶和微观形态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PE-UHMW/PP共混物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聚乙烯/废弃聚丙烯共混物功能化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才 郝晓刚 +1 位作者 裴强 亢小丽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7,共8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分区加料技术制备三元共混改性剂(TBM),其中废弃聚乙烯/废弃聚丙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RPE/RPP/PP-g-MAH)质量比为6/4/0.7;以AC-20基质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4%添加TBM,研究了不同湿拌和时间、不同拌合温度对AC-20改性沥青... 通过双螺杆挤出分区加料技术制备三元共混改性剂(TBM),其中废弃聚乙烯/废弃聚丙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RPE/RPP/PP-g-MAH)质量比为6/4/0.7;以AC-20基质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4%添加TBM,研究了不同湿拌和时间、不同拌合温度对AC-20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影响,分析了不同拌合时间对TBM在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的形态变化的影响,比较了0、0.2%、0.3%、0.4%、0.5%TBM含量(以AC-20基质沥青混合料质量计)对AC-20改性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拌和工艺条件下,干拌和时间30 s,湿拌和时间不低于180 s且湿拌和温度为170℃时高温性能最佳,且TBM改性AC-20中其最佳含量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聚乙烯 废弃聚丙烯 改性沥青合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结晶形态 被引量:16
14
作者 童筱芳 张增民 +2 位作者 相志红 吕荣使 李松 《塑料》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1-18,共8页
采用共混方法改善PP的高低温缺口抗冲击性能是最简便和经济的方法,但是PP与HDPE结晶相和无定形相的相互影响增加了PP/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及增韧机制研究工作的难度。本文从偏光显微镜的角度分析了PP与不同分子量的PE共混后的结晶形态。... 采用共混方法改善PP的高低温缺口抗冲击性能是最简便和经济的方法,但是PP与HDPE结晶相和无定形相的相互影响增加了PP/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及增韧机制研究工作的难度。本文从偏光显微镜的角度分析了PP与不同分子量的PE共混后的结晶形态。认为PP与HDPE共混物两组分是分别结晶的,两种组分结晶时相互干扰;PP/HDPE共混物的结晶形态受配比、HDPE分子量和结晶条件的影响;HDPE含量和分子量的增加有助于HDPE对PP晶体的插入和分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聚乙烯-聚丙烯共混平板疏水微孔膜的制备及其膜蒸馏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娜 蒋建伟 +2 位作者 袁丽娜 张蕾 韩怀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2,共6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PE)-聚丙烯(PP)-豆油体系共混微孔疏水膜,膜的支撑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无纺布,研究了淬冷温度、PE和PP质量比、稀释剂萃取时间等制膜条件以及膜蒸馏操作条件对膜蒸馏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P... 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PE)-聚丙烯(PP)-豆油体系共混微孔疏水膜,膜的支撑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无纺布,研究了淬冷温度、PE和PP质量比、稀释剂萃取时间等制膜条件以及膜蒸馏操作条件对膜蒸馏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PP共混膜最佳成膜条件为:铸膜液温度为220℃,铸膜液中PE-PP共混物质量分数为30%、PE和PP的质量比为1∶6,成核剂己二酸质量分数为0.3%、平均膜厚度为225μm、淬冷水温为45℃、正己烷萃取时间为24h.此条件下制备的平均孔径为0.16μm的PE-PP共混膜在真空度为0.095MPa、进料温度为348.15K、进料流量为35L/h的操作条件下膜蒸馏纯水通量可达10.68kg/(m2·h),截留率高于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聚乙烯 聚丙烯 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反应共混物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续明 李颖 杨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 (PP)与尼龙 6 (PA6 )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 (MAH)和苯乙烯 (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 (PP)上 ,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 ,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 MAH接枝率。利用 MFR、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 PP- g- (MAH- St)对 PA6 / 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PP- g- (MAH-St)中的酸酐基团与 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 ,原位形成的 PP- 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 PA6与PP的相容性 ,可以使 PP均匀地分散在 PA6基体中 ,相区尺寸明显减小 ,可至 0 .1 μm。并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冲击韧性的提高尤其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马来酸酐 乙烯 多单体 聚丙烯 反应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付一政 李炳海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共混体系、高密度聚乙烯(HDPE)/PP共混体系、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UHMWPE的增韧效果最好,在UHMWPE的质量分数为15%时体系的综合力...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共混体系、高密度聚乙烯(HDPE)/PP共混体系、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结果表明,UHMWPE的增韧效果最好,在UHMWPE的质量分数为15%时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当UHMWPE质量分数大于1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 力学性能 增韧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体系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 UHMWPE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蒸发膜的研制──聚丙烯酸与聚乙烯醇等共混及其缩醛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倪秀元 许振良 施亚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以乙醇水溶液为分离对象,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聚酰胺羧酸或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以及均相、非均相缩醛反应对PVA膜分离因素a和渗透通量J的影响。实验发现,戊二醛交联PVA膜的a提高到49.5... 以乙醇水溶液为分离对象,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聚酰胺羧酸或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以及均相、非均相缩醛反应对PVA膜分离因素a和渗透通量J的影响。实验发现,戊二醛交联PVA膜的a提高到49.5(乙时含水C_1=10%,温度为55℃);增加非均相缩甲醛反应时间,PVA/PAA共混膜的α先下降而后趋于不变,同时J存在一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蒸发 膜分离 聚丙烯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相态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志忠 林明穗 +3 位作者 方丽华 苏雪丽 饶强 王坚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 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MAG)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乳酸(PL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EMAG的共混物。采用SEM,DSC,WAXD等手段对PLA/LLDPE/EMAG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物中的EMAG起到了增容作用,使PLA/LLDPE/EMAG共混物的结晶能力减弱,分散相LLDPE在基体PLA中的粒径明显减小。Harkin’s铺展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EMAG可在LLDPE中扩散并完全包覆LLDPE。实验结果表明,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EMA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PLA)∶m(LLDPE)∶m(EMAG)=81∶9∶10时的PLA/LLDPE/EMAG共混物的伸长率可达227%,冲击强度可达32.0 kJ/m2,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扩展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