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下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朝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度和压力对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材料平均泡孔尺寸在2~7μm之间,泡孔密度大于109 cm^(-3)。随着POE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泡孔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杨康 曾舒 +5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麻玉龙 钟安澜 刘蔚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1,共8页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 以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共混改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LLD/SEPS共混物消光薄膜。测试了不同SEPS含量下PE-LLD/SE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熔融结晶行为及相应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LLD/SEPS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说明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SEPS含量增加,PE-LLD的结晶度以及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消光薄膜的雾度、纵横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耐穿刺强度和落镖冲击强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降低。当SEPS质量分数为20%时,薄膜的雾度为68.56%,透光率为89.36%,光泽度为6.04 GU,呈现优异的消光特性;当SEPS质量分数为10%~20%时,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差值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EPS对PE-LLD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综上所述,SEPS改性PE-LLD制备的消光薄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薄膜 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消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吕金龙 曾舒 +3 位作者 黄晓枭 张怡 王聚恒 杨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了实现聚乙烯薄膜具备高透光性、高雾度和低光泽等性能特征,本文采用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对聚乙烯(PE)进行改性,通过流延工艺制备了PE消光膜。同时,通过对SBR/PE共混物薄膜的性能表征与测试,研究了SBR对PE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光电雾度仪和光泽度仪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SBR含量的增加,PE消光膜的雾度逐渐上升,而透光率和光泽度则相应降低。当SBR质量分数超过15%时,PE薄膜的雾度超过60%,透光率大于88%,光泽度低于10 GU,展现出优异的消光特性。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测试结果表明,PE消光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SBR质量分数的增加趋于一致,显示出良好的纵/横向力学均匀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BR对PE具有显著的增韧效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显示,SBR/PE共混物呈现单一熔融峰,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PE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SBR能够有效提高PE的加工性能。综上所述,SBR改性PE制备的消光膜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消光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有望在高端快速包装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乙烯 消光膜 改性 消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宏亮 李思德 +1 位作者 高丽 毛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共4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 POE 含量的增加,PP1/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的幅度明显小于 PP2/POE 共混体系,PP1/POE 共混体系和 PP2/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发生在 POE 含量为20%~30%和10%~20%,即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阶段。PP/POE 共混体系中存在界面滑移现象,且 PP 和 POE 的界面相容性对界面滑移现象影响较大,其中 PP1/POE 的界面滑移比PP2/POE 的界面滑移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1 共聚物 聚丙烯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俊芬 荀传颂 陈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6,共5页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乙烯共聚物 流变行为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家明 孙辉 +1 位作者 于斌 杨潇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高效经济地处理油品泄漏引起的污染问题,利用聚丙烯(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后制备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然后在其表面负载纳米氧化铜(CuO)进行疏水改性。对改性前后非织造材料的形貌、结构、水接触角、吸油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测... 为高效经济地处理油品泄漏引起的污染问题,利用聚丙烯(PP)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共混后制备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然后在其表面负载纳米氧化铜(CuO)进行疏水改性。对改性前后非织造材料的形貌、结构、水接触角、吸油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负载纳米CuO后,CuO/PP/POE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结晶度下降,熔融和结晶温度无明显变化,水接触角下降约1°,亲水性略有上升;相对于纯PP非织造材料,负载纳米CuO后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吸油率得到提高,添加POE质量分数为15%的熔喷非织造材料对机油的吸油率最高达9.22 g/g,对硅油的吸油率最高达9.4 g/g,且其断裂强力增加,但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熔喷非织造材料 氧化铜 吸油效率 油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程 马宗立 +5 位作者 张凤波 石行波 王艳芳 陈商涛 孟晓宇 闫功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0,共5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专用料/丙烯-乙烯共聚物(PEC)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探究了剪切速率、温度、共混物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P、PP/PEC和PEC均表现出"剪切变稀&qu...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专用料/丙烯-乙烯共聚物(PEC)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探究了剪切速率、温度、共混物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P、PP/PEC和PEC均表现出"剪切变稀"行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特别是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这种现象更明显;随着PEC含量的增加,体系的非牛顿指数增加,黏流活化能降低,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熔体剪切模量增加,熔体弹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专用料 丙烯-乙烯共聚物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辉 唐涛 +2 位作者 王建国 庞德仁 黄葆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5-48,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差热扫描量热计和动态粘弹谱仪等手段研究了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结晶和转变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是完全相容的体系,该共混物的低温韧性优于聚丙烯。
关键词 聚丙烯 丙烯 辛烯 共聚物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对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励杭泉 杨帅 +3 位作者 张晨 杜中杰 李丽亚 万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1,54,共3页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发泡稳定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丙烯 乙丙共聚物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辛烯共聚物/淀粉共混物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晓娅 扶雄 +2 位作者 杨连生 何小维 文仁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8,共6页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料的外延起始温度降低,即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说明淀粉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最大热分解速率增大.采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两种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发现随着淀粉含量增加,共混物体系的热分解E/logA值降低,表明淀粉含量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热解 热解动力学 乙烯-辛烯共聚物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辛烯共聚物增韧改性再生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荣源 杨晓壮 +3 位作者 陶林娜 韩琳 张忠厚 李亚东 《轻工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0-67,共8页
以再生聚丙烯(R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的加工方法制备了RPP/POE复合体系,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界面相容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添加量的增大,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先增... 以再生聚丙烯(R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的加工方法制备了RPP/POE复合体系,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界面相容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添加量的增大,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弯曲强度则逐渐减小;当POE添加量为5%时,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6.7 MPa,当POE添加量为20%时,复合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达到400%,冲击强度是RPP的5倍多,弯曲强度则下降至RPP的50%.复合体系的维卡软化点温度低于RPP,且整体随POE添加量的增大呈降低的趋势,POE对RPP的结晶结构影响较小,同时会对RPP的结晶过程产生阻碍作用.与PP-g-MAH相比,POE-g-MAH更适合用于改善RPP/POE复合体系的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硫化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芳 师文博 刘超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混炼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基体,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两者的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对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产物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态硫化对VMQ/POE力学性能、微观...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混炼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基体,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两者的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对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产物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态硫化对VMQ/POE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能够有效提高VMQ/PO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随着硅橡胶用量的增加,VMQ/POE动态硫化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扯断永久变形都逐渐降低;橡塑共混比在30/70~60/40之间时,简单共混物的微观形貌从“海-岛”结构逐步发展为共连续相结构,而动态硫化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则始终为“海-岛”两相结构;动态硫化使VMQ/POE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乙烯-辛烯共聚物 简单 动态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乙-丁共聚弹性体/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全大萍 范新刚 王海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动态力学粘弹谱研究了新型乙 -丁共聚弹性体 (PEB)改性 PP的PP/ PEB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在 PP/ PEB共混物中 ,两者在非晶区有良好的相互渗透性 ,PEB阻碍了 PP球晶的形成 ,使其微晶尺寸变小 ,弹性...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动态力学粘弹谱研究了新型乙 -丁共聚弹性体 (PEB)改性 PP的PP/ PEB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在 PP/ PEB共混物中 ,两者在非晶区有良好的相互渗透性 ,PEB阻碍了 PP球晶的形成 ,使其微晶尺寸变小 ,弹性体 PEB的加入 ,可以明显地起到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弹性体 聚丙烯 体系 结构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烯-己烯共聚物改性聚丙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永仙 王波 +3 位作者 姚薇 黄宝琛 路彗喜 刘婷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采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剂[TiCl4/MgCl2-Al(i-Bu)3]体系,合成了1-丁烯-1-己烯共聚物(PBH)热塑性弹性体,并用己烯摩尔含量为2%、7%、20%的PBH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BH含量的增加... 采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剂[TiCl4/MgCl2-Al(i-Bu)3]体系,合成了1-丁烯-1-己烯共聚物(PBH)热塑性弹性体,并用己烯摩尔含量为2%、7%、20%的PBH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B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密度、熔体流动性都有增大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和耐热温度均有一定的下降;己烯摩尔含量大的PBH增韧改性PP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丁烯-己烯共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军 陈民杰 +1 位作者 万吴军 殷会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增韧的尼龙 66/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物(PA66/EVA g MAH)。实验结果表明 ,未经接枝改性的EVA与PA66是不相容的 ,对增韧PA66几乎没有贡献 ,而EVA g MAH则出现了明显的增韧效果。...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增韧的尼龙 66/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混物(PA66/EVA g MAH)。实验结果表明 ,未经接枝改性的EVA与PA66是不相容的 ,对增韧PA66几乎没有贡献 ,而EVA g MAH则出现了明显的增韧效果。在熔融挤出过程中 ,PA66与EVA g MAH发生了原位化学反应 ,生成了PA66 EVA共聚物。这种共聚物细化了分散相尺寸 ,使得分散相在PA66基体中分散得更均匀 ,提高了两相的相容性。同时增强了两相界面间的结合力 ,使得应力能够在两相间有效地传递 ,这种界面形态的改善直接影响到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变化。随着EVA g MAH含量的增加 ,PA66/EVA g MAH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 ,当PA66/EVA g MAH的共混比为 70 / 30 (质量比 )时 ,体系发生了脆韧转变 ,冲击强度达到了最大 ,比纯PA66、PA66/EVA( 70 / 30 )共混物提高了 12倍。和PE g MAH、PP g MAH相比 ,EVA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接枝 马来酸酐体系 研究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路易斯酸催化原位增容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的共混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焱龙 柯卓 +2 位作者 尹立刚 石强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9-1133,共5页
采用新型双路易斯酸,三甲基氯硅烷和三氯化铟为催化剂引发傅氏烷基化反应,实现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聚苯乙烯(PS)共混物的原位增容。红外光谱的结果验证了接枝物的存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反应共混物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前... 采用新型双路易斯酸,三甲基氯硅烷和三氯化铟为催化剂引发傅氏烷基化反应,实现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聚苯乙烯(PS)共混物的原位增容。红外光谱的结果验证了接枝物的存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反应共混物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前者分散相的尺寸小于1μm,后者分散相的尺寸一般为3~4μm。原位生成的接枝物(PS-g-POE)起到相容剂的作用,增容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如:当m(POE)∶m(PS)=40∶60时,与相同组成的物理共混物POE/PS相比,其悬臂梁冲击强度由1.9kJ/m2增加至9.7kJ/m2,断裂伸长率由3.4%提高至46.3%。增容后的共混物低频区的复数粘度升高,表明POE、PS间相互作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 增容 接枝物 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在共混改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兰军 陈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1,25,共4页
系统阐述了含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在共混改性方面的应用进展。着重介绍了α甲基苯乙烯的聚合特性、制备方法、共聚物种类及共混改性研究的概况;并对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的发展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 改性 耐热性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