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俊芬 荀传颂 陈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6,共5页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流变行为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及相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娜 许鑫华 +2 位作者 朱琳 盛京 阎学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 Hz),共混物的l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 动态流变行为 相容性 零剪切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物/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侯进 陈国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3-1726,共4页
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物溶液为铸膜液,涂敷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荷正电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物/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探讨了交联时间、交联温度、交联剂浓度、铸膜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 以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物溶液为铸膜液,涂敷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荷正电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物/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探讨了交联时间、交联温度、交联剂浓度、铸膜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制膜条件为:以1.5%(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共混液为铸膜液,50℃下干燥2h,在戊二醛与无水乙醇质量比为0.75∶50的体系中交联,在40℃水浴中交联4h,50℃下热处理15min。在温度为25℃,流速为30L/h,操作压力为1.0MPa时,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别探讨了操作压力和料液类型等因素与膜性能的关系。其纯水渗透系数为5.80L/(h.m2.MPa)。对1000mg/L NaCl、MgCl2、MgSO4和Na2SO4的截留率分别为63.50%、94.30%、81.00%、32.70%,通量分别为3.10、3.65、2.40、2.70L/(h.m2)。对不同类型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MgCl2>Mg-SO4>NaCl>Na2SO4,呈现阳离子型复合纳滤膜的截留特征。流动电位曲线进一步说明了该复合膜荷正电性,其电压渗系数β为5.68mV/Pa。通过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显示了该膜的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乙烯醇 荷正电 复合纳滤膜 截留率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下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朝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度和压力对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材料平均泡孔尺寸在2~7μm之间,泡孔密度大于109 cm^(-3)。随着POE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泡孔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乙烯-辛烯-1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宏亮 李思德 +1 位作者 高丽 毛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共4页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 采用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和 PP 种类对共混体系储能模量、剪切黏度和零切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P 结构和 POE 含量对 PP/POE 共混体系的剪切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 POE 含量的增加,PP1/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的幅度明显小于 PP2/POE 共混体系,PP1/POE 共混体系和 PP2/POE 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剪切黏度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发生在 POE 含量为20%~30%和10%~20%,即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阶段。PP/POE 共混体系中存在界面滑移现象,且 PP 和 POE 的界面相容性对界面滑移现象影响较大,其中 PP1/POE 的界面滑移比PP2/POE 的界面滑移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辛烯-1 共聚物 聚丙烯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程 马宗立 +5 位作者 张凤波 石行波 王艳芳 陈商涛 孟晓宇 闫功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0,共5页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专用料/丙烯-乙烯共聚物(PEC)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探究了剪切速率、温度、共混物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P、PP/PEC和PEC均表现出"剪切变稀&qu...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专用料/丙烯-乙烯共聚物(PEC)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探究了剪切速率、温度、共混物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PP、PP/PEC和PEC均表现出"剪切变稀"行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的表观黏度逐渐降低,特别是在低剪切速率下的这种现象更明显;随着PEC含量的增加,体系的非牛顿指数增加,黏流活化能降低,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熔体剪切模量增加,熔体弹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专用料 丙烯-乙烯共聚物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气阻隔性聚乙醇酸/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子君 周炳 +3 位作者 陈明明 贾钦 李应成 王洪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6-692,共7页
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及其膜,利用DSC,SAXS/WAXS等方法,研究了PGA含量对共混粒子结晶性能及共混物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GA与EVOH有较好的相容性,PGA/EVOH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 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聚乙醇酸(PG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及其膜,利用DSC,SAXS/WAXS等方法,研究了PGA含量对共混粒子结晶性能及共混物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GA与EVOH有较好的相容性,PGA/EVOH共混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当以EVOH为主相时,少量PGA的加入可破坏EVOH分子堆砌紧密程度,使其Tg降低,促进PGA/EVOH共混物膜中的EVOH结晶。当以PGA为主相时,EVOH起成核剂作用,使PGA的熔点升高,结晶完善。当PGA含量为5%(w)时,共混物膜的氧气阻隔性较EVOH膜有所提高。当PGA含量(w)在10%~20%时,共混物膜的拉伸强度随PG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PGA含量为20%(w)时,共混物膜的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至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高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辛烯共聚物/淀粉共混物的非等温热解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尚晓娅 扶雄 +2 位作者 杨连生 何小维 文仁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8,共6页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 利用动态热重分析(TG)技术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物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的热性能和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热失重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材料的外延起始温度降低,即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说明淀粉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最大热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最大热分解速率增大.采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两种方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发现随着淀粉含量增加,共混物体系的热分解E/logA值降低,表明淀粉含量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热解 热解动力学 乙烯-辛烯共聚物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混物开孔泡沫的制备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中杰 周洪福 +3 位作者 王向东 叶志殷 何亚东 矫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14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PP/EVA)共混聚合物,并通过间歇式釜压发泡成型制得泡沫样品,研究PP/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PP发泡样品中相互连接的开孔结构,研究表明...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PP/EVA)共混聚合物,并通过间歇式釜压发泡成型制得泡沫样品,研究PP/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PP发泡样品中相互连接的开孔结构,研究表明,加入20%的EVA能明显提高PP泡沫样品的开孔率,通过改变发泡的温度,可以发现PP发泡样品在155℃下开孔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 超临界流体 结晶 流变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增容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1 位作者 赵磊 朱光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对其增容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马来酸酐 无规共聚物 合成 增容作用 合成方法 改性 增容剂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硫化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芳 师文博 刘超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0,共5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混炼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基体,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两者的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对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产物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态硫化对VMQ/POE力学性能、微观...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混炼胶、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主基体,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两者的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共混物。考察了橡塑比对简单共混物及动态硫化产物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态硫化对VMQ/POE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硫化能够有效提高VMQ/POE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随着硅橡胶用量的增加,VMQ/POE动态硫化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和扯断永久变形都逐渐降低;橡塑共混比在30/70~60/40之间时,简单共混物的微观形貌从“海-岛”结构逐步发展为共连续相结构,而动态硫化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则始终为“海-岛”两相结构;动态硫化使VMQ/POE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乙烯-辛烯共聚物 简单 动态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乙烯—辛烯共聚物与淀粉共混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尚晓娅 扶雄 杨连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113,116,共4页
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复合材料,加入POE-g-MAH作为增容剂。主要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研究了POE/GWCS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及增容剂POE-g-MAH对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 通过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糊化蜡质玉米淀粉(GWCS)共混复合材料,加入POE-g-MAH作为增容剂。主要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研究了POE/GWCS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及增容剂POE-g-MAH对共混物结晶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POE/GWCS共混物的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DSC结果表明,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度、熔体冷却结晶温度和热焓均下降。加入增容剂后,POE/GWCS共混物的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均下降,并且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POE/GWCS80/20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焓均下降,从而说明增容剂使POE/GWCS共混物的结晶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乙烯-辛烯共聚物 结晶性能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共混改性膜作为农药种衣剂成膜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潘立刚 周一万 +2 位作者 叶海洋 郝双红 张兴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以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和水不溶性聚合物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A-VAE共混膜,为农药成膜剂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显示,PVA溶液中的胶束被打开,体系的... 以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和水不溶性聚合物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AE)乳液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VA-VAE共混膜,为农药成膜剂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显示,PVA溶液中的胶束被打开,体系的比表面积急剧增大,两相间的界面消失,说明共混体系分子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透水性与耐水性测定结果表明,PVA-VAE的质量比为80∶20、70∶30、60∶40时其共混膜的性能适用于农药种衣剂的成膜剂;种子发芽试验显示,与单独使用PVA膜相比,引入适当比例VAE后的共混膜用于种子包衣,其耐水性显著提高,渗水率适宜,对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醇 乙酸乙烯-乙烯共聚物 农药种衣剂 成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A-g-MAH共聚物增容PA6/AB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丹 黄伯芬 李志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BA-g-MAH增容PA6/ABS共混物,采用FTIR、SEM、DSC等测试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BA-g-MAH与PA6发生化学反应所...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BA-g-MAH增容PA6/ABS共混物,采用FTIR、SEM、DSC等测试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BA-g-MAH与PA6发生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接枝物对PA6/ABS共混物有较好的增容作用,使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PA6/A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比纯PA6提高430%,吸水性也得到改善,但是拉伸强度有所降低。DSC研究表明:EBA-g-MAH的加入抑制了PA6/ABS共混物中PA6的结晶,使PA6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增容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在碳酸钙/PP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德荣 谯在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4,共3页
采用自行合成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体分散剂对填充聚丙烯(PP)的碳酸钙填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碳酸钙在PP树脂基体的分散形貌,考察了共聚物添加量及共聚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碳酸钙/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采用自行合成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体分散剂对填充聚丙烯(PP)的碳酸钙填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碳酸钙在PP树脂基体的分散形貌,考察了共聚物添加量及共聚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碳酸钙/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的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时,可使20%碳酸钙填充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原来的18.20MPa增加到25.2MPa,缺口冲击强度由3.7kJ/m2增加到4.8kJ/m2,断裂伸长率由8.7%增加到12.2%,性能优于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处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丙烯共聚物 分散剂 碳酸钙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的组成和相形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禹通 谢晖 +1 位作者 程思怡 严海彪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59,共3页
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后,可原位产生多序列接枝共聚物,以增强橡胶相POE与树脂相(i PP,LLDPE)界面相容性,得到新型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 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后,可原位产生多序列接枝共聚物,以增强橡胶相POE与树脂相(i PP,LLDPE)界面相容性,得到新型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IPGC的组成及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PGC中,PP和LLDPE嵌段长度存在多个分布,在高能辐照过程中,形成了分子链长度不同的乙烯-丙烯接枝共聚物,同时,POE与树脂相也发生交联,形成了接枝共聚物;IPGC以核-壳结构粒子形式均匀分布在i PP基体中,其中LLDPE为核,弹性体POE为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乙烯-1-辛烯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Γ射线辐照 -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和绝缘性能
18
作者 沈佩佩 王康娜 +1 位作者 全一武 庄大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 以甲基硅油和二苄基甲苯为憎水剂对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丙烯(PP)共混物进行憎水改性,在确保材料力学性能、绝缘和耐漏电起痕性能前提下,提高其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结果表明,甲基硅油改性SEBS/PP共混物的憎水性迁移速度快于含二苄基甲苯的样品,但其力学性能低于后者。当同时使用1 phr甲基硅油+1 phr二苄基甲苯改性,测得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9.0 MPa,断裂伸长率为636%,体积电阻率为2.44×10^(14)Ω·m,表面电阻率为8.64×10^(16)Ω,耐漏电起痕性能通过1A 4.5级;进一步,改性样品在浸泡水中96 h后,其表面接触角为98.7°,室温放置48 h后恢复到106.1°;改性样品表面污染后(标准污层的盐密+灰密为0.6 mg/cm^(2))憎水迁移96 h,污染表面接触角从改性前的74.4°提高到91.4°,显示出良好憎水迁移特性。制备的改性SEBS/PP共混物兼具了优异的力学强度、绝缘、耐漏电起痕、憎水性及憎水迁移特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 憎水性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
19
作者 张春波 刘宣伯 +4 位作者 姚雪容 苏萃 施红伟 张龙贵 张韬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利用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中各相在压塑样品水平方向、深度方向和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首次获得了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并直观地将相区与共混物化学成分相对应。结果表明... 利用共聚焦拉曼成像技术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共混物中各相在压塑样品水平方向、深度方向和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首次获得了PE⁃LD/EVOH共混物的三维相结构,并直观地将相区与共混物化学成分相对应。结果表明,PE⁃LD/EVOH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当EVOH的质量分数为20%时,其作为分散相,以较规则的圆柱体形态分散于PE⁃LD基体中,圆柱直径尺寸在3~6μm范围内。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作为相容剂后,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分散相形状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截面的平均尺寸减小到约2μm,这说明PE⁃g⁃MAH可显著增强PE⁃LD与EVOH两组分间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成像 低密度聚乙烯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三维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固相接枝物增容PA6/PS共混体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挺进 谢涛 +1 位作者 刘振兴 冯开财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FTIR和WAXD研究了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 (St)和马来酸酐 (MAH)的结构 ,并研究了它对聚酰胺 6/聚苯乙烯(PA6/P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PP上可固相接枝St、MAH ;gPP(PP接枝St和MAH双组分接枝物 )
关键词 聚酰胺-6 聚苯乙烯 聚丙烯 固相接枝 增容 PA6/PS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