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交酯-乙交酯聚合物(PLGA)涂层体外降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萌 齐民 +4 位作者 刘洪泽 杨璠 赵红 杨大智 刘炼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0,共4页
为了防止心血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目前采用将抑制平滑肌细胞生长的药物通过高分子载体涂在支架表面。由于支架植入体内后,涂层受到血液冲刷作用。本工作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LGA作为载体,将PLGA薄膜置于体外循环冲刷装置中,在37... 为了防止心血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目前采用将抑制平滑肌细胞生长的药物通过高分子载体涂在支架表面。由于支架植入体内后,涂层受到血液冲刷作用。本工作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LGA作为载体,将PLGA薄膜置于体外循环冲刷装置中,在37℃、pH7.4的Hank’s模拟体液、模拟血流冲刷作用下的体外降解,并与静态降解作为对比。采用SEM、GPC1、H-NMR和DSC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在降解过程中形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失重率、组成和热性能的变化,并对降解机理进行探讨。与静态降解相比较,在流动体液中,高分子载体表面形貌、失重率以及分子量变化均较慢。上述结果与表面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 体外循环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脉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永辉 徐克 +2 位作者 冯博 齐民 黄莹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制备外周动脉镍钛合金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复合物(PLGA)涂层,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利用浸涂法将PLGA涂敷于镍钛记忆合金外周动脉支架表面,用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进行表面形貌、机械性能、血液相容... 目的制备外周动脉镍钛合金支架聚丙交酯乙交酯复合物(PLGA)涂层,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利用浸涂法将PLGA涂敷于镍钛记忆合金外周动脉支架表面,用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进行表面形貌、机械性能、血液相容性、降解行为等实验研究。结果PLGA可在镍钛合金支架表面形成光滑涂层,经过一定机械作用涂层仍能很好地与支架表面结合;PLGA涂层与裸镍钛合金表面相比,有更少的血小板黏附;PLGA涂层降解速度较平稳,基本符合线性降解规律,完全降解约需6周。结论PLGA涂层与镍钛合金支架可形成良好表面形态及稳定结合力,血液相容性好,降解速度适中,在预防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方面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聚丙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粒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凌彬 黄可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3,共6页
总结了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以及各种制备技术及应用,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们对PLGA微粒的制备和应用所作的研究,对PLGA未来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聚丙 微粒 生物降解 药物载体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交酯-乙交酯共混膜与梯度膜的体外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洪泽 齐民 +1 位作者 朱兴华 郭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50/50与75/25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成薄膜,其中包括PLGA50/50单成分膜、PLGA75/25单成分膜、两者的共混膜以及成分非均匀分布的梯度膜,将4种不同类型的膜浸泡在37℃、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对... 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50/50与75/25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成薄膜,其中包括PLGA50/50单成分膜、PLGA75/25单成分膜、两者的共混膜以及成分非均匀分布的梯度膜,将4种不同类型的膜浸泡在37℃、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对4种膜降解过程中的分子量、质量损失、吸水率、pH值以及表面形貌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LGA梯度膜具有最平稳的降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 共混膜 梯度膜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搭载鹿茸多肽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龚庆 宋秋莹 +2 位作者 邱莉晶 黄晓巍 赵文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观察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微球搭载的鹿茸多肽(VA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横断法复制大鼠外周神经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横断对照组(对照组)、VAP微... 目的:观察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微球搭载的鹿茸多肽(VA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横断法复制大鼠外周神经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横断对照组(对照组)、VAP微球组(VAP组)、BMMSCs移植组(BMC组)和VAP微球联合BMMSCs移植组(VAP-BMC组),每组15只。造模7d后,对照组大鼠在横断坐骨神经区域注射PBS溶液,VAP组大鼠在相同位置注射含有载药PLGA微球的PBS溶液,BMC组大鼠注射含有BMMSCs的PBS溶液,VAP-BMC组大鼠注射含有载药PLGA微球和BMMSCs的PBS溶液。3个月后采用Basso、Breattie和Bresnahan (BBB)运动评级量表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二硫键异构酶(PDI)、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半胱胺酸蛋白酶12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BB运动评级量表评估,与对照组比较,VAP组、BMC组和VAP-BM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以VAP-BM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最明显。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VAP组、BMC组和VAP-BMC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更粗,轴突直径更长(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VAP组、BMC组和VAP-BMC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PDI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VAP-BMC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PLGA微球搭载VAP联合BMMSCs可促进受损坐骨神经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微球 鹿茸多肽 坐骨神经 内质网应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玉东 张孝彦 +3 位作者 刘晓琼 付鹏 刘民英 赵清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自制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 以自制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下,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mPEO-b-PLA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别为5 250,14 070,23 360和44 300,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45,1.47,1.53和1.59.对目标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表征,分子量与设计结果吻合,聚合是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 聚丙 嵌段共聚物 活性阴离子聚合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吉顺莉 李博 +3 位作者 李贞 王成润 金一 戈延茹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采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载体制备紫杉醇(TAX)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法制备TAX-PLGA共聚物纳米粒,考察不同乳化剂类型和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目的采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载体制备紫杉醇(TAX)纳米粒,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法制备TAX-PLGA共聚物纳米粒,考察不同乳化剂类型和各工艺因素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X线粉末衍射(XRD)初步研究其载药性质,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优选出制备工艺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作为乳化剂,浓度为1%(W/V),聚合物浓度为1%(W/V),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例为20:10,均质机转速为16000r.min-1,药物浓度为0.1%(W/V)。所得纳米粒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99.0nm,Zeta电位58.3mV,包封率为56.77%,载药量率为7.10%。TAX纳米粒具有缓释性,体外释放分为两相。DSC及XRD表明TAX被有效地包裹在纳米粒中。结论 PLGA纳米粒可成为TAX的新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聚丙共聚物 纳米粒 溶剂扩散法 体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交脂-乙交酯纤维的温压成形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剑 易磊 +5 位作者 樊新 阮建明 刘莹 周智华 周忠诚 邹俭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2-1227,共6页
通过溶液沉析纺丝法制备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纤维,观察纤维的形貌并对其进行XRD和SEM表征。采用纤维温压成形法控制压力和温度得到条形的PLGA材料结合试样断口分析,研究成型压力与温度对PLGA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晶... 通过溶液沉析纺丝法制备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纤维,观察纤维的形貌并对其进行XRD和SEM表征。采用纤维温压成形法控制压力和温度得到条形的PLGA材料结合试样断口分析,研究成型压力与温度对PLGA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晶多孔结构的PLGA纤维可通过溶液沉析纺丝的方法获得,其孔径为0.1~1.0μm;压制压力和压制温度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材料的抗弯强度、剪切强度和抗弯模量均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先增大后降低;在压制压力为105MPa,压制温度为160℃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比较理想,此时,其抗弯强度可达到187.3MPa,剪切强度达到100.1MPa,抗弯模量达到2.5GPa,可望作为非承重部位骨折愈合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沉析纺丝 聚丙脂-纤维 温压成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学工 蒋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96-498,共3页
全反式维甲酸(a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成熟作用,已被广泛使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但是ATRA给药次数多(每日口服3~4次),峰浓度高,不良反应... 全反式维甲酸(a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成熟作用,已被广泛使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但是ATRA给药次数多(每日口服3~4次),峰浓度高,不良反应大。本研究以聚丙交酯乙交酯[p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聚丙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两亲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郁志芳 朱康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17-422,共6页
PLA PEG良好的生物相容和降解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其性能和应用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就PLA PEG这一类两亲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合成、性能作一简介,并对其在组织工程,药物控释以及靶向载体等方面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 PLA-PEG嵌段共聚物 组织工程 药物控释 生物降解 高分子 生物医学 聚丙 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骏 冯敢生 +5 位作者 TruebenbachJ Pereira PL Huppert PE Graepler F Eul T Claussen CD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 :在肝细胞癌动物模型上观察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 (PLcG)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在雄性ACI大鼠 ( 15例 )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a 392 4A肝癌小瘤块 ( 1mm3) ,移植术后 13天时行磁共振检查。再经正... 目的 :在肝细胞癌动物模型上观察聚丙交酯复合乙交酯 (PLcG)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在雄性ACI大鼠 ( 15例 )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a 392 4A肝癌小瘤块 ( 1mm3) ,移植术后 13天时行磁共振检查。再经正中腹切开术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进行以下介入治疗 :治疗组A( 40mgPLcG + 0 .0 5mg丝裂霉素 ,4例 )、对照组B( 0 .0 5mg丝裂霉素 + 0 .0 4mg碘化油 +肝动脉结扎 ,4例 )和对照组C( 1.5ml生理盐水 ,7例 )。插管术后 13天再次行磁共振术观察肝肿瘤体积变化。结果 :在C组 ,肿瘤体积在实验期间增长 2 7.12倍 ,在B组 ,肿瘤体积增长 3.76倍 ,而在A组 ,肿瘤体积仅增长 2 .87倍。A组与C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在t检验时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动物实验中将PLcG微球运用于TACE可明显抑制肝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聚丙复合 微球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臂星型生物素化聚乙二醇-聚丙交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旭 王勤 +4 位作者 刘阳 马丽霞 朱爱臣 王宪朋 王传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季戊四醇(PET)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丙交酯(LA)开环聚合合成了四臂星型聚丙交酯(PETPLA4),对其分子链末端羟基进行羧基化后与聚乙二醇(PEG)反应合成了四臂星型聚丙交酯-聚乙二醇[PET-(PLAPEG)4]。N-羟基琥珀酰亚胺与生物素反应... 以季戊四醇(PET)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丙交酯(LA)开环聚合合成了四臂星型聚丙交酯(PETPLA4),对其分子链末端羟基进行羧基化后与聚乙二醇(PEG)反应合成了四臂星型聚丙交酯-聚乙二醇[PET-(PLAPEG)4]。N-羟基琥珀酰亚胺与生物素反应合成了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酯(Biotin-NHS),与PET-(PLA-PEG)4反应合成了四臂星型生物素化聚乙二醇-聚丙交酯[PET-(PLA-PEG-biotin)4]。通过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及界面张力仪对其热性能和亲水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此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分布较窄,其热性能与聚丙交酯明显不同,其亲水性相对于聚丙交酯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生物素 四臂星型聚合物 二醇-聚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倩 梁海林 张小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DL 乳酸二聚为DL 丙交酯 (DL LA) ,经开环聚合成PDLLA。探讨了反应温度、真空度、催化剂对DL LA收率的影响 ,聚合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与PDLLA平均摩尔质量的关系 ,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用无水甲醇作DL LA重结晶的溶... 研究DL 乳酸二聚为DL 丙交酯 (DL LA) ,经开环聚合成PDLLA。探讨了反应温度、真空度、催化剂对DL LA收率的影响 ,聚合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与PDLLA平均摩尔质量的关系 ,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用无水甲醇作DL LA重结晶的溶剂 ,使其熔点达到 12 5~ 12 6℃。DL LA在真空封管下聚合 ,重均摩尔质量 (Mw)大于 10 .0× 10 4g/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聚丙 PDLLA 合成 开环聚合 平均摩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聚丙交酯膜对椎管术后瘢痕粘连预防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金大地 林献章 +2 位作者 王立 史占军 徐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62-164,共3页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在L3、L5部位切除椎板1.0×0.6cm,一缺损作为空白对照,另一缺损在硬膜外放置聚丙交酯(PLA)膜或明胶海绵,分别于手术后3、6、9、12周进行CT和大体形态观察。大体观察:PLA膜3周时开始降解,6周时分解...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在L3、L5部位切除椎板1.0×0.6cm,一缺损作为空白对照,另一缺损在硬膜外放置聚丙交酯(PLA)膜或明胶海绵,分别于手术后3、6、9、12周进行CT和大体形态观察。大体观察:PLA膜3周时开始降解,6周时分解成较大碎片,9周时吸收50%~70%,仅1例硬膜外产生少量薄膜状肉芽组织,12周时仅残留部分小碎片;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疤痕粘连发生率为95%和100%。CT观察:静脉增强造影前后,明胶海绵组和空白对照组硬膜外组织CT值各个周期均比同一周期的PLA膜组为高(P<0.01);PLA膜组各周期组CT值及同一周期造影前后CT值均无明显差异。提示PLA膜能防止椎管术后疤痕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 椎管 手术后 瘢痕粘连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聚丙交酯-聚醚三元共聚高分子微粒及其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戴蕤 陈红丽 +1 位作者 贝建中 王身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7-361,366,共6页
用乳化- 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己内酯- 聚丙交酯- 聚醚三元无规共聚物微粒,且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聚己内酯(PCL) 和聚己内酯- 聚醚嵌段共聚物微粒的形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材料的亲水性,以及三元无规共聚物中亲水性聚醚链段的... 用乳化- 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己内酯- 聚丙交酯- 聚醚三元无规共聚物微粒,且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聚己内酯(PCL) 和聚己内酯- 聚醚嵌段共聚物微粒的形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材料的亲水性,以及三元无规共聚物中亲水性聚醚链段的长度及含量对所形成微粒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所生成微粒的形态则从光滑、多孔、到不规则变化。证明了三元无规共聚物多孔微粒的形成是由于亲水的聚醚链段向水相取向所致。在37 ℃、pH7 .4 的缓冲液中进行了三元无规共聚物微粒的降解,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 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逐渐下降,且其中的聚醚链段含量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 聚丙 聚醚 无规 共聚物 微粒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 NMR法研究聚丙交酯的链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剑豪 廖凯荣 +1 位作者 全大萍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用同核去偶1 HNMR法研究了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135℃开环聚合而得的低左旋度聚 (L_丙交酯 )(L_PLLA)以及聚 (L_丙交酯 ) (PLLA)和聚 (D ,L_丙交酯 ) (PDLLA)的链结构。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分辨出分子链中相邻 6个立构单元序列的化学... 用同核去偶1 HNMR法研究了以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 135℃开环聚合而得的低左旋度聚 (L_丙交酯 )(L_PLLA)以及聚 (L_丙交酯 ) (PLLA)和聚 (D ,L_丙交酯 ) (PDLLA)的链结构。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分辨出分子链中相邻 6个立构单元序列的化学位移 ,并由几个清楚分辨的共振峰获得了聚合物的立构序列分布及原料组成的定量结果。其中PLLA样品是完全左旋等规的 ,L_PLLA次之 ,而PDLLA是完全无规的 ,后二者的序列分布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丙交酯的间规加成所占的比例较大。在本聚合条件下 ,未发现有酯交换和消旋化现象。此外 ,L_PLLA的1 HNMR谱在 5 2 5 1处有一弱小的共振峰 ,该峰在文献中未见报道 ,它的立构序列归属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NMR法 聚丙 链结构 立构序列 生物医学材料 化学位移 可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镁、钙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催化合成聚丙交酯的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英 曹利文 +2 位作者 孙俊民 张永锋 曹珍珠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4,共6页
根据锌、镁及钙金属络合物不同配体的结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锌、镁及钙金属络合物用于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的主要因素。锌、镁及钙金属络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作为催化剂使用时,对环境友好,且... 根据锌、镁及钙金属络合物不同配体的结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锌、镁及钙金属络合物用于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的主要因素。锌、镁及钙金属络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作为催化剂使用时,对环境友好,且在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以及很好的立体可控选择性,但该类催化剂对空气及水敏感,需要无水无氧条件下才能催化丙交酯聚合,影响了其应用。因此,研究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开发活性高且对空气敏感程度低的催化剂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 金属络合物 开环聚合 可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涂层的体外降解产物的含量
18
作者 杜福映 张花美 +6 位作者 吴长岩 陈方 刘莉莉 赵长帅 彭健 沈永 施燕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05-1009,共5页
为了考察新型可吸收锌合金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简称支架)中聚合物涂层的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题示项目的研究。将支架悬吊于50 mL离心管中,用已预热至37℃的10 mL磷酸盐缓冲液浸没,并于37℃振荡。分别在0,7,14,21,28 d时取降解液,用磷... 为了考察新型可吸收锌合金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简称支架)中聚合物涂层的体外降解性能,进行了题示项目的研究。将支架悬吊于50 mL离心管中,用已预热至37℃的10 mL磷酸盐缓冲液浸没,并于37℃振荡。分别在0,7,14,21,28 d时取降解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0.2,经0.20μm滤膜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对降解过程中支架的表观形貌进行观察,进而评估药物涂层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降解产物乙醇酸和L-乳酸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50,0.70 mg·L^(-1)。对空白加标水样进行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n=6)为0.12%~2.7%。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1.6%~118%。由降解产物的累积量可知,28 d支架中的聚合物涂层基本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涂层 聚丙(plga) 体外降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可分解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Ⅲ丙交酯乙交酯共聚反应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颖 威文淑 朴东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6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以辛酸亚锡为引发剂,十二烷醇为调节剂,进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单体配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转化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含量0.075%、反应温... 本文以辛酸亚锡为引发剂,十二烷醇为调节剂,进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单体配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转化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含量0.075%、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6hr为最佳反应条件,这时分子量、转化率都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 共聚物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3-氨基)丙基七异丁基笼形硅氧烷改性聚丙交酯树脂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汝珍 麻文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2,共4页
采用一(3-氨基)丙基七异丁基笼形硅氧烷(AMPOSS)与丙交酯(D,L-LA),在催化剂Sn(Oct)2作用下原位聚合,合成PLA-AMPOSS纳米杂化粒子,并应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再将其与聚丙交酯(PLA)溶液进行共混,合成PLA/... 采用一(3-氨基)丙基七异丁基笼形硅氧烷(AMPOSS)与丙交酯(D,L-LA),在催化剂Sn(Oct)2作用下原位聚合,合成PLA-AMPOSS纳米杂化粒子,并应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再将其与聚丙交酯(PLA)溶液进行共混,合成PLA/PLA-AMPOSS纳米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AMPOSS与D,L-LA发生了开环共聚,低聚丙交酯成功接枝到AMPOSS表面;复合材料的热重曲线表明PLA-AMPOSS的混入并未改变聚丙交酯树脂的降解机理,且使基体的热稳定性增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A-AMPOSS的引入对聚丙交酯树脂有增强增韧的作用,引入含量在10%和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最大,为34.6MPa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树脂 笼形硅氧烷 外消旋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