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惊涛 黄国家 +1 位作者 徐贵阳 肖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PPC/CPE),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万能测试机、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分别研究了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热稳定...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氯化聚乙烯共混材料(PPC/CPE),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万能测试机、以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分别研究了共混材料的微观结构、相容性、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PE和PP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PE能够有效增韧PPC,20%CPE添加量的共混材料断裂伸长率达到556%,冲击强度是纯PPC的140%,且拉伸强度还能保持1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撑碳酸 氯化聚乙烯 动态热机械分析 相容性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氨基酸作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开环聚合
2
作者 刘继延 刘学清 张远方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研究了几种中性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开环聚合反应。1H-NMR和端基滴定分析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DTC上的酰氧键断裂,氨基酸通过氨基接在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链上。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 研究了几种中性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开环聚合反应。1H-NMR和端基滴定分析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DTC上的酰氧键断裂,氨基酸通过氨基接在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链上。3-氨基丙酸、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等存在时,DTC的聚合反应也可以发生,但单体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分子量低于天然氨基酸引发的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氨基酸 2 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开环 (2 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药物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雷刚 吴婧 +2 位作者 侯瑞霞 王进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4-1957,1961,共5页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撑开后的药物涂层保持连续均匀,没有开裂和剥落。他克莫司洗脱支架的药物释放行为与Weibull模型的相关性最高。体外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粘附、增殖实验表明包载他克莫司的PTMC表面具有显著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三亚甲基碳酸 他克莫司 药物释放 平滑肌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混膜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小丽 张昌辉 刘保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将消旋聚乳酸(PDLLA)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按一定比例共混,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流延法制成PDLLA/PTM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1%、3%、5%、10%的P... 将消旋聚乳酸(PDLLA)和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按一定比例共混,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流延法制成PDLLA/PTM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1%、3%、5%、10%的PTMC得到的共混膜,由无定形变为半结晶型。共混膜中PTMC的含量越大,共混膜表面结晶度越高;当PTMC的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膜结晶度最高。PDLLA和PTMC为物理共混。PTMC可作为成核剂,诱导无定形PDLLA结晶,结晶形态为α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三亚甲基碳酸 共混膜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体内外降解和释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裴香玲 余四九 岳海宁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
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中加入含量约为30%的兽药恩诺沙星,于家兔体内、体外观察其降解和释药特性.结果发现,第10周时体外药物释放率约为80%,110 d时体外材料降解率约为48%;体内第6周时材料开始破碎,第10周... 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LA-PTMC)中加入含量约为30%的兽药恩诺沙星,于家兔体内、体外观察其降解和释药特性.结果发现,第10周时体外药物释放率约为80%,110 d时体外材料降解率约为48%;体内第6周时材料开始破碎,第10周时破碎完全.因此,PLA-PTMC是一种降解性、释药性及生物相容性均良好的外科用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三亚甲基碳酸 恩诺沙星 体外降解 体外释药 体内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富马酸丙二醇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俊杰 谢德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49,692,共6页
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活性剂,将羧基封端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HO-PTMCCOOH,Mn=1964 g/mol)与聚富马酸丙二醇酯(PPF,Mn=1079 g/mol)偶联,成功合成了PPF与PTMC的新型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GPC测试表明数均分子量达到10357 g/mol。红外... 以N,N-羰基二咪唑(CDI)为活性剂,将羧基封端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HO-PTMCCOOH,Mn=1964 g/mol)与聚富马酸丙二醇酯(PPF,Mn=1079 g/mol)偶联,成功合成了PPF与PTMC的新型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GPC测试表明数均分子量达到10357 g/mol。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表征证实了产物的组成与结构。产物经热固化后拉伸强度为(39.9±1.6)MPa。对该材料的降解性能以及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体外模拟降解28 d后其降解率达到12.07%(m/m),细胞毒性评估为1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二醇 羧基封端三亚甲基碳酸 机械性能 生物降解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巴胺自聚合及多肽固定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7
作者 张江 刘阳 +5 位作者 袁书恒 温煦 许芷菡 杨晓婷 王进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0037-20042,共6页
针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内皮细胞相容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多巴胺涂层并固定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多肽改善PTMC的细胞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TMC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原... 针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内皮细胞相容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多巴胺涂层并固定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多肽改善PTMC的细胞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TMC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相比于PTMC,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QCMD结果显示表面固定的REDV密度可达到98.4 ng/cm2,证明REDV可实现对PTMC薄膜的固定修饰。体外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粘附与增殖评价表明REDV改性的PTMC薄膜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但对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三亚甲基碳酸 REDV 多巴胺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丹 张翀 +4 位作者 李淼 张巍 郭晶 关艳敏 李建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6,共3页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PTMC的特性黏度,并研究了PTMC的特性黏度与数均分子量M-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MC是一种在室温下呈橡胶态的无定型聚合物,其开始失重的温度在280℃以上,并且受分子量影响较小;可以通过改变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例([M]/[C])来调整PTMC的-Mn,随着[M]/[C]比值的增大,-Mn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合成 表征 特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醇的制备和表征
9
作者 谢敏 刘馨心 +3 位作者 严卫 袁明龙 杨美英 袁明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利用三亚甲基碳酸酯在1,4-丁二醇链转移剂和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合成三种不同低分子量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醇。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进行表征。... 利用三亚甲基碳酸酯在1,4-丁二醇链转移剂和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开环聚合,合成三种不同低分子量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醇。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红外分析和核磁表征表明聚合物结构与预设的分子结构相吻合;凝胶渗透色谱法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多分散系数在1.5左右。热性能分析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室温,拓宽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醇在较低温反应中的应用。热分解温度在200℃左右,能满足聚合物合成及加工工艺的热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三亚甲基碳酸)二醇 开环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三维网络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酶解性能比较
10
作者 张金哲 朱晓琳 +3 位作者 张巍 李淼 郭晶 杨立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0,114,共4页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 以双(三羟甲基)丙烷与氯甲酸乙酯为原料制备双六元环状碳酸酯(BTB),并以其为交联剂制备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考察BTB的交联效果;以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为降解介质,研究PTMC/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体外酶解性能。结果表明:BTB可有效促使PTMC或PCL发生交联反应,得到性能良好的三维网络聚合物,且PCL三维网络聚合物的酶解明显快于PTMC三维网络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甲基碳酸 己内 交联 三维网络合物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果 赵楠 +1 位作者 张水洞 黄汉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2-647,共6页
本文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GO片层形貌进行表征;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乙烯醇(PV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液和熔融共混法相结合,制备PPC/PVA/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 本文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GO片层形貌进行表征;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乙烯醇(PV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溶液和熔融共混法相结合,制备PPC/PVA/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动态流变行为。结果表明,当GO含量为0.5 wt%时,拉伸强度达到了22.03 MPa,与纯PPC相比提高了25.8%;当GO含量增大到1.0 wt%时,拉伸强度开始降低;断裂伸长率随GO的加入呈现降低的趋势。GO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最好,与纯PPC相比,复合材料的完全热分解温度从350℃提高到了400℃以上,并且热分解速率下降了12%/min;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PVA及GO的引入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撑碳酸 聚乙烯 氧化石墨烯 力学性能 热性能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氨基酸引发六元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继延 刘学清 张远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31-34,共4页
研究了多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和三亚甲基环碳酸酯(TMC)的开环聚合反应。其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产率最高,在反应温度110°C、反应时间60h、DTC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为200... 研究了多种天然氨基酸存在下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和三亚甲基环碳酸酯(TMC)的开环聚合反应。其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所得到聚合物的分子量和产率最高,在反应温度110°C、反应时间60h、DTC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为200∶1的条件下,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8900g.mol-1的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在反应温度90°C、反应时间24h、TMC与L-亮氨酸摩尔比为100∶1的条件下,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5000g.mol-1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氨基酸 开环 2 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2 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 三亚甲基碳酸 (三亚甲基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碳酸酯键为酶基质的PBS制备与性能
13
作者 荆晶晶 张敏 +2 位作者 张若琳 王慧 邱建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0,90,共5页
作为酶促降解的新基质,采用环状三亚甲基碳酸酯(TMC)开环参与PBS共聚,得到了PBS分子主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PBS基共聚酯P(BS-co-TMC)。采用1H-NMR表征了新型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并对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酶促降解的新基质,采用环状三亚甲基碳酸酯(TMC)开环参与PBS共聚,得到了PBS分子主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PBS基共聚酯P(BS-co-TMC)。采用1H-NMR表征了新型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并对共聚物的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H-NMR证明了得到的产物是预期的P(BS-co-TMC);WXRD表明其晶型结构和PBS相似,但随着TMC含量的添加,晶体尺寸稍有增大,结晶度降低,θg和θd都有所降低;但θd-5%仍在300℃以上,说明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柔顺性增加。相比PBS,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N435对P(BS-co-TMC)的降解作用明显增强,对于改善PBS的降解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丁二酸丁二醇 作用 三亚甲基碳酸 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构复合PL(D) LA-TMC无规共聚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小蒙 陈萧宇 +1 位作者 石莉 范仲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1-2107,共7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TMC)和聚右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A-TMC)无规共聚物.利用共聚物中PLLA/PDLA链段形成立构复合体,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LLA-TMC/PDLA-TMC立构复合聚乳酸材料...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LLA-TMC)和聚右旋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PDLA-TMC)无规共聚物.利用共聚物中PLLA/PDLA链段形成立构复合体,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LLA-TMC/PDLA-TMC立构复合聚乳酸材料(sc-PLA-TMC).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链中的柔性TMC单元可以增强L(D)LA链段的运动能力,有助于不同旋光性的LA链段形成立构复合晶体,但也使得L(D)LA链段的规整度和序列长度降低.即随着共聚物链段中柔性TMC单元摩尔含量的增加,sc-PLA-TMC中同质结晶能力降低.当TMC含量≥5%时,仅生成熔点>200℃的PLLA/PDLA立构复合结晶,表明sc-PLA-TMC的耐热性有所提高.蛋白酶K降解实验表明,PL(D)LA-TMC共聚物的降解速率不但比PLLA高,而且可通过共聚物中TMC含量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三亚甲基碳酸 立构复合 结晶 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15
作者 刘丽萍 李驰宇 +6 位作者 杨韬 王少如 刘昀 刘国民 程志强 罗云纲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46,共8页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温控收缩性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膜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选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处理),CCK-8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中活/死细胞数量,细胞骨架染色实验观察2组细胞形态表现。体内实验选用1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实验组大鼠采用PTMC/PVP纳米纤维膜治疗,术后拍照观察,第0、3、6和12天时计算2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术后第6和12天切取2组大鼠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创面和周围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三色染色观察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血管形成数量。结果:CCK-8实验,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在第1、3和5天均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死细胞染色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密度和数量无明显变化且以活细胞为主。细胞骨架染色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梭形且细胞伸展。体内实验,第3、6和1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升高(P<0.01),12 d时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为95.45%,创面基本愈合。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第12天实验组大鼠创面皮肤结构更接近正常皮肤,有丰富的肉芽组织、规则的表皮结构和新血管生成。Masson三色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量更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增多,表明血管形成数量增加。结论:PTMC/PVP温控收缩性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进大鼠皮肤全层缺损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基底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敷料 机械力学 温控收缩性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粘接PPC/PE的复合胶粘剂的制备
16
作者 江翀 陈立功 张建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能完全被生物降解,由于生产上的需要,极性的PPC需要与非极性的PE粘结在一起,由于两者额极性相差较大,一般胶粘剂很难使两者相粘结。针对该问题,制备了一种复合胶粘剂,通过马来酸酐接枝改性PPC,以PPC-G-MAH,PE-G-MA...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能完全被生物降解,由于生产上的需要,极性的PPC需要与非极性的PE粘结在一起,由于两者额极性相差较大,一般胶粘剂很难使两者相粘结。针对该问题,制备了一种复合胶粘剂,通过马来酸酐接枝改性PPC,以PPC-G-MAH,PE-G-MAH为主要基体材料,并加入EVA以增强体系的粘接强度。结果表明:当PPC-G-MAH,PE-G-MAH和EVA三者的质量配比为3∶3∶2时粘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撑碳酸 聚乙烯 马来酸酐 粘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TMC)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肖冰玉 熊左春 +4 位作者 冯少敏 黄冬玲 丁佳强 吴锦秋 陈栋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36,共5页
采用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P(CL-TMC)]结晶型共聚物,研究了其热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无规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其结晶能力和共聚组分相关。三亚甲基碳酸酯(TMC)组分和分子量越低的共聚物,其结晶能力... 采用开环聚合制备了聚(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P(CL-TMC)]结晶型共聚物,研究了其热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无规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其结晶能力和共聚组分相关。三亚甲基碳酸酯(TMC)组分和分子量越低的共聚物,其结晶能力越强。结晶度比分子量对材料的拉伸性能影响更大,CL含量为5%的共聚物的结晶度最高,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也最高。材料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水解实验也表明,材料的降解性能与结晶度和分子量有关。结晶度和分子量越高的共聚物,其失重率和吸水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内-三亚甲基碳酸)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PLA/PTMC-Ca_(3)(PO_(4))_(2)复合支架制备及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8
作者 刘鑫钢 陈旭 +2 位作者 刘亚东 苗锦虎 邵国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1519-1525,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乳酸(PLA)/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和PLA/PTMC-磷酸三钙[Ca_(3)(PO_(4))_(2)]复合多孔支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阐明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混合材料后使用桌面挤丝机制备PLA/...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乳酸(PLA)/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和PLA/PTMC-磷酸三钙[Ca_(3)(PO_(4))_(2)]复合多孔支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阐明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混合材料后使用桌面挤丝机制备PLA/PTMC和PLA/PTMC-Ca_(3)(PO_(4))_(2)线材,使用CATIA V5-6R2019建模软件设计支架,并使用CreatBot F4303D打印机进行支架制作。红外光谱检测PLA/PTMC-Ca_(3)(PO_(4))_(2)支架化学结构,体外降解实验检测2种支架降解失重率和pH值,角接触测量仪检测2种支架亲水性。取3只出生2~5 d的白色新西兰乳兔,提取BMSCs,CCK-8法检测2种支架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2种支架共培养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红外光谱检测证实成功制备出含有PLA、PTMC和β-Ca_(3)(PO_(4))_(2)3种物质的复合支架。降解6~14周,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在脂肪酶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降解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降解8~14周,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在脂肪酶溶液中的pH值明显升高(P<0.01)。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接触角明显减小(P<0.01)。细胞共培养第5和7天时,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共培养21 d后,2种支架与BMSCs重叠生长,局部均形成钙化结节,茜素红将其局部染成橘红色;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共培养细胞矿化钙结节数量增多,密度增大,颜色加深。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含有PLA、PTMC和β-Ca_(3)(PO_(4))_(2)的PLA/PTMC-Ca_(3)(PO_(4))_(2)复合多孔支架,其降解性能良好,在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和成骨诱导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势,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再生 3D打印 乳酸 三亚甲基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